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关税战之下,中国企业 ‘出海’需求被进一步刺激。”国际知名服务机构TMF Group全球业务发展高级经理许亦靖告诉界面新闻,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出海市场旺盛,企业前来寻求专业服务的需求激增,“较往年增加了30%的咨询量”。
近年来,国内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达11592.7亿元,同比增长11.3%。
上海企业更是“走出去”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民营企业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备案金额占全市对外投资总额比重超过九成。上海的国有企业如上汽集团、光明乳业等在海外并购和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关税战”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需服务更加复杂多元。许亦靖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从此前的并购主导的投资类“出海”,向绿地投资转变,“通俗来讲,企业从原先倾向于收购、并购在地企业来拓展业务,现在是倾向于将自己的产线、工厂和技术向海外输送。”
绿地投资也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如境外投资涉及多部门审批,流程复杂,企业急需专业指导。
以国内某上市公司为例,近年其因美国半导体禁令的影响,不得不在马来西亚投资设厂,但随着禁令升级,其马来西亚孙公司无法满足美国客户的供应商准入要求,面临业务停滞的风险。最终在专业律所介入后,经过系列操作才得以化解。
这一案例凸显了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对专业服务的迫切需求。
如果能通过单一平台,推出一揽子、一站式的出海服务,那么将极大满足企业的需求。这一呼声也被上海市、区两级政府所听取,陆续推出相关平台来提供企业“出海”的一站式服务。
2025年4月,上海静安区宣布面向企业推出“出海服务包”,为“出海”企业提供全链路专业支持。
上海静安区是国内专业服务业态最为聚集的区域,集合了全球头部的金融、法律、税务、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企业。静安区发改委透露,上海静安区专业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达到了22%,超过金融业,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出海服务包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静安将在上海市中心城区建设首个境外投资项目许可咨询服务点,将于5月16日正式开放。
上海市静安区发改委区主任沈虹透露,该服务点将与市级部门紧密联动,为企业提供境外投资政策解读、流程指导等面对面服务,进一步畅通企业“出海”通道。
服务点采用“线上预约+线下咨询”的模式,企业可通过“丝路e启行”微信小程序进行预约,并按预约时间前往线下咨询。这一服务点的设立,将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助力企业顺利出海。
这一“面对面”服务的触角,还将覆盖国际10个热门城市,这些地方是中国企业“出海”的热门目的地。
静安区发改委向界面新闻提供的海外服务点名单显示,比如在新加坡,静安区就与当地律所合作,为中资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在越南,相关服务点可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在伦敦,“出海”企业可获得专业金融支持;在芝加哥,企业可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服务。
海外服务点覆盖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区域,将成为企业在海外的“根据地”。这些服务点将为企业提供在地化的市场信息、资源对接、业务拓展等服务,助力企业更快地融入当地市场。沈虹透露。
在许亦靖看来,国内企业出海需求在今年出现激增,除关税战的背景之外,还有国内市场发展迅猛,企业急需寻找海外更广阔市场来保证利润增长点的这个最核心诉求。
和前几年企业对“出海”的观望态度不同,今年的企业出海态度非常的坚决,许亦靖说,“在不少企业看来, 不出海就出局。”
为了进一步刺激专业服务业的增长,静安区也率先拿出了“真金白银”来进一步撬动企业“出海”需求。
记者获悉,静安区政策“服务包”的服务对象并不局限地域,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每年最高可申领50万元额度,用于采购专业服务机构提供的“走出去”相关服务。
对成功助力企业通过绿地投资或并购实现海外布局的机构,上海静安区将按项目情况给予专业服务机构最高50万元奖励。
在上海全域,“一企一策”“一企业一专员”服务机制也正在形成。
2025年2月,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国际产业协作平台正式揭牌成立。作为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协作平台之一,聚焦新能源、大商贸及机器人+农业产业,旨在打造中国企业抱团出海总部基地。同时,论坛还发布了国际产业协作元宇宙平台和瓴德全球APP两大全球化数字服务平台,为出海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支持。
浦东新区也宣布全新打造的综合型企业“出海”服务平台,集聚超8000家中外金融机构以及3000家法律、会计审计、咨询调查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走出去”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松江区,G60科创走廊企业“出海”服务联盟将根据企业需求,常态化举办系列“出海”服务活动,为企业提供涵盖投资咨询、法律合规、金融支持、品牌营销、供应链赋能、ESG服务等领域的全方位支持。
上海市商务委总经济师罗志松日前表示,由上海市商务委牵头、20余家市级部门组成了服务重点走出去企业的协调工作机制,在优化对外投资备案流程、加强专业服务供给、协调问题诉求解决等方面提升为企服务的精准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