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牛星钧
2025年,“好房子”作为国家战略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理念突破传统居住功能定位,通过空间价值重构推动城市发展模式转型,为现代城市文明注入新的人文内涵。
在青岛崂山金家岭金融区的核心地带,一座由老工业遗址蜕变而来,承载城市记忆与未来愿景的“好房子”——青岛上实中心,正以国际化的设计语言、绿色低碳的科技内核、产城融合的更新逻辑,诠释着“好房子”如何从物理空间升华为城市与人的“好生活”。
国际团队操刀,“珠宝盒”重塑城市天际线
“好房子”的第一重标准,是兼具美学价值与实用功能。
每当夜幕降临,人们踏在青岛石老人海滩之上,目光轻易被远处两座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建筑所吸引——上实中心双子塔的灯光正以流动的韵律在夜空中勾勒出两座“节节高升”的现代宝塔的轮廓,与青岛的夜空、远处的崂山轮廓相映成趣。
这座双子塔是上实中心为青岛城市更新带来的新地标建筑,不仅融合了现代建筑美学与东方文化意象,更将楼宇从冰冷的混凝土结构升华为艺术与功能的共生体。
据悉,这一设计由全球知名建筑事务所KPF操刀,以“珍宝盒”为核心概念,5层立方体层叠而上,寓意“节节高升”。同时这一设计不仅减少了风阻,还通过机械楼层的巧妙嵌入,实现了高效的通风。
而外立面通过多层次光效设计,打造出悬浮立体的视觉效果,夜间灯光如璀璨明珠更是点亮整个金家岭金融区。
正如著名设计师所言,建筑应成为城市故事的讲述者。而上实中心以“珠宝盒”的隐喻,也承载着此地从工业遗址向金融高地的转型叙事。
从绿建两星到“双金认证”的可持续实践
“好房子”的可持续性,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尺。
这就要求其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因素,力求将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而青岛上实中心对标国际前沿标准,是山东省内第一座同时获得国际LEED金级认证、国际WELL金级认证、国家绿色建筑二星认证的甲级办公大楼。
这一成就背后,是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实践:项目通过集中式水处理系统,实现了比LEED基线用水量在景观上减少30%,在室内减少50%;采用低辐射玻璃幕墙、智能照明系统,降低能耗;T3楼通过产业要素耦合,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这种“绿色基因”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延伸至运营理念——楼宇运营系统实时监测能耗、安全等数据,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从啤酒城到金融城的“涅槃重生”
“好房子”的生长,离不开城市历史的土壤。
在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嬗变中,粗放式扩张阶段依赖土地增量开发与地产项目驱动的增长模式已逐渐式微。
面对存量更新时代的来临,如何通过建筑空间效能提升实现空间价值再生,进而激发存量资产的经济潜能,正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亟待破解的核心课题。
上实中心的诞生,本身便是一部城市更新的史诗。其所在地曾是青岛国际啤酒节的举办地,承载着青岛这座城市的工业记忆与文化。
2014年,随着青岛获批全国首个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片土地被赋予新的使命——打造“啤酒城上的金融城”。
转型的关键在于“产业聚变”:上海实业集团以“跳出浦西建浦东”的魄力,不断“筑巢引凤”,光大理财、陆家嘴信托、中信保等500余家金融企业入驻,注册资本超600亿元;另外还有多家银行分行、世界500强驻青机构和上市公司总部聚集于此,成为青岛市金融区和高端楼宇经济示范区。
值得一提的是,T3楼以每平方米年税收超4万元的“含金量”,更是成为全国楼宇经济的标杆。
这一蝶变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重构,更是城市功能的迭代,印证了“好房子”对产业升级的催化作用。金融巨头的聚集,更以“空中聚宝盆”效应,为青岛跻身“世界财富管理中心”注入动能。
从空间赋能到生活方式的革新
“好房子”的终极目标,是创造“好生活”。
青岛上实中心通过“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的模式,打造全天候活力生态圈,让“好生活”从建筑中自然生长。
其中,超五星级双酒店(钓鱼台美高梅)、国际会议中心的落成,填补青岛高端商务配套空白,吸引全球资源;T3楼作为5A甲级写字楼,提供共享办公、会议服务及产业整合支持,满足企业从初创到上市的全周期需求。
而南广场的“新天地”构想,则延续青岛啤酒节基因,则以酒吧文化、异国风情和城市节庆为亮点,串联起金融精英的商务生活与市民的休闲日常。
这种“产城人”融合的模式,让上实中心不仅是工作场所,更成为市民休闲、文化交流、创意迸发的“第三空间”。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强调,“好房子”是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更是美好生活的容器。
上实中心的实践证明,当建筑超越物理功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经济与人文、个体与城市的纽带时,“好房子”便能真正生长出“好生活”,为新时代的中国城市书写更多“青岛答案”。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