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生物启动香港IPO,冲击资本市场“抗血清第一股”

产品组合的多元化趋势下,江西生物的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渐渐告别了过去的“一元增长”模式,成功打造出人药与兽药两大增长极。

近期,受益于基本面改善及技术进步带动的估值修复机会,港股医药板块延续上行态势,行情持续回暖。尤其在当前变化频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医药板块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与良好的成长潜力,投资价值逐渐凸显。乘此东风,411日,国内抗血清龙头江西生物递表港交所,积极抢滩资本市场。

实际上,早于20246月,江西生物便向北交所提交了新三板上市申请,但在考虑其未来商业战略定位及资金规划后自愿撤回了该上市申请。此后,随着国际化战略布局的稳步推进,公司重新制定了上市计划,将目光投向港交所,拟借登陆国际资本市场进一步拓展全球业务,提高综合竞争力及品牌全球知名度。

深耕高壁垒抗血清行业研发实质性突破 

抗血清是指一类含有免疫球蛋白(也称为抗体)或免疫球蛋白F(ab’)2片段的生物制品,其用于提供可直接中和病原体或毒素的抗体,提供治疗和及时的保护,产品具有广谱速效、可大规模经济生产等优势。不过,抗血清产品的生产过程复杂,涵盖多个环节和技术壁垒,行业准入门槛高,先入者往往占据有利地位。 

从行业前景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全球人用抗血清产品的市场规模2028年将继续增加至8.21亿美元,2033年达到20.95亿美元,2024年至2028年及2028年至203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9.1%20.6%当前看,该行业具有“小而美”的特征,但中长期增速快、天花板高,是不可多得的朝阳行业。 

而且,抗血清产品的制造工艺包含抗原开发与测试、宿主动物免疫及抗体提取与纯化三大关键阶段,掌握该等技术环节对产品的效力、安全性与规模化尤为关键。目前,中国十家动物源性抗血清生产商中,仅有3家具备完整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江西生物是所有具有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公司中最大的生产商。

具体而言,江西生物已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包括巴氏灭菌法、辛酸纯化技术、离子交换层析及特异性亲和层析等复杂工艺。作为中国少数致力于持续优化及创新动物免疫及抗血清制备工艺的企业之一,公司的动物免疫及抗血清制备工艺以全面、成熟且可对标世界领先水平的专有技术平台为依托,使公司得以保持较高的技术壁垒,并确保产品的质量与疗效。

值得一提的是,为有效保障产品质量,江西生物严格按照GMP 要求建造生产车间,采用先进的蛋白质分离、纯化、隔离器灌装制备工艺,实现年产能5,000 万瓶,用产品的品质实力与全产业链的成本优势打破国际市场垄断。

根据招股书披露,由于若干研发项目的完成江西生物研发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2,420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1,370,这也导致合约研发成本显著下降,由2023年的人民币1,190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360万元显示公司在研发上持续推进并取得实质进展。

破除单品依赖,构筑“人药+兽药二元增长曲线

凭借在抗血清产品研发、生产以及销售领域逾50年的专业积淀,江西生物已在国内外建立稳固的市场地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用TAT产品是公司的唯一收入来源,然近年其逐步贯通抗血清全产业链,具备了横跨全产业价值链的端到端能力,单品依赖便成为历史,进入“+兽药”双飞轮增长新模式。 

人药领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江西生物是中国及全球最大的人用TAT(即“人用破伤风抗毒素”)提供商,按2024年销量计,市场份额分别为65.8%36.6%。公司于中国人用TAT市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连续18年保持50%以上,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 

在兽药领域,兽用破伤风抗毒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以及若干用于补充或支持PMSG 治疗的兽用激素类药物已在其产品序列之中,并且这些产品在完成重新注册上市批准后,即将投放市场,为江西生物开拓新的营收增长点。此外,公司前瞻性地布局了极具潜力的产品管线,涵盖人用抗蛇毒血清(其中抗蝮蛇毒血清已进入临床试验、抗五步蛇毒血清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F(ab)2 及多种兽用抗感染一类新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推进“人用药+兽药”业务双驱动战略,江西生物已在中国建立覆盖省、市、县各级的全面分销网络,截至20241231日,该网络共有478家分销商,确保产品对23,500多家医疗机构(包括1,500多家中国三级医疗机构)的广泛市场覆盖和高效交付其全产业链能力还由内部符合GMP标准的基础设施及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支持,能够确保公司稳定的产品供应,同时推动降本增效。

产品组合的多元化趋势下,江西生物的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渐渐告别过去的“一元增长”模式,成功打造出人药与兽药两大增长极。2022年、2023年、2024年,1997年获批上市的人用TAT产品分别取得收入约人民币1.33亿元、1.84亿元、2.0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24.3%,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93.9%93.0%93.3%,依旧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兽药等其他产品销售收入分别约人民币160.9万元、288.8万元及748.7万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15.7%,增长势头强劲。 

开启海外市场“大突围”,迈入全球化新阶段

除了在国内实现广泛业务覆盖,江西生物还持续发力海外市场,积极参与出口销售,特别是针对东南亚和非洲市场,如埃及、印度及菲律宾,在海外市场实现深度市场渗透。截至20241231日,公司拥有27家出口销售分销商。 

迄今,通过国内外分销商,江西生物的明星产品人用TAT出口至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密切关注海外政府招标机会,持续探索潜在销售渠道夯实其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2024年,产品成功中标埃塞俄比亚政府的480万支人用TAT招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销量计,公司分别是菲律宾及埃及最大的人用TAT提供商,市场份额为约90%。 

于往绩记录期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江西生物人用TAT的出口销售收入分别为人民币3,130百万元、4,910万元及4,400万元,分别占同期人用TAT销售总收入的23.5%26.7%21.4%反映了公司持续努力多元化销售渠道、扩大国际影响力和加强全球市场地位。2024年,公司的人用TAT总销量为2,540万支,其中在中国销售1,320万支,向海外市场出口1,220万支,几乎平分秋色,全年人用TAT出口占中国出口量的近100%

另外,据吉安海关最新统计,今年一季度以来,江西生物的破伤风抗毒素出口9.02吨、货值共计人民币1,154.44 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8.85%394.41%,服务超10 亿人口健康需求。公司物流成本亦大幅下降,海外订单响应速度提升倍,在更多小赛道上不断拓展国际医药大市场把握任何一个可能的机遇。 

全球化战略落地的见行见效,也让江西生物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纳入日程表,正式踏上了赴港IPO的征程。放眼行业,由于存在大量尚未满足的需求,中国及全球人用抗血清市场巨大,具有显著的增长潜力像江西生物这样的抗血清龙头,稀缺性与成长性均较为突出,其价值闪光点将在IPO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江西生物启动香港IPO,冲击资本市场“抗血清第一股”

产品组合的多元化趋势下,江西生物的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渐渐告别了过去的“一元增长”模式,成功打造出人药与兽药两大增长极。

近期,受益于基本面改善及技术进步带动的估值修复机会,港股医药板块延续上行态势,行情持续回暖。尤其在当前变化频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医药板块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与良好的成长潜力,投资价值逐渐凸显。乘此东风,411日,国内抗血清龙头江西生物递表港交所,积极抢滩资本市场。

实际上,早于20246月,江西生物便向北交所提交了新三板上市申请,但在考虑其未来商业战略定位及资金规划后自愿撤回了该上市申请。此后,随着国际化战略布局的稳步推进,公司重新制定了上市计划,将目光投向港交所,拟借登陆国际资本市场进一步拓展全球业务,提高综合竞争力及品牌全球知名度。

深耕高壁垒抗血清行业研发实质性突破 

抗血清是指一类含有免疫球蛋白(也称为抗体)或免疫球蛋白F(ab’)2片段的生物制品,其用于提供可直接中和病原体或毒素的抗体,提供治疗和及时的保护,产品具有广谱速效、可大规模经济生产等优势。不过,抗血清产品的生产过程复杂,涵盖多个环节和技术壁垒,行业准入门槛高,先入者往往占据有利地位。 

从行业前景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全球人用抗血清产品的市场规模2028年将继续增加至8.21亿美元,2033年达到20.95亿美元,2024年至2028年及2028年至203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9.1%20.6%当前看,该行业具有“小而美”的特征,但中长期增速快、天花板高,是不可多得的朝阳行业。 

而且,抗血清产品的制造工艺包含抗原开发与测试、宿主动物免疫及抗体提取与纯化三大关键阶段,掌握该等技术环节对产品的效力、安全性与规模化尤为关键。目前,中国十家动物源性抗血清生产商中,仅有3家具备完整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江西生物是所有具有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公司中最大的生产商。

具体而言,江西生物已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包括巴氏灭菌法、辛酸纯化技术、离子交换层析及特异性亲和层析等复杂工艺。作为中国少数致力于持续优化及创新动物免疫及抗血清制备工艺的企业之一,公司的动物免疫及抗血清制备工艺以全面、成熟且可对标世界领先水平的专有技术平台为依托,使公司得以保持较高的技术壁垒,并确保产品的质量与疗效。

值得一提的是,为有效保障产品质量,江西生物严格按照GMP 要求建造生产车间,采用先进的蛋白质分离、纯化、隔离器灌装制备工艺,实现年产能5,000 万瓶,用产品的品质实力与全产业链的成本优势打破国际市场垄断。

根据招股书披露,由于若干研发项目的完成江西生物研发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2,420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1,370,这也导致合约研发成本显著下降,由2023年的人民币1,190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360万元显示公司在研发上持续推进并取得实质进展。

破除单品依赖,构筑“人药+兽药二元增长曲线

凭借在抗血清产品研发、生产以及销售领域逾50年的专业积淀,江西生物已在国内外建立稳固的市场地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用TAT产品是公司的唯一收入来源,然近年其逐步贯通抗血清全产业链,具备了横跨全产业价值链的端到端能力,单品依赖便成为历史,进入“+兽药”双飞轮增长新模式。 

人药领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江西生物是中国及全球最大的人用TAT(即“人用破伤风抗毒素”)提供商,按2024年销量计,市场份额分别为65.8%36.6%。公司于中国人用TAT市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连续18年保持50%以上,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 

在兽药领域,兽用破伤风抗毒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以及若干用于补充或支持PMSG 治疗的兽用激素类药物已在其产品序列之中,并且这些产品在完成重新注册上市批准后,即将投放市场,为江西生物开拓新的营收增长点。此外,公司前瞻性地布局了极具潜力的产品管线,涵盖人用抗蛇毒血清(其中抗蝮蛇毒血清已进入临床试验、抗五步蛇毒血清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F(ab)2 及多种兽用抗感染一类新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推进“人用药+兽药”业务双驱动战略,江西生物已在中国建立覆盖省、市、县各级的全面分销网络,截至20241231日,该网络共有478家分销商,确保产品对23,500多家医疗机构(包括1,500多家中国三级医疗机构)的广泛市场覆盖和高效交付其全产业链能力还由内部符合GMP标准的基础设施及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支持,能够确保公司稳定的产品供应,同时推动降本增效。

产品组合的多元化趋势下,江西生物的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渐渐告别过去的“一元增长”模式,成功打造出人药与兽药两大增长极。2022年、2023年、2024年,1997年获批上市的人用TAT产品分别取得收入约人民币1.33亿元、1.84亿元、2.0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24.3%,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93.9%93.0%93.3%,依旧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兽药等其他产品销售收入分别约人民币160.9万元、288.8万元及748.7万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15.7%,增长势头强劲。 

开启海外市场“大突围”,迈入全球化新阶段

除了在国内实现广泛业务覆盖,江西生物还持续发力海外市场,积极参与出口销售,特别是针对东南亚和非洲市场,如埃及、印度及菲律宾,在海外市场实现深度市场渗透。截至20241231日,公司拥有27家出口销售分销商。 

迄今,通过国内外分销商,江西生物的明星产品人用TAT出口至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密切关注海外政府招标机会,持续探索潜在销售渠道夯实其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2024年,产品成功中标埃塞俄比亚政府的480万支人用TAT招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销量计,公司分别是菲律宾及埃及最大的人用TAT提供商,市场份额为约90%。 

于往绩记录期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江西生物人用TAT的出口销售收入分别为人民币3,130百万元、4,910万元及4,400万元,分别占同期人用TAT销售总收入的23.5%26.7%21.4%反映了公司持续努力多元化销售渠道、扩大国际影响力和加强全球市场地位。2024年,公司的人用TAT总销量为2,540万支,其中在中国销售1,320万支,向海外市场出口1,220万支,几乎平分秋色,全年人用TAT出口占中国出口量的近100%

另外,据吉安海关最新统计,今年一季度以来,江西生物的破伤风抗毒素出口9.02吨、货值共计人民币1,154.44 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8.85%394.41%,服务超10 亿人口健康需求。公司物流成本亦大幅下降,海外订单响应速度提升倍,在更多小赛道上不断拓展国际医药大市场把握任何一个可能的机遇。 

全球化战略落地的见行见效,也让江西生物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纳入日程表,正式踏上了赴港IPO的征程。放眼行业,由于存在大量尚未满足的需求,中国及全球人用抗血清市场巨大,具有显著的增长潜力像江西生物这样的抗血清龙头,稀缺性与成长性均较为突出,其价值闪光点将在IPO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