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速"到"高质":贵州茅台一季报展示白酒龙头的长期主义发展

系列酒持续发力,全国化再现广阔发展空间。

近日,贵州茅台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在白酒行业整体承压的市场环境中,公司交出一份稳健的成绩单。

2025年1至3月,贵州茅台实现总收入514.43亿元,同比增长10.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8.47亿元,同比增长11.56%。在消费温和复苏的当下,贵州茅台不再一味追逐业绩增速,而是将“稳”字作为长久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针。

贵州茅台自身的“逆周期韧性”,也折射出其在产品结构、品牌管理及市场布局上的持续优化。

从业绩情况来看,茅台酒作为核心产品,依然是公司业绩的压舱石,本季度贡献收入435.57亿元,占总营收的86.1%。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系列酒的加速成长。报告期内,茅台酱香系列酒收入达到70.22亿元,同比增长约18.30%,营收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0.91个百分点。

这一变化并非偶然,而是茅台近年来主动调整产品结构的结果。通过推出茅台1935等中高端系列酒产品,公司逐步填补了千元价格带的市场空白。

系列酒中还包括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等200至500元价位产品,使其更好地渗透大众市场。这既迎合了消费者更多元的饮酒诉求,也为企业未来增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渠道方面,茅台继续优化直销与批发代理的协同发展。

一季度直销收入232.20亿元,同比增长20.2%;在总营收中占比近46%,占比与往年相比有所提升。批发代理渠道收入273.60亿元,两个渠道收入皆有同比提升。

双渠道协同发展,与去年以来茅台提出的“相互协同、相互补位、互利共赢”的生态息息相关。根据构划,茅台通过“4+6”共10个渠道的协调转化,使自营直销和批发代理两大体系互相赋能。

在传统批发代理渠道方面,茅台也不曾松懈。

去年年底召开的经销商联谊会上,茅台方面提出“供需不适配”的思考,并在2025年着重解决该问题。整个一季度,茅台高层频频调研一线市场,春节后集中调研东、中、北三线18省,召开40场座谈会,倾听1700余家渠道商诉求,了解了最一线的市场动态和形势。共同寻找厂商一体化的共赢机会,面向消费者需求解决经销商实际销售中的问题。

通过界面新闻对茅台经销商及终端烟酒店、商场的采访得知,当前茅台通过调整发货节奏、调整不同渠道发货结构等方式对市场进行调节,以使货品平稳进入市场,这也有益于稳价护盘。

国际化也是茅台近年来重点布局的另一大战略方向。本季度,公司海外市场实现营收11.1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7.53%。

尽管目前海外收入占比仅为2%左右,但其增长潜力不容忽视。茅台正通过扩大海外经销商网络,其中2025年一季度新增5家,总数达109家。同时,茅台还通过参与国际化酒类展会以及设立海外文化体验中心等方式,逐步提升全球消费者对中国白酒的认知。

2024年,茅台在国际化方面跑出了“加速度”,海外营收目前已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在国内市场逐渐增速放缓的同时,茅台计划通过海外市场的拓展进一步寻求增量。

当然,茅台的发展也并非全无挑战。一方面,系列酒的快速放量虽然丰富了产品结构,但也对茅台的价格体系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平衡主品牌的高端定位与系列酒的市场渗透,将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存货规模547.98亿元,较年初有4亿余元增长,尽管目前渠道库存健康,但在行业调整期仍需警惕终端动能的波动。

此外,国际化虽然前景广阔,但短期内的高投入可能对利润率形成一定压力。

但面对这些挑战,茅台展现出清晰的战略定力。2025年,公司主动将增长目标下调至9%左右,比起规模的提升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在夯实茅台酒核心优势的同时,通过系列酒、国际化和数字化构建多元增长引擎,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这种“守正出奇”的策略,正是茅台能够在行业周期波动中保持稳健的关键。  

总体来看,贵州茅台2025年一季报再次证明,其增长并非依赖行业红利,而是源于清晰的战略布局和强大的执行力。

在白酒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优化的背景下,茅台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海外市场拓展和渠道效率提升,展现出穿越周期的能力。正如茅台在财报中所强调的“不断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增强酒业发展后劲”,这家白酒巨头正在用长期主义的思维,书写属于自己的发展故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贵州茅台

5.9k
  • 贵州茅台(600519.SH):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268.47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11.56%
  • 贵州茅台:一季度通过“i茅台”实现酒类不含税收入58.7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从"高速"到"高质":贵州茅台一季报展示白酒龙头的长期主义发展

系列酒持续发力,全国化再现广阔发展空间。

近日,贵州茅台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在白酒行业整体承压的市场环境中,公司交出一份稳健的成绩单。

2025年1至3月,贵州茅台实现总收入514.43亿元,同比增长10.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8.47亿元,同比增长11.56%。在消费温和复苏的当下,贵州茅台不再一味追逐业绩增速,而是将“稳”字作为长久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针。

贵州茅台自身的“逆周期韧性”,也折射出其在产品结构、品牌管理及市场布局上的持续优化。

从业绩情况来看,茅台酒作为核心产品,依然是公司业绩的压舱石,本季度贡献收入435.57亿元,占总营收的86.1%。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系列酒的加速成长。报告期内,茅台酱香系列酒收入达到70.22亿元,同比增长约18.30%,营收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0.91个百分点。

这一变化并非偶然,而是茅台近年来主动调整产品结构的结果。通过推出茅台1935等中高端系列酒产品,公司逐步填补了千元价格带的市场空白。

系列酒中还包括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等200至500元价位产品,使其更好地渗透大众市场。这既迎合了消费者更多元的饮酒诉求,也为企业未来增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渠道方面,茅台继续优化直销与批发代理的协同发展。

一季度直销收入232.20亿元,同比增长20.2%;在总营收中占比近46%,占比与往年相比有所提升。批发代理渠道收入273.60亿元,两个渠道收入皆有同比提升。

双渠道协同发展,与去年以来茅台提出的“相互协同、相互补位、互利共赢”的生态息息相关。根据构划,茅台通过“4+6”共10个渠道的协调转化,使自营直销和批发代理两大体系互相赋能。

在传统批发代理渠道方面,茅台也不曾松懈。

去年年底召开的经销商联谊会上,茅台方面提出“供需不适配”的思考,并在2025年着重解决该问题。整个一季度,茅台高层频频调研一线市场,春节后集中调研东、中、北三线18省,召开40场座谈会,倾听1700余家渠道商诉求,了解了最一线的市场动态和形势。共同寻找厂商一体化的共赢机会,面向消费者需求解决经销商实际销售中的问题。

通过界面新闻对茅台经销商及终端烟酒店、商场的采访得知,当前茅台通过调整发货节奏、调整不同渠道发货结构等方式对市场进行调节,以使货品平稳进入市场,这也有益于稳价护盘。

国际化也是茅台近年来重点布局的另一大战略方向。本季度,公司海外市场实现营收11.1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7.53%。

尽管目前海外收入占比仅为2%左右,但其增长潜力不容忽视。茅台正通过扩大海外经销商网络,其中2025年一季度新增5家,总数达109家。同时,茅台还通过参与国际化酒类展会以及设立海外文化体验中心等方式,逐步提升全球消费者对中国白酒的认知。

2024年,茅台在国际化方面跑出了“加速度”,海外营收目前已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在国内市场逐渐增速放缓的同时,茅台计划通过海外市场的拓展进一步寻求增量。

当然,茅台的发展也并非全无挑战。一方面,系列酒的快速放量虽然丰富了产品结构,但也对茅台的价格体系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平衡主品牌的高端定位与系列酒的市场渗透,将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存货规模547.98亿元,较年初有4亿余元增长,尽管目前渠道库存健康,但在行业调整期仍需警惕终端动能的波动。

此外,国际化虽然前景广阔,但短期内的高投入可能对利润率形成一定压力。

但面对这些挑战,茅台展现出清晰的战略定力。2025年,公司主动将增长目标下调至9%左右,比起规模的提升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在夯实茅台酒核心优势的同时,通过系列酒、国际化和数字化构建多元增长引擎,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这种“守正出奇”的策略,正是茅台能够在行业周期波动中保持稳健的关键。  

总体来看,贵州茅台2025年一季报再次证明,其增长并非依赖行业红利,而是源于清晰的战略布局和强大的执行力。

在白酒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优化的背景下,茅台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海外市场拓展和渠道效率提升,展现出穿越周期的能力。正如茅台在财报中所强调的“不断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增强酒业发展后劲”,这家白酒巨头正在用长期主义的思维,书写属于自己的发展故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