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三大板块扛起37.28亿元营收,但马应龙的高光还是治痔产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三大板块扛起37.28亿元营收,但马应龙的高光还是治痔产品

放眼国内治痔药物行业,马应龙头部地位显著,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

文|医药研究社 

马应龙这家老字号生命力依然旺盛。

据其近期发布的财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28亿元,同比增长18.8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28亿元,同比增长19.14%;归属于母公司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44.98%。

营收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尽显企业发展活力。值得一提的是,马应龙的“燃点”不只有以治痔产品为主的医药工业,还有医疗服务、医药商业这几大板块也在托起公司的增长。

当然,医药工业始终是马应龙的经营重心,其中也潜藏一定的依赖风险。

多元化布局中,治痔产品依旧最显眼

在业务运营上,马应龙已实现多点开花。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医药工业板块实现收入21.61亿元,同比增长17.82%。据悉,在这一板块,马应龙逐步形成了以肛肠为核心,以眼科、皮肤等为支柱的产品格局,涵盖药品、大健康产品等。

目前公司拥有国药准字号药品百余个,包括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麝香痔疮栓、马应龙八宝眼膏、龙珠软膏等独家药品10多个;拥有大健康产品200余个,包括肛肠医疗器械、肛肠卫生用品及日化品、肛肠功能性食品等肛肠健康产品,以眼霜、眼部精华、眼部精油等为代表的眼部健康产品,以及皮肤类健康产品。

医疗服务板块也处在上行通道,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9 亿元,同比增长30.15%。

财报透露,该业务是马应龙立足肛肠健康核心领域、打造肛肠健康方案提供商、拓展肛肠全产业链的重要支点。为了推进这一业务发展,公司已先后在武汉、北京、西安、大同等地建立马应龙肛肠连锁医院。

同时,为充分发挥马应龙在肛肠领域的优势,在肛肠专科标准化建设、肛肠诊疗技术系统培训及规范、疑难病远程会诊等方面为县级医院提供全方位服务,公司先后与百余家县市级基层医疗机构共建了马应龙肛肠诊疗中心。

最后一大板块医药商业同样展现出高增势头,于202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49亿元,同比增长14.81%。据悉,马应龙的医药商业主要包括医药零售、医药物流两大业务。

整体来看,马应龙主要通过丰富产品布局、延展产业链来扩大增长面。

不过,医药工业一直是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贡献了大半营收,而这一板块又主要靠治痔药品撑起(2024年,马应龙治痔产品实现收入15.92亿元,同比增长23.19%),暴露出一定的品类依赖风险,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或会更加明显。

业务拓展,需以高质量、精细化运营为基

放眼国内治痔药物行业,马应龙头部地位显著,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不过赛道入局者较多,马应龙要持续保持领先优势也并不容易,尤其在医院终端,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报告,正大天晴、荣昌制药、山东新时代药业、贵州绿太阳制药等药企均发展得较为强劲。

如今马应龙坚持多元化布局,或许也是受到市场竞争等因素驱动。不过,公司正在布局的医药商业、医疗服务等赛道同样内卷,在相关领域马应龙的品牌知名度还有待提高,且部分市场存在一定收缩,更加考验公司的业务运营能力。

以医药零售为例。根据中康CMH数据,2024年全国零售药店市场累计销售规模达5282亿元,同比下滑2.2%。其中,药品市场规模占比82.8%,规模同比增长0.3%;非药市场规模占比17.2%,规模同比下滑12.4%。整体呈现出低迷态势。

身处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大部分药店的日子都过得比较艰难,马应龙作为跨界选手,要实现增长也更加不易。

据了解,公司医药零售主要由旗下子公司马应龙大药房运营,实行以会员管理为中心的健康家运营模式,以线下零售药房为依托,以线上业务创新发展为平台,并秉持“安全、专业、实惠、便利”的核心价值,希望凭借优质的商品和良好的服务在广大消费者中形成“买品牌药到马应龙”的口碑。

不过,最近子公司旗下两家门店卷入“回流药”风波,并被医保局解除医保定点服务协议,也似乎给马应龙的业务建设蒙上一些阴影。

据悉,“回流药”通常指通过医保报销渠道获取的药品,经非法转手后再次进入市场销售的行为,包括参保人利用医保报销资格超量开药或虚构用药需求,通过医保报销后,将药品非法转售给药贩子,再经改换包装、掺杂假药等方式重新流入市场的药品。

环球CEO智库总裁陈春慧表示,“回流药”事件暴露出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漏洞,更对行业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具体到马应龙的业务运营上,其电子处方审核、药品追溯体系等方面显然还有加强空间。高速增长面下,公司做好高质量、精细化运营仍然关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三大板块扛起37.28亿元营收,但马应龙的高光还是治痔产品

放眼国内治痔药物行业,马应龙头部地位显著,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

文|医药研究社 

马应龙这家老字号生命力依然旺盛。

据其近期发布的财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28亿元,同比增长18.8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28亿元,同比增长19.14%;归属于母公司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44.98%。

营收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尽显企业发展活力。值得一提的是,马应龙的“燃点”不只有以治痔产品为主的医药工业,还有医疗服务、医药商业这几大板块也在托起公司的增长。

当然,医药工业始终是马应龙的经营重心,其中也潜藏一定的依赖风险。

多元化布局中,治痔产品依旧最显眼

在业务运营上,马应龙已实现多点开花。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医药工业板块实现收入21.61亿元,同比增长17.82%。据悉,在这一板块,马应龙逐步形成了以肛肠为核心,以眼科、皮肤等为支柱的产品格局,涵盖药品、大健康产品等。

目前公司拥有国药准字号药品百余个,包括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麝香痔疮栓、马应龙八宝眼膏、龙珠软膏等独家药品10多个;拥有大健康产品200余个,包括肛肠医疗器械、肛肠卫生用品及日化品、肛肠功能性食品等肛肠健康产品,以眼霜、眼部精华、眼部精油等为代表的眼部健康产品,以及皮肤类健康产品。

医疗服务板块也处在上行通道,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9 亿元,同比增长30.15%。

财报透露,该业务是马应龙立足肛肠健康核心领域、打造肛肠健康方案提供商、拓展肛肠全产业链的重要支点。为了推进这一业务发展,公司已先后在武汉、北京、西安、大同等地建立马应龙肛肠连锁医院。

同时,为充分发挥马应龙在肛肠领域的优势,在肛肠专科标准化建设、肛肠诊疗技术系统培训及规范、疑难病远程会诊等方面为县级医院提供全方位服务,公司先后与百余家县市级基层医疗机构共建了马应龙肛肠诊疗中心。

最后一大板块医药商业同样展现出高增势头,于202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49亿元,同比增长14.81%。据悉,马应龙的医药商业主要包括医药零售、医药物流两大业务。

整体来看,马应龙主要通过丰富产品布局、延展产业链来扩大增长面。

不过,医药工业一直是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贡献了大半营收,而这一板块又主要靠治痔药品撑起(2024年,马应龙治痔产品实现收入15.92亿元,同比增长23.19%),暴露出一定的品类依赖风险,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或会更加明显。

业务拓展,需以高质量、精细化运营为基

放眼国内治痔药物行业,马应龙头部地位显著,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不过赛道入局者较多,马应龙要持续保持领先优势也并不容易,尤其在医院终端,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报告,正大天晴、荣昌制药、山东新时代药业、贵州绿太阳制药等药企均发展得较为强劲。

如今马应龙坚持多元化布局,或许也是受到市场竞争等因素驱动。不过,公司正在布局的医药商业、医疗服务等赛道同样内卷,在相关领域马应龙的品牌知名度还有待提高,且部分市场存在一定收缩,更加考验公司的业务运营能力。

以医药零售为例。根据中康CMH数据,2024年全国零售药店市场累计销售规模达5282亿元,同比下滑2.2%。其中,药品市场规模占比82.8%,规模同比增长0.3%;非药市场规模占比17.2%,规模同比下滑12.4%。整体呈现出低迷态势。

身处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大部分药店的日子都过得比较艰难,马应龙作为跨界选手,要实现增长也更加不易。

据了解,公司医药零售主要由旗下子公司马应龙大药房运营,实行以会员管理为中心的健康家运营模式,以线下零售药房为依托,以线上业务创新发展为平台,并秉持“安全、专业、实惠、便利”的核心价值,希望凭借优质的商品和良好的服务在广大消费者中形成“买品牌药到马应龙”的口碑。

不过,最近子公司旗下两家门店卷入“回流药”风波,并被医保局解除医保定点服务协议,也似乎给马应龙的业务建设蒙上一些阴影。

据悉,“回流药”通常指通过医保报销渠道获取的药品,经非法转手后再次进入市场销售的行为,包括参保人利用医保报销资格超量开药或虚构用药需求,通过医保报销后,将药品非法转售给药贩子,再经改换包装、掺杂假药等方式重新流入市场的药品。

环球CEO智库总裁陈春慧表示,“回流药”事件暴露出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漏洞,更对行业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具体到马应龙的业务运营上,其电子处方审核、药品追溯体系等方面显然还有加强空间。高速增长面下,公司做好高质量、精细化运营仍然关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