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马化腾25亿押注快手,中小企业可以趁机分一杯羹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马化腾25亿押注快手,中小企业可以趁机分一杯羹吗?

短短六年,从最初的GIF的工具型应用转变为具备社交属性的短视频平台,快手已拥有4亿注册用户,日活跃度高达5000万,成为短视频社交平台日活最大的社交应用。

1

最近跟一个朋友见面,他带了2个孩子,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在玩手工,结果大一点的孩子大概10岁,就把两人做的手工用手机拍了段视频放到网上去,短短十来分钟,就有100多个人去浏览和点赞,让我特别的好奇,一问才知道他们用的是快手。

快手是一个短视频的APP,可能大部分老板并不熟悉它,因为它一直低调的游离于主流视野之外,但资本的嗅觉总是灵敏的。

就在上个月23号,快手宣布获得腾讯3.5亿美元投资,而在此之前,百度、红杉资本等业内知名投资机构也曾青睐于它。

短短六年,从最初的GIF的工具型应用转变为具备社交属性的短视频平台,快手已拥有4亿注册用户,日活跃度高达5000万,成为短视频社交平台日活最大的社交应用。

估计有聪明的企业家听到这,已经两眼放光了,心里打起如意算盘了:要是这个拥有4亿用户的社交平台能为我们企业所用就好了。

但遗憾的是,现实中却很少有企业能抓住这一商机,甚至有企业认为快手的兴盛只是“低阶层的狂欢”,“配不上”企业“高大上”的产品。

▲据2015年统计,快手是中国第一大短视频应用

2

确实,快手做的是“low”生意。

比如快手的用户很“low”,因为大部分是二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的青年,属于“非主流”人群;快手的内容也很“low”,不签约明星网红,展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奉行的又是“眼球经济”;产品设计也很“low”,没有任何搜索的入口和推荐机制,大部分是质量不高的UGC(也就是用户自己设计和拍摄的内容)。

正如马化腾所说:快手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一款非常贴近用户,有温度,有生命力的产品。

所以快手的这种贴近大众的“low”,深深吸引了这个被忽略的“非主流”人群,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以及成为主角的梦想,牢牢“黏住”了他们。

根据联通2月份沃指数排行榜显示,快手的月均消耗流量超过微信,排名第一,也就是说快手的用户使用时长也名列前茅。

当一个产品拥有高粘度的用户群,又占据用户大量时间,其实也就意味着其拥有超高的商业价值。

▲来源中国联通丨快手户均月流量消耗第一

3

那企业又该如何利用快手去进行营销?或许我们可以学习快手的对标产品——美国Instagram的营销做法。

截止2016年9月,Instagram已经拥有超过50万的广告商。显然,Instagram的企业营销之路成熟很多,可供企业借鉴的方式也不少。比如:

第一种层次,视觉营销,也就是通过图片和短视频的方式全方位展示自家产品。

调研公司L2曾经就调查出,奢侈品牌平均每周在Instagram上传5.5次图片,其中92%的品牌都因此增加了客户群。

因为人们更愿意相信一个接地气的产品。反观快手,也可以这样做。

比如有卖手机壳的商家就晒出产品的图片,仅仅一张图片就获得近九万的观看量,100多条评论,更有意思的是评论里都是意向用户在询问价格;

有的商家更是聪明,充分利用起了快手的“定位”功能,比如有些发廊就把帮客户做头发的成果图放上快手,附近的人只要点击“同城”栏目就可以看到,这不就是“免费的推广广告”嘛。

4

但遗憾的是,很多商家只限于这种低层次的营销,其实我们还可以进行“线上线下互动营销”,也就是第二层次营销。

拿英国一家新开的餐厅来举例,这家餐厅为了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以及推广自家的特色美食,推出了一个“Pay-by-picture”的活动。

意思就是说,消费者只要把带有这家餐厅标签的美食图片发上Instagram,就可以凭此来买单。结果,活动开展以后,很多消费者都慕名而来。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高招还在后面,这家餐厅还特邀了Instagram上的美食摄影专家来免费指导消费者们怎么样拍出诱人的美食图片。

实际上这又是另一场营销,一方面利用网红效应来吸引客流量,另一方面,指导消费者拍出视觉效果强烈的图片,更能激发观看者的购买意愿,其实是在帮餐厅做更多的销售。

实际上,Instagram换成快手一样可行,这类营销的巧妙之处就在于,通过第三方主动宣传,更加客观可信,更能刺激消费。

▲“Pay-by-picture”活动吸引消费者在Instagram晒图

5

当然,也有很多企业的产品不适合“一次展示,快速成交”,有些产品需要先与用户建立信任。

快手是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社交平台,人们更乐意听你讲故事、展示自己,所以你要做的是进行“故事营销”。

比如,可以讲“幕后员工”的故事,设计师是如何设计出一个有温度的产品,客服如何贴心地服务自己的客户等等。

比如,可以讲“品牌与用户”的故事,化妆品牌兰蔻就曾以评选素颜美女的噱头,鼓励用户在Instagram上传自己的素颜照,结果两个月时间有近500名用户上传了图片。

先不说给品牌带来了多少宣传效果,更关键的是它为当时新推出的淡斑美白精华液增加了50%的销售额。

以上就是企业在快手上进行三个层次的营销具体做法。

最取巧的营销是顺势而为,懂得“借别人的势长自己的威”,希望大家能从这些思路里悟到更多,也能借助互联网平台把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快手

4.6k
  • 企业客户超2万家,可灵AI凭什么获得认可?
  • 交个朋友全员入驻快手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马化腾25亿押注快手,中小企业可以趁机分一杯羹吗?

短短六年,从最初的GIF的工具型应用转变为具备社交属性的短视频平台,快手已拥有4亿注册用户,日活跃度高达5000万,成为短视频社交平台日活最大的社交应用。

1

最近跟一个朋友见面,他带了2个孩子,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在玩手工,结果大一点的孩子大概10岁,就把两人做的手工用手机拍了段视频放到网上去,短短十来分钟,就有100多个人去浏览和点赞,让我特别的好奇,一问才知道他们用的是快手。

快手是一个短视频的APP,可能大部分老板并不熟悉它,因为它一直低调的游离于主流视野之外,但资本的嗅觉总是灵敏的。

就在上个月23号,快手宣布获得腾讯3.5亿美元投资,而在此之前,百度、红杉资本等业内知名投资机构也曾青睐于它。

短短六年,从最初的GIF的工具型应用转变为具备社交属性的短视频平台,快手已拥有4亿注册用户,日活跃度高达5000万,成为短视频社交平台日活最大的社交应用。

估计有聪明的企业家听到这,已经两眼放光了,心里打起如意算盘了:要是这个拥有4亿用户的社交平台能为我们企业所用就好了。

但遗憾的是,现实中却很少有企业能抓住这一商机,甚至有企业认为快手的兴盛只是“低阶层的狂欢”,“配不上”企业“高大上”的产品。

▲据2015年统计,快手是中国第一大短视频应用

2

确实,快手做的是“low”生意。

比如快手的用户很“low”,因为大部分是二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的青年,属于“非主流”人群;快手的内容也很“low”,不签约明星网红,展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奉行的又是“眼球经济”;产品设计也很“low”,没有任何搜索的入口和推荐机制,大部分是质量不高的UGC(也就是用户自己设计和拍摄的内容)。

正如马化腾所说:快手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一款非常贴近用户,有温度,有生命力的产品。

所以快手的这种贴近大众的“low”,深深吸引了这个被忽略的“非主流”人群,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以及成为主角的梦想,牢牢“黏住”了他们。

根据联通2月份沃指数排行榜显示,快手的月均消耗流量超过微信,排名第一,也就是说快手的用户使用时长也名列前茅。

当一个产品拥有高粘度的用户群,又占据用户大量时间,其实也就意味着其拥有超高的商业价值。

▲来源中国联通丨快手户均月流量消耗第一

3

那企业又该如何利用快手去进行营销?或许我们可以学习快手的对标产品——美国Instagram的营销做法。

截止2016年9月,Instagram已经拥有超过50万的广告商。显然,Instagram的企业营销之路成熟很多,可供企业借鉴的方式也不少。比如:

第一种层次,视觉营销,也就是通过图片和短视频的方式全方位展示自家产品。

调研公司L2曾经就调查出,奢侈品牌平均每周在Instagram上传5.5次图片,其中92%的品牌都因此增加了客户群。

因为人们更愿意相信一个接地气的产品。反观快手,也可以这样做。

比如有卖手机壳的商家就晒出产品的图片,仅仅一张图片就获得近九万的观看量,100多条评论,更有意思的是评论里都是意向用户在询问价格;

有的商家更是聪明,充分利用起了快手的“定位”功能,比如有些发廊就把帮客户做头发的成果图放上快手,附近的人只要点击“同城”栏目就可以看到,这不就是“免费的推广广告”嘛。

4

但遗憾的是,很多商家只限于这种低层次的营销,其实我们还可以进行“线上线下互动营销”,也就是第二层次营销。

拿英国一家新开的餐厅来举例,这家餐厅为了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以及推广自家的特色美食,推出了一个“Pay-by-picture”的活动。

意思就是说,消费者只要把带有这家餐厅标签的美食图片发上Instagram,就可以凭此来买单。结果,活动开展以后,很多消费者都慕名而来。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高招还在后面,这家餐厅还特邀了Instagram上的美食摄影专家来免费指导消费者们怎么样拍出诱人的美食图片。

实际上这又是另一场营销,一方面利用网红效应来吸引客流量,另一方面,指导消费者拍出视觉效果强烈的图片,更能激发观看者的购买意愿,其实是在帮餐厅做更多的销售。

实际上,Instagram换成快手一样可行,这类营销的巧妙之处就在于,通过第三方主动宣传,更加客观可信,更能刺激消费。

▲“Pay-by-picture”活动吸引消费者在Instagram晒图

5

当然,也有很多企业的产品不适合“一次展示,快速成交”,有些产品需要先与用户建立信任。

快手是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社交平台,人们更乐意听你讲故事、展示自己,所以你要做的是进行“故事营销”。

比如,可以讲“幕后员工”的故事,设计师是如何设计出一个有温度的产品,客服如何贴心地服务自己的客户等等。

比如,可以讲“品牌与用户”的故事,化妆品牌兰蔻就曾以评选素颜美女的噱头,鼓励用户在Instagram上传自己的素颜照,结果两个月时间有近500名用户上传了图片。

先不说给品牌带来了多少宣传效果,更关键的是它为当时新推出的淡斑美白精华液增加了50%的销售额。

以上就是企业在快手上进行三个层次的营销具体做法。

最取巧的营销是顺势而为,懂得“借别人的势长自己的威”,希望大家能从这些思路里悟到更多,也能借助互联网平台把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