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方卓然
界面新闻编辑 彭朋
前不久,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发布了《2025年度中国企业调查报告》,该报告的部分结果将被纳入今年10月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5》。
2025年5月6日,界面新闻从上海市发改委获悉,从上海企业调查数据结果来看,上海市绝大多数测评点优于全国及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约有22项测评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
相比而言,DB评估(世行营商环境体系Doing Business)排名第二,在BR评估(世行营商环境新体系Business Ready)中首批经济体位列第一的新加坡,仅有10项测评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
作为本次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项目的合作伙伴,普华永道合伙人陈琳表示,世界银行企业调查项目旨在利用一套全球范围内可比的调查工具和方法,了解各经济体私营企业对营商环境的看法,调查结果不仅有助于制定公共政策,进而支持企业成长和效率提升,还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B-Ready)评价提供关键数据。
本次发布的报告中,共有2189家中国企业接受抽查,这些样本企业包括了14个不同行业的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地域分布覆盖全国六大片区,其中上海企业有58家。
陈琳解读说,综合目前已公布的103个经济体表现来看,中国的企业调查表现总体较好,8个领域中有6个领域(解决商业纠纷、纳税、获取金融服务、市政公用服务、获取经营场所和国际贸易)的调查数据全部优于103个经济体的中位数;时间效率和成本方面的调查数据普遍优于103个经济体的中位数。
具体来说,在企业调查涉及营商环境的59项测评点中,我国在电子支付、获得电力、技能培训等领域里面的12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在建筑许可、供水、互联网连接、创新等领域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通过对世行已经发布的全球经济体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上海企业调查数据结果,总体表现良好。”陈琳说。
比如,在公用基础设施服务(电力)方面,上海的电力接入效率国际领先,尤其是创新提出“拿地建站”新模式,在用地审批阶段就提前介入电网布局,实现土地“带站出让”。这一新模式实施以来,最多可以节省用户6个月的接电时间。在供电可靠性方面,上海市企业填报的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长都是0次。
北京清研灵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琪解释说,电力供应是否中断以及电压是否稳定,是考量供电可靠性的两项重要指标。而中国这两项指标一直以来都是在全球相对领先的。仅拿上海来说,也是可以跟东京、新加坡等全球先进城市媲美。它反映出的是一个地区的整体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水平。
“供电可靠性达到全球最优的背后是上海不断提升保障能力的结果。”她解释说,一方面,上海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大量财力,保障配电基础设施完备,满足企业用电需求;另一方面,上海还围绕供电可靠性推出定期监测举措,出现波动时实施监管和惩罚措施,从底层设施到上层监管共同发力。
朱琪表示,“供电对普通商业服务类企业影响较小,但对芯片等对供电稳定性要求高的行业意义重大,稳定的电力系统可避免因电压波动导致产品不合格,提升企业生产运营稳定性。”
她还认为,未来,上海在供电可持续性和数字化水平方面还面临挑战。具体来说,引入绿色能源供应,如远方的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因其间歇性、不稳定和可预测性差的特点,且当前储能技术无法有效缓冲,会冲击现有稳定的供电网络,对供电机制优化提出更高要求。不过,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能为供电可靠性提供保障。
在解决商业纠纷方面,商事调解可替代性得分为100。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主任张巍对界面新闻表示,“上海率先成立全国首家独立商事调解机构,在国际标准打分中成为样板单位,体现其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发展成果得到认可。”
她指出,仲裁和诉讼将纠纷处理权交给法官或仲裁员,而商事调解由当事人自行决定纠纷化解结果。当事人在专业第三方协助下,明确自身利益点,选择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这种方式有利于维持贸易关系,促进贸易往来与合作
此外,在国际商事调解领域,上海与中美、中欧建立联合调解机制,在国际商事调解论坛上不可或缺,商业调解使用排名全球前十,成绩优异。
“与北京、深圳、海南等地相比,上海发展商事调解步伐较稳健,侧重制度设计探索。”张巍说,上海拥有丰富法律人才资源,作为经济中心,市场经济发达,具备市场化解决问题的优势。我国加入WTO后,国际服务领域拓展,为商事调解提供发展土壤。
在获取金融服务方面,此次的调研报告显示,上海的电子支付费率成本为0。对此,蚂蚁集团公共事务部高级政策研究专家杨德森对界面新闻表示,“上海市电子支付低成本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技术进步、市场竞争、产业链协同和政策引导等多重因素。”
杨德森认为,上海电子支付的低成本优势是全行业实现充分良性市场竞争的结果。上海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聚集了为数众多的银行和支付机构,这些支付企业之间存在充分且良性的竞争,通过竞争支付成本也不断降低。
“上海支付行业形成了健康合理的产业链协同。上海支付行业在银行和支付机构之外,还培育出大批的支付服务商。”他表示,据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2024年末持牌支付机构与备案的支付服务商总计超过3.3万家,数量较2017年末增长了6倍以上,支付服务商与银行、支付机构通过专业分工形成了产业链协同,各自通过服务专业化提升了投入产出比,从而进一步降本增效。
此外, 杨德森表示,上海正在将电子支付优势转化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这种转型不仅需要保持支付通道的高效性,更需构建数据资产定价、风险管理、跨境规则制定等新型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上海从‘支付枢纽’向‘数字金融规则中心’的跃升。”
除此之外,上海市纳税时长、贷款申请时长、互联网稳定性、仲裁可替代性、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便利性等测评点也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上海作为观察中国的窗口和改革开放风向标,其营商环境优化成果能展示中国改革决心。”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营商环境促进中心负责人袁伟对界面新闻这样说道。
袁伟表示,如今,上海在营商环境改革进程中提出“大营商”的概念,即强调在对标改革基础上,从更高标准、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上海营商环境改革具有首创性和示范性,后续将为其他地区提供引领和样板作用,推动全国营商环境优化。”
她举例说,上海正在突破传统营商环境优化局限于单一领域或环节的模式,在公共设施服务、纳税服务、商业纠纷解决等多领域创新。比如电力“拿地建站”、纳税服务首创行政复议简易程序、构建全链条临时仲裁制度规则体系等,实现全方位提升。
与此同时,上海的营商环境改革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聚焦企业感受度。像8.0版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均围绕回应企业迫切需求展开,如解决惠企政策“找不到、看不懂、用不上、用不畅”问题,推进涉企行政检查改革 。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常委 副校长 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院院长罗培新认为,上海应当全面运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企业调查的成果,找寻短板和弱项,通过制度变革和优化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成为全世界营商环境的高地,进一步引领和推动全国营商环境的优化。
上海市发改委则对界面新闻表示,尽管上海企业调查结果总体表现良好,但对标全球最佳实践、尤其对标企业感受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营商环境优化仍须持续发力。“近期我们还将加力提速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切实提升企业感受,更好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