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0日,暴风集团在京召开了以“成长价值”为主题的2016财年投资人沟通会,暴风集团创始人、CEO冯鑫携CFO毕士钧、暴风TV CEO刘耀平、暴风魔镜CEO黄晓杰、暴风体育COO赵静坤集体登场,分别就暴风集团的战略、财务数据、各个业务模块的业务模型和发展规划和投资人与媒体进行了分享。
作为一家在中国互联网江湖盘踞多年的老牌劲旅,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从BAT主导的上半场,到新的“超级独角兽”TMD(今日头条、美团点评、滴滴)牵动的下半场,在“生态”成为众多互联网公司寻找多元化突破口的路径的今天,暴风又将打算如何在新的互联网格局中布局?从这场沟通会中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不再谈诗和远方,“速度、效率、商业模型”成为了关键词
从播放器起家,一上市历经30个涨停板被戏称为“妖股”,在VR行业风口迅速布局成立暴风魔镜,成立自己的影业公司,进入电视产业推出暴风TV,又成立了暴风体育、暴风金融等公司……暴风上市后的转变可谓迅速,而媒体也开始对暴风有了越来越多的困惑,冯鑫在发布会一开场就直言,不断有媒体让暴风解释“生态”,以及暴风在“生态”布局上的不一样,而这次投资人沟通会,暴风就想告诉大家,到底暴风想怎么干,怎么赚钱以及什么时候能赚到钱。
与在暴风过去两年的活动或者发布会上的出场带有着对于未来战略布局的“诗意”所不同的是,冯鑫在当天沟通会的演讲中,“入轨、速度、效率、商业模型、获客成本、财务盈利点、单用户盈利点”等成为了关键词。清晰的表达这些与商业回报有关的关键词,说明暴风在经历了这些年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大浪淘沙,开始真正的找到了面向未来的商业模式。
如冯鑫强调的,自2015年A股上市以来,暴风集团的布局本质从来没有变过,即打造包括暴风影音、暴风TV、暴风魔镜在内的三大互联网娱乐平台。可以看出,作为立身之本的暴风影音在暴风集团的地位依然是重心,而暴风TV、暴风魔镜不仅是暴风对未来趋势的布局,同时,也说明暴风在上市后的一系列举措,彻底将自己从一个过去单纯依托软件产生收入的公司,而变成了“软硬件一体化”的公司。
“软硬件一体化”,本质上是让暴风有了更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即除掉广告收入之外,硬件收入、在硬件基础上的会员服务和增值业务收入都可能成为盈利点,而暴风影业、暴风体育的内容业务模块以及金融、广告、o2o、电商、游戏、秀场六大业务模块的相互支撑,则是支撑多元化商业模式的基础。
可以说,上市后的暴风,借助资本的力量和积累的用户势能,完成了一个转身。
谁都拒绝不了“今日头条化”
面对趋势,暴风也无法独善其身
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机遇与流星无异,稍纵即逝,能够看准趋势,抓住机遇,除了挑战变革者的“眼力”,更加考验他们的“魄力”,因为每一次的变革都将意味着业务模式和产品的自我颠覆,尤其对于大体量的老牌互联网企业而言,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几年中国互联网最被关注的公司首当其冲是今日头条,通过个性化推荐引擎,今日头条解决了之前困扰多时的信息分发效率的问题,而通过信息流广告,迅速让今日头条成功的实现了高效率的广告变现。
在看到今日头条依靠技术驱动的高效率广告分发模式后,无论是老牌的新闻网站,还是浏览器,或者是社交媒体,都在集体拥抱信息流,百度、网易、搜狐、腾讯、微信朋友圈广告、新浪微博、360、UC浏览器、有道词典、猎豹……信息流,成为互联网下半场广告变现模式的主场战,可以说一夜之间进入了战国时代。
暴风对此并不回避,而且坚决表示,果断进场,“全面拥抱信息流”成为暴风接下来的变革。冯鑫表示,“今日头条模型已经被证明是对的,互联网大量的产品都要利用今日头条的思维去优化自己的产品。”而暴风集团的信息流模式,则是通过“碎片化+结构化”,构建“垂直领域的今日头条”,暴风影音、TV、魔镜和体育都将信息流的方式全面改版和升级,以此大幅提升用户点击、用户粘度和人均消费,并在未来提托更为精准的信息流广告,大大提升暴风的效果性广告的收入。据悉,截至2016年底,上线100天的暴风体育APP便成为互联网体育平台类APP第三名,全面拥抱信息流的产品逻辑既为暴风体育带来了高速发展,也提高了运营效率。
暴风显然是一个实用主义者,面临着集体拥抱移动互联网,以及整个竞争环境的变化,暴风的确需要在效率上快速提升,因此,选择在踏准风口的领域做创新,比如VR领域,而在别人已经进入的领地,比如体育,选择别人已经尝试成熟的商业模式,无疑才能快速让效率变成效益。在冯鑫看来,唯有以信息流的方式全面改版和升级,才能大幅提升用户点击、用户粘度和人均消费,同时,更为精准的信息流广告将大大提升暴风的效果性广告的收入。
暴风的野心是要打造精神娱乐领域的平台型企业
必须“万箭齐发”与“联盟生态”
在沟通会上不断强调“速度和效率”的暴风,野心不止于现有这些业务,而在几个新领域尝到甜头之后,暴风希望用“万箭齐发”和“联盟生态”来跑赢互联网的下半场。
除掉全面拥抱信息流外,暴风在不断的给投资人打强心剂。低调上线的暴风金融上线70天,交易额即突破45亿,对比360你财富的4个月95亿不分伯仲,暴风TV入局虽晚但发展极快,暴风TV在2016年销售约80万台,销售收入达到9.3亿元,同比增长644%。暴风TV用户平均收入(ARPU值)2016年内增长10倍,年平均值为61元,平均获客成本约为400元,未来三年,暴风TV目标实现1000万台销量,通过增加多种TV大屏营销方式和用户收费系统,降低获客成本,提升平均用户收费,力争在2019年实现TV业务的全面盈利。
而暴风魔镜在2016做了诸多尝试,累计销量和活跃用户以及日均使用时长都已经非常可观,在这个基础上,暴风魔镜做了很多尝试,包括VR广告、VR营销、VR游戏等业务,其中VR营销在开展业务的第一年就获得了1600万元的收入,这为VR跨界指明了盈利方向,2017年,魔镜将全面支持daydream,解决这一内容大关之后,游戏商业化也就为时不远,同时,发力移动VR一体机也成为新的战略,继续保持在中国VR领域的领先。
而无论是“DT大娱乐”、“All in虚拟现实”还是“用户盈利点”,互联网企业的核心依然是以人为本,通过对用户提供服务来创造价值,因而,互联网企业的最终形态终将是成为用户的生活娱乐等服务平台。
那么是否意味着,老牌的互联网公司的未来都会成为平台型企业?或许未必,但是,正如冯鑫所说,在无数的机会中,我们只选择做“爽”的领域,试图为大家的精神娱乐领域创造价值,未来是耸立在时空中的绵绵山峰,我们会珍惜每一刻攀登途中的风景,暴风正是一家在变革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精进有着历史,也有着未来的企业。
以此来看,暴风集团的野心是希望打造一个服务于用户生活和休闲娱乐的平台级公司,而除了传统的广告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基于多屏娱乐平台,开拓更多的平台收入,包括用户付费、内容付费、VR营销、TV大屏营销和体育营销,成为支撑其理想商业模型的新思考。
那么再回过头来,到底暴风想打造什么生态?在沟通会的对话环节,当媒体才次问到这个问题,冯鑫已经不想再重复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倒是暴风旗下的CEO们解答了这个问题,如暴风魔镜CEO黄晓杰所说:“产业投资人加创业的模式,或许成为了暴风生态系统运行的差异点,暴风所有的子业务都有惊人的速度和成长效率,源自于每个子公司都在独立创业。”这又再次回到此前冯鑫曾谈到的“联邦生态”,虽然他不再谈这个词,但是,让每个集团下的业务板块CEO都成为当家做主的创业者,从而自己能够更好的脱身出来去做更多的生态布局,从而也让每个板块既相互独立,又可以在成长之后实现协同,成为平台构建的基础。
由于A股的特殊设置,暴风一度背负妖股之名,而在2016财报数据披露之后,暴风用理性的逻辑告诉大家,无论是布局还是发展速度,暴风都算是一家高速发展中、盈利前景明朗的互联网企业。暴风或许需要被重新定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