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音乐人拿到话语权了吗?好音乐没有方法论,事业如何运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音乐人拿到话语权了吗?好音乐没有方法论,事业如何运营?

对于音乐人来讲,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音乐人最重要的还是创作,你的歌好听就是好听,不好听就是不好听,不好听就没有受众,好听就有人追随你。每一个音乐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山头”。

整理 | 宋子轩

校对 | 李禾子

编辑 | 安西西

摄影 | 宋子轩

在现在这个渠道全开的时代,传统音乐人成名之路已经变得不再清晰,正在从单一模式向多元化发展。唱片公司被互联网冲击得七零八落,音乐人与唱片公司的话语权正在慢慢发生改变,签约以及合作方式也更加多样。越来越多的平台和独立厂牌开始推出音乐人扶持计划,音乐人也开始从创作、宣发、演出尝试更多的跨界。在这个分众的时代,音乐人如何创新性地规划自己的发展?平台、唱片公司和独立厂牌又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于音乐人?

4月9日,由音乐财经主办的“当下即未来”——音乐财经第二届年会完美落幕。在小组讨论上,好妹妹乐队与陈粒经纪人奚韬、豆瓣音乐总经理许波、南征北战组合创始人兼队长汀洋和“为摇滚服务”项目经纪负责人陈澎一起分享了他们对于“如何创新性规划音乐人发展”的看法。

豆瓣音乐总经理 许波

宋子轩:根据几位的观察,和以往相比,目前的音乐市场给音乐人带来了哪些新的机遇?现阶段音乐人发展中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许波:其实大家都提到现在最大问题是,老的商业模式被打破之后,新的商业模式并没有起来,并且我们似乎在音乐创作上碰到一些困难,在究竟如何定义一个好的音乐商品这样一个标准上,出现了一些不确定的地方,所以现在并不是说音乐人不够或者音乐不够,而是大家不知道或者无从判断什么才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听或者消费的音乐,这是我觉得现在最大的一个挑战。

在我看来现在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要促进交流,促进中西方的交流,因为我们国家是没有一个特别广泛和正式的现代流行音乐教育。所以很多不论是作为摇滚音乐还是其他音乐,都是在自己去摸索、通过各种方式去学习。

但是我个人觉得如果真的需要面对更大的市场或者更大的人群,会很容易碰到一个天花板,这其实就是在整个教育体系下面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会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需要促进国内外以及大城市和其他城市音乐人的交流。

南征北战组合创始人、队长汀洋发言

汀洋:我就说一下我自己最切身的体会吧,我觉得前几年我刚开始做音乐,想用自己的音乐换点儿钱、回收一下成本,那基本是“没地儿”,但是这两年各大平台门户越来越重视版权,还有数字音乐这块儿,我觉得这给我们原创音乐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很多的支持。

陈澎:我觉得机会对于音乐人来讲,其实一直都有,尤其是互联网的到来音乐人机会就更多了。对于二手玫瑰乐队来讲,其实正是赶上了互联网大潮在中国刚刚兴起的时候。2000年初期,很多关注他们的人,已经能够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二手玫瑰的信息和动态,包括音频和视频内容,而不用再去单纯地依赖传统媒体。也正是互联网对传统唱片模式的冲击,造就了一个新的时代,在中国摇滚乐青黄不接的时代,传播的方式变了,新的机会也就出现了。当然二手玫瑰也非常幸运可以在变化中不断突破自己并一直走到现在。

不过要把握住机遇很多时候要推翻自己、重建自己,我们团队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面,一直在做很多尝试,就是不断地推翻与重建再去摸索新的模式保持一定的前瞻性。像现在已经在进行的、在798 AAW画廊,谢天笑与郑路合作的“艺术唱片”的系列展览之一(接下来、李志、郝云、凤凰传奇、二手玫瑰等音乐人和艺术家),是当代艺术跟音乐的一个“跨界”合作,如何能让唱片这样的一个传统形式,用一个新的方式,新的媒介更立体解读,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一个项目。

“为摇滚服务”项目经纪负责人 陈澎

除了艺术唱片外,我们也在做二手玫瑰新的一轮巡演“摇滚上市”。在巡演过程中,我们计划通过“摇滚上市卡”收集很多歌迷资料,收集意见反馈和粉丝之间建立深度的联系,量化粉丝,能第一时间去触达粉丝,知道真正的粉丝在哪里,需求是什么。做到这一点,才会有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创新。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移动互联网带给音乐行业的冲击非常大,也带来了新的机会和可能。如何能在新的形势和机会下让音乐人走得更好?我们其实要做很多的功课。

奚稻:其实互联网时代确实对传统音乐产业有非常大的冲击和模式上的颠覆,但是就我的角度来看,我反而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从表面上来看,可能传统的大的唱片公司,失去了话语权,但是更多不同风格的,无论大小规模,新的独立音乐人或者独立音乐风格也能够共享这个平台了,有了发声的机会。我觉得从整个产业来讲,这是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

而且就算是对传统的唱片公司来讲,如果抓住这样一个机会,来把自己传统的模式进一步“进化”,它各个方面的收获也远远大于传统模式。

好妹妹乐队、陈粒经纪人 奚韬

就我个人来看的话,我觉得现在这个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有两点。第一是这个产业缺乏想象力,第二是缺乏整个资源整合的心态和能力。缺乏想象力就没有执行,更谈不上执行力。

其实我做的时间很短,四五年时间,但是因为好妹妹和陈粒带来的影响,我在这两年也接到了音乐产业各大环节、各个平台、各种人的邀请。虽然大家都在努力想让这个产业更好,但实际上大家努力的方向好像从来都不是一致的。音乐平台有音乐平台的投入和方式,唱片公司有唱片公司的,音乐人有音乐人的,演出渠道有演出渠道的,但是只有绕成一条环它才是项链,散掉之后是毫无价值的。

宋子轩:很多人都说陈粒和好妹妹这两年让独立和主流的概念正在变得模糊,无论是在制作、宣传还是演出商。这两年这两组艺人其实都做了很多创新,甚至不少人会把他们的成长之路看做是一个品牌运营,你怎么看这样的观点?

奚韬:从营销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人都是个人的品牌。到音乐产业来讲,如果将好妹妹和陈粒看成品牌,唯一最大的不同点是品牌是死的,人是活的。以前我是做时装的,可能我会做一个时装品牌,但是好妹妹陈粒不同的是,作为这个品牌他们不会受我的摆布,服装品牌让他塑造成什么概念就是什么概念,它不会告诉我这样不对,那样是我不想做的。但是作为音乐人和他们四五年的相处和沟通,你会发现这一点反而不是缺点和劣势,而是他们作为本身音乐内容的产出者,在每个阶段的不同变化给我带来的信息。这个信息是可以很好地替他们考虑“未来的路怎么样走”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信息。

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讲,它也弥补了我在某些地方的短版,所以和好妹妹和陈粒合作这几年来,这是最大的体会,也是和传统的营销相比,音乐产业不同的地方。

宋子轩:能否举例谈谈作为一个经纪人,或者说一个团队如何帮助音乐人找到定位、建立受众?

奚韬:怎么建立受众的问题,大家都在谈。粉丝经济也好,偶像经济也好,从时装品牌来讲,所谓的粉丝其实叫VIP,大家有一个概念,你去时装品牌买够一定的量,他会给你一张VIP卡,会有很多优于普通顾客的权利,有折扣或者什么。对于粉丝经济来讲,二八定律就是80%的业绩是来自于20%的人,其实就是来自于那20%的VIP。

音乐产业,现在坦白讲是谈不通的,谈不通的概念不是说他违背了营销学的概念,而是大部分的运营者连自己百分之百的受众都没有找到就去谈粉丝经济,谈那20%。所以其实是一个空中楼阁,没有扎实的基础。20%其实也是来自于百分之百的受众,受众精准才有可能筛选出来20%,从而进一步影响他们。

所以我觉得第一步是如何定位你的受众,其实我和音乐人早就有分工,他们负责音乐内容产出,我来负责运营,我从来不会干涉他们。今年流行电音,明年流行嘻哈,我们就要改变?我们都知道流行起来的东西你再做的时候已经晚了,这个市场很大,受众群也非常大,你做的东西一定有你的受众群,大家不要总想着跟什么潮流,现在的东西就一定有受众群,只不过怎么找到他们而已。

大家都知道好妹妹2015年工人体育场演唱会,我们其实就是把握了这些原理,首先我们的票价是为了服务我的受众的,我从没认为中国的演唱票价就应该是99,而是应该存在一万块钱的票价也应该存在99的票价。好妹妹的粉丝就是大学生群体,他们的经济基础很难承受现在大型演出动则上千的票价,吸引他们到这个场地,唯一的问题就是经济问题。

当时我做演唱会的时候,宣传上避免了体育场演唱会动辄百万的宣传费用。实际上公交车牌也好还是户外广告牌,他面对是所有的受众群。但是我们就是大学生,开票前一个月在北京二十多所大学做了演讲,直接影响的大学生群体已经上万了,最后这种方式的成本其实连十万都不到。所以整个企划从头到尾各个方面都是要从受众考虑的。

第二个好妹妹刚发了第六张专辑,我想分享三点。第一点就是团队制作的方式,这次我们封闭式把所有人,乐手包括编曲老师一起做创作,第二我们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开放直播的方式,连着九天八大平台直播,每天两个小时让我们的观众群了解到一首歌是怎么由来的,制作过程是怎么样的,让他们清清楚楚地看到是有价值的,同时也可以很清楚地得到受众的一些反馈,在每天的直播中,我们能看到上百万粉丝的回复意见,最后的完成品也是粉丝意见的形成,所以这是共同的作品。

第三点在数字音乐专辑销售上,从2015年开始无论是好妹妹还是陈粒,从单曲专辑不停地尝试中国数字专辑销售的可能性,我们积累了非常多的数据,这次会想到用卖楼的方式卖这张专辑,三天一个价格来去做预售,其实也是多一个可能性,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在这个产业里不停往前走的时候,能够根据受众,根据市场,根据他们这个阶段产出的音乐内容做的企划。

宋子轩:奚韬谈到了很多好妹妹和陈粒新的尝试。我也想问问许总,豆瓣上聚集着那么多的音乐人,包括大福唱片也签约了几位很不错的艺人,近两年各个平台都在推音乐人的扶持计划,你觉得这几年音乐人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许波:其实我一直还是有一个核心的观点,我们最在意还是整个音乐质量本身。就像我刚才提到,我认为现在最大的挑战是我们在做生意或者营销上我们有方法论,但是我们在做好的音乐这件事情上没有固定的方法论。所以我们如何能让做好音乐这件事情变得有更大的可能性,这其实是豆瓣音乐一直在专注考虑的事情。

包括豆瓣从一开始做豆瓣音乐人这个社区和后来做豆瓣算法和推荐以及多媒体播放平台。我们核心目的是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首先还是满足交流这个基本层面上的诉求。可能在十年前,或者20年前,整个中国的音乐核心在北京,可能现在在整个互联网环境下,这个状态已经不是这样了,上海有上海的场景,武汉有武汉的场景,现在成都也变成了更有活力的场景。

豆瓣音乐今年5月份在北京也会尝试第一次做自己的小型音乐节,音乐人有六到七成来自海外,整个音乐风格偏电子和摇滚一些,这也是促进中西方的交流,大家可以看一下世界上更前沿的音乐家们,他们用什么方式,用什么手段去看待音乐和创造音乐。

宋子轩:谈到音乐人的受众,我想问问汀洋,南征北战这几年把方向设定在了主流市场。你觉得把方向定位在主流对你们的创作、运营究竟有哪些影响,具体的有哪些变化吗?

汀洋:坦白讲从我们2012年开始正式做音乐,就没有专门做嘻哈这个事,这个是一个特别好的元素,在我们的作品中常有体现,可能总有人把嘻哈跟我们联系到一块儿,不只是这样,还有人认为我们是乐队,难道人一多了就说乐队了吗?我们的演出形式也不弹吉他贝斯不打鼓的。

更有认为酷一点的音乐就联想到一个“地下音乐”这样的词汇,也可能是音乐市场对新的元素的认知不够吧,包括为什么大家都问,我们是什么风格,仔细想想,做多元流行。因为我们本身就觉得单一一种风格的音乐就难以满足我们自己对听音乐的需求,而每一种大家所谓的小众元素也都有可能流行,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组合、创造、升华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标准作出一种流行表达,再放到市场中去验证。

其实这个不是说我们想自己这么说,可能只是大家都会更在意这些,“你们到底是什么?”而且我始终不认为嘻哈、电子包括更多的其他的惯称的一些“小众音乐”是小众,我觉得这些已经非常流行了,只不过是在国内我们需要更多的机会去推广,因为在国外,那些所谓的小众音乐他们已经就是主流。所以说我们并没有定位自己是主流或者我们是地下,或者别的什么。这些都没有,我们只不过想把各种有意思的元素放在我们作品里,最后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宋子轩:谈到音乐人的发展,我们都知道二手玫瑰在去年选择了自运营发展,梁龙的身份也添加上了工作室老板的标签。作为梁龙的创业合伙人,陈澎你是如何看梁龙以及二手玫瑰这几年的变化,自运营对于他们来说有何种意义?

陈澎:我觉得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从二手玫瑰工体演唱会开始,周围就围绕了很多的年轻优秀艺术家,一些制作团队,从视频VJ、舞美、包括整体的造型,在北京我们认识了非常多的优秀的行业从业者,并且工体演唱会之后,二手玫瑰也更国际化,更艺术化。

至此,你会发现唱片公司是没有办法给你提供一个相对来说完美的服务的,比如我们琢磨舞美某一个场景或者一个服装的时候,可能服装师和艺术家,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月或者一个礼拜,也可能几天几夜不合眼进行创作,经过一场场演出推陈出新,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什么样新的表达,舞美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给观众,我们会想创造出来比较大差异的演出内容,尤其对于二手玫瑰来讲我们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差异化标签,给歌迷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当这些都需要我们才能完成的时候,就比较自然的跟唱片公司和平分手了。

宋子轩:近年不少音乐人也纷纷成立工作室,你又如何看待艺人作出这样的选择?

陈澎:其实不仅仅是音乐人,这个行业最早的时候是从影视演员成立工作室开始的,对于音乐人来讲其实有两种,一种就是这个艺人没有公司签,他又想做演出,去发片,又想有一些好的呈现,去做所谓工作室的感觉。还有一种是像我们这种,对自己在音乐和艺术造诣上面会有一定要求,包括成立工作室之后最主要真的可以实现自己的很多想法,不用顾忌一些看法,创造的时候更自由。

包括当你的版权在自己手里的时候,怎么样操作它,陈粒和好妹妹他们的音乐其实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做,但也许你在唱片公司整个公式下面运转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做那样的尝试。

我觉得中国当代音乐其实是可以走向公共层面的。它可能呈现的方式不一定在电视上或者音乐节上,它可能会是一个巨型的雕塑或者其他某种形式,别人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就知道这首歌代表的是二手玫瑰的一首歌或者陈粒的一首歌,或者南征北战的一首歌,让更多人读懂音乐人想表达的态度,同时也让当代艺术得到更多老百姓的了解,走进他们的生活。

宋子轩:作为平台方、经纪人、创业合伙人、艺人,请四位从各自的角度谈谈未来音乐人的发展还有哪些新的可能?

许波: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音乐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够出来,一定是一个集体的创作,有不同的分工。之前的时代可能这个分工的节点是大型的唱片公司,像现在这个时代,可能更多小的独立的工作室,产生一个新的节点,但是我们依然相信在这件事情上面,会有一个更有效的,连接各种不同的分工的方式,促成我们持续能够创作好的音乐。所以我会认为未来重要的核心在于我们如何将以前被打散的这个行业里的各个零件,以一个有效的方式连接起来。

奚稻:如果谈到创新性,对我们来讲,我们一直没有停过这个脚步,但是我唯一认同他们的标签只有一个,就是独立音乐人,为什么叫独立音乐人,我们希望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空间、状态和方式。

包括从制作方面,工作室如果按传统行业来看我们是唱片公司也是经纪公司,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演出公司。不过我们在企划包括演出形式,参与的比例上或者方式上,是有天壤之别的,所以综合来讲独立音乐人工作室其实是把握了自己作为音乐人的一个,我们叫做品牌也好还是产品也好,根植于音乐内容做不停的创新。我们现在在谈的也不单单是创新的概念了,而是应该怎么样完善这个产业的发展,创新已经不是一个现在我们提及那么多的词语了。

陈澎:其实我觉得未来对于音乐人来讲,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音乐人最重要的还是创作,你的歌好听就是好听,不好听就是不好听,不好听就没有受众,好听就有人追随你。每一个音乐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山头”。更好的“耕耘”自己的“山头”才会让大家流连忘返,才会建立粘性,创造新的可能。

我们这次做“艺术唱片”就是想让大家知道独立音乐或者当代艺术未来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未来我们希望我们能在这块儿可以创作出来很多新的文化现象、艺术形态和商业形态。

汀洋:近期有一些采访总会问我,因为我们最近出了一张新专辑叫《生来倔强》,里面同名的主打歌就是《生来倔强》,媒体会问你们除了演唱一些热血、励志题材今后会考虑创作一些感情类的东西吗?像这种我觉得它是一种惯性提问。但是在音乐内容上是以我们多元流行这种风格给大家说,原来爱国题材的歌曲还可以有这样的听感、风格。年轻人特别爱听特别好听,还有很多包括写给自闭症儿童的公益歌曲也不是原来大家印象里的东西。我们还是在音乐内容、风格以及听感上给大家一些创新,填补一些华语流行题材上的内容空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音乐人拿到话语权了吗?好音乐没有方法论,事业如何运营?

对于音乐人来讲,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音乐人最重要的还是创作,你的歌好听就是好听,不好听就是不好听,不好听就没有受众,好听就有人追随你。每一个音乐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山头”。

整理 | 宋子轩

校对 | 李禾子

编辑 | 安西西

摄影 | 宋子轩

在现在这个渠道全开的时代,传统音乐人成名之路已经变得不再清晰,正在从单一模式向多元化发展。唱片公司被互联网冲击得七零八落,音乐人与唱片公司的话语权正在慢慢发生改变,签约以及合作方式也更加多样。越来越多的平台和独立厂牌开始推出音乐人扶持计划,音乐人也开始从创作、宣发、演出尝试更多的跨界。在这个分众的时代,音乐人如何创新性地规划自己的发展?平台、唱片公司和独立厂牌又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于音乐人?

4月9日,由音乐财经主办的“当下即未来”——音乐财经第二届年会完美落幕。在小组讨论上,好妹妹乐队与陈粒经纪人奚韬、豆瓣音乐总经理许波、南征北战组合创始人兼队长汀洋和“为摇滚服务”项目经纪负责人陈澎一起分享了他们对于“如何创新性规划音乐人发展”的看法。

豆瓣音乐总经理 许波

宋子轩:根据几位的观察,和以往相比,目前的音乐市场给音乐人带来了哪些新的机遇?现阶段音乐人发展中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许波:其实大家都提到现在最大问题是,老的商业模式被打破之后,新的商业模式并没有起来,并且我们似乎在音乐创作上碰到一些困难,在究竟如何定义一个好的音乐商品这样一个标准上,出现了一些不确定的地方,所以现在并不是说音乐人不够或者音乐不够,而是大家不知道或者无从判断什么才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听或者消费的音乐,这是我觉得现在最大的一个挑战。

在我看来现在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要促进交流,促进中西方的交流,因为我们国家是没有一个特别广泛和正式的现代流行音乐教育。所以很多不论是作为摇滚音乐还是其他音乐,都是在自己去摸索、通过各种方式去学习。

但是我个人觉得如果真的需要面对更大的市场或者更大的人群,会很容易碰到一个天花板,这其实就是在整个教育体系下面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会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需要促进国内外以及大城市和其他城市音乐人的交流。

南征北战组合创始人、队长汀洋发言

汀洋:我就说一下我自己最切身的体会吧,我觉得前几年我刚开始做音乐,想用自己的音乐换点儿钱、回收一下成本,那基本是“没地儿”,但是这两年各大平台门户越来越重视版权,还有数字音乐这块儿,我觉得这给我们原创音乐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很多的支持。

陈澎:我觉得机会对于音乐人来讲,其实一直都有,尤其是互联网的到来音乐人机会就更多了。对于二手玫瑰乐队来讲,其实正是赶上了互联网大潮在中国刚刚兴起的时候。2000年初期,很多关注他们的人,已经能够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二手玫瑰的信息和动态,包括音频和视频内容,而不用再去单纯地依赖传统媒体。也正是互联网对传统唱片模式的冲击,造就了一个新的时代,在中国摇滚乐青黄不接的时代,传播的方式变了,新的机会也就出现了。当然二手玫瑰也非常幸运可以在变化中不断突破自己并一直走到现在。

不过要把握住机遇很多时候要推翻自己、重建自己,我们团队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面,一直在做很多尝试,就是不断地推翻与重建再去摸索新的模式保持一定的前瞻性。像现在已经在进行的、在798 AAW画廊,谢天笑与郑路合作的“艺术唱片”的系列展览之一(接下来、李志、郝云、凤凰传奇、二手玫瑰等音乐人和艺术家),是当代艺术跟音乐的一个“跨界”合作,如何能让唱片这样的一个传统形式,用一个新的方式,新的媒介更立体解读,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一个项目。

“为摇滚服务”项目经纪负责人 陈澎

除了艺术唱片外,我们也在做二手玫瑰新的一轮巡演“摇滚上市”。在巡演过程中,我们计划通过“摇滚上市卡”收集很多歌迷资料,收集意见反馈和粉丝之间建立深度的联系,量化粉丝,能第一时间去触达粉丝,知道真正的粉丝在哪里,需求是什么。做到这一点,才会有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创新。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移动互联网带给音乐行业的冲击非常大,也带来了新的机会和可能。如何能在新的形势和机会下让音乐人走得更好?我们其实要做很多的功课。

奚稻:其实互联网时代确实对传统音乐产业有非常大的冲击和模式上的颠覆,但是就我的角度来看,我反而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从表面上来看,可能传统的大的唱片公司,失去了话语权,但是更多不同风格的,无论大小规模,新的独立音乐人或者独立音乐风格也能够共享这个平台了,有了发声的机会。我觉得从整个产业来讲,这是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

而且就算是对传统的唱片公司来讲,如果抓住这样一个机会,来把自己传统的模式进一步“进化”,它各个方面的收获也远远大于传统模式。

好妹妹乐队、陈粒经纪人 奚韬

就我个人来看的话,我觉得现在这个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有两点。第一是这个产业缺乏想象力,第二是缺乏整个资源整合的心态和能力。缺乏想象力就没有执行,更谈不上执行力。

其实我做的时间很短,四五年时间,但是因为好妹妹和陈粒带来的影响,我在这两年也接到了音乐产业各大环节、各个平台、各种人的邀请。虽然大家都在努力想让这个产业更好,但实际上大家努力的方向好像从来都不是一致的。音乐平台有音乐平台的投入和方式,唱片公司有唱片公司的,音乐人有音乐人的,演出渠道有演出渠道的,但是只有绕成一条环它才是项链,散掉之后是毫无价值的。

宋子轩:很多人都说陈粒和好妹妹这两年让独立和主流的概念正在变得模糊,无论是在制作、宣传还是演出商。这两年这两组艺人其实都做了很多创新,甚至不少人会把他们的成长之路看做是一个品牌运营,你怎么看这样的观点?

奚韬:从营销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人都是个人的品牌。到音乐产业来讲,如果将好妹妹和陈粒看成品牌,唯一最大的不同点是品牌是死的,人是活的。以前我是做时装的,可能我会做一个时装品牌,但是好妹妹陈粒不同的是,作为这个品牌他们不会受我的摆布,服装品牌让他塑造成什么概念就是什么概念,它不会告诉我这样不对,那样是我不想做的。但是作为音乐人和他们四五年的相处和沟通,你会发现这一点反而不是缺点和劣势,而是他们作为本身音乐内容的产出者,在每个阶段的不同变化给我带来的信息。这个信息是可以很好地替他们考虑“未来的路怎么样走”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信息。

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讲,它也弥补了我在某些地方的短版,所以和好妹妹和陈粒合作这几年来,这是最大的体会,也是和传统的营销相比,音乐产业不同的地方。

宋子轩:能否举例谈谈作为一个经纪人,或者说一个团队如何帮助音乐人找到定位、建立受众?

奚韬:怎么建立受众的问题,大家都在谈。粉丝经济也好,偶像经济也好,从时装品牌来讲,所谓的粉丝其实叫VIP,大家有一个概念,你去时装品牌买够一定的量,他会给你一张VIP卡,会有很多优于普通顾客的权利,有折扣或者什么。对于粉丝经济来讲,二八定律就是80%的业绩是来自于20%的人,其实就是来自于那20%的VIP。

音乐产业,现在坦白讲是谈不通的,谈不通的概念不是说他违背了营销学的概念,而是大部分的运营者连自己百分之百的受众都没有找到就去谈粉丝经济,谈那20%。所以其实是一个空中楼阁,没有扎实的基础。20%其实也是来自于百分之百的受众,受众精准才有可能筛选出来20%,从而进一步影响他们。

所以我觉得第一步是如何定位你的受众,其实我和音乐人早就有分工,他们负责音乐内容产出,我来负责运营,我从来不会干涉他们。今年流行电音,明年流行嘻哈,我们就要改变?我们都知道流行起来的东西你再做的时候已经晚了,这个市场很大,受众群也非常大,你做的东西一定有你的受众群,大家不要总想着跟什么潮流,现在的东西就一定有受众群,只不过怎么找到他们而已。

大家都知道好妹妹2015年工人体育场演唱会,我们其实就是把握了这些原理,首先我们的票价是为了服务我的受众的,我从没认为中国的演唱票价就应该是99,而是应该存在一万块钱的票价也应该存在99的票价。好妹妹的粉丝就是大学生群体,他们的经济基础很难承受现在大型演出动则上千的票价,吸引他们到这个场地,唯一的问题就是经济问题。

当时我做演唱会的时候,宣传上避免了体育场演唱会动辄百万的宣传费用。实际上公交车牌也好还是户外广告牌,他面对是所有的受众群。但是我们就是大学生,开票前一个月在北京二十多所大学做了演讲,直接影响的大学生群体已经上万了,最后这种方式的成本其实连十万都不到。所以整个企划从头到尾各个方面都是要从受众考虑的。

第二个好妹妹刚发了第六张专辑,我想分享三点。第一点就是团队制作的方式,这次我们封闭式把所有人,乐手包括编曲老师一起做创作,第二我们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开放直播的方式,连着九天八大平台直播,每天两个小时让我们的观众群了解到一首歌是怎么由来的,制作过程是怎么样的,让他们清清楚楚地看到是有价值的,同时也可以很清楚地得到受众的一些反馈,在每天的直播中,我们能看到上百万粉丝的回复意见,最后的完成品也是粉丝意见的形成,所以这是共同的作品。

第三点在数字音乐专辑销售上,从2015年开始无论是好妹妹还是陈粒,从单曲专辑不停地尝试中国数字专辑销售的可能性,我们积累了非常多的数据,这次会想到用卖楼的方式卖这张专辑,三天一个价格来去做预售,其实也是多一个可能性,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在这个产业里不停往前走的时候,能够根据受众,根据市场,根据他们这个阶段产出的音乐内容做的企划。

宋子轩:奚韬谈到了很多好妹妹和陈粒新的尝试。我也想问问许总,豆瓣上聚集着那么多的音乐人,包括大福唱片也签约了几位很不错的艺人,近两年各个平台都在推音乐人的扶持计划,你觉得这几年音乐人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许波:其实我一直还是有一个核心的观点,我们最在意还是整个音乐质量本身。就像我刚才提到,我认为现在最大的挑战是我们在做生意或者营销上我们有方法论,但是我们在做好的音乐这件事情上没有固定的方法论。所以我们如何能让做好音乐这件事情变得有更大的可能性,这其实是豆瓣音乐一直在专注考虑的事情。

包括豆瓣从一开始做豆瓣音乐人这个社区和后来做豆瓣算法和推荐以及多媒体播放平台。我们核心目的是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首先还是满足交流这个基本层面上的诉求。可能在十年前,或者20年前,整个中国的音乐核心在北京,可能现在在整个互联网环境下,这个状态已经不是这样了,上海有上海的场景,武汉有武汉的场景,现在成都也变成了更有活力的场景。

豆瓣音乐今年5月份在北京也会尝试第一次做自己的小型音乐节,音乐人有六到七成来自海外,整个音乐风格偏电子和摇滚一些,这也是促进中西方的交流,大家可以看一下世界上更前沿的音乐家们,他们用什么方式,用什么手段去看待音乐和创造音乐。

宋子轩:谈到音乐人的受众,我想问问汀洋,南征北战这几年把方向设定在了主流市场。你觉得把方向定位在主流对你们的创作、运营究竟有哪些影响,具体的有哪些变化吗?

汀洋:坦白讲从我们2012年开始正式做音乐,就没有专门做嘻哈这个事,这个是一个特别好的元素,在我们的作品中常有体现,可能总有人把嘻哈跟我们联系到一块儿,不只是这样,还有人认为我们是乐队,难道人一多了就说乐队了吗?我们的演出形式也不弹吉他贝斯不打鼓的。

更有认为酷一点的音乐就联想到一个“地下音乐”这样的词汇,也可能是音乐市场对新的元素的认知不够吧,包括为什么大家都问,我们是什么风格,仔细想想,做多元流行。因为我们本身就觉得单一一种风格的音乐就难以满足我们自己对听音乐的需求,而每一种大家所谓的小众元素也都有可能流行,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组合、创造、升华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标准作出一种流行表达,再放到市场中去验证。

其实这个不是说我们想自己这么说,可能只是大家都会更在意这些,“你们到底是什么?”而且我始终不认为嘻哈、电子包括更多的其他的惯称的一些“小众音乐”是小众,我觉得这些已经非常流行了,只不过是在国内我们需要更多的机会去推广,因为在国外,那些所谓的小众音乐他们已经就是主流。所以说我们并没有定位自己是主流或者我们是地下,或者别的什么。这些都没有,我们只不过想把各种有意思的元素放在我们作品里,最后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宋子轩:谈到音乐人的发展,我们都知道二手玫瑰在去年选择了自运营发展,梁龙的身份也添加上了工作室老板的标签。作为梁龙的创业合伙人,陈澎你是如何看梁龙以及二手玫瑰这几年的变化,自运营对于他们来说有何种意义?

陈澎:我觉得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从二手玫瑰工体演唱会开始,周围就围绕了很多的年轻优秀艺术家,一些制作团队,从视频VJ、舞美、包括整体的造型,在北京我们认识了非常多的优秀的行业从业者,并且工体演唱会之后,二手玫瑰也更国际化,更艺术化。

至此,你会发现唱片公司是没有办法给你提供一个相对来说完美的服务的,比如我们琢磨舞美某一个场景或者一个服装的时候,可能服装师和艺术家,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月或者一个礼拜,也可能几天几夜不合眼进行创作,经过一场场演出推陈出新,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什么样新的表达,舞美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给观众,我们会想创造出来比较大差异的演出内容,尤其对于二手玫瑰来讲我们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差异化标签,给歌迷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当这些都需要我们才能完成的时候,就比较自然的跟唱片公司和平分手了。

宋子轩:近年不少音乐人也纷纷成立工作室,你又如何看待艺人作出这样的选择?

陈澎:其实不仅仅是音乐人,这个行业最早的时候是从影视演员成立工作室开始的,对于音乐人来讲其实有两种,一种就是这个艺人没有公司签,他又想做演出,去发片,又想有一些好的呈现,去做所谓工作室的感觉。还有一种是像我们这种,对自己在音乐和艺术造诣上面会有一定要求,包括成立工作室之后最主要真的可以实现自己的很多想法,不用顾忌一些看法,创造的时候更自由。

包括当你的版权在自己手里的时候,怎么样操作它,陈粒和好妹妹他们的音乐其实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做,但也许你在唱片公司整个公式下面运转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做那样的尝试。

我觉得中国当代音乐其实是可以走向公共层面的。它可能呈现的方式不一定在电视上或者音乐节上,它可能会是一个巨型的雕塑或者其他某种形式,别人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就知道这首歌代表的是二手玫瑰的一首歌或者陈粒的一首歌,或者南征北战的一首歌,让更多人读懂音乐人想表达的态度,同时也让当代艺术得到更多老百姓的了解,走进他们的生活。

宋子轩:作为平台方、经纪人、创业合伙人、艺人,请四位从各自的角度谈谈未来音乐人的发展还有哪些新的可能?

许波: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音乐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够出来,一定是一个集体的创作,有不同的分工。之前的时代可能这个分工的节点是大型的唱片公司,像现在这个时代,可能更多小的独立的工作室,产生一个新的节点,但是我们依然相信在这件事情上面,会有一个更有效的,连接各种不同的分工的方式,促成我们持续能够创作好的音乐。所以我会认为未来重要的核心在于我们如何将以前被打散的这个行业里的各个零件,以一个有效的方式连接起来。

奚稻:如果谈到创新性,对我们来讲,我们一直没有停过这个脚步,但是我唯一认同他们的标签只有一个,就是独立音乐人,为什么叫独立音乐人,我们希望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空间、状态和方式。

包括从制作方面,工作室如果按传统行业来看我们是唱片公司也是经纪公司,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演出公司。不过我们在企划包括演出形式,参与的比例上或者方式上,是有天壤之别的,所以综合来讲独立音乐人工作室其实是把握了自己作为音乐人的一个,我们叫做品牌也好还是产品也好,根植于音乐内容做不停的创新。我们现在在谈的也不单单是创新的概念了,而是应该怎么样完善这个产业的发展,创新已经不是一个现在我们提及那么多的词语了。

陈澎:其实我觉得未来对于音乐人来讲,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音乐人最重要的还是创作,你的歌好听就是好听,不好听就是不好听,不好听就没有受众,好听就有人追随你。每一个音乐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山头”。更好的“耕耘”自己的“山头”才会让大家流连忘返,才会建立粘性,创造新的可能。

我们这次做“艺术唱片”就是想让大家知道独立音乐或者当代艺术未来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未来我们希望我们能在这块儿可以创作出来很多新的文化现象、艺术形态和商业形态。

汀洋:近期有一些采访总会问我,因为我们最近出了一张新专辑叫《生来倔强》,里面同名的主打歌就是《生来倔强》,媒体会问你们除了演唱一些热血、励志题材今后会考虑创作一些感情类的东西吗?像这种我觉得它是一种惯性提问。但是在音乐内容上是以我们多元流行这种风格给大家说,原来爱国题材的歌曲还可以有这样的听感、风格。年轻人特别爱听特别好听,还有很多包括写给自闭症儿童的公益歌曲也不是原来大家印象里的东西。我们还是在音乐内容、风格以及听感上给大家一些创新,填补一些华语流行题材上的内容空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