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易融,理解供应链金融的韧性和难度

4月24日,深圳供应链金融科技龙头企业联易融发布年度报告,总收入及收益10.3亿元;截至2024年底,联易融累计服务的供应链资产规模超过1.2万亿元,现金储备51亿元。

相比半年前的中期业绩,现金储备维持,还持续的通过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增强股东的资本回报。

耐人寻味的是24年亏损8.35亿元,同比扩大89%。为什么会有亏损?年报解释为,计提减值,“历史过桥供应链资产,信用风险增加,计提了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导致亏损超出预期。”

也正是这条信息,让公司风口浪尖,各方压力,包括客户询问和媒体关注,竞品踩踏,甚至乘机有幸灾乐祸的恶意解读和诽谤谣言。针对舆情,公司也在积极回应和表态。

不过,减值确实无法回避。

供应链金融,本质是帮企业盘活流动资产。什么是过桥供应链资产?在资产证券化业务里,联易融通常会短期先买入客户的应收账款,再转卖出去,从收购相关资产起,到收取证券化发行所得款止,这个过程叫“过桥”。

联易融帮企业优化供应链金融支付周期,实现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精简化,按交易量收服务费。一般保理商,自有资金有限,难以满足过桥需求。联易融有充裕的自有资金、充足的外部过桥机构资源,还能按需提供定制化的过桥方案。

房地产行业的大型地产商,几乎都是联易融客户。不可回避,房地产。

对于已然事实,“由于房地产开发商出现债务危机,投资者在购买供应链资产时,更加审慎。”在2024年报中,联易融提及,过桥流程的平均需时增加,发行也有延迟或取消的情况。

关于过桥风险,联易融创始人曾多次回应,过桥资金来源有银行的,也有核心企业自己承担的,只在特定情况下,联易融才会给一些资质高的企业提供过桥安排。公司表示,已加强对过桥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并针对遗留风险资产,实施专项回收措施。

“目前已大幅降低对相关存量业务的依赖。公司始终将风险管控视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联易融对官方媒体采访强调。

联易融,再次站到起跑线上。

截至2024年底,房地产行业贡献的资产处理总量占比14%,较2021年下降近三成。优化客户结构,重点瞄准优势行业,包括建筑/基础设施、新能源及公用事业等,并注重开拓央国企客户。

比如,2月下旬,联易融联手云南建投集团旗下云建投保理,成功发行云南省首单供应链资产支持票据。该次发行项目储架规模10亿元,首期发行规模2.4亿元,全场认购倍数达1.9倍。

近年来,联易融中标多家央国企的供应链金融综合平台项目,以此为契机,拓展司库布局,扩大业务范围。去年10月,公司宣布,收购拜特科技股权,交易完成后,总持股比例将升至约54%,成为其控股股东。拜特专耕司库管理领域,该领域绝大部分需求,来自央国企以及行业头部企业。

供应链金融一直是苦活累活领域,目前可见,创始团队选择的新发力点是AI。去年12月,公司发布AI Agent产品“蜂羽平台”,在多家金融机构交付和应用,随后的1月底,成功部署DeepSeek-R1模型。

公司表示,在资产业务高峰期,单日资产规模最高超过50亿元的业务场景中,从合同智能解析、发票自动核验到资金匹配放款,AI能够实现“零人工介入”,应对单月数百亿级订单峰值。

还有国际战略,重构国际贸易金融基础设施。2月,大规模点将,对美、英、印三大战略市场,任命多位高管担纲核心岗位。在法务、风控及人力资源等职能体系,引入具有国际投行及监管背景的专业人士。

纷纷扰扰,多线并进,努力破局。结果,唯有时间能破除枷锁。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从联易融,理解供应链金融的韧性和难度

4月24日,深圳供应链金融科技龙头企业联易融发布年度报告,总收入及收益10.3亿元;截至2024年底,联易融累计服务的供应链资产规模超过1.2万亿元,现金储备51亿元。

相比半年前的中期业绩,现金储备维持,还持续的通过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增强股东的资本回报。

耐人寻味的是24年亏损8.35亿元,同比扩大89%。为什么会有亏损?年报解释为,计提减值,“历史过桥供应链资产,信用风险增加,计提了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导致亏损超出预期。”

也正是这条信息,让公司风口浪尖,各方压力,包括客户询问和媒体关注,竞品踩踏,甚至乘机有幸灾乐祸的恶意解读和诽谤谣言。针对舆情,公司也在积极回应和表态。

不过,减值确实无法回避。

供应链金融,本质是帮企业盘活流动资产。什么是过桥供应链资产?在资产证券化业务里,联易融通常会短期先买入客户的应收账款,再转卖出去,从收购相关资产起,到收取证券化发行所得款止,这个过程叫“过桥”。

联易融帮企业优化供应链金融支付周期,实现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精简化,按交易量收服务费。一般保理商,自有资金有限,难以满足过桥需求。联易融有充裕的自有资金、充足的外部过桥机构资源,还能按需提供定制化的过桥方案。

房地产行业的大型地产商,几乎都是联易融客户。不可回避,房地产。

对于已然事实,“由于房地产开发商出现债务危机,投资者在购买供应链资产时,更加审慎。”在2024年报中,联易融提及,过桥流程的平均需时增加,发行也有延迟或取消的情况。

关于过桥风险,联易融创始人曾多次回应,过桥资金来源有银行的,也有核心企业自己承担的,只在特定情况下,联易融才会给一些资质高的企业提供过桥安排。公司表示,已加强对过桥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并针对遗留风险资产,实施专项回收措施。

“目前已大幅降低对相关存量业务的依赖。公司始终将风险管控视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联易融对官方媒体采访强调。

联易融,再次站到起跑线上。

截至2024年底,房地产行业贡献的资产处理总量占比14%,较2021年下降近三成。优化客户结构,重点瞄准优势行业,包括建筑/基础设施、新能源及公用事业等,并注重开拓央国企客户。

比如,2月下旬,联易融联手云南建投集团旗下云建投保理,成功发行云南省首单供应链资产支持票据。该次发行项目储架规模10亿元,首期发行规模2.4亿元,全场认购倍数达1.9倍。

近年来,联易融中标多家央国企的供应链金融综合平台项目,以此为契机,拓展司库布局,扩大业务范围。去年10月,公司宣布,收购拜特科技股权,交易完成后,总持股比例将升至约54%,成为其控股股东。拜特专耕司库管理领域,该领域绝大部分需求,来自央国企以及行业头部企业。

供应链金融一直是苦活累活领域,目前可见,创始团队选择的新发力点是AI。去年12月,公司发布AI Agent产品“蜂羽平台”,在多家金融机构交付和应用,随后的1月底,成功部署DeepSeek-R1模型。

公司表示,在资产业务高峰期,单日资产规模最高超过50亿元的业务场景中,从合同智能解析、发票自动核验到资金匹配放款,AI能够实现“零人工介入”,应对单月数百亿级订单峰值。

还有国际战略,重构国际贸易金融基础设施。2月,大规模点将,对美、英、印三大战略市场,任命多位高管担纲核心岗位。在法务、风控及人力资源等职能体系,引入具有国际投行及监管背景的专业人士。

纷纷扰扰,多线并进,努力破局。结果,唯有时间能破除枷锁。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