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许多机构与媒体都对此进行了大力度的宣传。2017年,“全民阅读”连续第4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上海这一个城市,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书店几乎纷纷落户,据说各大品牌书店在全国各地扩张势头十分迅猛。仅在几年前,实体书店还接连采取撤退收缩战略,让文化界有识之士纷纷发出“拯救书店”“拯救阅读”的痛心呼声,缘何转眼间已一派生机勃勃景象?而在此之前,从2007年至2014年,全国减少了1.5万家实体书店。
一、实体书店生存的现状
许多人认为,电商的冲击是导致实体书店直接大量倒闭的罪魁祸首。确实,网上书店打出了3折、4折的亏本低价,而实体书店尤其是民营书店却面临着房租、电费、人力成本的连番上涨,再加上盗版屡禁不止。在三重夹击之下,实体书店纷纷倒下。
重新起航的这些实体书店,都看到了一个问题的根本:这些年倒下的实体书店,都是纯粹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原价卖书的,当电商以3折的价格杀了过来,实体书店自然被杀得片甲不留。
二、实体书店的应对之策
有人说,现在开书店的,要么有点情怀,要么就是有点闲钱。
在广州有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1200bookshop,店主刘二囍称,开书店不只是生意,还是梦想和情怀。在过去几年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每年都有几十家新的购物中心开业,只要书店愿意进驻,购物中心就愿意减租金、给装修补贴,甚至“什么条件都可以谈”。
新开出来的书店,媒体统一将其称为“个性书店”。这些实体书店都在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老易小结了一下,总共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招式。
第一招:做加法
不打烊书店1200bookshop的店主刘二囍说,“对30个股东我一开始就告诉他们,如果为了投入回报率不要来,而是为了我们的梦想曾经努力过,就算失败了也可以接受。”在开店之前计算过,“月营业收入12万才能达到利润平衡点”,1200bookshop面积不大,餐饮就占到一半。除了卖书外,1200bookshop还提供100多种餐饮。这种用书店结合咖啡店,是个性书店最常见的经营模式。
1200bookshop除了增加了咖啡之外,还增加了一样东西,为背包客提供免费住宿;有不少流浪在广州街头的人曾经在1200bookshop留宿。这一个附加点,吸引大量媒体对1200bookshop进行报道,为1200bookshop增加了巨大的曝光度。现如今1200bookshop已经在广州开出第三家分店。
在1200bookshop成立之前,台湾的诚品书店已经将“书店+”做法的影响力扩大至全球。已成功引进多种原创的台湾及国际的设计师作品,包括家居生活用品、服饰配件、主题餐厅,可称之为文化生活综合体。有些书店做的加法则是为读者提供集阅读、沙龙活动、原创民谣、小剧场话剧、咖啡休闲为一体的艺文休闲空间等等。
第二招:做减法
在日本,有一家书店叫做一室一册·森冈书店,这个店实在是太小,只有几平米,没有书架,也没有书,唯一的家具是一张年代感十足的桌子,正是这家店的收银台。这是世界上藏书最少的书店,它每周只卖一本书,在这里,读者没有挑选的余地。而正是这家店,却成了世界最小但最赚钱的书店。
书店的老板叫森冈督行,这家店之所以只卖一本书而闻名全球,是因为森冈的减法做得极好。在知识爆炸的年代,人人都能出书,导致书市质量良莠不齐,读者需要花费较大的时间成本与金钱成本,才能读到一本好书。森冈组织团队为读者做了减法,通过对书本、作者、出版社等信息进行筛选,每周精心挑选出一本好书在店内售卖,再根据这本书构建一个相关主题,策划一系列与这本书有关的展览、活动、对话。这种减法让一室一册·森冈书店的读者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开业半年,书店就已经开始盈利。许多出版商都找上门来,请森冈书店推荐他们的新书;许多作家也希望来参加他组织的讲座等活动,以便推荐自己的新书。
三、实体书店的发展之困
有了资金与情怀的支撑,再加上实体书店一加一减的定位,实体书店是不是真的枯木逢春的时代到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现实是,许多“个性书店”依然挣扎在亏损的边缘。来看看媒体这样一段报道,或者大家就明白了:2017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主要情况。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达到79.9%,全年人均阅读图书达到7.86本,继续呈增长态势。其中纸质书4.65本,电子书3.21本。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
显然,这个结论告诉我们,当下的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这个时代挣钱比读书更重要,就算读书也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这个时代也是一个离不开手机的时代,宁肯读读朋友圈的心灵鸡汤,也不愿意捧起书来系统地阅读。消费者如此,实体书店要想进入良性循环,那必须考虑三个关键。
第一个关键:吸引精准的人群
品聚书吧创始人徐欣曾说过,“对书店来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太理想化,从市场需求来看,必须要有人流。”在老易看来,特别喜欢读书的人不管在什么环境都会读书,实体书店要争取的消费人群是那些并不是那么爱读书的消费者。对于不爱读书的消费者,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锁定他们中的哪一类人特别重要,只有抓住精准的细分市场,实体书店才有生存的力量。
一些实体书店为了拉人流,天天在店里做活动,今天做论坛,明天做摄影,每次来的人都不一样,这样会直接导致天天需要开发新客户。而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一个老客户的6倍。
日本著名的茑屋书店不同于时下众多书店的“年轻范儿”,茑屋书店的受众定位于日本一个特殊的群体——出生于50、60年代的“熟年人”阶层,他们的年轻时代赶上了日本经济的腾飞时期,如今虽已迟暮,但依然保持着中产的生活情趣和较高的审美需求。这种精准的市场定位,让茑屋书店发展得顺风顺水。
第二个关键:筛选精准的产品
1200bookshop老板刘二囍称,只靠卖书盈利很难。很多人愿意喝咖啡,不愿意买书。面对那么多不愿意买书的客人,实体书店也就只能卖卖咖啡了。
要想打动客户自愿成交,产品的本身非常重要。老易相信,无论多不愿意读书的人,都会有打动他们的书。对于一个书店来说,选择卖什么样的书,如何推荐选择出来的书,都是关键。让产品自身的魅力吸引与打动顾客才是核心。
第三个关键:提炼精准的态度
与电商竞争,差异化化就成了实体书店的生存之本。一个实体书店除了差异化消费者与消费化产品,让书店变成有态度的书店,在价值上差异于电商与别的实体书店,是实体书店最高明的运作方法。
北京著名的独立书店万圣书园,就是一个有态度的书店。万圣书园不仅卖书,还卖文化和思想,在做商业的同时也表达着社会关怀和文化批判。这种态度甚至影响了几代北大、清华学子。从某种角度来说,万圣书园已经不是一个书店,而是一个知识的意见领袖。这样的书店,自然能得到认可这种价值的读者追随。
寄语:老易觉得,实体书店的春天还在不远的前方,当下正是黎明前的黑暗。黑夜虽然难熬,坚持下,春天就要来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