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跟着团长打县城:最适合中国人的cosplay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跟着团长打县城:最适合中国人的cosplay

“红色剧本杀”的破圈密码。

文 | 文化产业评论 朱子百嘉

编辑 | 半岛

随着“团长”一声令下,游客们手持道具大刀、手枪,跟随“八路军”冲进“县城”……

2025年五一假期,山东临沂沂南县的古城墙下,一场“战斗”点燃全网。他们中有穿汉服的00后、扛相机的旅游博主,甚至还有白发苍苍的老者……这场名为“跟着团长打县城”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单日吸引超5000人参演,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3亿次。网友戏称:“这才是中国人的顶级cosplay,热血又催泪!”

当传统cosplay还在追逐日漫或美漫角色时,这场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沉浸式体验,却意外成为中国年轻人的“国民级cosplay”。它为何能精准击中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与情感共鸣?

一、一场“红色剧本杀”的破圈密码

“跟着团长打县城”以1941年沂蒙山区抗战为背景,参与者需经历“战前动员—突击行军—攻城战斗—胜利联欢”四环节,全程由NPC(非玩家角色)引导。游客在半小时内完成从“村民”到“战士”的四重身份转换:

1、战前动员:在贴满“保家卫国”标语的戏台前,演员用快板讲述“沂蒙红嫂”故事,游客领取道具并换上军装;

2、突击行军:推独轮车运送“军粮”,穿越模拟封锁线,体验支前群众的艰辛;

3、攻城战斗:在影视级爆破特效中冲锋,手持木质步枪与“敌军”巷战,最终攻破城门;

4、胜利联欢:当红旗插上城楼,唢呐声里扭起秧歌,唱红歌,重现军民鱼水情。

这种设计巧妙融合了沉浸式剧本杀的互动逻辑与红色教育的叙事框架,本质上是将中国近代史中的集体叙事转化为可参与的个体体验。

与普通cosplay不同,“跟着团长打县城”服装并非追求二次元角色的精致还原,而是刻意保留粗布军装的褶皱与补丁。还有道具步枪的木质纹理、城墙弹痕采用真实历史照片复刻,都在营造“非完美真实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难有机会体验到这种战争年代的场景和氛围。“跟着团长打县城”项目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与众不同的体验,满足了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此外,项目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游客们可以与家人、朋友一起参与,共同体验战斗的乐趣和胜利的喜悦,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参与经历,也能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获得更多的社交互动和认同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五一期间,景区还邀请到了知名演员杨清文客串反派。杨清文曾在《亮剑》中出演骑兵队长黑岛森田一角,凭借这个角色一举成名,此后还出演了《雪豹》《永不磨灭的番号》等多部影视剧中的反派角色。他的到来让游客们兴奋不已,纷纷上前合影留念,也为这个项目增添了更多的热度。

二、为何是“最适合中国人的cosplay”?

传统的 cospaly 多以动漫、游戏等虚构作品中的角色为扮演对象,更注重个人的造型和表演,展现的是现代流行文化和二次元文化。而“跟着团长打县城” 则是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还原和体验,侧重于集体参与和对历史的感悟,展现的是中国特有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激活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1、集体主义仪式感:活动要求参与者以连队为单位行动,冲锋时必须听从“团长”指令。这种组织纪律性暗合中国人对“团结就是力量”的深层认同,与日本cosplay强调个体角色塑造形成鲜明对比。有游客回忆,当‘团长’喊出‘背后就是乡亲们,不能退!’时,我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2、家国叙事代入感:当年轻人cos八路军战士时,他们不仅是在扮演角色,更是在重演祖辈的真实历史,集体冲锋的仪式感触发了中国人的家国基因。一位参与者在小红书写道:“我太奶奶就是沂蒙红嫂,这次我推车运粮的路线和她当年一模一样。”这种代际记忆的唤醒,让cosplay从“娱乐”升华为“传承”。

有数据印证,五一期间参与者中,95后占比67%,00后亲子家庭达23%;小红书相关笔记超10万条,#最适合中国人的cosplay#登上热搜榜首,这些都凸显了当前Z世代的真实需求。

三、文旅创新的“沂南模式”

山东临沂是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核心,这里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也在这里生成。红嫂家乡旅游区所在的沂南县,先后有百万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涌现出了“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

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成立至今已有16年,所在地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是抗战模范村。景区建设初期,仅有一些红色纪念馆供游客参观,与其他景区的运行模式没有区别。后来,众多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影视基地,先后拍摄过《斗牛》《红高粱》《铁道飞虎》等450多部抗战题材的影视剧,被誉为“山村好莱坞”。

“跟着团长打县城”项目正是依托于当地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将国人的爱国情怀与童年“打仗”游戏巧妙结合,突破了传统展示形式。游客在沉浸式体验的叙事空间内,通过角色扮演、互动等方式,切身感受到共同“抗战”的激情。对比之前纯观赏、瞻仰红色文化的传统模式,这种方式更能够激发消费者的情绪价值、共情能力和历史代入感。

总结起来,传统红色旅游的痛点,在于游客与历史的割裂感。展板前匆匆的脚步,纪念馆里沉默的注目礼,难以承载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而“跟着团长打县城”彻底打破了这种静态模式,用一套精心设计的剧本杀逻辑,让每位游客成为历史的主角。

“跟着团长打县城”给出成功模式启示:历史IP+沉浸式剧本+游客参与(强剧情+低门槛参与)+社交裂变。

重点是:以情动人>以景留人:用“参与感”替代“说教感”,情绪价值拉满,让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心理学研究表明,短期高强度集体行动能激发强烈的身份认同。当996社畜卸下西装,当社恐青年举起大刀,当职场压力在冲锋的呐喊中释放,这个战场就成了都市人的精神疗愈所。

成功模式拆解

四、争议中的平衡之道

“跟着团长打县城”项目在爆火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是历史与娱乐的平衡。

部分网友认为,把严肃的抗战历史变成角色扮演,是对历史的娱乐化消费。更有专家指出,当“打仗”变成打卡游戏,容易把历史简化为“打怪通关式”的体验,消解历史严肃性。

对此,景区方面回应称,项目将《亮剑》“李云龙打平安县城”影视IP转化为在地化体验,是希望以更生动、接地气的方式吸引年轻人了解历史,所有剧本设计、服装武器均参考正规影视拍摄流程,保证真实性与安全性。

面对“娱乐化历史”质疑,景区用三招破局:

·教育锚点:每个环节配备讲解员,如“推车运粮”环节讲述沂蒙六姐妹真实故事;

·情感升华:胜利后全体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将娱乐导向价值认同;

·技术克制:拒绝VR虚拟战场,坚持实景道具营造“可触摸的历史感”。

但显然,如何拿捏好“沉浸”与“尊重”的界限,还需要景区和观众共同磨合。

二是商业与情怀的考量。

随着项目的爆火,景区内的商品价格也引发了游客的不满。有实地体验者反映,景区内最受欢迎的烤肠摊位,一根标价15元,对比景区外3元的价格,直接翻了五倍。还有8元的豆浆、10元的玉米,统统被网友归类为“情怀税”。更有细心博主对烤肠成本做了拆解——烤肠进货价0.9元、电费和人工算2元,剩下的全是“氛围溢价”。

过度定价的出现,不仅会破坏了游客在游玩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也会损害了景区的好口碑。在自媒体社交时代,口碑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引发负面风评,影响深远。在红色旅游项目中加入商品经营并不违法,也无不可,但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在这点上,景区应该提升建立游客反馈机制,管控物价,防止“情怀”被消费殆尽。

结语:当cosplay成为文化自信的注脚

这场“战斗”没有真正的敌人,却让年轻人在冲锋号中读懂:最潮的扮演不在漫展在战场,最燃的剧本不是推理是传承。“跟着团长打县城”这一现象不仅仅是一次旅游体验的创新,更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它让我们看到了红色旅游的无限潜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传承红色基因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可以探索和创新的空间。

当红色文旅与沉浸式体验碰撞出国民级爆款,cosplay成为文化自信的注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跟着团长打县城:最适合中国人的cosplay

“红色剧本杀”的破圈密码。

文 | 文化产业评论 朱子百嘉

编辑 | 半岛

随着“团长”一声令下,游客们手持道具大刀、手枪,跟随“八路军”冲进“县城”……

2025年五一假期,山东临沂沂南县的古城墙下,一场“战斗”点燃全网。他们中有穿汉服的00后、扛相机的旅游博主,甚至还有白发苍苍的老者……这场名为“跟着团长打县城”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单日吸引超5000人参演,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3亿次。网友戏称:“这才是中国人的顶级cosplay,热血又催泪!”

当传统cosplay还在追逐日漫或美漫角色时,这场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沉浸式体验,却意外成为中国年轻人的“国民级cosplay”。它为何能精准击中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与情感共鸣?

一、一场“红色剧本杀”的破圈密码

“跟着团长打县城”以1941年沂蒙山区抗战为背景,参与者需经历“战前动员—突击行军—攻城战斗—胜利联欢”四环节,全程由NPC(非玩家角色)引导。游客在半小时内完成从“村民”到“战士”的四重身份转换:

1、战前动员:在贴满“保家卫国”标语的戏台前,演员用快板讲述“沂蒙红嫂”故事,游客领取道具并换上军装;

2、突击行军:推独轮车运送“军粮”,穿越模拟封锁线,体验支前群众的艰辛;

3、攻城战斗:在影视级爆破特效中冲锋,手持木质步枪与“敌军”巷战,最终攻破城门;

4、胜利联欢:当红旗插上城楼,唢呐声里扭起秧歌,唱红歌,重现军民鱼水情。

这种设计巧妙融合了沉浸式剧本杀的互动逻辑与红色教育的叙事框架,本质上是将中国近代史中的集体叙事转化为可参与的个体体验。

与普通cosplay不同,“跟着团长打县城”服装并非追求二次元角色的精致还原,而是刻意保留粗布军装的褶皱与补丁。还有道具步枪的木质纹理、城墙弹痕采用真实历史照片复刻,都在营造“非完美真实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难有机会体验到这种战争年代的场景和氛围。“跟着团长打县城”项目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与众不同的体验,满足了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此外,项目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游客们可以与家人、朋友一起参与,共同体验战斗的乐趣和胜利的喜悦,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参与经历,也能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获得更多的社交互动和认同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五一期间,景区还邀请到了知名演员杨清文客串反派。杨清文曾在《亮剑》中出演骑兵队长黑岛森田一角,凭借这个角色一举成名,此后还出演了《雪豹》《永不磨灭的番号》等多部影视剧中的反派角色。他的到来让游客们兴奋不已,纷纷上前合影留念,也为这个项目增添了更多的热度。

二、为何是“最适合中国人的cosplay”?

传统的 cospaly 多以动漫、游戏等虚构作品中的角色为扮演对象,更注重个人的造型和表演,展现的是现代流行文化和二次元文化。而“跟着团长打县城” 则是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还原和体验,侧重于集体参与和对历史的感悟,展现的是中国特有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激活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1、集体主义仪式感:活动要求参与者以连队为单位行动,冲锋时必须听从“团长”指令。这种组织纪律性暗合中国人对“团结就是力量”的深层认同,与日本cosplay强调个体角色塑造形成鲜明对比。有游客回忆,当‘团长’喊出‘背后就是乡亲们,不能退!’时,我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2、家国叙事代入感:当年轻人cos八路军战士时,他们不仅是在扮演角色,更是在重演祖辈的真实历史,集体冲锋的仪式感触发了中国人的家国基因。一位参与者在小红书写道:“我太奶奶就是沂蒙红嫂,这次我推车运粮的路线和她当年一模一样。”这种代际记忆的唤醒,让cosplay从“娱乐”升华为“传承”。

有数据印证,五一期间参与者中,95后占比67%,00后亲子家庭达23%;小红书相关笔记超10万条,#最适合中国人的cosplay#登上热搜榜首,这些都凸显了当前Z世代的真实需求。

三、文旅创新的“沂南模式”

山东临沂是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核心,这里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也在这里生成。红嫂家乡旅游区所在的沂南县,先后有百万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涌现出了“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

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成立至今已有16年,所在地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是抗战模范村。景区建设初期,仅有一些红色纪念馆供游客参观,与其他景区的运行模式没有区别。后来,众多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影视基地,先后拍摄过《斗牛》《红高粱》《铁道飞虎》等450多部抗战题材的影视剧,被誉为“山村好莱坞”。

“跟着团长打县城”项目正是依托于当地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将国人的爱国情怀与童年“打仗”游戏巧妙结合,突破了传统展示形式。游客在沉浸式体验的叙事空间内,通过角色扮演、互动等方式,切身感受到共同“抗战”的激情。对比之前纯观赏、瞻仰红色文化的传统模式,这种方式更能够激发消费者的情绪价值、共情能力和历史代入感。

总结起来,传统红色旅游的痛点,在于游客与历史的割裂感。展板前匆匆的脚步,纪念馆里沉默的注目礼,难以承载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而“跟着团长打县城”彻底打破了这种静态模式,用一套精心设计的剧本杀逻辑,让每位游客成为历史的主角。

“跟着团长打县城”给出成功模式启示:历史IP+沉浸式剧本+游客参与(强剧情+低门槛参与)+社交裂变。

重点是:以情动人>以景留人:用“参与感”替代“说教感”,情绪价值拉满,让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心理学研究表明,短期高强度集体行动能激发强烈的身份认同。当996社畜卸下西装,当社恐青年举起大刀,当职场压力在冲锋的呐喊中释放,这个战场就成了都市人的精神疗愈所。

成功模式拆解

四、争议中的平衡之道

“跟着团长打县城”项目在爆火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是历史与娱乐的平衡。

部分网友认为,把严肃的抗战历史变成角色扮演,是对历史的娱乐化消费。更有专家指出,当“打仗”变成打卡游戏,容易把历史简化为“打怪通关式”的体验,消解历史严肃性。

对此,景区方面回应称,项目将《亮剑》“李云龙打平安县城”影视IP转化为在地化体验,是希望以更生动、接地气的方式吸引年轻人了解历史,所有剧本设计、服装武器均参考正规影视拍摄流程,保证真实性与安全性。

面对“娱乐化历史”质疑,景区用三招破局:

·教育锚点:每个环节配备讲解员,如“推车运粮”环节讲述沂蒙六姐妹真实故事;

·情感升华:胜利后全体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将娱乐导向价值认同;

·技术克制:拒绝VR虚拟战场,坚持实景道具营造“可触摸的历史感”。

但显然,如何拿捏好“沉浸”与“尊重”的界限,还需要景区和观众共同磨合。

二是商业与情怀的考量。

随着项目的爆火,景区内的商品价格也引发了游客的不满。有实地体验者反映,景区内最受欢迎的烤肠摊位,一根标价15元,对比景区外3元的价格,直接翻了五倍。还有8元的豆浆、10元的玉米,统统被网友归类为“情怀税”。更有细心博主对烤肠成本做了拆解——烤肠进货价0.9元、电费和人工算2元,剩下的全是“氛围溢价”。

过度定价的出现,不仅会破坏了游客在游玩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也会损害了景区的好口碑。在自媒体社交时代,口碑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引发负面风评,影响深远。在红色旅游项目中加入商品经营并不违法,也无不可,但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在这点上,景区应该提升建立游客反馈机制,管控物价,防止“情怀”被消费殆尽。

结语:当cosplay成为文化自信的注脚

这场“战斗”没有真正的敌人,却让年轻人在冲锋号中读懂:最潮的扮演不在漫展在战场,最燃的剧本不是推理是传承。“跟着团长打县城”这一现象不仅仅是一次旅游体验的创新,更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它让我们看到了红色旅游的无限潜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传承红色基因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可以探索和创新的空间。

当红色文旅与沉浸式体验碰撞出国民级爆款,cosplay成为文化自信的注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