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打工人在高铁上,狂炫“全国流水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打工人在高铁上,狂炫“全国流水席”

“坐高铁像开美食地图”。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 | 每日人物社 郑思芳

编辑 | 西打

五一小长假,有人堵在高速、饿得头晕目眩,还有人美美坐上高铁、一路咔咔狂炫。

为了吃一碗地道的信阳焖罐肉,得专门挑选经停河南的车次;从笨罗卜湘菜到上海的现炒热链餐,都可以满足纯正的中国胃。有网友感叹:“坐高铁像开美食地图,建议开一列从香港到哈尔滨的专线,我能饿三天上车。”

坐京沪高铁,享15元盒饭

坐上从北京回淮安老家的高铁,北漂王安安第一时间掏出手机扫码,直达铁路订餐界面。摆在面前的是15元一份的盒饭和45元一份的套餐,一秒都不用犹豫,她点击了15元那个选项,却发现无法下单。

来晚了。王安安搜了攻略才得知,15元盒饭的售卖数量很少,基本上在发车前就被预订完了。

打工人花15元,在办公楼下的便利店都很难买到称心的午饭,但在吃饭没那么方便的高铁上,却可以拥有一顿热乎的饭菜。尤其在京沪高铁上,一份盒饭很快就能扒拉完,嘴一抹继续埋头干活,性价比极高。

这顿便宜饭,务必吃上。王安安买好返程票,点开小程序尝试提前预订,没想到真的下单成功了。返程的高铁上,她终于吃上了传说中的“15元盒饭”。

那是一份豆豉鸡丁蛋炒饭,酱色包裹着颗颗分明的米粒,看着挺诱人。吃到嘴里后,也让她十分惊喜,“虽然肯定是预制菜,但是口味不差,有肉有菜有饭只要15元,还要啥自行车。”她特地拍下盒饭的照片发到社交平台,成功打卡了这个“高铁热门网红美食”。

▲王安安吃到的豆豉鸡丁蛋炒饭。图 / 讲述者提供

作为铁路爱好者,黄景吃过沈阳、北京、上海三个铁路局提供的餐食,上海局的15元盒饭他如数家珍,“想要追求性价比(就选这个),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油面筋塞肉,都是一个菜配一盘饭,还有炒面”。

在高铁吃饭,有人注重性价比,也有人认为,再忙也不能亏待自己。

在新能源行业工作的阿白,一年至少坐40趟京沪高铁,车次固定在早8点从上海出发的G114和卡在晚上7点出头到虹桥站的G139,主打一个高铁通勤。尽管一上车就会将钉钉状态改为“在途”,但阿白在高铁上大部分时间,都得在写材料和开会中度过——是的,京沪高铁的沿途信号,好到完全支持“随地大小会”。

高强度的工作间隙,在高铁上吃什么成了阿白的头等大事。出差时,下午一点半抵达北京之前,她会在车上吃完午饭;隔天回程时,她一结束上午的工作就赶往高铁站,坐下后就给自己点上一份午餐。

根据阿白的观察,早上从北京出发的车,在徐州东站和济南西站会送上大量肯德基、麦当劳的外卖;而下午回上海的车,很多打工人则会带着外卖上车。

过去读书时,阿白对着七八十元一份的套餐,不舍得下手,如今工作后花钱吃饭也有了更多的底气。今年3月,阿白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在京沪高铁上都吃了啥,每次她都是先点没吃过的,其次是爱吃的,基本不看价格,“出差的路上对自己好一点”。虾仁跑蛋是她给出最高分的套餐,不油腻、不重口,作为苏州人,她吃着正合适。

▲高铁乘客们分享的80元高铁盒饭。图 / 小红书截图

阿白在高铁上吃过15元的盖浇饭,30元一菜一饭的套餐,也吃过60元、分三个盒子摆起来的精致餐。吃多了,她总结出一套规律:高铁餐不是越贵越好吃,但是越贵越精致,尤其是米饭和菜分开装,这价格就低不了。

也不是没踩过雷。有一次,她从北京出差去郑州,小程序上的餐都点光了,她向推车过来的乘务员要了一份红烧肉套餐,“对于不吃肥肉的人来说,简直没有一块肉是能吃的”。从此以后,她主动避开所有包含红烧肉的套餐。

根据阿白的经验,京沪高铁上有两家铁路局供餐,上海局的盒饭印着“华东印记”,北京局的则是“京膳佳肴”。华东印记的盒饭偏江浙口味,辣味的食物较少,有面筋塞肉、笋片、虾和上海青这类食材,京膳佳肴的口味则偏北方一些,她吃到过还不错的烧茄子。

盒饭也有冷链和热链之分,最大的区别是到手的温度。热链是保温箱送上来的,而冷链是在车上二次加热的,所以冷链盒饭到手反而有点烫。不过这两类盒饭吃起来,阿白也没发现有什么区别,只能通过保质期来判断,一般热链是3小时,冷链是24-36小时,而价格似乎只跟食材有关,牛肉价格较高,鸭肉价格适中。

12306上的列车自营下单页面,显示套餐为冷链套餐。图 / 12306截图

人在高铁,狂炫流水席

飞驰的列车很像人生,在高铁上,往往勇敢的人先享用美味。

为了能够最具性价比地品尝高铁美食,去年年底,黄景坐了两次从长春西到长春的商务座,短短10分钟左右,补二三十元差价就能“升座”。按规定,无论区间长短,商务座到了饭点就会赠送盒饭,黄景因此享用到一份定价80元的清炒虾仁套餐,里面除了主菜,还有杏鲍菇烧牛肉和清炒贡菜,都是平常高铁盒饭吃不到的稀罕菜式。

无论从口味还是食材来说,那份清炒虾仁套餐都是他吃过最好的高铁盒饭,“量大还有牛肉和虾仁”。这趟毫无疑问值回票价了。

除了铁路局售卖的盒饭,不少打工人还在高铁上开发出了更多的就餐选项。

在杭州读研的艾娜和身边许多同学不同,至今仍保持着一日三餐顿顿不落的习惯,每次只要吃到预制菜,都让她有一种“伤身体”的愧疚感,就算是坐高铁,她也执着于寻找“锅气”。

今年3月,从北京南出发的G33列车上,艾娜在南京南站吃到了一份文火牛肉套餐外卖。牛肉是风干牛肉,吃起来很像她在云南吃过的牦牛肉干,浸泡在浓郁的汤汁里相当下饭;此外还有清脆的包菜、新鲜的山药,还有胡萝卜鸡丁和玉米豆子的配菜,一餐下来,不仅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吃上去也不像预制菜。

艾娜的文火牛肉套餐。图 / 讲述者提供

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是这份套餐的价格,68元的价格里面有8元是配送费,但想想南京的物价,她也能够接受,毕竟平时在杭州,“叠加外卖券,一顿饭也要三四十元”。

一份合格的高铁美食,价格是底线,口味是灵魂,温度则是加分项。如果能让旅客尝到各地不同的风味,更是坐高铁的高光时刻。

就像到西安一定得吃肉夹馍一样,陈果乘坐的列车途径武汉时,好奇心驱使她点了高铁上的热干面外卖。让她意外的是,这份在高铁座位上吃到的热干面,比她之前在饭馆里吃到的要好吃许多。

陈果点的武汉热干面外卖。图 / 讲述者提供

河南人陈果在四川读大学,吃了四年的川菜后,她对口味的追求变得极致。美食几乎是每次旅行的终极意义,青岛的海鲜、广东的早茶、重庆的火锅……都是她的目标,就连原本极度抗拒的螺蛳粉,尝过一次惊艳的出品后,她也垂直入坑了。

以前在车站等车时,陈果吃的最多的就是汉堡,单人餐也要三四十元,自从在高铁上吃上人均33元的热干面外卖后,思路也打开了。陈果发现,坐高铁品尝各地美食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打卡方式,“毕竟为了吃热干面去一趟武汉,也要好多钱”。

曾经的绿皮火车时代,泡面的味道刻进了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如今的高铁车厢里,飘散的不再是全国统一的泡面味,而是鳗鱼饭的焦香、红焖牛肉的醇香,和麻酱拌面的酱香。

点开12306的App,除了买票,还能买饭、买咖啡、买零食。肯德基、麦当劳是基础配置,星巴克是必备,各地铁路局也各显神通,徐州东的芝士咖喱牛肉焗饭、南京南的盐水鸭、沈阳的烧茄子盖浇饭,都凭借出色的口味在社交平台上拥有了“自来水”发帖安利。

100元三袋的西梅、乳酪、牛肉干,更是一度成了高铁零食“必买三件套”。买不买倒是其次,伸手就有的试吃,和乘务员为了推销、倾情演出的情景剧,反而成了不少打工人返乡路上的一道风景线。

有人招架不住诱惑,斥资买下,结果发现奶酪奶香浓郁、蔓越莓口感清甜,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下车之后还想回购,却怎么也买不到记忆中的味道了。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真诚发问:如何才能买到高铁同款?

餐食好不好吃,符不符合大众口味,铁路厨房都知道。

李青曾经在一个中央厨房工作,后者为南宁铁路局供餐。据他介绍,一般高铁的出餐数量根据每列车上报的计划进行生产,每一列车基本会准备20至30份不一样的套餐,价格以36至48元套餐居多,最贵的是68元的红烧牛腩和鲍鱼排骨,像荔浦扣肉、柠檬鸭这种具有广西特色的套餐,则是车上卖得最好的品类,而像黑椒牛扒这种味道不辣、大人小孩都能吃的大众品类也很受欢迎。

对于像阿白这样长期坐高铁的人来说,高铁上的餐食总是隔段时间就会换一批,李青说,这是中央厨房对餐品的“优胜劣汰”,中央厨房每个月会研发餐品,“各个车次订的餐食少的话,基本就会撤销了”。

飞奔的跑腿生意

高铁的盒饭再香、种类再多,还是会有不少“馋鬼”打工人,惦记着吃惯了的连锁外卖。愿意为美食付费的年轻人,也催生出了隐秘而庞大的高铁跑腿业务。

坐标长沙南站。站台上,跑腿小哥提着保温袋狂奔,袋子里装着新鲜出品的茶颜悦色奶茶,奶油顶微微晃动,但一滴都没洒。这是专门送给高铁乘客的“到座服务”,订单来自一个小程序,跑腿的终点是高铁座位,而起点是一个自称“牛同学”的90后。

奶茶有顶流茶颜悦色,吃饭有本土爆火湘菜笨罗卜……吃货眼里,长沙南站全是美食,而在牛同学看来,长沙南站充满商机。

从铁路专业毕业后,牛同学入职铁路系统。彼时,茶颜悦色还没有走出湖南,全国人民都流下了羡慕的口水。因为熟悉每天运行的列车,牛同学先是离开铁路系统,成为茶颜悦色的代购,每天搭载最早的高铁,将奶茶送往全国各地。渐渐地,其他地方的奶茶店和美食集合店也成了他的大客户,他则成了美食“摆渡人”。

牛同学回忆说,那会儿都是B端生意,“最远送到昆明,一趟赚个几百元,比上班强”。好景不长,2023年,茶颜悦色进军外地,代购需求断崖式下跌。他也不得不转型,B端凉了就做C端——直接将奶茶送到途径长沙的高铁乘客手里。

找牛同学代购的顾客收到奶茶后都很开心。图 / 讲述者提供

刚开始的跑腿配送,牛同学都是自己上阵。早上8点,他蹲在茶颜悦色门口抢第一批奶茶,有些列车在站台仅停留2分钟,他得提前查好车次、座位,掐着表把奶茶递到乘客手上。 这一趟操作隐藏着不小的风险,一旦列车晚点,做好的奶茶只能砸手里。

生意做大了,牛同学从单打独斗变成“统筹大局”。2023年底,他组建了小团队,分工相当明确,从采购、打包到配送、客服,各司其职。“牛同学跑腿”的小程序也迭代了4个版本,甚至把淘汰下来的旧版,卖给同样在长沙南站跑腿的同行“赚外快”。

一天有600多趟列车驶过长沙南站,带来了旅客,也送走了牛同学打包好的茶颜悦色。受限于高铁的特点,每天能来多少生意,既看时间准不准,也看当天出行的人数。

为了节省制作和排队的时间,牛同学没有选择向站内的茶颜悦色订购奶茶,而是到车站附近的茶颜悦色点单。列车驶过就不会再回来,如果乘客的订单时间不符合配送范围,牛同学只能“忍痛割爱”,宁愿选择不接单也不愿意让奶茶砸在自己手里。

惨痛的教训莫过于去年元旦。因为预判错了当日的出行量,牛同学的小程序出现了“爆单”,几家奶茶店的门口也都大排长龙。最后,当天30%以上的订单都不得不退掉。

如今,牛同学的跑腿版图仍以茶颜悦色为主,一杯奶茶的定价为38元,两杯起送,客单价在78元左右。跑腿生意也跟随出行的淡旺季而变动,春节期间,一个月流水能到二三十万元,淡季一个月只剩几万元。

为了引流,牛同学每月还要在小红书砸两三万元投放流量广告。但就算如此,一整年下来,团队的总流水也能超百万。

不想妥协的口味,不愿将就的生活

事实上,自从2017年全国铁路开展12306互联网订餐业务以来,目前全国已有80余个车站支持办理相关业务。以济南西站为例,每年配送单量就超过了100万单,春运期间互联网订餐每天平均约送餐5000单。

高铁美食的升级,不仅改变了打工人的出行习惯,还催生出不少美食秘籍。

除了大众套餐,一些铁路局还推出了地方特色餐食,抓住乘客的胃,还想留住游客的心。回锅肉是成都局的经典套餐,广式盐焗鸡常年出现在广州铁路的菜单上,东阿阿胶、周村烧饼、野凤酥等“山东老字号”也搭乘高铁走向全国。美食种类之多、品类之全,让人感觉“坐高铁不整点特色尝尝,等于白来一趟”。

有人为了吃一碗地道的信阳焖罐肉,专门挑选经停河南的车次;也有人将高铁旅行规划成“美食打卡”,从湘菜笨罗卜到上海的现炒热链餐,一路满足纯正的中国胃。有网友感叹:“坐高铁像开美食地图,建议开一列从香港到哈尔滨的专线,我能饿三天上车。”

在不少中国人的记忆里,坐高铁吃饭是一场和自我的心理博弈,忍受饥饿还是刺痛钱包,是一个足以在几个小时车程里,反复纠结的问题。最终,很多人会妥协于辘辘饥肠,忍下不适。

“牛肉套餐60元,这边扫您。”七年前,还是大学生的阿白在高铁上第一次点餐时,乘务员的这句话让她涨红了脸。她咬牙付款,盒饭里零星几块牛肉成了她对高铁餐饮的初印象——贵,只能勉强果腹。

如今,作为往返京沪的打工人,15元的麻婆豆腐套餐和45元的虾仁饭,让高铁直接化身她的打工食堂。

在高铁这样密集且封闭的空间里,饭味儿和喷嚏一样藏不住。有一次,邻座的人在她面前打开一份喜家德水饺,不像常规打工人格外注重边界感,饺子的香味直往她的鼻子钻。遗憾的是,每次阿白都是卡点到站,没机会也像其他打工人一样亲自带上一份香喷喷的外卖。还有一次,也许是看阿白吃得太香,一位邻座打工人忍不住向阿白取经,怎么在高铁上点到好吃的饭。

有时候,高铁上的“流水席”不仅是味觉享受,更是一场社交仪式。东北乘务员用段子推销三件套,乘客分享家乡特产,陌生人也有可能因为一碗盒饭开始攀谈,这些瞬间让冷冰冰的车厢有了一点温度。有网友总结说:“以前的乡愁是泡面味,现在是零食三件套和乘务员的吆喝声。”

最终吃不吃、吃什么的选择权,还是在乘客的手里。当一碗冒着锅气的盒饭追上时速350公里的列车,打败它的或许不是盒饭,而是越来越多人对不将就生活的投票。

(讲述者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流水过百万,在高铁上野餐的年轻人,撑起一门隐秘生意》,电商在线

2.《多少返工人,把高铁吃成了「全国流水席」?》,凤凰生活报告

每人互动

你在高铁上都吃过什么?

运营 | 芋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打工人在高铁上,狂炫“全国流水席”

“坐高铁像开美食地图”。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 | 每日人物社 郑思芳

编辑 | 西打

五一小长假,有人堵在高速、饿得头晕目眩,还有人美美坐上高铁、一路咔咔狂炫。

为了吃一碗地道的信阳焖罐肉,得专门挑选经停河南的车次;从笨罗卜湘菜到上海的现炒热链餐,都可以满足纯正的中国胃。有网友感叹:“坐高铁像开美食地图,建议开一列从香港到哈尔滨的专线,我能饿三天上车。”

坐京沪高铁,享15元盒饭

坐上从北京回淮安老家的高铁,北漂王安安第一时间掏出手机扫码,直达铁路订餐界面。摆在面前的是15元一份的盒饭和45元一份的套餐,一秒都不用犹豫,她点击了15元那个选项,却发现无法下单。

来晚了。王安安搜了攻略才得知,15元盒饭的售卖数量很少,基本上在发车前就被预订完了。

打工人花15元,在办公楼下的便利店都很难买到称心的午饭,但在吃饭没那么方便的高铁上,却可以拥有一顿热乎的饭菜。尤其在京沪高铁上,一份盒饭很快就能扒拉完,嘴一抹继续埋头干活,性价比极高。

这顿便宜饭,务必吃上。王安安买好返程票,点开小程序尝试提前预订,没想到真的下单成功了。返程的高铁上,她终于吃上了传说中的“15元盒饭”。

那是一份豆豉鸡丁蛋炒饭,酱色包裹着颗颗分明的米粒,看着挺诱人。吃到嘴里后,也让她十分惊喜,“虽然肯定是预制菜,但是口味不差,有肉有菜有饭只要15元,还要啥自行车。”她特地拍下盒饭的照片发到社交平台,成功打卡了这个“高铁热门网红美食”。

▲王安安吃到的豆豉鸡丁蛋炒饭。图 / 讲述者提供

作为铁路爱好者,黄景吃过沈阳、北京、上海三个铁路局提供的餐食,上海局的15元盒饭他如数家珍,“想要追求性价比(就选这个),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油面筋塞肉,都是一个菜配一盘饭,还有炒面”。

在高铁吃饭,有人注重性价比,也有人认为,再忙也不能亏待自己。

在新能源行业工作的阿白,一年至少坐40趟京沪高铁,车次固定在早8点从上海出发的G114和卡在晚上7点出头到虹桥站的G139,主打一个高铁通勤。尽管一上车就会将钉钉状态改为“在途”,但阿白在高铁上大部分时间,都得在写材料和开会中度过——是的,京沪高铁的沿途信号,好到完全支持“随地大小会”。

高强度的工作间隙,在高铁上吃什么成了阿白的头等大事。出差时,下午一点半抵达北京之前,她会在车上吃完午饭;隔天回程时,她一结束上午的工作就赶往高铁站,坐下后就给自己点上一份午餐。

根据阿白的观察,早上从北京出发的车,在徐州东站和济南西站会送上大量肯德基、麦当劳的外卖;而下午回上海的车,很多打工人则会带着外卖上车。

过去读书时,阿白对着七八十元一份的套餐,不舍得下手,如今工作后花钱吃饭也有了更多的底气。今年3月,阿白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在京沪高铁上都吃了啥,每次她都是先点没吃过的,其次是爱吃的,基本不看价格,“出差的路上对自己好一点”。虾仁跑蛋是她给出最高分的套餐,不油腻、不重口,作为苏州人,她吃着正合适。

▲高铁乘客们分享的80元高铁盒饭。图 / 小红书截图

阿白在高铁上吃过15元的盖浇饭,30元一菜一饭的套餐,也吃过60元、分三个盒子摆起来的精致餐。吃多了,她总结出一套规律:高铁餐不是越贵越好吃,但是越贵越精致,尤其是米饭和菜分开装,这价格就低不了。

也不是没踩过雷。有一次,她从北京出差去郑州,小程序上的餐都点光了,她向推车过来的乘务员要了一份红烧肉套餐,“对于不吃肥肉的人来说,简直没有一块肉是能吃的”。从此以后,她主动避开所有包含红烧肉的套餐。

根据阿白的经验,京沪高铁上有两家铁路局供餐,上海局的盒饭印着“华东印记”,北京局的则是“京膳佳肴”。华东印记的盒饭偏江浙口味,辣味的食物较少,有面筋塞肉、笋片、虾和上海青这类食材,京膳佳肴的口味则偏北方一些,她吃到过还不错的烧茄子。

盒饭也有冷链和热链之分,最大的区别是到手的温度。热链是保温箱送上来的,而冷链是在车上二次加热的,所以冷链盒饭到手反而有点烫。不过这两类盒饭吃起来,阿白也没发现有什么区别,只能通过保质期来判断,一般热链是3小时,冷链是24-36小时,而价格似乎只跟食材有关,牛肉价格较高,鸭肉价格适中。

12306上的列车自营下单页面,显示套餐为冷链套餐。图 / 12306截图

人在高铁,狂炫流水席

飞驰的列车很像人生,在高铁上,往往勇敢的人先享用美味。

为了能够最具性价比地品尝高铁美食,去年年底,黄景坐了两次从长春西到长春的商务座,短短10分钟左右,补二三十元差价就能“升座”。按规定,无论区间长短,商务座到了饭点就会赠送盒饭,黄景因此享用到一份定价80元的清炒虾仁套餐,里面除了主菜,还有杏鲍菇烧牛肉和清炒贡菜,都是平常高铁盒饭吃不到的稀罕菜式。

无论从口味还是食材来说,那份清炒虾仁套餐都是他吃过最好的高铁盒饭,“量大还有牛肉和虾仁”。这趟毫无疑问值回票价了。

除了铁路局售卖的盒饭,不少打工人还在高铁上开发出了更多的就餐选项。

在杭州读研的艾娜和身边许多同学不同,至今仍保持着一日三餐顿顿不落的习惯,每次只要吃到预制菜,都让她有一种“伤身体”的愧疚感,就算是坐高铁,她也执着于寻找“锅气”。

今年3月,从北京南出发的G33列车上,艾娜在南京南站吃到了一份文火牛肉套餐外卖。牛肉是风干牛肉,吃起来很像她在云南吃过的牦牛肉干,浸泡在浓郁的汤汁里相当下饭;此外还有清脆的包菜、新鲜的山药,还有胡萝卜鸡丁和玉米豆子的配菜,一餐下来,不仅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吃上去也不像预制菜。

艾娜的文火牛肉套餐。图 / 讲述者提供

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是这份套餐的价格,68元的价格里面有8元是配送费,但想想南京的物价,她也能够接受,毕竟平时在杭州,“叠加外卖券,一顿饭也要三四十元”。

一份合格的高铁美食,价格是底线,口味是灵魂,温度则是加分项。如果能让旅客尝到各地不同的风味,更是坐高铁的高光时刻。

就像到西安一定得吃肉夹馍一样,陈果乘坐的列车途径武汉时,好奇心驱使她点了高铁上的热干面外卖。让她意外的是,这份在高铁座位上吃到的热干面,比她之前在饭馆里吃到的要好吃许多。

陈果点的武汉热干面外卖。图 / 讲述者提供

河南人陈果在四川读大学,吃了四年的川菜后,她对口味的追求变得极致。美食几乎是每次旅行的终极意义,青岛的海鲜、广东的早茶、重庆的火锅……都是她的目标,就连原本极度抗拒的螺蛳粉,尝过一次惊艳的出品后,她也垂直入坑了。

以前在车站等车时,陈果吃的最多的就是汉堡,单人餐也要三四十元,自从在高铁上吃上人均33元的热干面外卖后,思路也打开了。陈果发现,坐高铁品尝各地美食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打卡方式,“毕竟为了吃热干面去一趟武汉,也要好多钱”。

曾经的绿皮火车时代,泡面的味道刻进了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如今的高铁车厢里,飘散的不再是全国统一的泡面味,而是鳗鱼饭的焦香、红焖牛肉的醇香,和麻酱拌面的酱香。

点开12306的App,除了买票,还能买饭、买咖啡、买零食。肯德基、麦当劳是基础配置,星巴克是必备,各地铁路局也各显神通,徐州东的芝士咖喱牛肉焗饭、南京南的盐水鸭、沈阳的烧茄子盖浇饭,都凭借出色的口味在社交平台上拥有了“自来水”发帖安利。

100元三袋的西梅、乳酪、牛肉干,更是一度成了高铁零食“必买三件套”。买不买倒是其次,伸手就有的试吃,和乘务员为了推销、倾情演出的情景剧,反而成了不少打工人返乡路上的一道风景线。

有人招架不住诱惑,斥资买下,结果发现奶酪奶香浓郁、蔓越莓口感清甜,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下车之后还想回购,却怎么也买不到记忆中的味道了。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真诚发问:如何才能买到高铁同款?

餐食好不好吃,符不符合大众口味,铁路厨房都知道。

李青曾经在一个中央厨房工作,后者为南宁铁路局供餐。据他介绍,一般高铁的出餐数量根据每列车上报的计划进行生产,每一列车基本会准备20至30份不一样的套餐,价格以36至48元套餐居多,最贵的是68元的红烧牛腩和鲍鱼排骨,像荔浦扣肉、柠檬鸭这种具有广西特色的套餐,则是车上卖得最好的品类,而像黑椒牛扒这种味道不辣、大人小孩都能吃的大众品类也很受欢迎。

对于像阿白这样长期坐高铁的人来说,高铁上的餐食总是隔段时间就会换一批,李青说,这是中央厨房对餐品的“优胜劣汰”,中央厨房每个月会研发餐品,“各个车次订的餐食少的话,基本就会撤销了”。

飞奔的跑腿生意

高铁的盒饭再香、种类再多,还是会有不少“馋鬼”打工人,惦记着吃惯了的连锁外卖。愿意为美食付费的年轻人,也催生出了隐秘而庞大的高铁跑腿业务。

坐标长沙南站。站台上,跑腿小哥提着保温袋狂奔,袋子里装着新鲜出品的茶颜悦色奶茶,奶油顶微微晃动,但一滴都没洒。这是专门送给高铁乘客的“到座服务”,订单来自一个小程序,跑腿的终点是高铁座位,而起点是一个自称“牛同学”的90后。

奶茶有顶流茶颜悦色,吃饭有本土爆火湘菜笨罗卜……吃货眼里,长沙南站全是美食,而在牛同学看来,长沙南站充满商机。

从铁路专业毕业后,牛同学入职铁路系统。彼时,茶颜悦色还没有走出湖南,全国人民都流下了羡慕的口水。因为熟悉每天运行的列车,牛同学先是离开铁路系统,成为茶颜悦色的代购,每天搭载最早的高铁,将奶茶送往全国各地。渐渐地,其他地方的奶茶店和美食集合店也成了他的大客户,他则成了美食“摆渡人”。

牛同学回忆说,那会儿都是B端生意,“最远送到昆明,一趟赚个几百元,比上班强”。好景不长,2023年,茶颜悦色进军外地,代购需求断崖式下跌。他也不得不转型,B端凉了就做C端——直接将奶茶送到途径长沙的高铁乘客手里。

找牛同学代购的顾客收到奶茶后都很开心。图 / 讲述者提供

刚开始的跑腿配送,牛同学都是自己上阵。早上8点,他蹲在茶颜悦色门口抢第一批奶茶,有些列车在站台仅停留2分钟,他得提前查好车次、座位,掐着表把奶茶递到乘客手上。 这一趟操作隐藏着不小的风险,一旦列车晚点,做好的奶茶只能砸手里。

生意做大了,牛同学从单打独斗变成“统筹大局”。2023年底,他组建了小团队,分工相当明确,从采购、打包到配送、客服,各司其职。“牛同学跑腿”的小程序也迭代了4个版本,甚至把淘汰下来的旧版,卖给同样在长沙南站跑腿的同行“赚外快”。

一天有600多趟列车驶过长沙南站,带来了旅客,也送走了牛同学打包好的茶颜悦色。受限于高铁的特点,每天能来多少生意,既看时间准不准,也看当天出行的人数。

为了节省制作和排队的时间,牛同学没有选择向站内的茶颜悦色订购奶茶,而是到车站附近的茶颜悦色点单。列车驶过就不会再回来,如果乘客的订单时间不符合配送范围,牛同学只能“忍痛割爱”,宁愿选择不接单也不愿意让奶茶砸在自己手里。

惨痛的教训莫过于去年元旦。因为预判错了当日的出行量,牛同学的小程序出现了“爆单”,几家奶茶店的门口也都大排长龙。最后,当天30%以上的订单都不得不退掉。

如今,牛同学的跑腿版图仍以茶颜悦色为主,一杯奶茶的定价为38元,两杯起送,客单价在78元左右。跑腿生意也跟随出行的淡旺季而变动,春节期间,一个月流水能到二三十万元,淡季一个月只剩几万元。

为了引流,牛同学每月还要在小红书砸两三万元投放流量广告。但就算如此,一整年下来,团队的总流水也能超百万。

不想妥协的口味,不愿将就的生活

事实上,自从2017年全国铁路开展12306互联网订餐业务以来,目前全国已有80余个车站支持办理相关业务。以济南西站为例,每年配送单量就超过了100万单,春运期间互联网订餐每天平均约送餐5000单。

高铁美食的升级,不仅改变了打工人的出行习惯,还催生出不少美食秘籍。

除了大众套餐,一些铁路局还推出了地方特色餐食,抓住乘客的胃,还想留住游客的心。回锅肉是成都局的经典套餐,广式盐焗鸡常年出现在广州铁路的菜单上,东阿阿胶、周村烧饼、野凤酥等“山东老字号”也搭乘高铁走向全国。美食种类之多、品类之全,让人感觉“坐高铁不整点特色尝尝,等于白来一趟”。

有人为了吃一碗地道的信阳焖罐肉,专门挑选经停河南的车次;也有人将高铁旅行规划成“美食打卡”,从湘菜笨罗卜到上海的现炒热链餐,一路满足纯正的中国胃。有网友感叹:“坐高铁像开美食地图,建议开一列从香港到哈尔滨的专线,我能饿三天上车。”

在不少中国人的记忆里,坐高铁吃饭是一场和自我的心理博弈,忍受饥饿还是刺痛钱包,是一个足以在几个小时车程里,反复纠结的问题。最终,很多人会妥协于辘辘饥肠,忍下不适。

“牛肉套餐60元,这边扫您。”七年前,还是大学生的阿白在高铁上第一次点餐时,乘务员的这句话让她涨红了脸。她咬牙付款,盒饭里零星几块牛肉成了她对高铁餐饮的初印象——贵,只能勉强果腹。

如今,作为往返京沪的打工人,15元的麻婆豆腐套餐和45元的虾仁饭,让高铁直接化身她的打工食堂。

在高铁这样密集且封闭的空间里,饭味儿和喷嚏一样藏不住。有一次,邻座的人在她面前打开一份喜家德水饺,不像常规打工人格外注重边界感,饺子的香味直往她的鼻子钻。遗憾的是,每次阿白都是卡点到站,没机会也像其他打工人一样亲自带上一份香喷喷的外卖。还有一次,也许是看阿白吃得太香,一位邻座打工人忍不住向阿白取经,怎么在高铁上点到好吃的饭。

有时候,高铁上的“流水席”不仅是味觉享受,更是一场社交仪式。东北乘务员用段子推销三件套,乘客分享家乡特产,陌生人也有可能因为一碗盒饭开始攀谈,这些瞬间让冷冰冰的车厢有了一点温度。有网友总结说:“以前的乡愁是泡面味,现在是零食三件套和乘务员的吆喝声。”

最终吃不吃、吃什么的选择权,还是在乘客的手里。当一碗冒着锅气的盒饭追上时速350公里的列车,打败它的或许不是盒饭,而是越来越多人对不将就生活的投票。

(讲述者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流水过百万,在高铁上野餐的年轻人,撑起一门隐秘生意》,电商在线

2.《多少返工人,把高铁吃成了「全国流水席」?》,凤凰生活报告

每人互动

你在高铁上都吃过什么?

运营 | 芋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