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四川大邑:构建“三三”融合机制 推动人民建议征集与开门教育同频共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四川大邑:构建“三三”融合机制 推动人民建议征集与开门教育同频共振

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大邑县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人民建议征集体系为载体,构建三项机制、健全三支队伍、推进三个转化。

一、健全三项机制,做好“开门求学”。一是完善机制强统筹。出台《开门教育与建议征集融合实施方案》,建立“征集—办理—评估”全流程机制,将开门开放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纳入人民建议征集工作重要内容。召开专题会议3次,围绕学习教育开展专项征集5次,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00余条。二是双线协同提质效。线上构建“1+2+N”智慧矩阵:“民意通”APP主平台集成AI语音识别等功能,接入12345热线、网络理政平台,实现建议“一键提交、全程跟踪”,线上办结率82.5%;线下设立147个民声驿站,开展“爱邻议事会”等活动42场次,推动社区托育中心等5个项目落地。三是激励保障激活力。设立1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金嗓子”荣誉体系,提供培训、评优等7项礼遇。举办“金点子”创新大赛,对乡村妇女赋能等3个优质项目给予6万元资金扶持,群众参与率提升28%。

二、建强三支队伍,做好“开门求才”。一是构建三阶人才库。从全县“两代表一委员”、新就业群体等中遴选200名优秀代表,组建特邀建议人队伍,并颁发聘书。联动5000名社区治理微网格长,通过“敲门行动”收集群众诉求。聘请规划、法律等领域专家30名提供专业论证46次,形成“群众—网格—智库”三级联动体系。二是系统培育增效能。创建“金嗓子”培训品牌,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践”等专题培训4场,实现特邀建议人全覆盖;推行“1+1导师制”,通过15次社区协商解决物业纠纷等实际问题25个。三是动态管理促长效。制定特邀建议人履职积分管理办法,设置建议质量、转化成效等5维考核指标,优化队伍结构2次,淘汰末位10%人员并开展提能培训,建议采纳率提升23个百分点。

三、推进三个转化,做好“开门求效”。一是分级转化精准施策。制定建议分类转化指标体系,建立三级办理机制。立说立行办结学位供给、断头路改造等18项“立行建议”,重点攻坚逐步推进新就业群体服务等6项“梯进建议”,推动文旅融合等3项统筹纳入“十五五”规划实施。二是闭环监督提质增效。组建由“两代表一委员”等组成的35人“成效观察团”,开展3轮成效观察,发布建议办理“红黄蓝”预警通报3期。累计转化民生建议17条,解决急难问题78个,居民满意度达92.3%。三是长效赋能基层治理。推行“建议+治理”融合模式,建立5441个“微网实格”前哨站。2025年微网格长化解矛盾纠纷等1.1万件。编制《优秀建议案例库》和队伍建设规范,培育基层治理骨干300余人,持续将“群众智慧”转化为“治理效能”。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四川大邑:构建“三三”融合机制 推动人民建议征集与开门教育同频共振

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大邑县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人民建议征集体系为载体,构建三项机制、健全三支队伍、推进三个转化。

一、健全三项机制,做好“开门求学”。一是完善机制强统筹。出台《开门教育与建议征集融合实施方案》,建立“征集—办理—评估”全流程机制,将开门开放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纳入人民建议征集工作重要内容。召开专题会议3次,围绕学习教育开展专项征集5次,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00余条。二是双线协同提质效。线上构建“1+2+N”智慧矩阵:“民意通”APP主平台集成AI语音识别等功能,接入12345热线、网络理政平台,实现建议“一键提交、全程跟踪”,线上办结率82.5%;线下设立147个民声驿站,开展“爱邻议事会”等活动42场次,推动社区托育中心等5个项目落地。三是激励保障激活力。设立1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金嗓子”荣誉体系,提供培训、评优等7项礼遇。举办“金点子”创新大赛,对乡村妇女赋能等3个优质项目给予6万元资金扶持,群众参与率提升28%。

二、建强三支队伍,做好“开门求才”。一是构建三阶人才库。从全县“两代表一委员”、新就业群体等中遴选200名优秀代表,组建特邀建议人队伍,并颁发聘书。联动5000名社区治理微网格长,通过“敲门行动”收集群众诉求。聘请规划、法律等领域专家30名提供专业论证46次,形成“群众—网格—智库”三级联动体系。二是系统培育增效能。创建“金嗓子”培训品牌,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践”等专题培训4场,实现特邀建议人全覆盖;推行“1+1导师制”,通过15次社区协商解决物业纠纷等实际问题25个。三是动态管理促长效。制定特邀建议人履职积分管理办法,设置建议质量、转化成效等5维考核指标,优化队伍结构2次,淘汰末位10%人员并开展提能培训,建议采纳率提升23个百分点。

三、推进三个转化,做好“开门求效”。一是分级转化精准施策。制定建议分类转化指标体系,建立三级办理机制。立说立行办结学位供给、断头路改造等18项“立行建议”,重点攻坚逐步推进新就业群体服务等6项“梯进建议”,推动文旅融合等3项统筹纳入“十五五”规划实施。二是闭环监督提质增效。组建由“两代表一委员”等组成的35人“成效观察团”,开展3轮成效观察,发布建议办理“红黄蓝”预警通报3期。累计转化民生建议17条,解决急难问题78个,居民满意度达92.3%。三是长效赋能基层治理。推行“建议+治理”融合模式,建立5441个“微网实格”前哨站。2025年微网格长化解矛盾纠纷等1.1万件。编制《优秀建议案例库》和队伍建设规范,培育基层治理骨干300余人,持续将“群众智慧”转化为“治理效能”。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