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线上丝绸之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线上丝绸之路

「全球化不再意味着廉价劳工,不再意味着因为当地原材料便宜而去开设工厂,全球化意味着为当地人创造就业机会和价值,意味着使科技及金融变得更加包容,意味着尊重另一种文化。」

美国动画《瑞克和莫蒂》第三季首播集中,姥爷提到了20年前的麦当劳「花木兰」特别款四川辣酱后,「Szechuan Sauce"在美国社交网络上迅速爆红,eBay上甚至有辣酱的价格被炒到5万多美元,买不到辣酱的人们甚至催红了辣酱制作的教学文章和视频。

这并不是中国产品第一次在海外走红,比如在埃及,清凉油成为了中国游客的小费替代品,而在Amazon上,国内售价低廉的清凉油和风油精售价则在8-10美元。除此之外,回力鞋、大宝SOD蜜等产品也都一度在海外流行。

随着电商和国际物流的发展,中国品牌和商品也正在被国外用户了解和体验。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5.4万亿,其中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5万亿,并保持着26%的增速。而在2017年4月10日,阿里速卖通(AliExpress)的海外买家数量累计突破1亿,这一天距离2010年4月阿里成立速卖通不过才7年。

在整个中国经济处于产能过剩的大背景情况下,阿里速卖通等出口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为大量中国中小企业找到了新的销售渠道和客户,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全球市场。而在马云看来,他自己同样也是一个坚定不移全球化支持者,「因为贸易让不同人群互相了解各自的文化,贸易不是货品的交换,而是创意的交流、创新的交流」。

历史也同样如此,纵观各个文明的文化传播史,文明的传播无非借助于贸易与战争两个手段。怛罗斯之战让造纸术得以西传,丝绸之路则成为了古代中国与外界交流最重要的渠道,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化,甚至物种交流则发生在1493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战争与贸易带来的土豆、玉米等新物种,帮助欧洲国家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人口爆发式的增长最终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劳动力基础。

相比于战争,贸易是最低成本、最高收益的文化交流方式,并能够保持一个民族和国家不断处于前进的潮流之中。至今史学界还有许多人叹息,明初「片板不得入海」的海禁政策是如何妨碍了中国产生工业革命,野史中关于刘大夏火烧郑和航海图的坊间传闻更是在当年明月的妙笔之下,成为了不少人眼中的中华民族历史转折点(注:实际《明史》并无此记载)。

贸易是一种共利型的商业活动,尽管在亚当·斯密眼中,贸易是完成全球范围内产业分工的重要纽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也的确被界线模糊地分为原料国、生产国、消费国。但或许经历过阿里巴巴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成长的马云,并不会非常认可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在今年3月出席马来西亚eWTP数字自由贸易区落地仪式时,马云曾这样讲述自己过去一年在世界各地观察到的「全球化」,「全球化不再意味着廉价劳工,不再意味着因为当地原材料便宜而去开设工厂,全球化意味着为当地人创造就业机会和价值,意味着使科技及金融变得更加包容,意味着尊重另一种文化。」

无论是最初做B2B业务的Alibaba.com,还是如今主要面向C端用户的速卖通,阿里在电商国际化的道路上也一直在践行着马云的这一观点,正如阿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创业宗旨一样。

大量中国小微企业,也借助电商平台参与全球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影响甚至正在改变传统以大企业为主导框架形成的贸易规则。 相比于华为、OPPO等大品牌高举高打,「蚂蚁雄兵」般的中小企业也同样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全球用户。

这种改变或许很难从广告或者营销活动中感受到,但却真切的发生在用户身上。阿里速卖通的第1亿位用户是一个智利女孩,刚刚拿到人生第一张信用卡的她,在速卖通App上为自己的父亲购买了一份礼物,价值41.01美元的一块「中国制造」的手表。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像俄罗斯、巴西、韩国这样的国家,韩国《中央日报》甚至用「中流」逆袭韩国这样的标题来形容中国商品在韩国的流行,速卖通则是中国产品出口到韩国的重要电商渠道。而在几十年前,韩国则是亚洲工业产品输出到海外的代表,「韩国城」在美国很多大城市在规模和繁荣程度上也要超出当地的华人街,大批的海外留学生成为韩国品牌在海外开疆拓土的先锋。

但与如今不同的是,韩国的全球化之路是以大企业、大财团为代表,而在中国普通的外贸商户和制造业企业正在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

通过速卖通这一平台,阿里正在让全球的用户也能够享受「万能的淘宝」,与此同时借助这一平台,拥有一定生产甚至产品设计能力的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也能够基于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在海外寻找到相匹配的目标用户群,并逐渐形成品牌。

这样的外贸升级,对于供给侧过剩,内需被房价等因素压抑的中国经济而言无疑是幸事。

在中国历史上,两次丝绸之路的形成分别是基于陆路与水路两种不同的形式,这一次电商或许正在成为了「新丝绸之路」的载体。介质在发生变化,但由贸易带来的文化传播交流却依然存在,空间的概念也大幅缩小。

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其《理解媒介》一书中第一次提到「地球村」概念,彼时的他只看到了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缩小了信息传播的时空距离。

但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物流的信息化改造,以及全球化的大趋势加速,实体商品的的全球范围内交易也变得更简单,地球村也由此变得更加真实,这或许是麦克卢汉没有想到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线上丝绸之路

「全球化不再意味着廉价劳工,不再意味着因为当地原材料便宜而去开设工厂,全球化意味着为当地人创造就业机会和价值,意味着使科技及金融变得更加包容,意味着尊重另一种文化。」

美国动画《瑞克和莫蒂》第三季首播集中,姥爷提到了20年前的麦当劳「花木兰」特别款四川辣酱后,「Szechuan Sauce"在美国社交网络上迅速爆红,eBay上甚至有辣酱的价格被炒到5万多美元,买不到辣酱的人们甚至催红了辣酱制作的教学文章和视频。

这并不是中国产品第一次在海外走红,比如在埃及,清凉油成为了中国游客的小费替代品,而在Amazon上,国内售价低廉的清凉油和风油精售价则在8-10美元。除此之外,回力鞋、大宝SOD蜜等产品也都一度在海外流行。

随着电商和国际物流的发展,中国品牌和商品也正在被国外用户了解和体验。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5.4万亿,其中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5万亿,并保持着26%的增速。而在2017年4月10日,阿里速卖通(AliExpress)的海外买家数量累计突破1亿,这一天距离2010年4月阿里成立速卖通不过才7年。

在整个中国经济处于产能过剩的大背景情况下,阿里速卖通等出口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为大量中国中小企业找到了新的销售渠道和客户,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全球市场。而在马云看来,他自己同样也是一个坚定不移全球化支持者,「因为贸易让不同人群互相了解各自的文化,贸易不是货品的交换,而是创意的交流、创新的交流」。

历史也同样如此,纵观各个文明的文化传播史,文明的传播无非借助于贸易与战争两个手段。怛罗斯之战让造纸术得以西传,丝绸之路则成为了古代中国与外界交流最重要的渠道,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化,甚至物种交流则发生在1493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战争与贸易带来的土豆、玉米等新物种,帮助欧洲国家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人口爆发式的增长最终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劳动力基础。

相比于战争,贸易是最低成本、最高收益的文化交流方式,并能够保持一个民族和国家不断处于前进的潮流之中。至今史学界还有许多人叹息,明初「片板不得入海」的海禁政策是如何妨碍了中国产生工业革命,野史中关于刘大夏火烧郑和航海图的坊间传闻更是在当年明月的妙笔之下,成为了不少人眼中的中华民族历史转折点(注:实际《明史》并无此记载)。

贸易是一种共利型的商业活动,尽管在亚当·斯密眼中,贸易是完成全球范围内产业分工的重要纽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也的确被界线模糊地分为原料国、生产国、消费国。但或许经历过阿里巴巴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成长的马云,并不会非常认可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在今年3月出席马来西亚eWTP数字自由贸易区落地仪式时,马云曾这样讲述自己过去一年在世界各地观察到的「全球化」,「全球化不再意味着廉价劳工,不再意味着因为当地原材料便宜而去开设工厂,全球化意味着为当地人创造就业机会和价值,意味着使科技及金融变得更加包容,意味着尊重另一种文化。」

无论是最初做B2B业务的Alibaba.com,还是如今主要面向C端用户的速卖通,阿里在电商国际化的道路上也一直在践行着马云的这一观点,正如阿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创业宗旨一样。

大量中国小微企业,也借助电商平台参与全球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影响甚至正在改变传统以大企业为主导框架形成的贸易规则。 相比于华为、OPPO等大品牌高举高打,「蚂蚁雄兵」般的中小企业也同样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全球用户。

这种改变或许很难从广告或者营销活动中感受到,但却真切的发生在用户身上。阿里速卖通的第1亿位用户是一个智利女孩,刚刚拿到人生第一张信用卡的她,在速卖通App上为自己的父亲购买了一份礼物,价值41.01美元的一块「中国制造」的手表。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像俄罗斯、巴西、韩国这样的国家,韩国《中央日报》甚至用「中流」逆袭韩国这样的标题来形容中国商品在韩国的流行,速卖通则是中国产品出口到韩国的重要电商渠道。而在几十年前,韩国则是亚洲工业产品输出到海外的代表,「韩国城」在美国很多大城市在规模和繁荣程度上也要超出当地的华人街,大批的海外留学生成为韩国品牌在海外开疆拓土的先锋。

但与如今不同的是,韩国的全球化之路是以大企业、大财团为代表,而在中国普通的外贸商户和制造业企业正在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

通过速卖通这一平台,阿里正在让全球的用户也能够享受「万能的淘宝」,与此同时借助这一平台,拥有一定生产甚至产品设计能力的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也能够基于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在海外寻找到相匹配的目标用户群,并逐渐形成品牌。

这样的外贸升级,对于供给侧过剩,内需被房价等因素压抑的中国经济而言无疑是幸事。

在中国历史上,两次丝绸之路的形成分别是基于陆路与水路两种不同的形式,这一次电商或许正在成为了「新丝绸之路」的载体。介质在发生变化,但由贸易带来的文化传播交流却依然存在,空间的概念也大幅缩小。

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其《理解媒介》一书中第一次提到「地球村」概念,彼时的他只看到了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缩小了信息传播的时空距离。

但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物流的信息化改造,以及全球化的大趋势加速,实体商品的的全球范围内交易也变得更简单,地球村也由此变得更加真实,这或许是麦克卢汉没有想到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