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肥城:康庄大道载着幸福通向“诗与远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肥城:康庄大道载着幸福通向“诗与远方”

这些特色旅游路的建设,不仅是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提升的重要体现,更是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具体行动。

近年来,山东肥城市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路”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一条条道路成为通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自2018年以来,肥城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补助资金约12.9亿,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103.2公里,养护工程1119.5公里,改造危桥9座,增设客运站点553个。

一条幸福路,直通百姓心坎

“我们投资70万元,对书香街、文化路实施沥青铺设及道路划线,打造‘和美乡村’示范路。”汶阳镇西徐村党支部书记侯培广说,村内道路的提升改造,不仅串联起欧阳中石纪念馆、乡愁记忆馆、民俗博物馆及双龙湾公园,而且进一步形成文化景观带,擦亮了“全国文明村”的金字招牌。

一条幸福路,直通百姓心坎上。近年来,大汶河畔的汶阳镇坚持“党建引领、多元投入、共建共享”模式,整合政府资金、社会资本、乡贤力量,推动道路建设从“单点突破”向“全域提升”迈进。各村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凝聚共建合力。

西高淤村借重要节日乡贤返乡契机,成功争取在外人才捐资20万元,村集体配套6万元,完成公墓道路硬化4000余平方米,既解决了群众祭扫难题,又为下一步发展泉河旅游开发奠定基础。宋孝门村将道路建设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整合资金18万元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栽植海棠、石楠1500余株,实现“一路一景、夜行无忧”。浊北村对主大街至孙汶路沿线统一栽植海棠260株,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长廊。

从“泥土小道”到“幸福坦途”,激活民生“幸福密码”。新刘村对西徐至新刘段生产路实施路肩铺设1.6公里、绿化树涂白400棵,既美化了环境,又保障了农忙时节农机通行安全。

为常态化开展农村公路集中养护工作,汶阳镇还对辖区内农村公路沿线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及公路两旁的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枯枝败叶和“三堆”等进行彻底清理,对影响路容路貌和行车安全的现象进行集中整治,着力解决了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有效管护了公路质量。

一条发展路,载着梦想启航

安临站镇是典型的山区乡镇,过去不少村民深受泥巴路、山间小路的困扰,村民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为破解这一难题,多年来,安临站镇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累计投入4500余万元,完成滨湖路、乔东路、凤凰山路等30余条道路建设,总长度达60余公里。

路通百业兴,路畅产业旺。交通条件改善后,安临站镇山水资源和红色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释放。东陆房村党支部书记曲鹏回忆道:“过去这里道路狭窄,路途颠簸,交通不便,来参观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的游客并不多。”为改变这一局面,安临站镇累计投入300多万元对凤凰山路进行改造提升,便捷的交通吸引了更多自驾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推动了红色文旅产业的迅速发展。

“去年总共投入了60多万元,硬化村内生产路1.5公里,这条路也是通往红色记忆馆的主路,道路两侧还有不少村民的田地和采摘园。”大董村党支部书记李恒刚说道。该生产路修建完成后,彻底改变了过去村民农业生产及物资运输不便的情况,新建成的红色记忆馆在节假日也是人头攒动,游客络绎不绝。这股红色旅游热潮还带动了该村发红果子特色农产品的逐渐走俏,去年销额达到50万元。

道路一方连着民生,一方连着发展。据了解,今年安临站镇计划再投资350万元,新改建7.5公里农村路,加快推进陆房景区周边旅游路改建工程。    

“四好农村路”铺下的是路,连起的是党群心,带来的是致富经,奔向的是振兴梦。“下一步,安临站镇将持续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实事,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加大资金争取保障力度,用心用情把这件实事办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为‘幸福美丽新安站’建设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安临站镇党委书记聂兵表示。

一条旅游路,邂逅美好风景

日前,肥城市牛山至孙伯旅游公路项目一期建设工程顺利完工,正式通车,标志着肥城市旅游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据悉,项目一期工程北起牛孙路与王边路十字路口,南至孙伯镇莲花峪社区,路线全长6.985公里。

大修的牛山至孙伯旅游公路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宽度为10米,路基宽度为12米。“这一路段不仅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还大大缩短了各景点之间的通行时间。”肥城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乡公路养护中心主任杜宪华介绍,作为连接泰山核心景区与周边特色景点的重要通道,将有效整合沿线旅游资源,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此建设工程自开工以来,肥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肥城市交通运输局更是挺膺担当,制定严密施工计划,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争分夺秒抢工期。克服了诸多困难,最终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据介绍,牛山至孙伯旅游公路巧妙融入地域特色、人文景观,以路串景、路景结合,将沿线的重要节点进行整体打造。公路的建成,把沿途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点紧密串联起来,极大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体验。游客可以一路畅行,轻松抵达各个景点,感受肥城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几年,肥城市大力发展旅游公路建设,这些特色旅游路的建设,不仅是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提升的重要体现,更是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具体行动。“肥城通过建设特色旅游路,促进形成‘全域旅游环线’,并依托新路网开发徒步、骑行等主题旅游产品,构建‘快进慢游’服务体系,进一步释放了文旅经济潜力。”杜宪华说。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肥城:康庄大道载着幸福通向“诗与远方”

这些特色旅游路的建设,不仅是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提升的重要体现,更是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具体行动。

近年来,山东肥城市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路”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一条条道路成为通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自2018年以来,肥城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补助资金约12.9亿,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103.2公里,养护工程1119.5公里,改造危桥9座,增设客运站点553个。

一条幸福路,直通百姓心坎

“我们投资70万元,对书香街、文化路实施沥青铺设及道路划线,打造‘和美乡村’示范路。”汶阳镇西徐村党支部书记侯培广说,村内道路的提升改造,不仅串联起欧阳中石纪念馆、乡愁记忆馆、民俗博物馆及双龙湾公园,而且进一步形成文化景观带,擦亮了“全国文明村”的金字招牌。

一条幸福路,直通百姓心坎上。近年来,大汶河畔的汶阳镇坚持“党建引领、多元投入、共建共享”模式,整合政府资金、社会资本、乡贤力量,推动道路建设从“单点突破”向“全域提升”迈进。各村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凝聚共建合力。

西高淤村借重要节日乡贤返乡契机,成功争取在外人才捐资20万元,村集体配套6万元,完成公墓道路硬化4000余平方米,既解决了群众祭扫难题,又为下一步发展泉河旅游开发奠定基础。宋孝门村将道路建设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整合资金18万元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栽植海棠、石楠1500余株,实现“一路一景、夜行无忧”。浊北村对主大街至孙汶路沿线统一栽植海棠260株,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长廊。

从“泥土小道”到“幸福坦途”,激活民生“幸福密码”。新刘村对西徐至新刘段生产路实施路肩铺设1.6公里、绿化树涂白400棵,既美化了环境,又保障了农忙时节农机通行安全。

为常态化开展农村公路集中养护工作,汶阳镇还对辖区内农村公路沿线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及公路两旁的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枯枝败叶和“三堆”等进行彻底清理,对影响路容路貌和行车安全的现象进行集中整治,着力解决了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有效管护了公路质量。

一条发展路,载着梦想启航

安临站镇是典型的山区乡镇,过去不少村民深受泥巴路、山间小路的困扰,村民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为破解这一难题,多年来,安临站镇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累计投入4500余万元,完成滨湖路、乔东路、凤凰山路等30余条道路建设,总长度达60余公里。

路通百业兴,路畅产业旺。交通条件改善后,安临站镇山水资源和红色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释放。东陆房村党支部书记曲鹏回忆道:“过去这里道路狭窄,路途颠簸,交通不便,来参观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的游客并不多。”为改变这一局面,安临站镇累计投入300多万元对凤凰山路进行改造提升,便捷的交通吸引了更多自驾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推动了红色文旅产业的迅速发展。

“去年总共投入了60多万元,硬化村内生产路1.5公里,这条路也是通往红色记忆馆的主路,道路两侧还有不少村民的田地和采摘园。”大董村党支部书记李恒刚说道。该生产路修建完成后,彻底改变了过去村民农业生产及物资运输不便的情况,新建成的红色记忆馆在节假日也是人头攒动,游客络绎不绝。这股红色旅游热潮还带动了该村发红果子特色农产品的逐渐走俏,去年销额达到50万元。

道路一方连着民生,一方连着发展。据了解,今年安临站镇计划再投资350万元,新改建7.5公里农村路,加快推进陆房景区周边旅游路改建工程。    

“四好农村路”铺下的是路,连起的是党群心,带来的是致富经,奔向的是振兴梦。“下一步,安临站镇将持续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实事,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加大资金争取保障力度,用心用情把这件实事办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为‘幸福美丽新安站’建设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安临站镇党委书记聂兵表示。

一条旅游路,邂逅美好风景

日前,肥城市牛山至孙伯旅游公路项目一期建设工程顺利完工,正式通车,标志着肥城市旅游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据悉,项目一期工程北起牛孙路与王边路十字路口,南至孙伯镇莲花峪社区,路线全长6.985公里。

大修的牛山至孙伯旅游公路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宽度为10米,路基宽度为12米。“这一路段不仅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还大大缩短了各景点之间的通行时间。”肥城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乡公路养护中心主任杜宪华介绍,作为连接泰山核心景区与周边特色景点的重要通道,将有效整合沿线旅游资源,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此建设工程自开工以来,肥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肥城市交通运输局更是挺膺担当,制定严密施工计划,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争分夺秒抢工期。克服了诸多困难,最终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据介绍,牛山至孙伯旅游公路巧妙融入地域特色、人文景观,以路串景、路景结合,将沿线的重要节点进行整体打造。公路的建成,把沿途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点紧密串联起来,极大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体验。游客可以一路畅行,轻松抵达各个景点,感受肥城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几年,肥城市大力发展旅游公路建设,这些特色旅游路的建设,不仅是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提升的重要体现,更是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具体行动。“肥城通过建设特色旅游路,促进形成‘全域旅游环线’,并依托新路网开发徒步、骑行等主题旅游产品,构建‘快进慢游’服务体系,进一步释放了文旅经济潜力。”杜宪华说。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