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她走了,留下了永恒的经典《西游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她走了,留下了永恒的经典《西游记》

刚刚步入电视剧导演行列的杨洁凭借着坚持不懈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拍出了这部经典之作。

前天,一则新闻震惊到了包括阿布在内的所有人。

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4月15日因病去世,享年88岁。

这位带给我们童年无数回忆的老人终究没有熬过病魔的侵蚀,离我们而去。

提到86版《西游记》,绝对是中国第一部也可能是唯一一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

86版《西游记》自上映至今一共被重播3000多次,收视率最高89.4%,一直霸占着暑期档的黄金时间。

可以说是影响了几代人的作品。

而我们在看这部《西游记》的时候,能够记住里面神通盖世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和尚、慈悲为怀的唐三藏。

甚至那些流水的妖精我们都能够一一记住。

但是我相信很多人如果不看到昨天那条新闻,都不知道,这部经典电视剧的总导演——杨洁。

当年,如果没有杨洁克服千难万险全国各地取景拍摄,我们根本无法从电视上看到这部最经典的《西游记》。

提起拍摄《西游记》,杨洁直言:“拍摄西游记比唐僧西天取经还要难”!

“杨洁,要是让你把《西游记》拍成电视剧,你敢不敢接?”

“有钱就敢,为什么不敢!”

这是1981年左右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洪民生和杨洁之间的对话。

就是在这样赌气似的一问一答之间,《西游记》准备开始拍摄了。

同时,这也是杨洁九九八十一难的开始。

拍电视剧最需要准备的是什么?是钱和设备,但是《西游记》剧组偏偏最缺的就是钱和设备。

同样都是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其他三个剧组配备三套全新设备而且保证使用,而《西游记》几乎从头到尾都是那台编号001的老设备。

同是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其他剧组经费多达上千万甚至数千万,而《西游记》仅有300万。

当时《西游记》开拍之际,仅仅找到了300万的投资,这个数目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制片人,领导就直接让杨洁兼任了,所以杨洁不仅是以导演的身份进入到这个剧组,而且制片人她也是其中之一。

杨洁起早贪黑的取景拍戏做后期改剧本,还要自掏腰包负责整个剧组的经济开销。

而那时杨洁拍一集《西游记》的工资仅仅只有九十块钱。

就在这种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的情况下,杨洁也没有退宿,带领着剧组的工作人员立刻开始了准备。

拍摄开始,杨洁首先带着剧组工作人员取景。

杨洁导演深知拍摄和特效技术的缺失,所以她准备用祖国的大好河山弥补拍摄和特效上的短板。

前期采景的时候,他们在两个多月里跑了六七十个景点。

当时国内旅游业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山路奇险无比,上山后又常无处餐宿,吃尽苦头。

很多景点都还没开发,周边条件十分艰苦,他们走过一条条艰险小道,据杨洁回忆,她有次差点就跌入悬崖。

实地拍摄时,整个剧组成百上千号人的生活起居更是艰苦,馒头咸菜成了家常便饭。大家却乐在其中。偶尔每人多几毛钱补助或加餐两瓶啤酒,全剧组都会欢天喜地。

就是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在看《西游记》的同时,才能够欣赏到祖国各处的山水美景。

杨洁本着一丝不苟的精神处理着整个《西游记》拍摄过程中的大大小小的事物。

刚拍《西游记》时,剧组人员都没经验,不知道怎么弄特技,杨洁就和摄影师王崇秋去香港学习吊威亚技术。

然而即使学习回来,他们也并没有做出十分满意的动作设计,因为当时的设备实在是太简陋了。

而且他们还面临着一个最大的困难,特技。

当时杨洁的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尽管剧组的摄像、化妆、道具、照明、烟雾、武打等几乎一切工种齐心合力。

但是据杨洁在某次采访中告诉记者,那时采用的特技手段实在是无法称之为特技。

比如最简单的:妖道和孙悟空对打,要在地上打、半空中打,需要用到特技,却无法实现。剧组只好到野外选择了一块大的空场,从江苏体育工作大队借了几位跳水运动员,和一张十米大的蹦床。

两位运动员穿上孙悟空和妖道的衣服,在蹦床上表演腾空而起、兵器接触的动作,摄像师仰拍,背后衬着蓝天。

在选角上杨洁更是煞费苦心,不管主演还是配角,杨洁都要亲自挑选,演唐僧的演员有三人,前两人因为个人原因中途离开剧组,杨洁苦苦找寻,终于找到了迟重瑞。

为了找适合演孙悟空的人,杨洁拜访过很多猴戏名家,最后在六小龄童父亲的软磨硬泡之下,才答应让章金莱(六小龄童本名)出演的。

而在挑选白骨精的演员时,想用当时号称上海第一旦的杨春霞,但怎么劝说对方都不答应。

后来在副导演的极力劝解下杨春霞才答应出演,不过开出条件——演完白骨精之后,她还要演女儿国国王。

杨洁不可能接受的,但开拍在即,只能先答应她了。

后来拍《趣经女儿国》,杨洁食言了。为了保证拍戏质量,她宁愿失信于人,她不愿让观众看到白骨精和女儿国国王是一个人。

不仅对演员的挑选苛刻,对《西游记》的选曲杨洁也同样苛刻。比如当时许镜清作曲的主题曲因为用了西方的乐器,遭到很多专家反对,他们觉得这样一部东方名著用这么西式的曲子很不搭,领导都打算撤掉许镜清了。是杨洁写长信给电视台领导,才保住了那首主题曲和许镜清。而当时拍到一半的时候剧组的资金用光了,领导让她拍个结尾就行。杨洁却一再坚持要拍完,跟领导吵得很厉害。电视台不提供资金,她多次请求央视准许引入外部资金,后来剧组人员到处筹钱才拍完25集的。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丝毫不影响到她对拍摄品质的追求,竭尽全力,一丝不苟,也就是凭着这种精神铸造了这部永恒的经典。

该剧自1986年起播出,称霸荧屏30年之久,并获1988年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和《大众电视》金鹰奖特别奖,杨洁也因此入选新时期(1978-1987)全国影视十佳导演,并名列十佳电视导演之首。1987年执导《“齐天乐”春节联欢晚会》。

尽管杨洁以导演的身份被人们熟知,但是最开始的时候,杨洁并不是一名导演。

杨洁第一份职业是播音员。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青岛市,青岛市发出的第一条“青岛解放”的消息就是杨洁播出去的,五年之后,她从青岛人民广播电台调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到了1961年,刚刚进入中央电视台的杨洁开始担任央视戏曲节目导演,同年执导的京剧《香罗帕》在1981年被评选为全国优秀电视艺术加工文艺节目。

1976年参与为毛主席录制传统戏曲曲艺节目,并在湖南拍摄过湘剧传统戏《追鱼记》等上百个湘剧剧目。

知道1980年执导电视剧《崂山道士》才开启了她电视剧导演的生涯。

让人们没想到的是,刚刚步入电视剧导演行列的杨洁就凭借着坚持不懈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拍出了这部经典之作。

如今,她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留下的,确实能够影响一代又一代的86版《西游记》!

本文首发于腹黑电影(公众号:fhmovi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她走了,留下了永恒的经典《西游记》

刚刚步入电视剧导演行列的杨洁凭借着坚持不懈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拍出了这部经典之作。

前天,一则新闻震惊到了包括阿布在内的所有人。

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4月15日因病去世,享年88岁。

这位带给我们童年无数回忆的老人终究没有熬过病魔的侵蚀,离我们而去。

提到86版《西游记》,绝对是中国第一部也可能是唯一一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

86版《西游记》自上映至今一共被重播3000多次,收视率最高89.4%,一直霸占着暑期档的黄金时间。

可以说是影响了几代人的作品。

而我们在看这部《西游记》的时候,能够记住里面神通盖世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和尚、慈悲为怀的唐三藏。

甚至那些流水的妖精我们都能够一一记住。

但是我相信很多人如果不看到昨天那条新闻,都不知道,这部经典电视剧的总导演——杨洁。

当年,如果没有杨洁克服千难万险全国各地取景拍摄,我们根本无法从电视上看到这部最经典的《西游记》。

提起拍摄《西游记》,杨洁直言:“拍摄西游记比唐僧西天取经还要难”!

“杨洁,要是让你把《西游记》拍成电视剧,你敢不敢接?”

“有钱就敢,为什么不敢!”

这是1981年左右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洪民生和杨洁之间的对话。

就是在这样赌气似的一问一答之间,《西游记》准备开始拍摄了。

同时,这也是杨洁九九八十一难的开始。

拍电视剧最需要准备的是什么?是钱和设备,但是《西游记》剧组偏偏最缺的就是钱和设备。

同样都是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其他三个剧组配备三套全新设备而且保证使用,而《西游记》几乎从头到尾都是那台编号001的老设备。

同是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其他剧组经费多达上千万甚至数千万,而《西游记》仅有300万。

当时《西游记》开拍之际,仅仅找到了300万的投资,这个数目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制片人,领导就直接让杨洁兼任了,所以杨洁不仅是以导演的身份进入到这个剧组,而且制片人她也是其中之一。

杨洁起早贪黑的取景拍戏做后期改剧本,还要自掏腰包负责整个剧组的经济开销。

而那时杨洁拍一集《西游记》的工资仅仅只有九十块钱。

就在这种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的情况下,杨洁也没有退宿,带领着剧组的工作人员立刻开始了准备。

拍摄开始,杨洁首先带着剧组工作人员取景。

杨洁导演深知拍摄和特效技术的缺失,所以她准备用祖国的大好河山弥补拍摄和特效上的短板。

前期采景的时候,他们在两个多月里跑了六七十个景点。

当时国内旅游业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山路奇险无比,上山后又常无处餐宿,吃尽苦头。

很多景点都还没开发,周边条件十分艰苦,他们走过一条条艰险小道,据杨洁回忆,她有次差点就跌入悬崖。

实地拍摄时,整个剧组成百上千号人的生活起居更是艰苦,馒头咸菜成了家常便饭。大家却乐在其中。偶尔每人多几毛钱补助或加餐两瓶啤酒,全剧组都会欢天喜地。

就是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在看《西游记》的同时,才能够欣赏到祖国各处的山水美景。

杨洁本着一丝不苟的精神处理着整个《西游记》拍摄过程中的大大小小的事物。

刚拍《西游记》时,剧组人员都没经验,不知道怎么弄特技,杨洁就和摄影师王崇秋去香港学习吊威亚技术。

然而即使学习回来,他们也并没有做出十分满意的动作设计,因为当时的设备实在是太简陋了。

而且他们还面临着一个最大的困难,特技。

当时杨洁的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尽管剧组的摄像、化妆、道具、照明、烟雾、武打等几乎一切工种齐心合力。

但是据杨洁在某次采访中告诉记者,那时采用的特技手段实在是无法称之为特技。

比如最简单的:妖道和孙悟空对打,要在地上打、半空中打,需要用到特技,却无法实现。剧组只好到野外选择了一块大的空场,从江苏体育工作大队借了几位跳水运动员,和一张十米大的蹦床。

两位运动员穿上孙悟空和妖道的衣服,在蹦床上表演腾空而起、兵器接触的动作,摄像师仰拍,背后衬着蓝天。

在选角上杨洁更是煞费苦心,不管主演还是配角,杨洁都要亲自挑选,演唐僧的演员有三人,前两人因为个人原因中途离开剧组,杨洁苦苦找寻,终于找到了迟重瑞。

为了找适合演孙悟空的人,杨洁拜访过很多猴戏名家,最后在六小龄童父亲的软磨硬泡之下,才答应让章金莱(六小龄童本名)出演的。

而在挑选白骨精的演员时,想用当时号称上海第一旦的杨春霞,但怎么劝说对方都不答应。

后来在副导演的极力劝解下杨春霞才答应出演,不过开出条件——演完白骨精之后,她还要演女儿国国王。

杨洁不可能接受的,但开拍在即,只能先答应她了。

后来拍《趣经女儿国》,杨洁食言了。为了保证拍戏质量,她宁愿失信于人,她不愿让观众看到白骨精和女儿国国王是一个人。

不仅对演员的挑选苛刻,对《西游记》的选曲杨洁也同样苛刻。比如当时许镜清作曲的主题曲因为用了西方的乐器,遭到很多专家反对,他们觉得这样一部东方名著用这么西式的曲子很不搭,领导都打算撤掉许镜清了。是杨洁写长信给电视台领导,才保住了那首主题曲和许镜清。而当时拍到一半的时候剧组的资金用光了,领导让她拍个结尾就行。杨洁却一再坚持要拍完,跟领导吵得很厉害。电视台不提供资金,她多次请求央视准许引入外部资金,后来剧组人员到处筹钱才拍完25集的。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丝毫不影响到她对拍摄品质的追求,竭尽全力,一丝不苟,也就是凭着这种精神铸造了这部永恒的经典。

该剧自1986年起播出,称霸荧屏30年之久,并获1988年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和《大众电视》金鹰奖特别奖,杨洁也因此入选新时期(1978-1987)全国影视十佳导演,并名列十佳电视导演之首。1987年执导《“齐天乐”春节联欢晚会》。

尽管杨洁以导演的身份被人们熟知,但是最开始的时候,杨洁并不是一名导演。

杨洁第一份职业是播音员。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青岛市,青岛市发出的第一条“青岛解放”的消息就是杨洁播出去的,五年之后,她从青岛人民广播电台调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到了1961年,刚刚进入中央电视台的杨洁开始担任央视戏曲节目导演,同年执导的京剧《香罗帕》在1981年被评选为全国优秀电视艺术加工文艺节目。

1976年参与为毛主席录制传统戏曲曲艺节目,并在湖南拍摄过湘剧传统戏《追鱼记》等上百个湘剧剧目。

知道1980年执导电视剧《崂山道士》才开启了她电视剧导演的生涯。

让人们没想到的是,刚刚步入电视剧导演行列的杨洁就凭借着坚持不懈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拍出了这部经典之作。

如今,她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留下的,确实能够影响一代又一代的86版《西游记》!

本文首发于腹黑电影(公众号:fhmovi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