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被困迪拜中国劳工已有57人回国 6人暂时未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被困迪拜中国劳工已有57人回国 6人暂时未回

63名赴迪拜务工者中,57名已回国,仅剩6人因护照拿去办劳工签证,暂时还无法回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劳工被困迪拜一事近日有了新进展,据《中国青年报》4月15日报道,63名赴迪拜务工者中,57名已回国,仅剩6人因护照拿去办劳工签证,暂时还无法回国。

根据外交部领事司微信公众号“领事直通车”4月6日的通报,该批劳务人员系由国内某省一无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建筑劳务公司通过虚假宣传方式诱导至迪拜务工。该公司迄今未给他们办理合法工作签证,导致工程因手续不符被用工单位停工清场,也未向劳务人员发放工资。有关劳务人员轻信该公司虚假宣传,预交了中介费,并通过办理旅游签证赴迪拜非法务工,被拖欠工资期间曾多次围堵用工单位项目部。在此过程中,其无合法务工身份的情况引起当地警察、移民等部门关注。

经中国驻迪拜总领馆了解核实,郭某通过安徽省肥东县费大郢建筑劳务公司(经查,并无劳务外派资质)与工人签署用工协议,每人收取押金1至2万元人民币不等,派遣工人到迪拜务工。在未给工人办理工作签证的情况下,郭某经人介绍参与中建项目分包,将这批中国工人包给中建中东公司曾经用过的劳务分包商阿联酋Al Ayadi公司。

通报指出,中国驻迪拜总领馆已多次敦促相关企业负责人,充分保障我劳务人员安全与合法权益,尽快向其发放工资,妥善安顿其生活并安排其尽快回国。同时,总领馆派员多方与当事劳务人员沟通,引导其合法理性维权,避免自身合法权益进一步受损。

通报称,经协调,目前有关项目总承包公司已向劳务人员提供现金作为伙食费。有关工资和回国事宜正在加紧协调之中。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迪拜的这批“安徽队”务工者中,年龄最小的27岁,最大的将近60岁,大多数为40岁左右的中年人,老家多数在安徽、河南、山东。

肥东县费大郢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与务工人员签订的合同规定,在国外工作时间不少于2年,按半年支付工资,每半年发放80%,剩余工资和押金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回国后50个工作日内结清。

然而,今年2月份发生了起意外工伤事件。一劳工从施工楼上不慎摔下,被送回国后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无法完全恢复。劳务公司老板郭某开会时告诫劳工,再发生类似事情将不管不问,“谁不同意就回国”。

郭某一言激起千层浪,在迪拜务工的63名劳务人员中,有42人表示要回国。张某东在接受中青报采访时表示,工友受伤事件的处理让他们十分不满,进而罢工并围堵了中建中东公司办公室,要求结算全额工资回国。工人的要求与合同约定的付薪方式不同,劳务公司坚持认为,工人没有履行完合同期限的情况下,不会支付工资。

报道称,中建硅谷项目、中国驻迪拜总领馆、迪拜安徽商会等多方与劳工协商,最终中建方面与劳工方面达成一致,中东公司通过审核工人考勤,代郭某全额给劳工发放工资,安排工人回国;逾期滞留罚款由中东公司替工人缴纳;工人同意回国与中介协商解决合同押金问题。

截至目前,63名工人中仅剩6人因护照拿去办劳工签证,暂时无法回国,其余人员均已顺利回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被困迪拜中国劳工已有57人回国 6人暂时未回

63名赴迪拜务工者中,57名已回国,仅剩6人因护照拿去办劳工签证,暂时还无法回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劳工被困迪拜一事近日有了新进展,据《中国青年报》4月15日报道,63名赴迪拜务工者中,57名已回国,仅剩6人因护照拿去办劳工签证,暂时还无法回国。

根据外交部领事司微信公众号“领事直通车”4月6日的通报,该批劳务人员系由国内某省一无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建筑劳务公司通过虚假宣传方式诱导至迪拜务工。该公司迄今未给他们办理合法工作签证,导致工程因手续不符被用工单位停工清场,也未向劳务人员发放工资。有关劳务人员轻信该公司虚假宣传,预交了中介费,并通过办理旅游签证赴迪拜非法务工,被拖欠工资期间曾多次围堵用工单位项目部。在此过程中,其无合法务工身份的情况引起当地警察、移民等部门关注。

经中国驻迪拜总领馆了解核实,郭某通过安徽省肥东县费大郢建筑劳务公司(经查,并无劳务外派资质)与工人签署用工协议,每人收取押金1至2万元人民币不等,派遣工人到迪拜务工。在未给工人办理工作签证的情况下,郭某经人介绍参与中建项目分包,将这批中国工人包给中建中东公司曾经用过的劳务分包商阿联酋Al Ayadi公司。

通报指出,中国驻迪拜总领馆已多次敦促相关企业负责人,充分保障我劳务人员安全与合法权益,尽快向其发放工资,妥善安顿其生活并安排其尽快回国。同时,总领馆派员多方与当事劳务人员沟通,引导其合法理性维权,避免自身合法权益进一步受损。

通报称,经协调,目前有关项目总承包公司已向劳务人员提供现金作为伙食费。有关工资和回国事宜正在加紧协调之中。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迪拜的这批“安徽队”务工者中,年龄最小的27岁,最大的将近60岁,大多数为40岁左右的中年人,老家多数在安徽、河南、山东。

肥东县费大郢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与务工人员签订的合同规定,在国外工作时间不少于2年,按半年支付工资,每半年发放80%,剩余工资和押金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回国后50个工作日内结清。

然而,今年2月份发生了起意外工伤事件。一劳工从施工楼上不慎摔下,被送回国后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无法完全恢复。劳务公司老板郭某开会时告诫劳工,再发生类似事情将不管不问,“谁不同意就回国”。

郭某一言激起千层浪,在迪拜务工的63名劳务人员中,有42人表示要回国。张某东在接受中青报采访时表示,工友受伤事件的处理让他们十分不满,进而罢工并围堵了中建中东公司办公室,要求结算全额工资回国。工人的要求与合同约定的付薪方式不同,劳务公司坚持认为,工人没有履行完合同期限的情况下,不会支付工资。

报道称,中建硅谷项目、中国驻迪拜总领馆、迪拜安徽商会等多方与劳工协商,最终中建方面与劳工方面达成一致,中东公司通过审核工人考勤,代郭某全额给劳工发放工资,安排工人回国;逾期滞留罚款由中东公司替工人缴纳;工人同意回国与中介协商解决合同押金问题。

截至目前,63名工人中仅剩6人因护照拿去办劳工签证,暂时无法回国,其余人员均已顺利回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