正在阅读:

《攻壳机动队》中除了寡姐的新战衣,还有哪些黑科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攻壳机动队》中除了寡姐的新战衣,还有哪些黑科技?

在攻壳机动队的世界里,身体可以全部被机械取代,穿戴设备进化成了可植入人体的“硬件”,永久性地用电子元件附着在生物脑上,甚至取代一部分生物脑,得到的复合体,被称之为“电子脑”,大脑被植入电子脑后可以无限制地随时随地连入网络。

前两天,一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大作终于上映了。

剧情简介

在未来社会,全世界被庞大信息网络连为一体,人类的各种组织器官均可被人造化。生化人、仿生人、人类共存在地球上,单凭肉眼无法识别。很多人的身体都有着与网络连接的端口,身体纯粹成为了一个容纳人类灵魂的容器。在这样的背景下,犯罪活动也有了新的动向,日本国家公共安全委员会下属的秘密行动小组“攻壳机动队”就是专门为对付此类犯罪而成立的,由斯嘉丽 约翰逊饰演的主人公素子就是其中的一员……”

说起攻壳机动队,在科幻迷心中可谓是如雷贯耳。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动漫。

1995年,动漫界“怪才”押井守,将这一科幻漫画改编成动画电影搬上大银幕。影片获得空前的成功,这部作品就是有着如此的魔力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沃卓斯基同胞的《黑客帝国》几乎就是一部完全脱胎于这套动漫的电影。其中的人物设计、电子脑以及真实生活和网络虚拟世界的设定,都和该动画如出一辙。

(没错,就是经典的黑客帝国)

不过今天不是要写影评,写影评怎么能投稿给智黑呢?今天要说是,在这个满满赛博朋克气息的科幻电影里,那些未来的黑科技。

写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先普及一下“赛博朋克”这个比较陌生的词。

赛博朋克

cyberpunk,是cybernetics与punk的结合词,又称数字朋克、赛伯朋克、电脑叛客、网络叛客,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分支,以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为主题,小说中通常有社会秩序受破坏的情节。”

在塞博朋克的科幻作品了常见元素有黑客、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型企业、基因工程、毒品和生化、控制论与电脑生化、都市扩张与贫民窟、数字空间、恐怖主义等等。

是不是有很多个熟悉的词汇?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攻壳机动队里面都有什么“未来黑科技”吧。

光学迷彩

看过宣传片的话,你肯定会记得寡姐的那套“肉色秋衣秋裤”。

其实这是一套热光学迷彩战衣。

电影中寡姐实现的是虚体隐身,是指用肉眼看不到,但是可以摸到你。即使是红外线探测器也无法捕捉。其实光学迷彩已经在我们现实世界中实现,所以还没达到寡姐身上这套的级别,但是基础理论已经很完善了。

而这项“虚体隐身”技术早在2004年就出现过。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曾推出过一款宽大外衣,人们只需穿上这件外衣,就可以让人“难以辨认”。事实上,这款名为“隐身衣”的发明并非是真正的隐身,它只是利用“视觉伪装”而达到让人无法辨明的目的。

具体原理是在衣服涂上一层回射性物质,使用装配的摄影机,将使用者周围的场景拍摄下来,随后将图像转换到衣服前面的放映机上,再投射到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衣料上。

电子脑和义体

我们都在讨论机器人会不会抢走人类的工作,最后慢慢取代人类。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机器人和人类的融合呢?

在攻壳机动队的世界里,身体可以全部被机械取代,穿戴设备进化成了可植入人体的“硬件”,永久性地用电子元件附着在生物脑上,甚至取代一部分生物脑,得到的复合体,被称之为“电子脑”,大脑被植入电子脑后可以无限制地随时随地连入网络。

不但各种“学习技能”可以直接植入,甚至人体器官可以全部用机器替代,人造机器人非常的普遍,可能你已经分不清是人类还是机器人。

(把眼睛替换成电子眼,实现超高精度的追踪)

仔细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实。

人体变成了一个盛放灵魂的躯壳。如果机器也有灵魂,那机器也应该算作人吧;如果不算的话,那人类又怎么能确认自己就是人呢?

这是《攻壳机动队》最为精华的哲学思辨,Ghost in the shell(躯壳中的灵魂)。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你的唯一性,你的灵魂,你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记忆都能随意被改,身体随时都能被替换,那自我意识还是不是自我意识,世界还是不是真实存在,我眼前的世界,可能也是被别人创造出来的吧。

那我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其实这里一个关键词就是人工智能。作为2017年最热门的一个词,你的朋友圈也许已经被刷了无数次了。

而在电影里,也有很多关于人工智能存在的讨论。

“人工智能只是机器人,真正重要的是你灵魂,你的心。”

“但是如果连大脑都能数据化随意添加或者删减的话?我怎么判断自己是人,还是你们创造出来的产物呢?”

电影将大数据的概念,从统计学的行为分析,上升到了整个人的意识和思想,如果你脑中的信息、数据就如同你手机里的淘宝记录,那么所谓的灵魂(Ghost)能否成为量化的数据?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拥抱技术,拥抱自我改造呢?对此,曾经执导了95版剧场版《攻壳机动队》的押井守说过:

“我觉得这已经是现实了。在座的所有人都有手机,我也有,现在只不过是把手机放进大脑里的问题。不管是在衣兜里还是大脑里,反正你离了它就活不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人类必须去适应科技。它也许只是在你的衣兜里,但那实际上已经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了。”

我也觉得是这样,人类总要和科技一起前行才能不被淘汰吧。

你认为呢?

嘿嘿有话说:关于这部《攻壳机动队》目前褒贬不一,豆瓣评分也有点两级分化。有人戏称为“空壳机动队”,只有其形,没有原来的灵魂,那你又是怎么看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攻壳机动队》中除了寡姐的新战衣,还有哪些黑科技?

在攻壳机动队的世界里,身体可以全部被机械取代,穿戴设备进化成了可植入人体的“硬件”,永久性地用电子元件附着在生物脑上,甚至取代一部分生物脑,得到的复合体,被称之为“电子脑”,大脑被植入电子脑后可以无限制地随时随地连入网络。

前两天,一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大作终于上映了。

剧情简介

在未来社会,全世界被庞大信息网络连为一体,人类的各种组织器官均可被人造化。生化人、仿生人、人类共存在地球上,单凭肉眼无法识别。很多人的身体都有着与网络连接的端口,身体纯粹成为了一个容纳人类灵魂的容器。在这样的背景下,犯罪活动也有了新的动向,日本国家公共安全委员会下属的秘密行动小组“攻壳机动队”就是专门为对付此类犯罪而成立的,由斯嘉丽 约翰逊饰演的主人公素子就是其中的一员……”

说起攻壳机动队,在科幻迷心中可谓是如雷贯耳。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动漫。

1995年,动漫界“怪才”押井守,将这一科幻漫画改编成动画电影搬上大银幕。影片获得空前的成功,这部作品就是有着如此的魔力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沃卓斯基同胞的《黑客帝国》几乎就是一部完全脱胎于这套动漫的电影。其中的人物设计、电子脑以及真实生活和网络虚拟世界的设定,都和该动画如出一辙。

(没错,就是经典的黑客帝国)

不过今天不是要写影评,写影评怎么能投稿给智黑呢?今天要说是,在这个满满赛博朋克气息的科幻电影里,那些未来的黑科技。

写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先普及一下“赛博朋克”这个比较陌生的词。

赛博朋克

cyberpunk,是cybernetics与punk的结合词,又称数字朋克、赛伯朋克、电脑叛客、网络叛客,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分支,以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为主题,小说中通常有社会秩序受破坏的情节。”

在塞博朋克的科幻作品了常见元素有黑客、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型企业、基因工程、毒品和生化、控制论与电脑生化、都市扩张与贫民窟、数字空间、恐怖主义等等。

是不是有很多个熟悉的词汇?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攻壳机动队里面都有什么“未来黑科技”吧。

光学迷彩

看过宣传片的话,你肯定会记得寡姐的那套“肉色秋衣秋裤”。

其实这是一套热光学迷彩战衣。

电影中寡姐实现的是虚体隐身,是指用肉眼看不到,但是可以摸到你。即使是红外线探测器也无法捕捉。其实光学迷彩已经在我们现实世界中实现,所以还没达到寡姐身上这套的级别,但是基础理论已经很完善了。

而这项“虚体隐身”技术早在2004年就出现过。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曾推出过一款宽大外衣,人们只需穿上这件外衣,就可以让人“难以辨认”。事实上,这款名为“隐身衣”的发明并非是真正的隐身,它只是利用“视觉伪装”而达到让人无法辨明的目的。

具体原理是在衣服涂上一层回射性物质,使用装配的摄影机,将使用者周围的场景拍摄下来,随后将图像转换到衣服前面的放映机上,再投射到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衣料上。

电子脑和义体

我们都在讨论机器人会不会抢走人类的工作,最后慢慢取代人类。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机器人和人类的融合呢?

在攻壳机动队的世界里,身体可以全部被机械取代,穿戴设备进化成了可植入人体的“硬件”,永久性地用电子元件附着在生物脑上,甚至取代一部分生物脑,得到的复合体,被称之为“电子脑”,大脑被植入电子脑后可以无限制地随时随地连入网络。

不但各种“学习技能”可以直接植入,甚至人体器官可以全部用机器替代,人造机器人非常的普遍,可能你已经分不清是人类还是机器人。

(把眼睛替换成电子眼,实现超高精度的追踪)

仔细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实。

人体变成了一个盛放灵魂的躯壳。如果机器也有灵魂,那机器也应该算作人吧;如果不算的话,那人类又怎么能确认自己就是人呢?

这是《攻壳机动队》最为精华的哲学思辨,Ghost in the shell(躯壳中的灵魂)。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你的唯一性,你的灵魂,你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记忆都能随意被改,身体随时都能被替换,那自我意识还是不是自我意识,世界还是不是真实存在,我眼前的世界,可能也是被别人创造出来的吧。

那我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其实这里一个关键词就是人工智能。作为2017年最热门的一个词,你的朋友圈也许已经被刷了无数次了。

而在电影里,也有很多关于人工智能存在的讨论。

“人工智能只是机器人,真正重要的是你灵魂,你的心。”

“但是如果连大脑都能数据化随意添加或者删减的话?我怎么判断自己是人,还是你们创造出来的产物呢?”

电影将大数据的概念,从统计学的行为分析,上升到了整个人的意识和思想,如果你脑中的信息、数据就如同你手机里的淘宝记录,那么所谓的灵魂(Ghost)能否成为量化的数据?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拥抱技术,拥抱自我改造呢?对此,曾经执导了95版剧场版《攻壳机动队》的押井守说过:

“我觉得这已经是现实了。在座的所有人都有手机,我也有,现在只不过是把手机放进大脑里的问题。不管是在衣兜里还是大脑里,反正你离了它就活不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人类必须去适应科技。它也许只是在你的衣兜里,但那实际上已经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了。”

我也觉得是这样,人类总要和科技一起前行才能不被淘汰吧。

你认为呢?

嘿嘿有话说:关于这部《攻壳机动队》目前褒贬不一,豆瓣评分也有点两级分化。有人戏称为“空壳机动队”,只有其形,没有原来的灵魂,那你又是怎么看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