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杨
千里冰原之上,一场紧张刺激的“汽车运动会”刚刚落下帷幕,2月27日至3月1日,2025(第三届)皮卡冰雪驾控体验营暨寒区越野挑战赛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红河谷小乌斯力试车基地举办。凛冽寒风中,几十台皮卡以钢铁之躯破冰驭雪,展现极寒场景下的硬核实力,为行业与消费者呈现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观赏性的冰雪盛宴。
黑龙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每当气温骤降,冰雪覆盖大地之时,一场特殊的 “汽车试炼” 便会在这片土地上悄然拉开帷幕。得天独厚的寒地气候与地理条件,为汽车在极端低温环境下的性能测试提供了天然的试验场,成为了寒地试车圣地。
寒地测试之都:2023-2024试车季相关行业增收近6亿元
寒地试车产业在黑龙江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了多年的积累与沉淀。
如今,黑龙江寒地试车产业已形成了以黑河为核心,漠河、塔河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黑河作为 “中国汽车寒地测试之都”,产业规模最为庞大。这里拥有12家试验企业,建设了45个试验基地,建成性能测试道路120余条,与170多家整车与零部件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仅2023-2024试车季,来黑河测试的整车、零部件企业达到145家、测试人员3959人、测试车辆3012台(新能源1555台),分别同比增长28%、52%、67%,拉动旅游、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相关行业增收近6亿元。
漠河则凭借其中国最北端的独特地理位置,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 53 摄氏度,冰封期将近半年,试车周期更长的优势,吸引了众多车企。目前漠河市已有6家寒地测试企业,年测试车辆超过1200台,测试新材料、电子元器件、车衣车膜等品类数量达2.3万件。
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有效缓解当地就业压力
寒地试车产业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在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为了满足试车需求,黑龙江本地的零部件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和生产投入。一些企业与试车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根据试车反馈及时改进与调整。
物流运输行业也因试车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大量的测试车辆、设备以及零部件需要运输,这使得物流企业的业务量急剧增加。从全国各地运往黑龙江的测试物资,以及试车结束后返回的货物,都需要高效的物流服务。这些物流企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试车产业的需求,还带动包装、仓储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促进就业方面,寒地试车产业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就业岗位。测试企业需招聘工程师、测试员、数据分析员等专业岗位,推动技术型就业增长。2023-2024测试季,大兴安岭地区接待测试人员2826人次,黑河市吸引7000余人次。跨境测试基地、国际赛事的举办,也催生大量的翻译、国际商务等涉外岗位。
服务保障岗位也吸纳了众多劳动力。试车基地的运营需要大量的后勤、安保、场地维护等临时性岗位,试车产业带动的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增加冬季用工需求,带动周边居民就业从“冬闲”变“冬忙”,拓展收入。
这些直接与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行之有效的缓解当地就业压力。
产业结构优化带动高端服务业发展 人才汇聚带动创新升级
黑龙江寒地试车产业对全省经济的长期影响,主要体现在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
寒地试车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人才汇聚黑龙江。来自国内外的汽车专家、科研人员等,带着先进的技术与理念来到这里。他们在测试过程中,与当地的科研机构、高校开展合作,促进了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与传播。
从产业升级的角度看,寒地试车产业推动了黑龙江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了汽车研发、测试、技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试车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冷”作为黑龙江冬季气候最鲜明的特征,也一直是制约冬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今在这条冰雪赛道上,黑龙江从“冷资源”中淘出了一个“热经济”,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车企和机构参与到寒地试车活动中,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