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有一个故事,“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意为利器是否能脱颖而出,放进袋子就知道。今天,要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理念也需要一个袋子,这个袋子,或许就是平台、场景、空间。

成都自古以来,风水自西北、向东南惠泽千里。成都东部,原本低洼之地,近年因人群、产业的聚集,而“堆高”。
“新”的机会出现在五年前,2020年5月6日,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为成都东部新区授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的高端平台、可变场景和开阔空间。
成都东部新区,既是一把锥子,也是一个“袋子”。经过5年耕耘,一整套“全新”的未来城市发展方案,在这片8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开拓性地实践。新的航线、新的道路、新的厂房、新的住区,于原生的山水林田湖之上崛起。
在成都之东、重庆之西,一个绿色发展的“新中心”逐渐浮现。
5倍经济增速,从“中间之城”到“中坚力量”
“双城记”唱响,成都重庆带动周边城市群高歌猛进。成都也以东部新区为纽带,一展“开放”之姿,发展势头跨越龙泉山。
2024年,成渝经济圈地区实现生产总值87193亿元,占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的30.3%,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强者如斯,成都东部新区也以5倍的经济增速,快速成长为成渝两极的“中坚力量”。
据统计,2024年东部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22.6亿元,为成立之初的2.5倍,相比2023年增速达11%冠绝全省。受惠于地缘优势,成都东部新区也尽得“双圈福利”,不仅承担了成渝经济圈的纽带功能,也在成都都市圈的红利之内。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持成都“东进”和成德眉资一体化发展。
身处双圈中间,东部新区将成都原有的“两山夹一城”空间格局,通过枢纽式发展,打通龙泉山屏障,实现“连两翼”。并以临空经济打头阵,带动整体“飞跃”。
2024年天府国际机场以超54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22.62%增速,占成都旅客年吞吐量(8700万人次)一半以上;全年38.5万吨货邮吞吐量、56.6%增速,占成都年货邮吞吐量(100万吨)的38.5%,助力成都“首次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

亮眼成绩背后,35条国际货运航线如动脉般延伸,贸易进出口畅通,成为成渝地区世界要素加速流通的关键引擎,为西部经济链接国际市场拓宽渠道。
2020-2024年,东部新区外贸实绩企业从2家增加到28家,规模激增;外贸进出口总额从6.26亿元增长至40.6亿元,势头强劲;社会消费品总额从14.52亿元增长至23.6亿元,拉动效应明显。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实现“零突破”,天府国际综合保税区(一期)入选四川省“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项目。
消费场景也在不断呈现,活力城、湖滨天地、鱼羊里等商业聚集区陆续投运,为320个国际品牌引入牵线铺路,吸引30余家品牌“首店”入驻。开放的投资、优良的营商环境不断将超5400万人次“流量”转化,作为成都“面子”的东部新区,也迎来了更大的舞台和机遇。
世园会、世运会等国际“IP”接连选择东部新区,是对其公园城市和赛事名城建设的高度肯定。为抢抓机遇,4月21日,成都东部集团天府奥体公园10个产业项目完成了签约。截至目前,累计实施重点项目61个,总投资超567亿元,打造标杆项目17个,招引企业430家。
“天府奥体公园的基建需求,直接带动‘预制构件’订单增长。”蜀道建科党委副书记、职工董事李堃表示。
借助盛会,东部新区持续推动航空航天、智能网联、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产业的增长,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要素在此加速链接,交通枢纽的作用和优势进一步显现。
目前,成渝中线高铁正在建设中,作为国家级枢纽,将实现成渝“半小时通勤圈”。身处双圈之间的简州站,将进一步完善地面轨道网络,整合地铁、公交与商业、服务于新区先进制造与科创产业。即将启动建设的成都外环铁路(东部新区段),是继市域铁路S3、S13线后,成德眉资“1小时通勤圈”的最后拼图。可以预见,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外环铁路、成渝铁路的同时,地面+航空交通枢纽建设成型,更大经济势能即将释放。
随着新区优势显露,合作的大门被敲响。截至目前,东部新区与四川天府新区、自贡高新区等18个区(市)县建立战略合作,牵头建立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发展机制;与重庆两江新区、高新区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框架合作协议》,探索政务服务新模式;与吉尔吉斯斯坦达成物流通道与国际贸易战略合作意向,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门庭若市的成都东部新区,自2020年启航,实现了从“白纸作画”到“新核雏型”的跨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倍,税收收入增长4倍、高新技术产业从0到38家,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达47家。蜂巢能源、中科翼能等百亿项目激活智能制造产业......
东部新区作为成渝双圈、西部开放的桥头堡,在经济上的倍数级增长趋势,使得市场对这片沃土趋之若鹜。而其精心培育的“营商土壤”,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也让资、产、人形成良性循环。

50亿元用于科创,从“好土壤”到“企满园”
5月6日,成都东部新区正值挂牌满五年,“立园满园”攻坚会召开,提出到2025年底,培育营收亿元以上企业25家、高成长型企业70家。
同一天,发布了首批10个惠企政策,签约18个产业项目,总投资110亿元,涵盖航空航天、智能智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可以管窥,现代化产业体系成型成势的步频加快。
其中,总投资约15亿元的⿍纳西南总部暨视觉⽣态港落地东部新区,该项目致力打造机器视觉产业集群,未来将成为成都“30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鼎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应化说,“我们从2024年10月份开始跟成都东部新区洽谈,12月份就把所有的投资细节全部敲定。”表达了对成都东部新区高效服务的肯定。
如果说这只是东部新区营商环境的微光,那其在金融服务上的组合拳,更能凸显这座年轻区域拼搏奋进的创新、创业精神。
据了解,为进一步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成都东部新区以成都交子中赢基金为核心,创新性构建了“创-投-贷-保”全要素金融服务体系。
成都交子中赢基金,投入总规模50亿元资金,开创中银科创母基金引入民间资本的先例,同时以银行联合体形式创建“东创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设立“东创保”,为企业研发、生产、经营、发展全程风险保障。
2025年3月27日,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银行出席签约仪式,宣布作为银行联合体,与成都东部新区合作推出服务于科创企业的“东创贷”,成为全省首个由银行联合推出的特色科技金融产品。当天,四川迪亚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东创贷”首批拟贷企业,为公司GMP厂房建设筹集到200万元低息贷款资金。

企业与地方如同种子与土壤关系,东部新区为企业从出生到成长,不仅提供优质服务,也进行“重金”的支持。
5年来,东部新区各银行机构贷款余额增长865.93%,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撑。围绕招商引资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东部新区组建产业全生命周期基金体系,截至2024年末,基金总规模366.7亿元,投前储备项目27个。
而新区动能的续航,不止于金融。东部新区也在空间载体、土地供应、产业招引等多维度发力,打造“全生命周期”产业承载体系,C立方高品质科创空间、新经济产业园建成投用,吸引泰坦氢能等创新企业达40家;智能网联标准厂房B区竣工,“专精特新”企业园集聚12个高新制造项目。

在土地供应上,东部新区着眼于长期,以“熟地等项目、签约可拿地”的开发思路推进新区建设,以优质资源接洽优质项目,以优惠条件“引凤入巢”。
首先以技术权威带动产业发展,吸引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产业园、天府锦城实验室、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等“国字号”、“龙头”平台落地,打造“科创摇篮”。目前,斩获了“金桥奖”“创新产品专科特色奖”等成果,取得“全球首款单分子药物浓度监测系统”“弧阵超声成像算法设计与实现”等课题的国际国内技术突破。

同时按下“建圈强链”与“立园满园”加速键。引入蜂巢能源、中科翼能、蜀道建科等链主企业,继续招引航天世源、欧珀琅、利君重装等产业链配套项目达24个,分别形成了动力电池“材料、电芯、模组、回收”全链条,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检测闭环,云底座、数据中台、场景应用数字产业链。
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数字智能、先进能源都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在谈及东部新区赛道时,简州新城管委会产业研究总监吴磊不仅解读了东部新区自身优势,更强调了长远意义:“中美关税博弈倒逼国产化发展,国家战略备份、成渝双圈、成德眉资都市圈建设等战略发展机遇,将推动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这条“以点拓链”之路顺利延续,东部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显现成效。
“蜀道建科在铁科院技术支持下,研发出国内首条兼容性生产线。国字号平台,让公司具备高铁高速铁路CRTSⅢ型轨道板、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轨道板等材料兼容生产,降低成本摊销。”李堃表示。
如今,仁科产业园、NLN国际信息服务中心等4个高能级项目相继入驻,吉利固态电池、追觅科技、千顾汽车等重大在谈项目10余个,这条“以点拓链”之路不断延伸、拓展。
五年来,成都东部新区先后实施重点项目1035个,产业化项目到位投资年均增长25%,GDP年复合增长率达33.8%。今年以来,新签约市级认定重大产业化项目18个、总投资165.5亿元,截至5月,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签约项目数。
经济发展动能强劲,宜商宜业的东部新区加速展开“未来之城”的生活画卷。
以人民为中心,从“城市大脑”到“城市温度”
69公里路程,半个小时,从火车南站“跑到”天府机场。地铁18号线,体现了成都幸福之都的“确定性”。
18号线快线与直达线“双线”并行,快线12站,直达线一站达,设计时速140公里/时。作为中国同期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地铁线,全程最快只需33分钟抵达天府机场。在起点站火车南站里,双线同向、对面换乘,被网友称为放眼全球、最绝绝子的“防误机”与“好上班”双保险设计。
“搭乘18号线从实验室到金融城仅需30多分钟,天府国际机场的‘全球12小时科研圈’让国际学术交流更高效”,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华西医院检验科研究员耿佳不禁感叹,“交通基建打破了时空想象!”
而这只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这里正在用现代化的速度超越时空:东部新区与成都市区实现半小时工作生活圈;世界与成都,也只有“1个机场+1条18号线”之遥。
近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都在积极推进“城市大脑”精细化管理,引领了城市运营未来范式。而在5年前设区伊始,成都东部新区就已确立整合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新基建等新技术,打造汇聚城市数据和统筹管理运营的“城市大脑”目标。
覆盖24个主要通道的AI智能识别系统,将建筑垃圾违规倾倒案件发现处置效率提升70%;打造无人驾驶清扫车应用场景,探索“去扫把”化新方式;警察机器人、自动驾驶巡逻车与金钟罩反诈平台织就全域智能安全网,守护万家灯火。“东e问”、简州办等服务“新品”接连上线,不断刷新着东部新区的“科技含量”和“利企便民”效率。
今年3月8日,基于DeepSeek大模型开发的“东e问”智能政务平台正式上线,其高频事项秒回率98%,较传统热线提升10倍效率,企业群众满意率达到98.5%,成为“数智”创新赋能政务的典范。
东部新区把科技感拉满,将“数字技术+公园生态+现代生产+时尚消费+智慧校园+城乡融合”场景交汇,打造“未来公园住区”的生活样本。
过去的这一年,新区加快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完善,成宜高铁三岔湖站投用,轨道交通19号线、资阳线穿区而过,空港大道全面通车……
一座座新的商业中心,在原生态的林田湖之上生长出来。去年,湖滨天地、和美汇等高品质商业综合体相继投用,时尚消费的繁华景象与2450亩龙马湖公园形成辉映,使得“漫步街头,游憩公园,畅享购物”成为此地市民的幸福生活方式。据统计,2025年春节,两大综合体总客流环比增长20%,总销售额环比增长45%。而即将亮相的星汇里,汇聚文商旅体功能,将打造高品质生活服务综合体,让东部新区从高新产业汇聚地变成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在公园城市建设中,成都TOD的含金量被津津乐道。而在东部新区“PARK-TOD”升级版中,三岔湖畔的汇流生态公园,33.3公顷绿意舒展,8.5公里一级园路串联三岔TOD、蓝绸带等多个核心地块。市民推窗见绿、地铁出站即入林荫,“城在园中长”的生态画卷延伸至人们可触及的方方面面。
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东部新区在教育、医疗配套上也是不断更新、创新。据悉,近年东部新区在幼小中高全龄学段持续完善教育配套。在原有88所学校基础上,投入资金整合10所散、小、老学校,新建23所学校幼儿园,增加学位25130个,推进教室数字化改造,建设智慧校园;石室中学等5个优质教育品牌入驻,引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8所高校,搭建优质教育“阵容”。
值得关注的是,全国首个创新教育模式的“青少年启志中心”落地,聘任国家级人才、奥运冠军等120余名“启志导师”,推出了200余项启志课程。七中东部学校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作,在全省首创了“晓我心智”智能平台,通过佩戴手环、校园监控,无感采集学生日常行为数据,实现“智慧分析+精准干预”。
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同来的,还有成都第三人名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东部新区构建17个医(科)联体,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上下转诊6900余人次。并创新打造全国首个“全域数字网格化慢病管理示范区”,以物联网设备延伸医院服务至家庭。
城乡融合的新契机也在这里展开。“金色农田”建设带来乡村振兴新局面,也切实提升了人民收入。5年间,6.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4.6万吨以上,同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超7%;聚焦冷链物流、特色航食、农进博览三大临空性产业,为本地农产品寻路径、搭“舞台”。
无论是对于东部新区的原住民,还是人才引进的新居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始终在于人民福祉。
作为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首批入驻科学家,耿佳用了“三个打破”来概括东部新区5年间的变化:交通基建“打破”时空想象,生态配套“打破”产城边界,公共服务“打破”传统认知。
东部新区以人为本的多维提质,不仅消弭了公共服务鸿沟,更激活了社会韧性与创新活力,为城市发展注入可持续动力。而“产城人”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通过土地、资本、技术的城乡双向流动,重构了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与生态人文价值,让新区既具备承载尖端产业的实力,也保存着成都独有的烟火温度,更实践着未来城市的智慧模式。

5年时光,对于一个新区而言只是城市发展周期的“一瞬”。成都东部新区,依托已有优势,培植优质营商土壤。目前的城市造血能力虽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对于远期而言,由于起步在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期,享有着成都建设公园城市、三中心一基地、成渝经济圈竞合发展的诸多机遇,也让这座未来城市的发展之路显得格外遒劲有力。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