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足够牛逼的中国电影,
当它被放在佳作不多的犯罪题材电影堆里,
就更显得出挑剔到不行。
尽管,这并不是一部好电影。
当我看见影片中段奕宏推开大门,
裸体的邓超在奉献出从影以来尺度最大的一场表演之后,
像困兽一样望向段奕宏的眼神。
我就知道,这部电影成了。
也许,它还顺便成全了国产犯罪题材电影。
“三个奶爸一个娃”居然被导演拍得这么狠!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就是《烈日灼心》。
影片讲述七年前,
福建西陇发生一起惨绝人寰的灭门惨案,
某别墅内一家五口同日惨死,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然而此去经年,
嫌疑人杨自道(郭涛 饰)、辛小丰(邓超 饰)、陈比觉(高虎 饰)却依然逍遥法外。
现如今,这三个人都在厦门过活,杨当起了出租车司机,小丰加入了协警队伍,
因意外变成傻子的陈则带着三人捡来的女孩尾巴栖息在亲戚的渔场中。
这一天,拥有丰富办案经验的伊谷春(段奕宏 饰)调到小丰所在的队伍担任警长。
伊颇为器重能力卓越的小丰,
但嗅觉灵敏的他也隐隐觉出这个男子和当年的灭门惨案有所关联。
在此期间,道哥在一次意外中结识了伊的妹妹小夏(王珞丹 饰)。
仿佛冥冥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正将这三个决心重新做人的男人推向无法更改的结局。
《烈日灼心》的故事说到底:就是一个三个奶爸一个娃的故事。
只不过当故事变成犯罪片,
大团圆肯定指望不上了。
可是像曹保平导演这样把三个奶爸都弄死,
那只能证明一点:导演够狠。
又狠又克制,的确是本片明显的导演风格。
犯罪悬疑片看似故事复杂技巧华丽,其实骨骼很简单,
最常见的分为两类:
一类是好人抓坏人的游戏,整部电影就是讲怎么找坏人,
基本上抓到坏人就收工,而区别好电影坏电影的分界点就是:观众什么时候猜到大魔王是谁;
另一类就是本片的类型,一开始就告诉你谁是大魔王,
谁是警察,整部戏其实就是在讲一个事情:纸包不住火,硬包住会发生什么?
导演的狠劲在于:把这个灼心的故事拍得无比残忍,
人物写得绝望又执拗,每个角色都非常饱满,
人与人之间仿佛有股看不见的张力扯住,
这种拍法简直要把观众的心捏住一点点撕裂。
但是电影又非常聪明地保持了某种叙事上的克制:
没有四处埋坑,而是把一个预支的悬念一撑到底,
导演牢牢掌握着手中的线,让观众欲罢不能。
要说最牛掰的,当然是片中的高楼追逐,
完整地向观众诠释了什么叫高潮。
过去很多犯罪片的高潮都是靠装,导演以为观众肯定高潮了,结果观众无感地很。
但是《烈日灼心》结尾这场戏是真把观众搞高潮了,
所有人,即使是半途睡着被观众尖叫声吵醒的人,
都没办法不礼貌地高潮一下,因为这里的高潮不仅是动作的高潮,
而是剧情、人物、命运、节奏共同营造的高潮。
但是,就像所有的转折句一样,
肯定是要有的,但是一部戏出三个影帝,并不代表它就是好电影。
如果电影动作能打8分,悬疑能拿7分,犯罪能拿6分,那么剧情部分最多是5分。
因为电影从头到尾都没讲清楚:
三个敢下狠手的罪犯为什么要养受害者的小孩,
更无法理解他们三个怎么会为了那个孩子连命都不要。
所以就算这部电影有着精准又华丽的场面调度、极富质感的镜头、酷炫到底的剪辑和或许是上映电影中最大的尺度,
它依然算不上好的剧情片。
尽管如此,邓超依然奉献了从影以来最好的表演,
如果说那场和段奕宏监狱栅栏边的戏,演出了最绝望的精神痛苦;
那么,那场注射死刑的戏,
邓超则以观众在《奔跑吧兄弟》中从未见过的扭曲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
向观众完整地诠释了何为肉体痛苦。
这不是一部好的剧情片,但却是一部为演员提供了最好表演空间的电影,
很少有一部电影能为三名主角同时提供广阔的表演舞台,
这部电影做到了,更神奇的是,每个人都恰如其分地完成了表演。
这给观众制造了一种华丽的错觉:这应该就是一部好的剧情片。
但是它不是!
《烈日灼心》能拿下高票房,可是犯罪片的路不会变好走。
影片接下来还应该拿下一个新的纪录:国内犯罪片票房新高。
也就是说,这将是第一部票房口碑同时爆棚的国产犯罪电影,
而这也将改写国产犯罪片长期以来不是叫好不叫座就是既不叫座也不叫好的尴尬局面。
这几年,犯罪片题材一直是偏冷门题材,
如果加上电影含有文艺气息,又是个过去不卖座的导演来拍,
那基本上电影的命运就是注定的。
可是《烈日灼心》不同,不仅因为它拿了奖,
对于电影来说这很重要,
而在于这是一部在电影的各个方面都非常扎实的作品,
尽管它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但却是近期最值得看的国产电影之一。
如果你只是告诉观众这部电影很好,
那你还必须给观众一个进场的理由——比如邓超。
按照曹保平导演的习惯,
把全片最破尺度的两场戏放在邓超身上应该不是商业的考量,
但却无意中最大限度保证了电影的话题讨论度和曝光度,
也就是保证了电影的票房。
可是,《烈日灼心》并没有从此改变犯罪题材电影的命运,
不是每一部《烈日灼心》都能通过审核,
也不是每部犯罪电影都能获得影片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比如说,影片遇到了同样高口碑但属古装题材的《聂隐娘》,
当两部高口碑电影同时出现在影市时,
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吸铁石效应,整体拉高了市场关注度。
又比如,电影遇上了正需要一部严肃电影代表作的邓超,
而这种表演,观众从没看到过。
即使仅从市场角度来说,犯罪题材电影天生是缺乏女性观众的,
这在今日女性主导的电影市场中可不是好消息。
那么当下一部犯罪题材电影卷土重来时,能有这么好的命运等着它们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