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董明珠:创始人不要害怕失败,从头再来也是创始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董明珠:创始人不要害怕失败,从头再来也是创始人

创始人的特质是在于他愿意去尝试、去挑战,而且创始人的成功成就了一批人,因为他们的成功给别人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4月23日,《我是创始人》2017盛典在海口举行,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发表了《我眼中的创始人精神》的演讲。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 董明珠

有人说,他很少见孩子,孩子不知道喊他爸爸。

有人说,他把所有的资产贷掉,也不能不给员工发工资。

有人说,他的团队瞬间天翻地覆,只剩下两三个人。

他是谁?

董明珠回答到:“他是创始人,创始人最大的特点是他具有超强的挑战能力,还有不怕牺牲的精神,其实他们最大的能耐并不是比别人聪明,而是在遇到无论多么大的困难,什么样的挫折的时候都比别人能吃苦。”

创始人的特质是在于他愿意去尝试、去挑战,而且创始人的成功成就了一批人,因为他们的成功给别人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如果我们做一个普通的人,我们不用挑战。我们可以按时上下班,我们会很少遇到那么大的困难。而我们创始人是要去尝试的,我们和别人不一样,我们拥有不同的性格,我们来自于不同的领域,自然而然我们很多的思维也未必一样。所以矛盾是必然的。”

谈到格力,董明珠表示,27年的时间做到了1千多亿。1994年,当时格力的目标是30万台,但现在格力做到5千万台。

格力创业27年,前21年给国家纳税只有200亿,后面5年时间超过了600亿。5年和21年时间比是4倍,它产生给国家做的贡献也是那21年的4倍。这就是创始人真正存在的意义。

创始人应该打破什么样的规则?

什么叫规则,规则就是大家已经约定的东西,如果背叛了这个规则,那就是不诚信。规则是否被打破,取决于大家认同的一件事情,一个人打破了叫不守规则,这就是违规行为。“我们要打破这个规则”,这句话好像并没有错,但是要在一个特定条件下看这句话的对和错。总体来看,我们约定的规则谁都不应该打破。

我们要打破什么规则?比如过去传统的营销模式,不诚信的环境,在这些方面就要打破,建立新的规则。

董明珠表示,在灰色地带创业,那不叫创新,那叫投机。

格力率先打破了行业这个无奈的现状,建立了新的规则,但是这个新的规则同样是以诚信为基础的。如果你用手上的权力打造一个为自己牟利的通道,最终你就会被赶下,被整个社会淘汰。

格力在发展过程中,都是围绕着共赢、利他建立新的规则,把一些不好的规则废弃掉。这个规则大家都很欢迎、认同,那就能做得很好。

专业化未必是成功之道,多元化未必是失败的必然

跨界到不同的领域,实际上要有一个最根本的前提:目的清晰。

曾经有人说格力电器成功是专业化,格力电器现在做手机肯定不成功了,但是这句话是不完整的。企业成功不成功取决于专注,而不是专业化和多元化。

空调行业原来接近四五百家专业化只做空调,很多都死了。专业化未必是成功之道,多元化未必是失败的必然,所以要专注,把一件事做透。格力进入手机的时候很多人说是红海,什么是红海?没有人用、没有需求,那一定是红海,只要有市场需求就不是红海。除此之外,如果自己没有技术力量支撑,那肯定也是红海。

我们选择手机,是因为我们考虑未来的智能家居,怎么样让一个用户使用你所有的电器产品时更便利、更健康、更安全?这些健康和安全在当下已经纳入企业家做产品时很重要的底线。如果没有安全、健康,你做出了空气净化器,却没有解决雾霾问题,雾霾更严重了,这样就是一个企业在做产品时,是依靠别人的健康完成的,或者破坏环境让我们产生效益,或者只是多了一个新的产业,这是不值得的。

格力是如何跨行业成功的?

第一,需要有后力支撑。

格力有一句广告叫“掌握核心科技”,它不是像外界看着简单的空调的组装,它是把后面支撑这个产品的所有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所以带来产业的延伸。

讲到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比如格力自己研发电机,不仅空调需要用,用电机的领域太多,那电机是不是跨行业?不是,它是后台有技术支撑的。所以跨界不是简单地跨过去,而是要有后力来支撑。

第二,目的很重要。

创业者如果选择一个行业是因为有钱赚,这样是不会成功的。跨行业是为了更多地延续市场,对用户带来更多的是延伸。

格力跨界投资了银隆新能源汽车,这绝对是跨界,而且跨界之大,但是董明珠表示:“我必须选择它,原因很简单,第一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第二是格力延伸的另外一个产业推动的需要。”

格力如果成功收购银隆,这会为格力带来一个新的平台。格力做空调成为世界老大,却没有打开汽车空调市场,有产品、有技术,但是这个行业很难进入。但是只要收购了银隆,格力马上就能进入到汽车空调领域。

比如格力的电机、模具、智能装备,如果收购成功,格力电器至少一年100多亿的增长。如果只是想图安逸,董明珠表示可以不去做,但这才真是自己的一个选择。

董明珠投资银隆的三个原因

第一,一个企业发展到今天,国强企业强,一个国家不强,你企业做得再好,国外也没有人瞧得起你。

第二,格力的发展需要这个桥梁,如果不投资,银隆和格力就没有连接的纽带。

第三,这个企业需要注入一些企业文化。比如它的管理,银隆有很好的技术,但是技术没能延展开。另外银隆更缺的是资金,因为汽车大进大出,一两百亿的资金投进去,做出的产品要卖掉才赚回来。空调不一样,空调几千块钱一台,投资的结果也不一样。

“别人说我是疯子,但是"疯子"作为创始人的代名词是非常有意义的。

有时候我们要去疯、要去搏,这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所以是有价值的。

因此,跨界不跨界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 取决于你能不能掌控。

我们做一个选择时是看它的未来,而不是过去。”

在互联网时代,要做一个可持续的人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处在一个跨时代的变化,从生活的角度来讲,它是对传统的颠覆。互联网是一个新的时代,每个领域里都融入了互联网的工具或者精神,现在更具有挑战性。

大家一定要对互联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不是网上销售叫互联网,现在很多人说网上销售成功的人叫互联网,它不能代表互联网。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非常活跃?这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其实过去很多人,用传统时代的思维看当下的互联网,就会产生很多抵触。但现在互联网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年轻人失去自我的现象比较多,更多的是急功近利、浮躁,恨不得在网上一夜暴富。

在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要拎清自己的位置,不是急功近利去要就会有,就算急功近利得到了,那也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要做一个可持续的人。董明珠相信舍得和回报是成正比的,只有把"舍"在前面,才能"得"在后面,如果把这个词颠倒过来就面目全非了。

人生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不是你富有了你就是一个成功人士。

董明珠给创始人的忠告

第一,要做一个真正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创始人。创始人不要急功近利,只看到眼前的一寸,要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自己的事业。

第二,创始人在前进的过程中一定有挫折,但是大家要坚守下去,不要妥协,哪怕你失败了,从头再来也是创始人。

坚守是我们最重要的底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董明珠

  • 董明珠之后,格力接不住自己
  • 董明珠去年薪酬1437万元,分红还能再拿两个亿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董明珠:创始人不要害怕失败,从头再来也是创始人

创始人的特质是在于他愿意去尝试、去挑战,而且创始人的成功成就了一批人,因为他们的成功给别人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4月23日,《我是创始人》2017盛典在海口举行,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发表了《我眼中的创始人精神》的演讲。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 董明珠

有人说,他很少见孩子,孩子不知道喊他爸爸。

有人说,他把所有的资产贷掉,也不能不给员工发工资。

有人说,他的团队瞬间天翻地覆,只剩下两三个人。

他是谁?

董明珠回答到:“他是创始人,创始人最大的特点是他具有超强的挑战能力,还有不怕牺牲的精神,其实他们最大的能耐并不是比别人聪明,而是在遇到无论多么大的困难,什么样的挫折的时候都比别人能吃苦。”

创始人的特质是在于他愿意去尝试、去挑战,而且创始人的成功成就了一批人,因为他们的成功给别人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如果我们做一个普通的人,我们不用挑战。我们可以按时上下班,我们会很少遇到那么大的困难。而我们创始人是要去尝试的,我们和别人不一样,我们拥有不同的性格,我们来自于不同的领域,自然而然我们很多的思维也未必一样。所以矛盾是必然的。”

谈到格力,董明珠表示,27年的时间做到了1千多亿。1994年,当时格力的目标是30万台,但现在格力做到5千万台。

格力创业27年,前21年给国家纳税只有200亿,后面5年时间超过了600亿。5年和21年时间比是4倍,它产生给国家做的贡献也是那21年的4倍。这就是创始人真正存在的意义。

创始人应该打破什么样的规则?

什么叫规则,规则就是大家已经约定的东西,如果背叛了这个规则,那就是不诚信。规则是否被打破,取决于大家认同的一件事情,一个人打破了叫不守规则,这就是违规行为。“我们要打破这个规则”,这句话好像并没有错,但是要在一个特定条件下看这句话的对和错。总体来看,我们约定的规则谁都不应该打破。

我们要打破什么规则?比如过去传统的营销模式,不诚信的环境,在这些方面就要打破,建立新的规则。

董明珠表示,在灰色地带创业,那不叫创新,那叫投机。

格力率先打破了行业这个无奈的现状,建立了新的规则,但是这个新的规则同样是以诚信为基础的。如果你用手上的权力打造一个为自己牟利的通道,最终你就会被赶下,被整个社会淘汰。

格力在发展过程中,都是围绕着共赢、利他建立新的规则,把一些不好的规则废弃掉。这个规则大家都很欢迎、认同,那就能做得很好。

专业化未必是成功之道,多元化未必是失败的必然

跨界到不同的领域,实际上要有一个最根本的前提:目的清晰。

曾经有人说格力电器成功是专业化,格力电器现在做手机肯定不成功了,但是这句话是不完整的。企业成功不成功取决于专注,而不是专业化和多元化。

空调行业原来接近四五百家专业化只做空调,很多都死了。专业化未必是成功之道,多元化未必是失败的必然,所以要专注,把一件事做透。格力进入手机的时候很多人说是红海,什么是红海?没有人用、没有需求,那一定是红海,只要有市场需求就不是红海。除此之外,如果自己没有技术力量支撑,那肯定也是红海。

我们选择手机,是因为我们考虑未来的智能家居,怎么样让一个用户使用你所有的电器产品时更便利、更健康、更安全?这些健康和安全在当下已经纳入企业家做产品时很重要的底线。如果没有安全、健康,你做出了空气净化器,却没有解决雾霾问题,雾霾更严重了,这样就是一个企业在做产品时,是依靠别人的健康完成的,或者破坏环境让我们产生效益,或者只是多了一个新的产业,这是不值得的。

格力是如何跨行业成功的?

第一,需要有后力支撑。

格力有一句广告叫“掌握核心科技”,它不是像外界看着简单的空调的组装,它是把后面支撑这个产品的所有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所以带来产业的延伸。

讲到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比如格力自己研发电机,不仅空调需要用,用电机的领域太多,那电机是不是跨行业?不是,它是后台有技术支撑的。所以跨界不是简单地跨过去,而是要有后力来支撑。

第二,目的很重要。

创业者如果选择一个行业是因为有钱赚,这样是不会成功的。跨行业是为了更多地延续市场,对用户带来更多的是延伸。

格力跨界投资了银隆新能源汽车,这绝对是跨界,而且跨界之大,但是董明珠表示:“我必须选择它,原因很简单,第一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第二是格力延伸的另外一个产业推动的需要。”

格力如果成功收购银隆,这会为格力带来一个新的平台。格力做空调成为世界老大,却没有打开汽车空调市场,有产品、有技术,但是这个行业很难进入。但是只要收购了银隆,格力马上就能进入到汽车空调领域。

比如格力的电机、模具、智能装备,如果收购成功,格力电器至少一年100多亿的增长。如果只是想图安逸,董明珠表示可以不去做,但这才真是自己的一个选择。

董明珠投资银隆的三个原因

第一,一个企业发展到今天,国强企业强,一个国家不强,你企业做得再好,国外也没有人瞧得起你。

第二,格力的发展需要这个桥梁,如果不投资,银隆和格力就没有连接的纽带。

第三,这个企业需要注入一些企业文化。比如它的管理,银隆有很好的技术,但是技术没能延展开。另外银隆更缺的是资金,因为汽车大进大出,一两百亿的资金投进去,做出的产品要卖掉才赚回来。空调不一样,空调几千块钱一台,投资的结果也不一样。

“别人说我是疯子,但是"疯子"作为创始人的代名词是非常有意义的。

有时候我们要去疯、要去搏,这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所以是有价值的。

因此,跨界不跨界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 取决于你能不能掌控。

我们做一个选择时是看它的未来,而不是过去。”

在互联网时代,要做一个可持续的人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处在一个跨时代的变化,从生活的角度来讲,它是对传统的颠覆。互联网是一个新的时代,每个领域里都融入了互联网的工具或者精神,现在更具有挑战性。

大家一定要对互联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不是网上销售叫互联网,现在很多人说网上销售成功的人叫互联网,它不能代表互联网。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非常活跃?这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其实过去很多人,用传统时代的思维看当下的互联网,就会产生很多抵触。但现在互联网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年轻人失去自我的现象比较多,更多的是急功近利、浮躁,恨不得在网上一夜暴富。

在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要拎清自己的位置,不是急功近利去要就会有,就算急功近利得到了,那也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要做一个可持续的人。董明珠相信舍得和回报是成正比的,只有把"舍"在前面,才能"得"在后面,如果把这个词颠倒过来就面目全非了。

人生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不是你富有了你就是一个成功人士。

董明珠给创始人的忠告

第一,要做一个真正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创始人。创始人不要急功近利,只看到眼前的一寸,要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自己的事业。

第二,创始人在前进的过程中一定有挫折,但是大家要坚守下去,不要妥协,哪怕你失败了,从头再来也是创始人。

坚守是我们最重要的底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