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球美容企业百强榜 中国四大企业谁跌出榜单谁又上位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球美容企业百强榜 中国四大企业谁跌出榜单谁又上位了?

法国美容巨头欧莱雅集团再次以 286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同比增长 2.3%)夺魁,联合利华和宝洁公司分别以 205亿美元和 154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位列第二和第三。

有着“时尚圣经”之称的、美国时尚行业权威商业媒体《女装日报》(WWD)于本月14日公布了 2016年度全球美容企业100强榜单,排名的依据是上榜公司2016年的美容产品销售额。

法国美容巨头欧莱雅集团再次以 286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同比增长 2.3%)夺魁,联合利华和宝洁公司分别以 205亿美元和 154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位列第二和第三。

可能有人对这个榜单还不是很了解,我先简单介绍一下。

年度全球美容企业100强榜单是由美国时尚行业权威商业媒体 WWD 定期发布的。

据了解,WWD是一份国际性的时尚类平媒,常常被称为“时尚界的圣经”,它主要提供有关时尚、美容、零售方面的变化趋势及突发新闻的信息和情报。每年发布的“全球100大美容品企业榜单”是一个国际级的化妆品行业评选活动,在业界具有较高的权威和影响力。

与2015年一样,进入2016年全球百强美容企业榜单的中国企业依然为4家。

只是上榜的企业名单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变化。

2016年上榜企业分别是: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第47位)、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57位)、香港利丰集团(第72位)、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75位)。

而2015年的名单是: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第43位)、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64位)、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69位)、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第95位)。

你已经发现,较之2015年,上海家化、伽蓝和隆力奇三家企业依然雄踞在百强榜,并且席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但是,2015年还名列榜单的丸美在2016年已经跌出了此次百强企业榜单,取而代之成功“上位”的是香港利丰集团。

先来聊聊丸美吧。

从CS渠道到百货渠道,从“弹弹弹,弹走鱼尾纹”到《不怕黑》三部曲,从本土管理团队到国际公司管理研发团队的入驻,丸美这些年经历的变化太多。

在LVMH资本入驻后,丸美的IPO之路,是其近几年来最重要的转变。

在2016年6月更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5年丸美公司营业收入为11亿元,其中丸美品牌10.29亿元。

从2014年6月首次在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至2016年底的资本愿望落空,意气风发的丸美如同碰到一泼迎面而来的冷水。

但对于丸美品牌的评价,应更多关注其多年专注眼部产品、贡献过多次现象级的营销等创新发展模式以及面对行业变局所采取的应变战略。

所以即使IPO受阻,影响的仅仅只是丸美的资本战略,却无碍于丸美在本土化妆品细分领域的佼佼者身份。

换句话说,即使在2016年跌出此次百强榜单,也不会打击这个一直专注研究自己擅长领域并不断创新的品牌再次杀回榜单的势头。

再来看今年强势上榜的香港利丰集团。

创建于1906年的香港利丰有限公司是香港具有悠久历史的出口贸易商号,是中国第一家直接从事对外贸易的华资商行,其业务分布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

曾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采购公司,但随着全球电商强势崛起、科技的进步让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零售商与品牌商跳过中间商,直接与工厂合作的难度大幅降低,以利丰为代表的中间商因此被边缘化。

但,世界在变,利丰也在变。

为避免依赖少数客户,利丰大举收购同业公司扩大客户基础;据英国金融时报,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利丰斥资约50亿美元,进行了33宗收购。此外,利丰接连取得多个品牌销售权,由幕后走到台前。

遗憾的是,多年的改革并未将利丰带出困局。

利丰2016年业绩显示,公司实现营业额167.61亿美元,同比减少11%,净利润2.58亿美元,同比减少42.47%。

虽然这已经是利丰连续四年净利润下跌,但是,有一句话叫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所以,在不断改革和创新(效用到底有多大暂不能评判)中,利丰集团再次回归榜单也并不意外。

在评价利丰集团时,投资研究机构Morningstar分析师Chelsey Tam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利丰“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我想说,其实不仅利丰,对于所有的企业或品牌,如果不能持续地创新,那么这个企业离平庸和死亡一定不远了。

就像互联网行业的创新宝典《从0到1》写到:只要公司创新,创业就还没有结束,一旦创新停止,创业就结束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丸美股份

2.8k
  • 今日涨跌停股分析:73只涨停股、57只跌停股,美容护理板块活跃,丸美生物涨停
  • 丸美生物(603983.SH):2024年年报净利润为3.42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球美容企业百强榜 中国四大企业谁跌出榜单谁又上位了?

法国美容巨头欧莱雅集团再次以 286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同比增长 2.3%)夺魁,联合利华和宝洁公司分别以 205亿美元和 154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位列第二和第三。

有着“时尚圣经”之称的、美国时尚行业权威商业媒体《女装日报》(WWD)于本月14日公布了 2016年度全球美容企业100强榜单,排名的依据是上榜公司2016年的美容产品销售额。

法国美容巨头欧莱雅集团再次以 286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同比增长 2.3%)夺魁,联合利华和宝洁公司分别以 205亿美元和 154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位列第二和第三。

可能有人对这个榜单还不是很了解,我先简单介绍一下。

年度全球美容企业100强榜单是由美国时尚行业权威商业媒体 WWD 定期发布的。

据了解,WWD是一份国际性的时尚类平媒,常常被称为“时尚界的圣经”,它主要提供有关时尚、美容、零售方面的变化趋势及突发新闻的信息和情报。每年发布的“全球100大美容品企业榜单”是一个国际级的化妆品行业评选活动,在业界具有较高的权威和影响力。

与2015年一样,进入2016年全球百强美容企业榜单的中国企业依然为4家。

只是上榜的企业名单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变化。

2016年上榜企业分别是: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第47位)、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57位)、香港利丰集团(第72位)、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75位)。

而2015年的名单是: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第43位)、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64位)、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69位)、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第95位)。

你已经发现,较之2015年,上海家化、伽蓝和隆力奇三家企业依然雄踞在百强榜,并且席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但是,2015年还名列榜单的丸美在2016年已经跌出了此次百强企业榜单,取而代之成功“上位”的是香港利丰集团。

先来聊聊丸美吧。

从CS渠道到百货渠道,从“弹弹弹,弹走鱼尾纹”到《不怕黑》三部曲,从本土管理团队到国际公司管理研发团队的入驻,丸美这些年经历的变化太多。

在LVMH资本入驻后,丸美的IPO之路,是其近几年来最重要的转变。

在2016年6月更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5年丸美公司营业收入为11亿元,其中丸美品牌10.29亿元。

从2014年6月首次在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至2016年底的资本愿望落空,意气风发的丸美如同碰到一泼迎面而来的冷水。

但对于丸美品牌的评价,应更多关注其多年专注眼部产品、贡献过多次现象级的营销等创新发展模式以及面对行业变局所采取的应变战略。

所以即使IPO受阻,影响的仅仅只是丸美的资本战略,却无碍于丸美在本土化妆品细分领域的佼佼者身份。

换句话说,即使在2016年跌出此次百强榜单,也不会打击这个一直专注研究自己擅长领域并不断创新的品牌再次杀回榜单的势头。

再来看今年强势上榜的香港利丰集团。

创建于1906年的香港利丰有限公司是香港具有悠久历史的出口贸易商号,是中国第一家直接从事对外贸易的华资商行,其业务分布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

曾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采购公司,但随着全球电商强势崛起、科技的进步让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零售商与品牌商跳过中间商,直接与工厂合作的难度大幅降低,以利丰为代表的中间商因此被边缘化。

但,世界在变,利丰也在变。

为避免依赖少数客户,利丰大举收购同业公司扩大客户基础;据英国金融时报,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利丰斥资约50亿美元,进行了33宗收购。此外,利丰接连取得多个品牌销售权,由幕后走到台前。

遗憾的是,多年的改革并未将利丰带出困局。

利丰2016年业绩显示,公司实现营业额167.61亿美元,同比减少11%,净利润2.58亿美元,同比减少42.47%。

虽然这已经是利丰连续四年净利润下跌,但是,有一句话叫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所以,在不断改革和创新(效用到底有多大暂不能评判)中,利丰集团再次回归榜单也并不意外。

在评价利丰集团时,投资研究机构Morningstar分析师Chelsey Tam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利丰“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我想说,其实不仅利丰,对于所有的企业或品牌,如果不能持续地创新,那么这个企业离平庸和死亡一定不远了。

就像互联网行业的创新宝典《从0到1》写到:只要公司创新,创业就还没有结束,一旦创新停止,创业就结束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