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芊
2025年的冬天,哈尔滨因冰雪旅游继续爆火出圈。其中,一款神似索菲亚教堂的慕斯蛋糕悄然走红,社交平台上的热度直线飙升,单日销量从20个跃升至超100个,但仍供不应求,成为游客心中的“打卡神器”。紧随其后,中华巴洛克街区、松花江索道天鹅城堡等地标性建筑的文创糕点也纷纷登场,为各大景区增添了一抹亮色。这场“烘焙+文旅”的风暴,不仅点燃了游客的热情,更预示着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哈尔滨:烘焙里的文旅创新
这股文创糕点热潮的背后,站着一家功不可没的民营企业——哈尔滨黑天鹅职业培训学校。自20世纪90年代成立以来,这家学校一直专注于西点师、烘焙师等技能培训。如今,他们凭借创意和技术,将索菲亚教堂、中华巴洛克街区等地标建筑,通过3D建模、数字打印等技术,复刻成慕斯蛋糕、巧克力雕塑,实现了视觉与味觉的双重革新。中华巴洛克蛋糕上的建筑群仿佛“微缩景观”,让游客在品尝中也能打卡城市地标,感受文化的韵味。

哈尔滨的景区也没有闲着,纷纷加入“文旅+”的大潮,与企业联手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中华巴洛克创意设计中心的“冻梨咖啡”搭配巧克力蛋糕,让人在品尝中感受独特的旅行体验。而中秋时节,融合黑龙江旅游风光的文创月饼在“面包的日尝”烘焙店上市,好评如潮。美团数据显示,中秋节期间,黑龙江省博物馆因文创月饼搜索量上涨51%,全国范围内“文创月饼”搜索量更是激增923%,哈尔滨位列最爱搜索“文创月饼”客源地第五名,紧跟北京、洛阳、保定、徐州之后。

文创食品的多元探索
哈尔滨的成功,无疑为其他城市提供了灵感。长春的烘焙师们不甘落后,纷纷推出复刻54路有轨电车、这有山、红旗轿车等元素的甜品,让人在甜蜜中回味城市的记忆。山西则依托《黑神话:悟空》IP,文创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春节期间,“煤炭糖”和青花汾酒白酒酒心巧克力等创意食品走红网络,让人在品尝中感受山西的独特魅力。昆明冠生园与云南文创企业拾翠合作的“滇式文创糕点”,更是让传统伴手礼焕发新生,讲述着云南的故事。

文旅融合的“甜蜜经济学”
面对这波文创食品的热潮,如何让“流量”变“留量”,成为哈尔滨和其他城市共同思考的问题。关键在于,将地标、民俗等元素转化为具有情感共鸣的“文化IP”。在江西资溪县,以“面包文化节”为核心,打造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将面包产业升级为集观光、体验、消费于一体的文化符号,年产值超亿元。这些成功案例表明,IP要兼具独特性与延展性,通过持续的内容输出强化品牌生命力,避免成为一次性“网红”。
哈尔滨的“烘焙+文旅”模式,不仅为传统烘焙业开辟了新赛道,也为城市文旅产业提供了“轻资产、高附加值”的转型样本。未来,谁能以文化为核、以科技为翼,谁就能在“甜蜜经济”中抢占先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