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谷子裕
2015年7月31日,冬奥会竞选成功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高兴之余于国超也陷入了沉思。对于如何才能抓住冬奥这个契机,更好的助力冬奥会,发展冰雪赛事让他夜不能寐。正在辗转反侧之际,一个多年前未曾实现的想法浮上心头。
于国超从小就喜爱冰雪运动,2011年他在天津水滴体育场组织了一场冰雪嘉年华活动,当时的活动成本很高,好几百万做出来的效果也不太好,很多参与的群众就是滑滑雪坡,扫兴而归。这让于国超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留不住人,不能给参与者带去快乐,这个冰雪嘉年华就失去了意义。当晚他便翻阅资料,四处询问,寄希于找到一个便于普及,让人在冰雪中享受乐趣的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雪合战就这样走进了于国超的视线。
▼雪合战宣传视频
打雪仗也能做成赛事?还有国际联盟!
于国超有着十余年体育产业的从业经历,在马拉松赛事运行服务方面见解颇深,曾撰写《中国城市马拉松赛执行手册》,2014年成立了北京未名阳光体育咨询公司并担任总经理。
▼北京未名阳光体育咨询公司总经理于国超
谈及雪合战运动,他告诉记者该项目于1987年始创于日本北海道的昭和新山壮瞥町。当时的昭和新山地区,夏天有很多观光客光临,但是到了冬天却寥寥无几。于是1987年8月当地居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成立了创新研讨会,并决定创造一种能吸引人气的活动作为地区经济活性化的核心。在探讨了许多未能实施的计划后,同年12月,从雪中嬉戏的东南亚游客中找到灵感,开始了雪合战运动的企划。雪合战在日本的商业气息并不浓,项目的诞生主要是为了促进当地旅游,随着赛事逐步铺开,也加入了一些专业器材的销售。
▼日本北海道的昭和新山壮瞥町
雪合战形式上与我国耳熟能详的游乐项目“打雪仗”相似。1989年第一次作为竞技运动在日本拉开战幕,于2013年正式设立了该项目的国际组织——“国际雪合战联盟”,至今为止已举办了29届世界雪合战锦标赛。
雪合战的比赛为三局两胜,每局时间3分钟,有6到8名裁判。每局比赛雪球数量限定为90个,且由专门的机器制作。每队为10人编制,包括1名教练,7名主力队员和2名替补队员。双方队员进行比赛时,必须佩带头盔等护具。这是一项需要个人技术与战术配合的运动项目。总体原则就是保护自己不被雪球打中,并用雪球击中对手,最终拔旗就能取胜。
雪合战现已发展为拥有完善的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的一种新兴雪上团体竞技项目,技术门槛低,娱乐性高,易推广等特点决定了该项目适合于在不同年龄层、多种人群中开展。
▼类似打雪仗的雪合战赛事
发现这个项目让于国超激动不已,他随即开始建立与雪合战联盟之间的沟通。多年的交流垫定了雪合战进入中国的根基,当晚冬奥会竞选成功的消息则让于国超坚定了信心。随后他便开始了筹划,并于2016年1月同雪合战联盟签订了长期有效合约,雪合战与北京未名阳光体育咨询有限公司一起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独创大篷车技术 夏天也能打雪仗
万事开头难,雪合战项目在中国推广和普及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冰雪运动需要南北方共同参与,正在加强“南展西扩”。从2008年奥运会之后,团体体育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加之2022年冬奥会的引领,在这种大环境导向下,雪合战迎来了春天。
2016年10月到2017年2月,首届“冰雪之王”雪合战赛事已经举行,赛事在广州、厦门、石家庄、兰州、沈阳、长春、张家口、札幌等地分别举办,共有3000名选手参赛。第二届冰雪之王将于2017年6月到2018年2月在南方夏季5座城市,北方冬季15座城市,共20座城市举办。
▼首届雪合战赛事
“雪合战的推广需要冬奥会这种政策环境的扶持,我认为体育发展同企业发展产品发展的道理是互通的,创新和标准化是两个最重要的点。”如果不能创新,没有标准,在于国超看来雪合战将无法发展,通过对于雪合战的观察、理解,结合当下的大环境,于国超对于雪合战项目进行了创新,研发出雪合战大篷车,让参与者可以反季节打雪仗。
▼雪合战大篷车
“我们做了很多的实验,研究雪球如何在高温环境下更好的成型,并且将每个雪球的制作成本控制在两毛钱以内,器材方面的投入也以结实耐用为主,在成本不高的投入下还能让参与者进行真雪运动,对于我们的推广非常有益。”
反季节雪合战将采用白色运动地板,一方面模仿冰雪环境,另一方面有很好的渗水防滑效果,而且方便拆装。除了硬件上的研发,于国超团队在软件上也在不断创新,今年的雪合战赛事将会和大数据结合,这在雪合战29年的发展史上尚属首次。
“即使是在发源地日本,也没有专门的技术统计,我们今年将会把雪合战赛事进行数据化,给每一位参赛选手做好存活率、击中率等数据统计工作,基本可以体现选手在该场比赛的表现。”
▼雪合战发源地日本
未名阳光作为雪合战在中国的唯一授权单位拥有很高的权限,于国超计划推出运动员等级方面的划分,制定标的物,通过考验选手身体的绝对速度、灵敏度、投掷力量、准度等来进行分级,类似跆拳道的色带,并将参赛选手的等级放在醒目的头盔上,具体的方案设计还在制定中。
版权意识需要加强 版权费是未来盈利重点
鉴于很多体育项目历史悠久,但缺乏版权保护,雪合战创建时间不长,虽然有着清晰的版权归属,但这一年多来也经历了不少盗版事件。中国的体育版权保护才刚刚开始,目前于国超团队正在着手注册雪合战的很多品牌商标,为今后的产品打下了基础。
▼于国超团队
据大生意记者了解,雪合战和传统的体育赛事相比营收来源存在差异,雪合战赛事收入来源中60%以上是政府采购服务,还有一部分器材销售,少量商业赞助(中青联科公关公司曾赞助了第一届冰雪之王赛事),雪合战赛事并没有报名费门票费用的收入,此外版权费的收入约占10%。
于国超透露,目前很少有体育公司有版权销售的收入,但是未名阳光版权收入的占比会越来越大,而且目前已实现盈利,“我们还需要脚踏实地的发展,推广我们的赛事IP,让雪合战赛事更好的普及,再结合培训,体育大数据,这些将成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要办成亿人赛事 希望成为冬奥项目
“北方城市冬季户外项目很少,像踢足球打篮球等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雪合战的出现会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兴趣点。”
在南方雪合战同样深受欢迎,很多小朋友甚至是第一次见到雪,“在我们去年做的一次南方赛事中,一个小姑娘大约5岁年纪,她摸着雪球惊喜的样子让我至今难忘,这也让我更想办好这项赛事,去给更多的人带去快乐。”
▼青少年接触雪合战赛事
近几年南方城市也有常年不遇的“大雪”光顾,但是这所谓的大雪也只够大家围坐一圈拍一个身高不足二十厘米的小雪人,“南方人对于雪是真的喜爱,有的人一辈子可能都没见过雪,打雪仗真的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的运动,想到雪满满的都是快乐,看到雪心里就痒痒很想和雪亲密接触,这个项目没准在南方市场更大,但是做好这项赛事需要踏踏实实一步步来。”
于国超还计划在2020年举行第一届雪合战世界杯,目前各国都有联赛,各国代表队每年都会去日本参加昭和新山国际雪合战大赛,但是世界杯概念还未成形,于国超想要邀请全世界最高水平的选手来中国参赛。他坚定的说:“雪合战要发展成为最好的雪上团体项目,在不久的将来希望可以入围冬奥会。去年中国的雪合战赛事观看人数达到了400万,参赛人数有3000人,今年预计可以达到8000人,辐射范围2000万,我们的目标是在中国的受众可以达到1亿人。”
▼青少年是雪合战的未来
于国超曾做过一个有意思的小调查,打雪仗是不是雪上第一运动?调查结果显示,50%的人表示赞同,32%的人拿不准,仅有18%的人持反对意见,这也充分表明了打雪仗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打雪仗在中国有很好的基础,甚至成了中老年人的一种情怀,那段经历是他们儿时很美好的回忆,一想到打雪仗的时光就让人很开心。”相比之下,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现在的青少年缺少打雪仗的环境,情感上不如中老年人,因此,于国超正在致力于亲子组雪合战的研发,让现在的青少年可以收获同父辈们一样的快乐。
注:本文所用图片非注明均来自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