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亚洲SPAC教父、诺圻资本主席王干文
一、海扶医疗的“香港选择”:从技术输出到生态嵌入
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加速重构的当下,香港正以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制度活力,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创生态圈。重庆海扶医疗的超声消融技术全球化征程,正是这一生态赋能实体创新的典型样本。
这家手握800余项专利、在聚焦超声治疗领域建立全球技术与临床标准、已在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应用中心的中国企业,自2019年起通过独家合作伙伴安和医疗深耕香港市场,截至目前依托安和医疗无创日间医疗中心累计治疗病例突破600例,玛丽医院(2023年Q4)与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2025年Q1)相继完成设备升级与临床服务落地。值得关注的是,从特首李家超参观重庆总部到其国际总部落户香港,这一战略布局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折射出香港科创生态的磁吸效应。
“香港的多学科研发能力和国际化临床资源,是我们突破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海扶医疗创始人王智彪教授指出,香港科学园中去年使用时数超70万个小时的各类共享实验室、InnoHK计划下29个国际联合研发实验室的顶尖人才协作,以及数码港AI超算中心的算力支持等科创生态,能为其原创超声脑机接口等跨学科研发提供“天然土壤”,“同时,立足香港,能让海扶刀®「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加快走出亚洲,走向全球。”
这一选择背后,是香港对优质科创企业的系统性吸引力。香港投资推广署初创企业统计调查显示,2024年香港初创企业数量达4694家,较2023年增长10%,较2020年增幅约四成;境外母公司驻港公司数量攀升至9960家,创历年新高。
二、OASES的政策赋能:从靶向招引到全周期孵化
在香港科创生态的政策工具箱中,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OASES)堪称核心引擎。第四批18家签约企业中,除海扶医疗外,蚂蚁数字科技、百度智能驾驶、理想汽车等行业龙头的加入,使OASES累计引进企业达84家,涵盖了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四大行业。
OASES的“精准”不仅体现在吸引全球具有高潜力和代表性的重点企业,更在于为落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定制化服务。以元化智能为例,这家专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企业自2022年落户香港科学园后,2023年成为OASES首批合作伙伴,在其牵线搭桥下,2024年于威尔斯亲王医院完成锟铷®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首例全膝关节置换临床手术。OASES政策赋能还表现为品牌价值提升——元化智能被纳入官方宣传刊物,并受邀亮相香港国际创科展,实现各层面的曝光。在生态协同层面,科学园促成其与同园区企业科能三维技术的合作,构建起“技术研发-应用场景-产业配套”的微循环。资金补贴方面,OASES为元化智能提供了从研发-制造及应用-推广的立体支持网络。
港府对创新科技企业的资助政策处于持续更新中,比如去年全资成立了香港投资管理公司(HKIC),管理香港增长组合、大湾区投资基金、策略性创科基金及共同投资基金,目前HKIC已成功投资了多个优质科技项目,如OASES第二批引入的百图生科等。政府更计划推出“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为初创企业提供从技术验证到商业化、量产的一站式孵化与支持。
三、国际化桥头堡:从标准适配到全球市场的跳板
作为“双循环”战略支点,香港的国际化价值在技术标准对接与市场拓展中持续释放。内地无人驾驶企业中标香港机场项目后,其技术方案成为新加坡、卡塔尔等国际客户的采购范本,印证了“香港经验”的可复制性。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践更具启示性:比亚迪2022年设立湾仔展厅,2024年以5500辆销量跻身香港新能源车市前三,凭借欧盟认证技术快速切入泰国、马来西亚市场;此次理想汽车通过OASES落户,或也意在借力香港开拓东南亚、澳新右舵车市场。
企业落户香港,不仅能利用16.5%的利得税率和8.25%优惠利得税率降低综合税负,更可凭借香港普通法体系与独立司法管辖确保合同执行与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度可预见性,为跨境运营提供坚实保障。
为进一步助力企业出海,生产力促进局于本月正式成立了“The Cradle出海服务中心”,联合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及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本地及内地科创企业提供从国际标准对接、产品本地化、知识产权保护到合规的全球一站式支持。
四、资本磁场:全球融资枢纽的裂变效应
企业及资本之所以青睐香港,源于其企业成长与资本流动形成的良性互动——2024年港交所IPO募资额达880亿港元,位居全球新股募资前三。香港投资推广署更创下年度引资纪录,成功吸引539家跨国企业在港设立国际区域总部或业务据点,印证了香港作为国际商业枢纽的独特优势。OASES第三批引进的重点企业晶泰科技和黑芝麻智能,在去年通过18C上市审核,顺利登陆港股市场。作为第五家递交18C上市申请的特专科技公司,云迹科技此次成为OASES第四批签约企业,其上市之路或获助力。
为提升香港资本市场吸引力及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港交所于去年起推出多项上市机制改革措施,覆盖企业上市全流程及市场生态优化,旨在为全球企业提供更高效、更具竞争力的上市融资平台。针对新上市申请,上市审批流程全面提速;在吸引国内已上市企业及转国际已上市企业方面,则重点降低了双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的门槛,简化规则要求;去年9月下调18C特专科技最低市值要求,目前已有7家公司通过18C申请港股上市,3家成功登陆,剩余4家均在门槛下调后申请递表。本月映恩生物创下2022年以来18A融资规模新纪录,昭示着港股18A企业或将重新焕发活力。未来OASES引入的重点企业或也可通过18B的SPAC合并上市。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证监会去年也明确表态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未来香港或将超越城市范畴,以开放生态系统角色,为全球科技变革提供“香港方案”的实践样本。
关于诺圻资本
诺圻资本致力于SPAC发起和上市、DeSPAC服务,同时提供上市相关的各项服务、企业战略及运营咨询服务,为中型市场企业创造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