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芊
3月末,黑龙江天气尚未回暖,冬日的余韵仍在这片黑土地上留存,一场纷纷扬扬的春雪再次为亚布力注入活力,身着靓丽滑雪服的滑雪爱好者掀起阵阵雪浪,让群山环抱的亚布力滑雪场上热闹非常。
作为中国滑雪文化的摇篮与冰雪运动的标杆,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禀赋、专业设施与人文积淀,已成为全球滑雪爱好者追逐的“粉雪天堂”。
北纬44°狂想曲:这里的雪能当粉底用?
亚布力曾是清朝皇室贵族的狩猎场,三座连绵的锅盔山——大锅盔(1374.8米)、二锅盔(1258米)、三锅盔(1000米)——如同天然屏障,将北纬44°的黄金粉雪牢牢锁在张广才岭的臂弯之中。
1897年中东铁路修建时,这里发现了成片的苹果树,于是将此地用俄语命名为“亚布洛尼”,即苹果园之意,音译 “亚布力”。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百年后的今天,当滑雪板划开三月春雪,松软的雪粒如面粉般扬起,印证着世界旅游组织官员、法国滑雪场规划专家让·皮埃尔先生曾说过的话:亚布力的雪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是中国建设滑雪场最好的地方。
每年的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是这里的最佳滑雪期。
“亚布力地处北纬44°黄金粉雪带,年均积雪期长达170天,与欧洲阿尔卑斯山、北美落基山脉齐名,是中国三大粉雪带核心区。”黑龙江省滑雪协会副主席姜一海曾表示,春雪季的雪质尤为优质,含水量低于8%,松软湿润,兼具安全性(不易受伤)与技术练习的适配性,春雪季,可持续至3月底,滑雪周期远超国内多数雪场。
从林场到顶流:东北老铁的冰雪逆袭
亚布力滑雪场的发展史,是中国冰雪运动崛起的缩影。
最初,亚布力仅是满足竞技体育训练的场地。
1995年,一座具有欧陆风情的现代化滑雪场风车山庄建成,标志着中国大众商业滑雪产业的产生。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的举办,亚布力开始崭露头角,并通过国际认证获得举办更多国际赛事的条件,这让世界记住了这个北方小镇的名字。
在这段漫长而又辉煌的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荣耀时刻: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空中技巧赛场,2025年亚冬会的单板滑雪冠军在此诞生,70多位滑雪高手挑战“亚洲最陡”的2000米野雪赛道.....这些高水平国际赛事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亚布力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同时也为中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滑雪运动员。
经过几十年风雨兼程的发展,如今的亚布力已经从一个普通林场蜕变成为了一个集竞技滑雪、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成为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不可忽视的一颗璀璨明珠。
会玩的南方人破防了:夜滑+雪圈,滑雪界的迪士尼?
随着教练培训体系与滑雪学校的完善,亚布力正从竞技训练场发展为全民滑雪乐园,除了专业级别的赛道外,这里还有适合各个年龄段及不同水平滑雪者的丰富选择。无论是初次体验的新手还是资深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滑雪区域。
在亚冬会来临之前,为了提升游客的整体体验,亚布力管委会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2024至2025年的冰雪季,亚布力度假区将推出惠民套票,并增设各种新的滑雪娱乐项目,如高山雪圈和夜场滑雪等,这些举措不仅吸引了更广泛的游客群体,也为滑雪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奠定了基础。同时全面推广智慧旅游的理念,借助现代科技提升游客满意度。智慧门禁、智慧票房的引入,使得滑雪体验更加便捷。
在全新升级的35个基础设施项目中,对亚雪公路的扩建和地标性建筑的提升,正注入着新的活力。亚布力的目标已不止于成为单纯的滑雪场,而是致力于打造全球闻名的冰雪旅游胜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滑雪文化的力量。
如今,亚布力正以“冰雪明珠”之姿,在张广才岭的臂弯里续写新的传奇。“竞技体育+大众休闲+文化体验”的复合型产业生态,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滑雪产业的崛起,更是一个民族在冰雪中觉醒的文化自信。这里既能承载冬奥冠军的梦想,也能包容亲子家庭的欢笑,更能让文化血脉在冰雪中生生不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