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城市观察丨独立书店+手工作坊,冰城年轻店主们打造城市新玩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城市观察丨独立书店+手工作坊,冰城年轻店主们打造城市新玩法

年轻的创业者们调试着理想与现实的焦距,秉持着“坚持自我”的理念,等待着城市中能与之同频共振的灵魂,在市场的浪潮中,他们坚守着自己心中的“乌托邦”,让这条传统的街道社区成为“文艺i人”的集合地,打造出颇具文艺气息与时尚风向的消费新场景。

文丨王芊

清明过后,土地上泛出层层绿意,松花江上跑起冰排,江鸥吃上第一口新鲜的开江鱼,冰城的春天才算真正拉开序幕。江畔的友谊路上缓慢摇晃的公交和风驰电掣的汽车交错行驶,转进工程街的瞬间,时空却陡然放缓。一家名叫“发财”的咖啡店,支起原木窗棂迎客,也迎接这久违的明媚春光。

这条一千多米长的街道上,老旧的居民楼和各式样的“苍蝇馆子”诠释着这里的烟火气,但若你仔细留意便会发现,精品咖啡店、独立书店等让年轻人喜欢的业态也在这里悄然生长,为这条街道增添了些许文化属性。

年轻的创业者们调试着理想与现实的焦距,秉持着“坚持自我”的理念,等待着城市中能与之同频共振的灵魂,在市场的浪潮中,他们坚守着自己心中的“乌托邦”,让这条传统的街道社区成为“文艺I人”的集合地,打造出颇具文艺气息与时尚风向的消费新场景。

跳出传统市场,打造咖啡乌托邦

这条千米长街上,有着四家精品咖啡店、两家独立书店、一家相机相纸店、两个手工作坊。这些相似业态的年轻创业者们也有着相似的个性,用野峪山谷·手冲咖啡专门店店主李锦涛的话来说,“就是比较‘特’。”这恰恰反映了以李锦涛为代表的这些创业者的精神追求,自在、随性是他们共有的代名词。

野峪山谷·手冲咖啡是全哈尔滨唯一一家只做手冲咖啡的咖啡店,各式各样的咖啡豆整齐地摆在台面上,每种都标注着名字,稀有品种还有编号证书,从38元一杯到258元一杯不等。但在社交平台上,几乎看不到关于野峪山谷的推广,对此李锦涛解释:“尝试过,跟个人性格有关系,这些东西它短期会有用,但我们不愿意干这个事。”

在李锦涛看来,精品咖啡有自己的受众,有的人觉得市面上流行的咖啡也一样好喝,有的人会从广州、深圳等地前来为此买单。“哈尔滨主城区500万人,你总能找到跟你性格相似脾气相投的人,如果有500个人,这家店就可以生存的很好。”

从业十几年,墙上悬挂的各项赛事大奖的证书像是李锦涛的勋章,对于每一个有追求的咖啡师来说,都渴望能做自己想做的咖啡,跳脱出市场的裹挟,李锦涛正在身体力行打造一个关于咖啡的乌托邦。

共生共荣,互补共生的良性生态

从人民广场地铁站出来,半见书局就坐落在工程街和经纬街的转角,独具特色的门头设计像是被春风掀起的书页。创始人马岩将半见书局定位为“社区书店”,成立一年来,这里策划了专题展,举办了沙龙、英语角、话剧创作分享会等文化活动,为全龄读者提供一个精神“粮仓”,也为社区居民们提供一个情绪安放所。

与之殊途同归的另一家独立书店似乎更显个性化,门头牌匾上一行小字“没有东西能挡在我认识万物的道路上”,只有墙上的一块木牌:安穷斋以示店名。这里不用办理会员和储值,可以直接享受打折,店里的书籍代表着主理人魏嘉轩自己的阅读偏好,在她的朋友圈也满是书籍推荐和各类书评,她希望能与读者一起共享这个纯粹的阅读空间。

从转角拐进工程街,不出几步就能听见悠扬的音乐声从“发财”咖啡的窗口飘出,老板王庆楠抚摸着店里的黑胶唱片机说:“我这可是最好的设备。”作为这条街上唯一一家提供自制甜品的自烘咖啡店,王庆楠让消费者们用低价格收获高品质的产品。墙上收藏的老唱片和来自宝丽来供销社的拍立得照片让小店更多了些文艺气息。

发财咖啡对面的宝丽来供销社是哈尔滨第一家相机相纸店,NOISE噪音手工皮具工作室、Thirty Birds(30只鸟)原创手作工作室颇具个性化的皮具定制产品和手工原创作品,也为消费者带来别具一格的消费体验。

虽然这条街上咖啡店很多,但鲜少陷入同质化竞争的窠臼,野峪山谷的李锦涛认为每一家咖啡店都是不一样的,各个店铺差异化经营,彼此推荐,自发形成互补共生的良性生态。相似业态的聚集,让被烧烤和麻辣烫浸染的工程街多了文化属性,搭建起悬浮于市井之上的精神方舟。

坚持自我,是工作更是生活

当聚集的文化业态形成完整的消费链,这条街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财”咖啡的店主王庆楠描述着自己的用户画像:“很多顾客是从大城市打拼回来的,卷不动了回来过一过轻松闲适的生活,他们基本上在三四十岁,也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些人也很迷茫,在这喝杯咖啡寻求一些内心的安宁。”

有人羡慕这些店主们自在的生活,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坚持喜欢的东西,但王庆楠并不鼓励盲目地用热爱支撑经营。“不是说你喜欢这种生活,你就能开个店”,从摄影师转行后这是他开的第三家咖啡店,此前他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不断学习和试错,在行业有绝对的成绩和足够的自信,才能在迎合市场和坚持自我中选择坚持自我。

工程街是否有发展成为文化消费空间的潜力?

面对提问,王庆楠无法给出答案,“但我们都希望哈尔滨能有一条这样的有文化属性的街,打造一个年轻人喜欢的文化消费的新场景,这是个美好的愿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城市观察丨独立书店+手工作坊,冰城年轻店主们打造城市新玩法

年轻的创业者们调试着理想与现实的焦距,秉持着“坚持自我”的理念,等待着城市中能与之同频共振的灵魂,在市场的浪潮中,他们坚守着自己心中的“乌托邦”,让这条传统的街道社区成为“文艺i人”的集合地,打造出颇具文艺气息与时尚风向的消费新场景。

文丨王芊

清明过后,土地上泛出层层绿意,松花江上跑起冰排,江鸥吃上第一口新鲜的开江鱼,冰城的春天才算真正拉开序幕。江畔的友谊路上缓慢摇晃的公交和风驰电掣的汽车交错行驶,转进工程街的瞬间,时空却陡然放缓。一家名叫“发财”的咖啡店,支起原木窗棂迎客,也迎接这久违的明媚春光。

这条一千多米长的街道上,老旧的居民楼和各式样的“苍蝇馆子”诠释着这里的烟火气,但若你仔细留意便会发现,精品咖啡店、独立书店等让年轻人喜欢的业态也在这里悄然生长,为这条街道增添了些许文化属性。

年轻的创业者们调试着理想与现实的焦距,秉持着“坚持自我”的理念,等待着城市中能与之同频共振的灵魂,在市场的浪潮中,他们坚守着自己心中的“乌托邦”,让这条传统的街道社区成为“文艺I人”的集合地,打造出颇具文艺气息与时尚风向的消费新场景。

跳出传统市场,打造咖啡乌托邦

这条千米长街上,有着四家精品咖啡店、两家独立书店、一家相机相纸店、两个手工作坊。这些相似业态的年轻创业者们也有着相似的个性,用野峪山谷·手冲咖啡专门店店主李锦涛的话来说,“就是比较‘特’。”这恰恰反映了以李锦涛为代表的这些创业者的精神追求,自在、随性是他们共有的代名词。

野峪山谷·手冲咖啡是全哈尔滨唯一一家只做手冲咖啡的咖啡店,各式各样的咖啡豆整齐地摆在台面上,每种都标注着名字,稀有品种还有编号证书,从38元一杯到258元一杯不等。但在社交平台上,几乎看不到关于野峪山谷的推广,对此李锦涛解释:“尝试过,跟个人性格有关系,这些东西它短期会有用,但我们不愿意干这个事。”

在李锦涛看来,精品咖啡有自己的受众,有的人觉得市面上流行的咖啡也一样好喝,有的人会从广州、深圳等地前来为此买单。“哈尔滨主城区500万人,你总能找到跟你性格相似脾气相投的人,如果有500个人,这家店就可以生存的很好。”

从业十几年,墙上悬挂的各项赛事大奖的证书像是李锦涛的勋章,对于每一个有追求的咖啡师来说,都渴望能做自己想做的咖啡,跳脱出市场的裹挟,李锦涛正在身体力行打造一个关于咖啡的乌托邦。

共生共荣,互补共生的良性生态

从人民广场地铁站出来,半见书局就坐落在工程街和经纬街的转角,独具特色的门头设计像是被春风掀起的书页。创始人马岩将半见书局定位为“社区书店”,成立一年来,这里策划了专题展,举办了沙龙、英语角、话剧创作分享会等文化活动,为全龄读者提供一个精神“粮仓”,也为社区居民们提供一个情绪安放所。

与之殊途同归的另一家独立书店似乎更显个性化,门头牌匾上一行小字“没有东西能挡在我认识万物的道路上”,只有墙上的一块木牌:安穷斋以示店名。这里不用办理会员和储值,可以直接享受打折,店里的书籍代表着主理人魏嘉轩自己的阅读偏好,在她的朋友圈也满是书籍推荐和各类书评,她希望能与读者一起共享这个纯粹的阅读空间。

从转角拐进工程街,不出几步就能听见悠扬的音乐声从“发财”咖啡的窗口飘出,老板王庆楠抚摸着店里的黑胶唱片机说:“我这可是最好的设备。”作为这条街上唯一一家提供自制甜品的自烘咖啡店,王庆楠让消费者们用低价格收获高品质的产品。墙上收藏的老唱片和来自宝丽来供销社的拍立得照片让小店更多了些文艺气息。

发财咖啡对面的宝丽来供销社是哈尔滨第一家相机相纸店,NOISE噪音手工皮具工作室、Thirty Birds(30只鸟)原创手作工作室颇具个性化的皮具定制产品和手工原创作品,也为消费者带来别具一格的消费体验。

虽然这条街上咖啡店很多,但鲜少陷入同质化竞争的窠臼,野峪山谷的李锦涛认为每一家咖啡店都是不一样的,各个店铺差异化经营,彼此推荐,自发形成互补共生的良性生态。相似业态的聚集,让被烧烤和麻辣烫浸染的工程街多了文化属性,搭建起悬浮于市井之上的精神方舟。

坚持自我,是工作更是生活

当聚集的文化业态形成完整的消费链,这条街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财”咖啡的店主王庆楠描述着自己的用户画像:“很多顾客是从大城市打拼回来的,卷不动了回来过一过轻松闲适的生活,他们基本上在三四十岁,也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些人也很迷茫,在这喝杯咖啡寻求一些内心的安宁。”

有人羡慕这些店主们自在的生活,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坚持喜欢的东西,但王庆楠并不鼓励盲目地用热爱支撑经营。“不是说你喜欢这种生活,你就能开个店”,从摄影师转行后这是他开的第三家咖啡店,此前他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不断学习和试错,在行业有绝对的成绩和足够的自信,才能在迎合市场和坚持自我中选择坚持自我。

工程街是否有发展成为文化消费空间的潜力?

面对提问,王庆楠无法给出答案,“但我们都希望哈尔滨能有一条这样的有文化属性的街,打造一个年轻人喜欢的文化消费的新场景,这是个美好的愿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