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哈啤”转型 百威亚太战略调整下的本土化探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哈啤”转型 百威亚太战略调整下的本土化探索

全球啤酒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中国市场亦不例外,百威亚太2024年财报揭示了行业转型期的典型特征。

文 | 白杨

全球啤酒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中国市场亦不例外,百威亚太2024年财报揭示了行业转型期的典型特征。

百威亚太2024年财报显示,受消费环境波动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全年收入同比下降至62.46亿美元,净利润下滑14.8%。尽管整体承压,但财报中仍不乏亮点——旗下哈尔滨啤酒(以下简称“哈啤”)通过产品创新与渠道优化,展现出积极的转型姿态。

其中零糖系列产品线却逆势增长122%,与NBA联名营销触达年轻群体,工业旅游与销售结合的创新模式初显成效,这些探索为品牌注入新活力。这份成绩单既反映出传统渠道承压的现实,也映射出企业创新产品的市场潜力。

换帅背后的本土化机遇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通过联系百威中国进行核实,得到公司相关人士的回应:“有关2025年计划裁撤数千岗位的报道不实。我们仍将持续在中国进行长期投资。”这一表态既是对裁员传闻的否认,还重申了该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为应对危机,财报中提出2025年百威亚太将“聚焦核心品牌”,百威与“哈啤”被列为2025年重点投放对象。同时作为最早布局中国市场的国际啤酒集团,百威亚太正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强化本土决策效率,深耕中国啤酒行业40余年的程衍俊接任CEO。

百威亚太2024年财报

作为首位中国籍掌门人,程衍俊兼的技术背景与本土经验被寄予厚望。其早年执掌青岛啤酒技术线的经历,或将为“哈啤”的供应链优化与产品差异化提供新思路。

需要注意的是,“哈啤”作为集团本土化战略的重要载体,尼尔森零售监测显示2024年“哈啤”推出的零糖冰极纯生系列已覆盖全国85%的便利店系统,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该产品在25-34岁消费群体中渗透率提升至19.3%

这一人事变动释放出百威亚太强化本土化战略的信号,而“哈啤”作为集团内最具历史积淀与中国基因的品牌,有望在资源倾斜下迎来新机遇。

创新突围中的双轨战略转型

在消费升级趋势下,“哈啤”的零糖战略展现出前瞻性布局,在产品端持续发力健康赛道,不仅契合消费者对低糖饮品的需求,更打破了传统啤酒“高热量”的刻板印象。

与此同时,品牌通过跨界合作拓宽场景边界——“哈啤”从赞助英超、西甲到牵手NBA,与NBA联名推出球队主题罐,吸引体育爱好者关注,成功将产品健康属性与运动场景深度绑定。据百威亚太渠道数据显示,“哈啤”2025年推出低糖、低酒精产品(如冰纯白啤)销量增长30%。

“哈啤”推出NBA球队主题罐(摄于哈尔滨啤酒博物馆)图片来源 :白杨/摄

这种创新并不局限于产品层面。通过打通O2O即时零售渠道,“哈啤”在美团、饿了么平台的30分钟送达服务覆盖率较2023年提升42%,其在北京、成都等新一线城市的年轻家庭消费占比约三成。这些数据表明,传统品牌正在突破“夜场依赖症”,构建更立体的消费场景。

相较于华润雪花通过“4+4”产品矩阵实现渠道下沉、青岛啤酒借力“百年之旅”精酿系列巩固高端市场的行业常规打法,“哈啤”还找到了一条差异化路径:将百年工业遗产转化为文化IP。

位于哈尔滨平房区的啤酒博物馆以“工业旅游+产品销售”模式,将品牌文化转化为消费触点,通过“50元门票送一箱罐装太阳岛啤酒的活动”的文旅融合模式,带动产品销量,这种实体场景与品牌叙事的深度绑定,不仅丰富了品牌内涵,也为下沉市场渗透提供了新路径。

灌酒机(拍摄于哈尔滨啤酒博物馆)图片来源 :白杨/摄

渠道重构下的韧性增长密码

当前啤酒市场整体面临增长瓶颈。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TOP5企业市场集中度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至73.4%,2024年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等头部企业销量均出现个位数下滑,非即饮渠道占比攀升至62%,消费习惯变迁倒逼品牌重构渠道策略。

一位西南片区的酒水经销商坦言:“夜场、KTV渠道萎缩对‘哈啤’打击最大。以前年轻人聚会必喝‘哈啤’,现在精酿酒吧、便利店鲜啤更受欢迎。而‘哈啤’在非即饮渠道的布局相对滞后,市场份额自然被挤压。”

从百威亚太的年报中不难看出,“哈啤”正积极调整布局:一方面巩固传统即饮渠道优势,另一方面加速拓展电商与社区零售,其线上销售额同比提升18%,华东区域便利店铺货率增长25%。

尽管高端化进程面临百威品牌内部竞争,但“哈啤”通过差异化定位,如主打“国民经典”与“地域情怀”,在部分市场也成功抵御了竞品冲击。

未来挑战中的长期主义布局

不可否认,“哈啤”仍需在品牌年轻化与价值重塑上寻求突破。如何将百年历史转化为“新国潮”叙事,如何在营销中平衡国际化与本土特色,仍是待解课题。但值得肯定的是,“哈啤”正以更灵活的姿态应对市场变化。

新任百威亚太CEO程衍俊在就任演讲中强调:“中国啤酒市场已进入价值竞争新阶段,我们需要用本土化思维重构产品、渠道与消费者的连接方式。”

随着其主导“北中国精酿走廊”计划,将沈阳工厂升级为区域研发中心,引入比利时酒花种植技术提升本土化酿造能力。在资源倾斜方面,“哈啤”获得百威全球供应链支持,原料采购成本降低12%,同时开放AI渠道管理系统,实现东北市场终端动销数据实时追踪。

未来这位曾执掌青岛啤酒技术线的“老将”,能否将供应链优势转化为市场战斗力?答案或许藏在“哈啤”的下一杯酒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百威亚太

  • 百威亚太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7.5%
  • 程衍俊出任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联席主席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哈啤”转型 百威亚太战略调整下的本土化探索

全球啤酒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中国市场亦不例外,百威亚太2024年财报揭示了行业转型期的典型特征。

文 | 白杨

全球啤酒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中国市场亦不例外,百威亚太2024年财报揭示了行业转型期的典型特征。

百威亚太2024年财报显示,受消费环境波动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全年收入同比下降至62.46亿美元,净利润下滑14.8%。尽管整体承压,但财报中仍不乏亮点——旗下哈尔滨啤酒(以下简称“哈啤”)通过产品创新与渠道优化,展现出积极的转型姿态。

其中零糖系列产品线却逆势增长122%,与NBA联名营销触达年轻群体,工业旅游与销售结合的创新模式初显成效,这些探索为品牌注入新活力。这份成绩单既反映出传统渠道承压的现实,也映射出企业创新产品的市场潜力。

换帅背后的本土化机遇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通过联系百威中国进行核实,得到公司相关人士的回应:“有关2025年计划裁撤数千岗位的报道不实。我们仍将持续在中国进行长期投资。”这一表态既是对裁员传闻的否认,还重申了该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为应对危机,财报中提出2025年百威亚太将“聚焦核心品牌”,百威与“哈啤”被列为2025年重点投放对象。同时作为最早布局中国市场的国际啤酒集团,百威亚太正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强化本土决策效率,深耕中国啤酒行业40余年的程衍俊接任CEO。

百威亚太2024年财报

作为首位中国籍掌门人,程衍俊兼的技术背景与本土经验被寄予厚望。其早年执掌青岛啤酒技术线的经历,或将为“哈啤”的供应链优化与产品差异化提供新思路。

需要注意的是,“哈啤”作为集团本土化战略的重要载体,尼尔森零售监测显示2024年“哈啤”推出的零糖冰极纯生系列已覆盖全国85%的便利店系统,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该产品在25-34岁消费群体中渗透率提升至19.3%

这一人事变动释放出百威亚太强化本土化战略的信号,而“哈啤”作为集团内最具历史积淀与中国基因的品牌,有望在资源倾斜下迎来新机遇。

创新突围中的双轨战略转型

在消费升级趋势下,“哈啤”的零糖战略展现出前瞻性布局,在产品端持续发力健康赛道,不仅契合消费者对低糖饮品的需求,更打破了传统啤酒“高热量”的刻板印象。

与此同时,品牌通过跨界合作拓宽场景边界——“哈啤”从赞助英超、西甲到牵手NBA,与NBA联名推出球队主题罐,吸引体育爱好者关注,成功将产品健康属性与运动场景深度绑定。据百威亚太渠道数据显示,“哈啤”2025年推出低糖、低酒精产品(如冰纯白啤)销量增长30%。

“哈啤”推出NBA球队主题罐(摄于哈尔滨啤酒博物馆)图片来源 :白杨/摄

这种创新并不局限于产品层面。通过打通O2O即时零售渠道,“哈啤”在美团、饿了么平台的30分钟送达服务覆盖率较2023年提升42%,其在北京、成都等新一线城市的年轻家庭消费占比约三成。这些数据表明,传统品牌正在突破“夜场依赖症”,构建更立体的消费场景。

相较于华润雪花通过“4+4”产品矩阵实现渠道下沉、青岛啤酒借力“百年之旅”精酿系列巩固高端市场的行业常规打法,“哈啤”还找到了一条差异化路径:将百年工业遗产转化为文化IP。

位于哈尔滨平房区的啤酒博物馆以“工业旅游+产品销售”模式,将品牌文化转化为消费触点,通过“50元门票送一箱罐装太阳岛啤酒的活动”的文旅融合模式,带动产品销量,这种实体场景与品牌叙事的深度绑定,不仅丰富了品牌内涵,也为下沉市场渗透提供了新路径。

灌酒机(拍摄于哈尔滨啤酒博物馆)图片来源 :白杨/摄

渠道重构下的韧性增长密码

当前啤酒市场整体面临增长瓶颈。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TOP5企业市场集中度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至73.4%,2024年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等头部企业销量均出现个位数下滑,非即饮渠道占比攀升至62%,消费习惯变迁倒逼品牌重构渠道策略。

一位西南片区的酒水经销商坦言:“夜场、KTV渠道萎缩对‘哈啤’打击最大。以前年轻人聚会必喝‘哈啤’,现在精酿酒吧、便利店鲜啤更受欢迎。而‘哈啤’在非即饮渠道的布局相对滞后,市场份额自然被挤压。”

从百威亚太的年报中不难看出,“哈啤”正积极调整布局:一方面巩固传统即饮渠道优势,另一方面加速拓展电商与社区零售,其线上销售额同比提升18%,华东区域便利店铺货率增长25%。

尽管高端化进程面临百威品牌内部竞争,但“哈啤”通过差异化定位,如主打“国民经典”与“地域情怀”,在部分市场也成功抵御了竞品冲击。

未来挑战中的长期主义布局

不可否认,“哈啤”仍需在品牌年轻化与价值重塑上寻求突破。如何将百年历史转化为“新国潮”叙事,如何在营销中平衡国际化与本土特色,仍是待解课题。但值得肯定的是,“哈啤”正以更灵活的姿态应对市场变化。

新任百威亚太CEO程衍俊在就任演讲中强调:“中国啤酒市场已进入价值竞争新阶段,我们需要用本土化思维重构产品、渠道与消费者的连接方式。”

随着其主导“北中国精酿走廊”计划,将沈阳工厂升级为区域研发中心,引入比利时酒花种植技术提升本土化酿造能力。在资源倾斜方面,“哈啤”获得百威全球供应链支持,原料采购成本降低12%,同时开放AI渠道管理系统,实现东北市场终端动销数据实时追踪。

未来这位曾执掌青岛啤酒技术线的“老将”,能否将供应链优势转化为市场战斗力?答案或许藏在“哈啤”的下一杯酒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