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近期迎来了密集的利好释放,多家上市公司相继宣布在材料端或电池端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概念公司,如贝特瑞、国轩高科、利元亨等在周一早盘都收获了资金热捧。但笔者发现,如果从技术路径上深究,上述公司并非真正能实现固态电池量产落地的公司,而是多处于半固态电池状态或者全固态电池中试线阶段。在固态电池领域,唯一一家真正实现高能量金属锂固态电池商业化量产落地的公司——欣界能源,而且根据市场消息,欣界已于近期实现在美国A客户端的固态电池送样,并且成功突破首批电池测试。
消费电子才是能落地的新未来
凭借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宽温域适应性等优势,固态电池目前已在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及低空经济等领域多点开花,但从应用场景来看,相较车规级的高门槛高认证,消费电子更能迅速打开市场空间。
消息面上,除了已经率先推动固态电池运用于手机端的vivo之外,美国消费电子巨头A公司也正在研究固态电池在手机端及其他电子产品端的运用。而这也给真正拥有核心技术实力的固态电池企业打开新市场,据了解,欣界能源已经给A公司送样固态电池,而且已在新一期的电池测试中率先获得通过。
随着可穿戴设备、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对轻薄化、长续航需求的升级,固态电池有望加速渗透,彻底解决传统锂电池存在的鼓包、自燃等安全隐患,率先在消费电子端实现电池迭代,掘金万亿级市场空间。
市场独创的固态电池技术
欣界能源是一家专注于高能量与高安全的锂金属固态电池高科技企业,其创始人陈霖博士曾就职于全球核电领域的鼻祖——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曾参与多个电池项目,包括高能量锂金属电池、固态电解质和三元材料电化学降解机理等。正因为创始人兼研发团队均拥有深厚的锂金属与固态电池行业经验,因此欣界能源的固态电池在研发阶段即实现了弯道超车。
根据公开资料,欣界研发的固态电池采用负极的终极材料锂金属替代石墨作为负极,同时以固态电解质替代隔膜电解液,凭借其独特的界面处理技术和固态电解质技术,在能量密度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单体能量密度超过450Wh/kg,远超传统液态锂电池的两倍。
同时,在安全性方面实现颠覆式革命,实现针刺实验“零起火”,有效控制安全风险,重新定义电池安全标准。
三方携手,率先完成产业闭环
最关键的是,相较目前其他公司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欣界研发的高能量锂金属固态电池“猎鹰”,已经进入商用可量产阶段。其背后暗藏两大助力,一方为激光及自动化设备公司海目星(SH.688559),是欣界能源固态电池整线总包商,为其电池生产独家供应设备;另一方为唯一一家集齐三证的载人eVTOL航空器企业亿航智能(NASDAQ: EH),其搭载欣界猎鹰电池的eVTOL成功实现续航里程倍增。据了解,三方今年已经在股权上进行深度绑定,共同推进固态电池在低空经济、新能源、消费电子等更多领域的发展。
根据上市公司海目星的调研信息透露,欣界能源已与海目星签订2GWh价值4个亿的设备采购合同,相关设备交付预计25年底完成,由此推算欣界的电池或将在26年实现产能上突破。目前,欣界还在常州规划打造的全球首条5GWh锂金属固态电池量产线,并已经在动工建设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