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养马岛东端的礁石滩上已架起数十台相机。来自各地的摄影爱好者调整着三脚架,等待日出将海面染成金色。
“这里的礁石肌理像被海浪雕刻的艺术品,远处烟台城市天际线若隐若现,是独一无二的构图。”一位摄影师指着手机里前一天拍摄的落日剪影说道。
这座因秦始皇牧马传说得名的小岛,正成为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游客奔赴烟台的“第一站”。
自然禀赋:一座海岛的“颜值经济学”
养马岛的爆火并非偶然。这座面积13.5平方公里的海岛,拥有“一岛三滩”的奇观:东端金沙滩细软如绸,西侧礁石滩惊涛裂岸,南部黑泥滩盛产天鹅蛋、牡蛎等海鲜。环岛19.5公里的海岸线上,秦风崖的仿古栈道与獐岛的螺旋观景台构成“山海交响”的视觉奇观。
近年来,养马岛游客数据连续刷新,2024年接待游客619.5万人次,高峰单日旅游人数超过8万人次,进出岛机动车达到3.5万辆次,节假日旅游人数、平均停留时长等指标均超过同期水平。
面对激增的客流量,烟台通过精细化服务破解“网红效应”的可持续难题。公交集团开通7条假日定制线,养马岛也开通了环岛接驳专线,并实施预约入岛制度。
即便如此,网红打卡点“海岛日记”咖啡店仍需排队才能进入。这座纯白建筑二楼的观景台,已成为社交媒体上“假装在圣托里尼”的热门标签。
后海景区作为春日地质奇观担当,游人穿行于蜿蜒的礁石栈道,立于观海平台极目远眺,海蚀柱群如巨龙破浪,攀上玄武岩的棱角,将踏浪的欢呼声揉进海鸥盘旋的春日和弦。
牟平养马岛波光潋滟的碧海蓝天、奇崛嶙峋的礁岩滩涂,游客既能惊叹于潮起潮落间的天然雕琢,又能在历史遗迹、民俗故事中触摸文明的温度。

活动矩阵:从“流量”到“留量”的文旅革新
养马岛的热度只是烟台五一文旅市场的缩影。这个假期,烟台推出五大板块200余项活动,构建起全域联动的体验网络。
假期首日,所城里人头攒动,朝阳街熙熙攘攘,烟台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节日的热闹氛围,开启“人从众”模式。假期期间,所城里、虹口1920文化街区、佳隆古玩城等非遗项目研学点,开展烟台剪纸、扎染、手作香等项目的研学体验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在莱山区桐林路 8 号,有一处地方正从“沉睡资产”到“经济引擎”的华丽蜕变。这里曾是烟台青湖电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度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2024年以来,莱山区实施桐林路整体改造提升工程。
在五一期间,神秘的“8号星球”迎来启动仪式,一座集艺术、潮流、演出、美食与奇幻体验于一体的星际乌托邦于此诞生。
据悉,连续5天时间,不仅可以看乐队演出、逛文创市集、赏艺术展览、参与千人摇摆舞会,还有动物界治愈萌宠明星“卡皮吧啦”带队到活动现场来。届时,第二届胶东青年影像节在活动期间启幕,知名导演和制片人亲临现场,与影迷面对面交流。
凭借其独特的“工业印记”设计风格,在保留老厂房混凝土框架与红砖等历史元素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美学理念,这里将成为烟台莱山吸引新兴产业的独特名片。
流量时代,比风景更重要的是风景之上的服务与创意。烟台正用系统化思维将山海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文旅IP。这场始于养马岛的五一狂欢,或许正是中国滨海城市文旅转型的鲜活注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