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王芊
哈尔滨冬天的冰雪魅力闻名于全世界,但这里的夏天也同样让人期待,挟着松花江清凉水汽的晚风掠过百年中央大街,“夜经济”也会随之焕发活力。滋滋冒油的烧烤香气袭人,啤酒升腾起冰凉的泡沫,而哈尔滨街头,代驾司机骑着折叠电车穿梭于霓虹之间,成为城市“夜经济”的守护者。
2019年,退伍军人刘冬生与战友创立“蚂蚁代驾”,以“一口价”模式打破行业乱象,用规范化服务重塑市场信任。从哈尔滨起步,覆盖沈阳、天津、西安等6个城市、吸纳超7000名司机,这家本土企业如何将“小代驾”做成“大文章”?
规范市场是起点,安置就业是初心
刘冬生1987年出生于辽宁,2003年参军至哈尔滨,2005年转业后从事通信工程设备的销售、铁塔建设等工作。2019年,他敏锐捕捉到代驾行业的痛点:黑车泛滥、坐地起价、服务标准缺失。“一次代驾动辄上百元,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司机群体也缺乏保障。”他回忆道。
彼时,哈尔滨的代驾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化管理,刘冬生与战友决定破局,2019年蚂蚁代驾上线,更深层的动力源于社会责任。“复转军人、灵活就业者需要机会。”刘冬生表示,蚂蚁代驾优先招募退伍军人,提供全职与兼职岗位。“有人白天工作、晚上接单,能增加一些收入。”
蚂蚁代驾一经上线就推出“一口价”模式,按时间计费,非高峰时间39元/小时,夜间高峰期将上涨至59元/小时,取消传统“起步价+里程”的计费方式,让价格更加透明化,这一创新迅速打开市场。
司机是服务的核心,技术是效率的引擎
如何实现精准调度,提高接单效率?蚂蚁代驾自研系统破解了调度难题,开发了“三端一体”的智能调度系统,用户通过小程序或电话下单,后台基于高德定位就近派单,司机端实时响应。“没有抢单模式,系统只会根据司机到用户的距离派单,这样效率更高,顾客等待的时间也短。”刘冬生认为蚂蚁代驾相较于其他代驾平台,在线司机数量多,服务响应时间更快,“一口价”的运营模式,都是其优势所在。
目前蚂蚁代驾注册司机多达7000人,其中4000人为全职司机,对司机的管理,则融合了严苛与温情。入职门槛上,3年以上驾龄、无犯罪记录、体检合格是硬性标准。司机需通过话术礼仪、交规知识、路考等多项培训才能上岗,确保服务标准化。为降低风险,公司为每位司机按单购买代驾险,叠加意外险形成双重保障,保证司机的安全和权益;若司机向客户私自加价,平台将双倍赔偿客户并与司机永久解约,且司机在蚂蚁代驾平台期间不允许注册其他平台,以保证服务质量。
业务的延伸同样基于用户需求。从代驾起步,蚂蚁拓展车险咨询服务,免费为客户推荐最优保险方案。“车险不赚钱,但能增强用户黏性。”刘冬生坦言。此外,商务包车品牌“巴达商旅”和家政服务“阿婶家政”相继上线,形成客户共享的商业生态模式。
行业需要深耕,做“小而美”的本土守护者
2011年开始实行“醉驾入刑”后,代驾需求与日俱增,但市场近年趋于饱和。“部分平台压价抢单,导致司机流失、服务滞后,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刘冬生说。蚂蚁代驾放弃全国扩张,聚焦现有6城,用口碑对抗流量焦虑。然而口碑的维护也并不容易,刘冬生坦言经常有其他无平台的代驾司机穿着蚂蚁代驾的马甲冒充,坐地起价,引来顾客对蚂蚁代驾的投诉,“这对我们的客服工作也增加了不小的压力,但是顾客得到解释司机不是我们公司的基本上也会予以理解,下次就知道从我们的平台下单进而转变成我们真正的用户。”
这份务实也体现在社会责任中。冬季零下30℃的哈尔滨,代驾司机结束订单后,可凭工牌在合作面馆免费吃一碗热汤面;深夜从较远区域返程的司机,可搭乘公司安排的免费大巴。这些细节背后,是刘冬生对代驾司机们的人文关怀。
哈尔滨啤酒节期间,蚂蚁代驾提前布局,每天组织30—50名代驾司机在冰雪大世界等待接单。2025亚冬会期间,蚂蚁代驾安排几十名司机参与亚运会交通保障,接送亚冬会志愿者及工作人员,将商业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
代驾不该是暴利行业,而是城市文明的刚需配套。在刘冬生看来,守住品质的“小而美”,远比盲目扩张更有生命力。刘冬生带领蚂蚁代驾走出了一条“重服务、轻扩张”的差异化道路。在他眼中,代驾是生意,更是“夜间护航”的责任,让消费者安心回家,让劳动者增收,让行业向阳而生。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