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智
“虽然我们这个工作不太被人熟知,但每次想到自己为宁波舟山港、象山风电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付出过汗水,还是非常有成就感和自豪的!”
说这番话的是中交三航局宁波分公司金正检测公司的“00后”检测员王深川,作为桩基“钢铁医生”,他的主要任务是对在建码头、海上风电场的桩基进行结构检测,用手中的精密仪器,托起万吨码头、海上风电场的安全。
试验检测工作是各类工程规范施工、质量合格的前哨,更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基石。在医院,医生凭借精湛的医术妙手回春;而在工程领域,检测员则依靠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准的检测方法,守护着工程质量。
在中交三航局宁波分公司金正检测公司,有一支专业的检测团队。他们以“火眼金睛”般的敏锐洞察力,为工程质量“问诊把脉”,并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他们为工程建设筑牢了第一道防线,特别是在大国工程的安全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022年,从重庆交通大学毕业后,王深川就来到宁波开始了桩基检测员的工作。“开始很不适应,尤其出海工作,风浪大时挺怕的。”说起刚工作时的状态,这位重庆小伙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这3年下来,什么风浪都见过了,也就习以为常了。”王深川说,相比于港口桩基检测,海上风电场项目最为辛苦,项目远离陆地,工作生活都是在船上,海上没有手机信号,业余时间非常枯燥,唯一的运动项目就是打乒乓球,自己最长出海时间是21天,不过距离同事的最长记录还差20天。

“可能大家只看到宁波舟山港或者海上风电场的宏伟,却未曾关注到其桩基深处的安全支撑。那些巨大的管桩就要通过精密仪器逐段检测,确保它们都是合格品,我们要为自己检测的结构件终生负责!”王深川眼神坚毅地说道。
在化学实验室的寂静中,与精密仪器为伴的“00后”杨耀华正面对另一种孤独。这位河南小伙严谨地进行化学试剂配制、样品处理和仪器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克一毫,皆为工程寿命的密码。杨耀华表示,虽然大学读的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但刚入职时对这里的实验操作不太熟悉,一度有些紧张,但在师父的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检测技能。如今,杨耀华面对的数据都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这让他感到自豪。

30公斤重的混凝土试块,一组3块,一天8组……在混凝土试块检测部,检测员张鑫用力将这些试块抱到压力试验机上。其后,随着机器的逐渐施压,混凝土试块“嘎哒”一声断裂成两截,张鑫认真记录下各种数据,眼神中写满了专注。

“我应该是一线检测员里年纪最大的了。”在钢筋检测室,生于1989年的李雁南正将钢筋样品放入拉伸试验机,测量重量偏差,进行弯曲试验。他用日检测50组钢筋、1吨钢板的记录,撑起大国工程的“钢筋铁骨”。“以前觉得‘工匠精神’是书本概念,现在明白了,就是让每个数据经得起海风侵蚀。”这位从上海转战宁波的一线检测员,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中守护工程质量。

在隔壁的数据分析室,公司年纪最小、2003年出生的刘仁正在电脑前进行数据分析,这位湖北女孩要对回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和报告生成,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数值。“师父说,我们的眼睛,是工程的第一道防线。”刘仁沉稳地说道。

这群“工程医生”用毫米级的精度与数万次重复的坚守,为大国工程织就一张隐形的安全网。“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礼赞中,应该有属于这些无名战场上的面孔。
来源:推广
最新更新时间:05/02 11:3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