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优酷要做网络影视的淘宝?这或许会成为视频付费的里程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优酷要做网络影视的淘宝?这或许会成为视频付费的里程碑

互联网营销的核心是什么?参与感。对于在电子时代长大的年轻观众来说,最有意思的影视作品不是你告诉我你要演什么,而是我来告诉你我想看什么。影视作品本身是封闭的,但内容适应市场的速度是在不断加快的。

作者 | 韩斯

上周, “起风了——优酷网络电影开放合作大会”在北京召开,优酷宣布携手阿里文学、阿里影业,共同投入10亿资源,启动“HAO计划”,为网络电影内容生产者提供包含开放的平台、开放的IP、开放的资源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在娱影君看来,这些还都不是重点。

此次大会,最值得关注莫过于优酷网络电影战略中全新的网络电影“店铺”模式了。这是网络电影生产者的自运营开放平台,片方可在优酷开设自己的“店铺”,上传电影后,自主定价并在“店铺”里运营,吸引自己的粉丝、接受打赏。各项收入可在后台自动结算,构建“自成长体系”。

简单的说,这就是售卖网络影视的淘宝店铺啊!这一概念让娱影君眼前一亮,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网络电影自运营模式的意义。

市场化的分账模式:

片子好不好,观众说的算!

网络电影“店铺”模式相较当下网大盈利模式最为核心的创新,在于更为合理的分账模式。网大从诞生到爆发式增长这几年,有效点击量、“6分钟”政策和随之而来的重重问题,早已引起骂声一片。滥竽充数、虎头蛇尾的作品不说,就连品质不错的网大,也有不少为吸引观众看完前六分钟,不得不在故事整体结构上让步。

而网络电影“店铺”模式,则将观众口碑摆在第一位,以网友的个性化消费为基础,省去了视频平台这一可能产生不合理分配的中间环节,将互联网消费力更为真实地量化为电影票房,同时也丰富了网络电影的盈利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1. 自定价格:市场才是裁判

制片方自己为作品制定价格,不同题材、不同制作和宣传成本、距离上线的时间长短都会直接影响到电影单价。这看似是将定价权从平台方交给了制作方,实际上是交给了市场,是最符合经济规律的方法。

一部网大,可能无法让用户为它充值会员,也无法让我花9.99元,但当它降到2元、1元、5毛的时候,用户可能就会考虑了。增加的这部分票房,就是目前的模式所放弃的。产品价格的灵活变动,能够更大程度实现电影的商业价值。同时,也让不同影片有更多的个性——好的影片可以给出较高的定价,将片方收入与影片质量直接挂钩。

2. 打赏制度:

4月19日起,腾讯宣布关闭IOS版微信公众平台赞赏功能,这主要是由于苹果公司和腾讯分账出现分歧而又互不退让的结果,可见公众号打赏的市场之大,确是收益不菲。

而运用到网络影视中,观众可直接根据观影体验给予打赏,极大程度地鼓励优质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同时还可将打赏的数额与衍生作品、周边产品挂钩,让打赏制度起到引流观众的作用。

3. 播放时长和会员拉新

其实在院线电影方面,按照观看时长给钱的模式早已经讨论过一轮。有人曾提出,买票后若提前离场,可按时间退回部分费用;或者直接在离场时根据观影时长付费,这样可以鼓励优质内容、打击烂片。但由于电影票的费用不仅包含内容的费用,还有场地和服务,加上恶性竞争等因素,这一模式不可能在线下电影院实施。但在线上影院,根据“播放时长”和“会员拉新”的数据来分配票房,可行性比较大,这也是进一步凸显高质量内容优势的方法。

4. 项目融资:好项目不用再为钱发愁

阿里影业旗下的娱乐宝上线近三年,不断推出各种影视剧项目融资。即网友购买相应项目产品,在规定周期内,将获得相应收益,如影视周边和利率汇报。

在网络电影“店铺”平台上,类似的项目融资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相较于电视剧和院线电影,网络电影的短制作周期更短,收益更快。而且,融资过程本身也是市场对内容的一种前期筛选,题材、故事大纲、班底质量不过关的,在融资环节上便会被市场淘汰。

  • 网大自运营:更具潜力的未来

1. 视频平台:该放手时就放手

视频平台现在垄断着网络电影的发行渠道和绝大部分宣传资源,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各大平台的评级制度、分账制度虽然日趋合理化,不断在推动市场的发展,但仍然不是自由而高度灵活的运作方式。

互联网电影集团(IFG)总裁管晓杰曾提出,视频平台需进行职能转化,“不能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在网大自运营的模式下,视频平台将话语权交还给市场,改变“制片方帮平台打工,平台给片方分成”的形式,而是做好监督和维护工作,不仅减少了平台的投资风险,也给予优质内容更大的空间。在网络电影市场可持续性发展,“蛋糕做大”的同时,获得稳定的抽成回报。

2. 品牌:玩转粉丝经济

一个成功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内容制作方,其作品一定有极强的品牌属性。从金庸剧、琼瑶剧、于正剧到张艺谋电影、冯小刚电影,到华谊出品、博纳出品等。在网大自运营的环境下,品牌意识和高度粘性的粉丝群体是各大网大制作方需要长期培育的。届时,相信“IFG出品”、“淘梦出品”、“新合艺出品”等的标签会随着市场和制片方的壮大,不断被强化。

除了制片方的品牌化,内容上的品牌化更是重中之重。而所谓内容上的品牌化,便是老生常谈的IP开发。网络影视的“店铺”式运营,将大大提升IP品牌价值的变现能力。众筹衍生产品和周边、让网友参与后续作品的开发等一系列互动活动,可借由“店铺”平台,与影视产品本身牢牢绑定,为粉丝经济提供沃土。

3. 观众:互联网时代的狂欢

互联网营销的核心是什么?参与感。对于在电子时代长大的年轻观众来说,最有意思的影视作品不是你告诉我你要演什么,而是我来告诉你我想看什么。影视作品本身是封闭的,但内容适应市场的速度是在不断加快的。

在这方面,最为敢为人先的制作方却不是新媒体,而是传统媒体的巨头——湖南卫视。从当年的超女选秀引入短信投票,到芒果自制剧《爱的妇产科》大结局采用直播的形式——直播现场的剧本根据网友投票而灵活变化。不得不说,湖南卫视是最具有“网感”的一家电视台。

网大自运营模式,给予了内容制作方和观众直接即时交流的平台。我今天作为一名网友在一家店铺观看了一部网大,觉得哪里很喜欢、哪里可以如何改进,想看什么样的续集、什么样的衍生作品、喜欢什么样的周边产品,全都可以纳入“售后服务”的范畴。让网络影视在宏观调控的范围内彻彻底底商品化,是互联网时代的最终归宿。

回归本文开篇提到的“HAO”计划,“H”代表行业新展望(Hope),“A”代表艺术(Art);“O”代表开放(Open)。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Open,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开放运营模式。阿里巴巴手握着阿里文学的IP和编剧资源、阿里影业娱乐宝的融资渠道和营销资源、优酷的平台,拥有全链路开发能力,若真能搭建起结构完整的网络电影自运营开放平台,必然是网络电影市场一次里程碑式的探索和成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优酷

  • 优酷购就客服不当言论向杨洋致歉,涉事客服已被辞退
  • 秋季片单背后,虎鲸文娱如何用生态联动探索更大的生意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优酷要做网络影视的淘宝?这或许会成为视频付费的里程碑

互联网营销的核心是什么?参与感。对于在电子时代长大的年轻观众来说,最有意思的影视作品不是你告诉我你要演什么,而是我来告诉你我想看什么。影视作品本身是封闭的,但内容适应市场的速度是在不断加快的。

作者 | 韩斯

上周, “起风了——优酷网络电影开放合作大会”在北京召开,优酷宣布携手阿里文学、阿里影业,共同投入10亿资源,启动“HAO计划”,为网络电影内容生产者提供包含开放的平台、开放的IP、开放的资源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在娱影君看来,这些还都不是重点。

此次大会,最值得关注莫过于优酷网络电影战略中全新的网络电影“店铺”模式了。这是网络电影生产者的自运营开放平台,片方可在优酷开设自己的“店铺”,上传电影后,自主定价并在“店铺”里运营,吸引自己的粉丝、接受打赏。各项收入可在后台自动结算,构建“自成长体系”。

简单的说,这就是售卖网络影视的淘宝店铺啊!这一概念让娱影君眼前一亮,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网络电影自运营模式的意义。

市场化的分账模式:

片子好不好,观众说的算!

网络电影“店铺”模式相较当下网大盈利模式最为核心的创新,在于更为合理的分账模式。网大从诞生到爆发式增长这几年,有效点击量、“6分钟”政策和随之而来的重重问题,早已引起骂声一片。滥竽充数、虎头蛇尾的作品不说,就连品质不错的网大,也有不少为吸引观众看完前六分钟,不得不在故事整体结构上让步。

而网络电影“店铺”模式,则将观众口碑摆在第一位,以网友的个性化消费为基础,省去了视频平台这一可能产生不合理分配的中间环节,将互联网消费力更为真实地量化为电影票房,同时也丰富了网络电影的盈利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1. 自定价格:市场才是裁判

制片方自己为作品制定价格,不同题材、不同制作和宣传成本、距离上线的时间长短都会直接影响到电影单价。这看似是将定价权从平台方交给了制作方,实际上是交给了市场,是最符合经济规律的方法。

一部网大,可能无法让用户为它充值会员,也无法让我花9.99元,但当它降到2元、1元、5毛的时候,用户可能就会考虑了。增加的这部分票房,就是目前的模式所放弃的。产品价格的灵活变动,能够更大程度实现电影的商业价值。同时,也让不同影片有更多的个性——好的影片可以给出较高的定价,将片方收入与影片质量直接挂钩。

2. 打赏制度:

4月19日起,腾讯宣布关闭IOS版微信公众平台赞赏功能,这主要是由于苹果公司和腾讯分账出现分歧而又互不退让的结果,可见公众号打赏的市场之大,确是收益不菲。

而运用到网络影视中,观众可直接根据观影体验给予打赏,极大程度地鼓励优质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同时还可将打赏的数额与衍生作品、周边产品挂钩,让打赏制度起到引流观众的作用。

3. 播放时长和会员拉新

其实在院线电影方面,按照观看时长给钱的模式早已经讨论过一轮。有人曾提出,买票后若提前离场,可按时间退回部分费用;或者直接在离场时根据观影时长付费,这样可以鼓励优质内容、打击烂片。但由于电影票的费用不仅包含内容的费用,还有场地和服务,加上恶性竞争等因素,这一模式不可能在线下电影院实施。但在线上影院,根据“播放时长”和“会员拉新”的数据来分配票房,可行性比较大,这也是进一步凸显高质量内容优势的方法。

4. 项目融资:好项目不用再为钱发愁

阿里影业旗下的娱乐宝上线近三年,不断推出各种影视剧项目融资。即网友购买相应项目产品,在规定周期内,将获得相应收益,如影视周边和利率汇报。

在网络电影“店铺”平台上,类似的项目融资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相较于电视剧和院线电影,网络电影的短制作周期更短,收益更快。而且,融资过程本身也是市场对内容的一种前期筛选,题材、故事大纲、班底质量不过关的,在融资环节上便会被市场淘汰。

  • 网大自运营:更具潜力的未来

1. 视频平台:该放手时就放手

视频平台现在垄断着网络电影的发行渠道和绝大部分宣传资源,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各大平台的评级制度、分账制度虽然日趋合理化,不断在推动市场的发展,但仍然不是自由而高度灵活的运作方式。

互联网电影集团(IFG)总裁管晓杰曾提出,视频平台需进行职能转化,“不能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在网大自运营的模式下,视频平台将话语权交还给市场,改变“制片方帮平台打工,平台给片方分成”的形式,而是做好监督和维护工作,不仅减少了平台的投资风险,也给予优质内容更大的空间。在网络电影市场可持续性发展,“蛋糕做大”的同时,获得稳定的抽成回报。

2. 品牌:玩转粉丝经济

一个成功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内容制作方,其作品一定有极强的品牌属性。从金庸剧、琼瑶剧、于正剧到张艺谋电影、冯小刚电影,到华谊出品、博纳出品等。在网大自运营的环境下,品牌意识和高度粘性的粉丝群体是各大网大制作方需要长期培育的。届时,相信“IFG出品”、“淘梦出品”、“新合艺出品”等的标签会随着市场和制片方的壮大,不断被强化。

除了制片方的品牌化,内容上的品牌化更是重中之重。而所谓内容上的品牌化,便是老生常谈的IP开发。网络影视的“店铺”式运营,将大大提升IP品牌价值的变现能力。众筹衍生产品和周边、让网友参与后续作品的开发等一系列互动活动,可借由“店铺”平台,与影视产品本身牢牢绑定,为粉丝经济提供沃土。

3. 观众:互联网时代的狂欢

互联网营销的核心是什么?参与感。对于在电子时代长大的年轻观众来说,最有意思的影视作品不是你告诉我你要演什么,而是我来告诉你我想看什么。影视作品本身是封闭的,但内容适应市场的速度是在不断加快的。

在这方面,最为敢为人先的制作方却不是新媒体,而是传统媒体的巨头——湖南卫视。从当年的超女选秀引入短信投票,到芒果自制剧《爱的妇产科》大结局采用直播的形式——直播现场的剧本根据网友投票而灵活变化。不得不说,湖南卫视是最具有“网感”的一家电视台。

网大自运营模式,给予了内容制作方和观众直接即时交流的平台。我今天作为一名网友在一家店铺观看了一部网大,觉得哪里很喜欢、哪里可以如何改进,想看什么样的续集、什么样的衍生作品、喜欢什么样的周边产品,全都可以纳入“售后服务”的范畴。让网络影视在宏观调控的范围内彻彻底底商品化,是互联网时代的最终归宿。

回归本文开篇提到的“HAO”计划,“H”代表行业新展望(Hope),“A”代表艺术(Art);“O”代表开放(Open)。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Open,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开放运营模式。阿里巴巴手握着阿里文学的IP和编剧资源、阿里影业娱乐宝的融资渠道和营销资源、优酷的平台,拥有全链路开发能力,若真能搭建起结构完整的网络电影自运营开放平台,必然是网络电影市场一次里程碑式的探索和成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