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新一季《跑男》开播,坊间热议的是节目少了一位Angela baby,多了一位迪丽热巴。
而在互联网圈,很多人议论的话题当属“快手”一跃成为本季《跑男》的顶级赞助商。作为国内一线综艺节目,尽管这一季《跑男》推出后就迎来“炒冷饭”、“套路陈旧”和“无聊的组CP”等评论,但其顶级赞助费恐怕仍是一个天文数字。当然,对于上个月刚刚拿到腾讯3.5亿美元投资的“快手”来说,钱应该不是问题。
那么,什么是问题呢?这也正是互联网圈内热议的原因。“国内脑残千千万,快手独自占一半”,只要是在关于快手相关报道的热门评论中似乎总是少不了这么一句段子。经过假慈善、杀马特闹课堂等一系列负面消息之后,在舆论眼中快手似乎已经变成了low、神经、哗众取宠的代名词。但是这些“误解”不是“快手”希望的,更不是它未来想要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对于坐拥4亿注册用户、5000万日活的短视频领域“扛把子”而言,如何提升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迅速向主流广告主的价值观靠拢,或许是“快手”创始人宿华最为关注的事情。而花巨资赞助跑男也是其希望寻求改变,走上“主流”之路的一种诉求。
快手=低俗=Low?
快手CEO宿华
如果没有去年X 博士那一篇《严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我国村庄本相》,快手可以继续在所谓的大众底层滋润地成长。但是这样一篇文章在朋友圈的火爆,却突然将快手推上台前,走进“大众”的视野。无数嗅觉灵敏的媒体圈人士也是在去年才发现,在他们不曾注意的地方存在着一个拥有如此巨大体量的应用。一时间,舆论将聚光灯瞬间对焦在快手的身上。
创始人宿华或许并不会感谢X博士,因为这篇文章的基调,以及突然暴露在舆论面前的很多内容,似乎都并不主流。尤其在经过一系列如“生吃活鳝鱼” 、“直播乐天超市捏方便面”、“杀马特恶意扰乱大学课堂”等内容曝光之后,“Low”、“非主流”、“低俗”的标签不仅没有消除,反而让其与主流话语体系进一步产生了隔阂。
2017年,当主流媒体都开始“羡慕”地关注起快手时,这种拥有巨大影响力却无法产生对等收益的焦虑就更加明显。就像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在其新年跨年演讲中所说的:“当我们津津乐道BAT的时候,突然有一个软件火了,大家突然发现原来中国第四大流量的应用是快手。当我们在读书明理、知人论世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有一个平台已经这么大了。”
这一番话里或许不仅包含艳羡,自诩为主流媒体平台和意见领袖,却发现原来真正接地气、日活用户惊人的是从不去“读书明理、知人论世”的快手,那份诧异可想而知。
被逻辑思维在这样一个“主流”的场合和话题中去评论,并不是一件令人身心愉快的事情。因为低调着、从容着走着底层路线,还会有自如把控的感觉。而一下子让公众关注,被资本关注,却发现很多人眼睛都在盯着曾经的Low,尤其是盯着那些曾经流行却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内容,情何以堪。
尽管不是快手的用户,但笔者也对快手上的很多内容去尝试理解过。或许,很多拍摄扮丑、恶搞内容来博取“双击666”的原创主播,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如此,那只是他们精神世界的一个小角落。但在如今的快手上,想要在无数主播中脱颖而出、收割粉丝,或许也只有这一个出路。否则,快手大可以邀请逻辑思维也在平台注册一下,感受一下最终的浏览量。搏出位才能有收入,这样的怪圈是原罪造成的,当这些偏离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短视频内容充斥平台时,被贴上“低俗”的标签也就不足为奇。而现在,想甩掉怪圈谈何容易。
快手里不仅有直播砸警车的小青年、大闹大学课堂的杀马特,也有骑行川藏线的小夫妻、工地健身的年轻人,如果硬要把4亿注册用户形成的“小社会”说成低俗有些偏颇,但是在短视频已经成为风口,并且被资本巨头关注的时刻,快手必须要开始提升“逼格”。
企鹅+快手=?
2017年,短视频成为“千播大战”结束后的下一个风口。根据极光大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最后一周,垂直短视频app渗透率为19.3%,用户规模达1.31亿人。这意味着,中国7.8亿移动网民中有五分之一是短视频App的用户。
而在结束自家短视频应用微视之后,以社交起家的腾讯并没有放弃这一风口。另外,相比起重新再来,通过注资入股的方式搭上一艘潜在的巨轮显然是最佳选择。如今短视频行业三巨头中的秒拍有阿里背景、美拍则想独立上市,能让企鹅插一脚的只剩下快手了。
对于双方来说这都是一笔互赢的交易。快手成功抱住了企鹅大腿,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了各种资源(微信/QQ)的加持,快手在与秒拍、美拍的竞争中势必会更具竞争力。另外,资金充裕的快手可以花重金来进行市场推广,吸引更多优质内容的原创者加盟,从而逐步改变平台风格,摆脱“Low”、“俗”等标签。尤其是通过腾讯平台的资源,可以帮助快手迅速接触到优质广告商,把庞大流量更好变现,摆脱只能靠虚拟礼物道具收益的窘境。
而腾讯在微视关闭之后,在短视频领域仍然保留着两手抓的状态:微信和快手都要够硬。对于腾讯而言,想要将微信朋友圈的短视频整合成秒拍、快手的风格显然不太现实。所以微视关闭之后,要正面对抗秒拍和美拍的势能,快手再合适不过。
虽说腾讯目前依靠 “微信”和“QQ”依旧占据着绝大多数移动用户的终端入口,但对于新生代来说,相比QQ、微信,他们或许会愿意选择更为年轻的社交平台。下一代年轻人的社交网络,是马化腾危机感的核心。他曾多次表示:“在这个行业里久了后,不接地气了,不知道现在年轻人喜欢什么,这是我觉得最可怕的。每天早上醒来最大的担心是,不理解以后互联网主流用户使用习惯是什么。”
选择快手,在马化腾眼中或许有着更长远的布局。
快手+跑男=主流广告主?
如何成为主流群体关注的快手,是一个问题。不得不说,没有这些曾经的Low,就不会成就今天的快手,如果快手当年也像其他玩家一样,充斥着“网红脸”,也就不会有如今5000万日活用户的成就。但是今天,有了海量用户、有了资本支持的快手,并不甘于被评价Low,开始要“洗白”了。
宿华已经不止一次在媒体采访时表示,“在 5000 万的日活里,87%是 90 后,用户最多的是北上广深——单单北京,每天就有 300 万人打开快手,大约是北京人口的 14%。”除此以外,他最近也经常说,“快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是真实世界的投影、记录者。”这些声音中,似乎都在表达一个概念,北上广是快手的主流用户区域,快手内容有雅有俗,世界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部分内容并不代表快手的全部。
或许,这些话语背后的逻辑并不一定全说得通,但是“洗白”的意味却真实地表露了出来。从乡间小路汹涌发展呈现农村包围城市之后,海量的用户与未来经营发展面临的“变现”已经出现裂缝,这让快手及背后的投资人怎能不着急和忧虑。是的,这个压力就是营收。
快手主要的生命线是广告营收。作为一个媒介平台,4亿注册用户是不能都靠打赏产生收益的,只能通过广告产生营收来持续发展。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快手的平台已经有信息流广告出现,但是这种广告形式过于单一。如果不进行广告模式或者其他商业模式的创新,更具“资金实力”的广告主是不会青睐快手的。因为主流广告主不仅需要流量,更要传播平台的受众群体与自身定位吻合!快手再如何喊冤,也无法擦掉目前对外界传输出来的印记。
于是乎,用户基础—用户画像—流量和定位—广告主—收益!成为一个绕不开的经营路径。正是因为要打通这条路径,才有了我们看到《跑男》中出现的“老铁666”……
同样的经历,今日头条也走过,而且依旧未能圆满成功。4月17日,今日头条被央视曝光涉黄,就引起了舆论哗然:随着央视曝光今日头条不定期地推送一些直播秀链接,外界惊讶地发现,原来业界惊羡的算法之外也有低俗内容的“助攻”。要摆脱外界的固有印象,拥抱主流的金主,是一个内容平台必须完成的蜕变,而且这个过程难熬且痛苦。对于快手来说,整个平台的风格、调性在公众心中已经形成了固有印象,无论是赞助《跑男》,还是未来探索其他广告推广形式,要在短期之内改变格局都不易。但是,这一步蜕变必须要迈出,因为中国的短视频行业需要一个脱茧而出的独角兽。
除了蜕变的阵痛,快手部分内容的短板也面临着危机,如果未来应对监管的加强去割肉,是否会造成现有用户大量流失也是隐忧。快手如今的江湖地位是无人能及的,但是曾经高呼“技术无罪”的快播又何尝不是拥抱过海量用户。
站在挑战与机遇路口的快手,有钱、有人、有资源,但是前面的路依旧艰险曲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