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视频】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没有离开,她只是和吴承恩老师相见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视频】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没有离开,她只是和吴承恩老师相见了

我愿意相信,瑶池会有一场盛会等着这样有恒心、有童心,成就了如此功业的人。在那里,吴承恩先生邀请杨洁导演落座,他们为穿越四百年的默契干杯。

2017年4月15日,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去世,享年88岁。

谨以此文悼念杨导。

作者:熊太行

听说杨洁导演逝世的消息,我口中“哎呀”了一声,再也说不出话来。

上次去人民大会堂听《西游记》音乐会,看见杨洁导演没有出现,就有点意外,后来听说老太太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

太希望杨洁导演能活到100多岁了,对一个19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她至少给了我们一半的快乐。

我曾经详尽地在我的公号里进行86版《西游记》25集的解读,经常提到这样的观点:

吴承恩老师是难以超越的天才,而杨洁导演也是当世的高人。

《西游记》是一部时代作品,代表着那个生机勃勃、踏平坎坷的1980年代。

杨导同时也是《西游记》的编剧之一,她对原著进行了不小的改动,这其中有成本方面的考虑,但更重要的还是对这部400年前经典作品的再创作。

作为一部央视八点档电视剧,它必须是老少咸宜的合家欢作品,不能像原著那样太过神魔,悟空不能残忍,唐僧不能腹黑。要把这么一部前半部嚷着吃桃后半部嚷着吃人的作品改成合家欢作品,要美,要光明,真是一种挑战。

这样的难度,我们小时候完全没有感觉,因为我们觉得,《西游记》就应该这样。而我们父母一辈,读过原著的,也没有排斥,接受了这种带点儿调皮的《西游记》。

杨洁导演是1980年代最伟大的魔术师。电视剧拍了好几年,全国的孩子们伸着脖子等着看。《西游记》的演员们出现在春晚上,主持人告诉大家,敲完钟、唱完《难忘今宵》之后,要放最新一集《西游记》,所有孩子真的会瞪着眼睛等到后半夜看孙悟空。

杨洁导演是1980年代最伟大的训练师。你能明显地看出早期拍摄的几集和后期拍摄的几集(不是1990年代的第二季)的区别,人物(动物)的造型更美,台词更精致,演员之间的对手戏更精彩。这个剧组充满生命力,他们在进步,在往前走。

杨洁导演是1980年代最伟大的脑洞师。如果你细细去品那些帮原著补上去的内容,你就会发现她在细处下了多少功夫。我曾经详细解释过高才和猪八戒的对手戏,一个除暴安良的地方英雄怎样成了毫无自尊、沉溺家庭生活的妖怪,作为小佣人的高才又是怎么维护自己曾经崇拜的猪大哥。

杨洁导演是1980年代最伟大的产品经理。这位根据地广播员出身的老同志1950年代才进入电视业,实现知识的升级和迭代,用简陋的条件开发出不亚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的剧集。当年各类报纸上,解读《西游记》剧组使用的道具和拍摄方法的文章就养活了好多作者。

杨洁导演是1970、1980年代出生者的接头人。同是《西游记》观众,看过初版《西游记》的人会有一些小默契,比如我们同样在KTV里点《五百年沧海桑田》的时候,第一句会唱:“他多想是棵小草。”

这是最初版的词儿,而我们是见证这个伟大作品成型的人。

杨洁导演也是1980年代最伟大的人际关系导师。她用镜头重现了调皮捣蛋的青年悟空如何成为一个关系达人,修成正果的过程,在关键点上杨导拍得用心仔细,明明白白都教给年轻人。现在想想,那年她已经50多岁了。

直到今天,我在《关系攻略》专栏里还常用杨洁导演的《西游记》举例。

有些剧情想起来都扎心:孙猴子推倒了人参果树,连累了师父和师弟。一个惹了大祸的孩子,他委屈地希望找到自己的第一任老师,到了那里,却发现蛛网密布,老师离开已经五百年了。

人到中年,你要逐渐接受你喜欢的创作者死掉。

只是我今天愿意相信,瑶池会有一场盛会等着这样有恒心、有童心,成就了如此功业的人。在那里,吴承恩先生邀请杨洁导演落座,他们为穿越四百年的默契干杯。

ps:

为什么杨导和《西游记》剧组能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作出这么一部30年不衰的电视剧?

“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没有为奖状,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奖状。我们六年拍了25集……是用性命在拼搏,用心血在创造。”2013年,已是耄耋之年的杨洁导演接受鲁豫采访时说。

路迢迢/十万八千里/披荆斩棘/一路将尘埃荡涤/回首望/多少往事历历/凝结下/一片真情依依

 本文作者:熊太行 

人际关系洞察家,《关系攻略》专栏作者,《西游记》深度研究者。原创自媒体「就叫熊太行也行」(ID:taihangxiong)创始人,「仕图」创始人。前杂志主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频】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没有离开,她只是和吴承恩老师相见了

我愿意相信,瑶池会有一场盛会等着这样有恒心、有童心,成就了如此功业的人。在那里,吴承恩先生邀请杨洁导演落座,他们为穿越四百年的默契干杯。

2017年4月15日,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去世,享年88岁。

谨以此文悼念杨导。

作者:熊太行

听说杨洁导演逝世的消息,我口中“哎呀”了一声,再也说不出话来。

上次去人民大会堂听《西游记》音乐会,看见杨洁导演没有出现,就有点意外,后来听说老太太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

太希望杨洁导演能活到100多岁了,对一个19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她至少给了我们一半的快乐。

我曾经详尽地在我的公号里进行86版《西游记》25集的解读,经常提到这样的观点:

吴承恩老师是难以超越的天才,而杨洁导演也是当世的高人。

《西游记》是一部时代作品,代表着那个生机勃勃、踏平坎坷的1980年代。

杨导同时也是《西游记》的编剧之一,她对原著进行了不小的改动,这其中有成本方面的考虑,但更重要的还是对这部400年前经典作品的再创作。

作为一部央视八点档电视剧,它必须是老少咸宜的合家欢作品,不能像原著那样太过神魔,悟空不能残忍,唐僧不能腹黑。要把这么一部前半部嚷着吃桃后半部嚷着吃人的作品改成合家欢作品,要美,要光明,真是一种挑战。

这样的难度,我们小时候完全没有感觉,因为我们觉得,《西游记》就应该这样。而我们父母一辈,读过原著的,也没有排斥,接受了这种带点儿调皮的《西游记》。

杨洁导演是1980年代最伟大的魔术师。电视剧拍了好几年,全国的孩子们伸着脖子等着看。《西游记》的演员们出现在春晚上,主持人告诉大家,敲完钟、唱完《难忘今宵》之后,要放最新一集《西游记》,所有孩子真的会瞪着眼睛等到后半夜看孙悟空。

杨洁导演是1980年代最伟大的训练师。你能明显地看出早期拍摄的几集和后期拍摄的几集(不是1990年代的第二季)的区别,人物(动物)的造型更美,台词更精致,演员之间的对手戏更精彩。这个剧组充满生命力,他们在进步,在往前走。

杨洁导演是1980年代最伟大的脑洞师。如果你细细去品那些帮原著补上去的内容,你就会发现她在细处下了多少功夫。我曾经详细解释过高才和猪八戒的对手戏,一个除暴安良的地方英雄怎样成了毫无自尊、沉溺家庭生活的妖怪,作为小佣人的高才又是怎么维护自己曾经崇拜的猪大哥。

杨洁导演是1980年代最伟大的产品经理。这位根据地广播员出身的老同志1950年代才进入电视业,实现知识的升级和迭代,用简陋的条件开发出不亚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的剧集。当年各类报纸上,解读《西游记》剧组使用的道具和拍摄方法的文章就养活了好多作者。

杨洁导演是1970、1980年代出生者的接头人。同是《西游记》观众,看过初版《西游记》的人会有一些小默契,比如我们同样在KTV里点《五百年沧海桑田》的时候,第一句会唱:“他多想是棵小草。”

这是最初版的词儿,而我们是见证这个伟大作品成型的人。

杨洁导演也是1980年代最伟大的人际关系导师。她用镜头重现了调皮捣蛋的青年悟空如何成为一个关系达人,修成正果的过程,在关键点上杨导拍得用心仔细,明明白白都教给年轻人。现在想想,那年她已经50多岁了。

直到今天,我在《关系攻略》专栏里还常用杨洁导演的《西游记》举例。

有些剧情想起来都扎心:孙猴子推倒了人参果树,连累了师父和师弟。一个惹了大祸的孩子,他委屈地希望找到自己的第一任老师,到了那里,却发现蛛网密布,老师离开已经五百年了。

人到中年,你要逐渐接受你喜欢的创作者死掉。

只是我今天愿意相信,瑶池会有一场盛会等着这样有恒心、有童心,成就了如此功业的人。在那里,吴承恩先生邀请杨洁导演落座,他们为穿越四百年的默契干杯。

ps:

为什么杨导和《西游记》剧组能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作出这么一部30年不衰的电视剧?

“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没有为奖状,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奖状。我们六年拍了25集……是用性命在拼搏,用心血在创造。”2013年,已是耄耋之年的杨洁导演接受鲁豫采访时说。

路迢迢/十万八千里/披荆斩棘/一路将尘埃荡涤/回首望/多少往事历历/凝结下/一片真情依依

 本文作者:熊太行 

人际关系洞察家,《关系攻略》专栏作者,《西游记》深度研究者。原创自媒体「就叫熊太行也行」(ID:taihangxiong)创始人,「仕图」创始人。前杂志主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