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6 日,丽园社区母亲节专场活动 “妈妈的味道我知道” 在社区食堂如火如荼地展开。在这满溢着温情的氛围中,一个忙碌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 作为社区首批认领"一人一岗"矛盾调解岗位的党员,舒晋萍正穿梭于灶台之间,一边指导年轻人掌握火候,一边轻声讲述着一勺盐里的母爱哲学。
提到舒晋萍,居民们都不陌生。“有纠纷不用慌,舒晋萍帮你忙” 这句顺口溜,成了她最真实的写照。58 岁的社区调解员舒晋萍,用十年光阴磨出一把 “解结” 的金钥匙:成功调解矛盾纠纷千余起,成功率高达 98%。她的调解日志写了满满十本,却比不过居民口中那句朴实的评价:“舒姐在,心里就踏实。”

“党员一人一岗,就是要让服务看得见摸得着。”舒晋萍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清晨 8 点,舒晋萍总会挎着磨出毛边的帆布包准时出现在社区。包里装着她的 “法宝”—— 一本翻旧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独居老人信息、邻里矛盾点等内容。“6 幢 2 单元张阿姨痛风腿脚不便”“3 号楼李家小夫妻常因育儿吵架”…… 这些细节构成她独创的 “民情地图”。

“这本事是当售票员练出来的。” 曾做过 20 年公交售票员的她,能把丽园社区每条小路都刻在脑子里。如今她每天走街串巷,微信步数常年霸榜,“铁脚板” 踩出的动态地图比智能系统都精准。去年暴雨夜,她凭记忆摸黑找到顶楼独居的刘大爷家,及时转移了漏电的热水器。
“先喝口茶,天大的事等茶凉了再说。” 在舒晋萍的调解室,热水壶永远是第一个 “出场” 的角色。她自创的 “一杯茶调解法” 化解过无数火药味十足的场面:夫妻闹离婚,三泡茶喝完开始回忆恋爱时光;商户争摊位,茶壶见底时已称兄道弟。
最棘手的是去年那起漏水纠纷。六楼装修、四楼水管改造,导致五楼管道泥沙废料堆积,三方因赔偿金额分摊争执不下。舒晋萍连换三壶茶,从 “远亲不如近邻” 聊到 “装修不容易”,最后掏出自己记录的漏水照片:“你们看,水痕形状像不像个‘和’字?” 僵局就这样被氤氲茶香软化。

周三下午的社区会议室总是座无虚席,这里是舒晋萍创办的 “解结学堂”。她将十年经验浓缩成 “调解十字诀”,用菜场砍价、广场舞争地盘等鲜活案例教学。“舒姐教我们,调解不是当裁判,要像中医把脉那样找到症结。” 袁女士展示笔记本上工整记录的 “舒氏心法”:听诉求要 “耳尖”,劝架要 “嘴甜”,跟进要 “腿勤”。

夕阳西下,舒晋萍又接到物业电话:两户居民为停车位起了争执。她利落地装好茶叶,笑着拍拍调解包:“走,再泡一壶‘和解茶’去。” 那背影,仿佛还是十年前那个刚退休、立志 “把车厢里的热心肠延续到社区” 的公交售票员。(丽园社区 虞玲娜)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