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道-应用-跨域竞争】的立体分析架构全面解析国内AI应用市场
移动端原生App、应用插件(In-App AI),及PC端网页应用构成国内AI应用市场三种主流落地形态
一、三类应用构成分层赛道矩阵,移动端规模超5亿
1、国内AI市场形成移动端“霸权”格局,其中独立形态(原生App)与插件形态(In-App AI)共同构成双极
QuestMobile数据显示,移动端-原生App用户规模达5.91亿(由互联网企业/AI科技企业原生App2.72亿与手机厂商原生App4.81亿去重所得),移动端-应用插件(In-App AI)用户规模为5.84亿,PC端网页应用的用户规模为2.09亿。
2、流量入口:三类AI应用共同构成分层清晰的赛道矩阵:原生App呈现1+N式布局;应用插件聚焦垂直场景实现AI化升级;PC端网页明确锚定生产工具定位
3、赛道竞争与机会:AI搜索赛道形成跨域的立体竞争格局;AI社交互动战场高度聚焦移动端;AI综合助手已被原生App绝对垄断;垂直场景存在精细化、专业化、差异化的结构性机会
4、传统App被验证可更快实现AI应用的规模化渗透,且有望孵化出首批亿级规模AI社交产品;手机厂商主导AI综合助手赛道
5、AI原生App发展:三方角力撑起原生App生态新格局;互联网企业持续产出高粘性、高增长AI应用,验证了用户运营能力仍是行业竞争核心壁垒
6、AI应用插件发展:尽管亿级用户规模已展现普惠价值,但用户习惯培养与深度运营仍是核心攻坚点;入口效率优化将直接拉动增长,而持续打磨产品体验与精准触达机制,才是长期破局的关键
7、AI PC端网页发展:尚未跑出亿级应用,企业光环主导头部格局;用户认知聚焦生产力工具属性,办公、搜索、PPT制作等垂类应用占据增长高地
二、泛场景赛道“稍显”拥挤,垂直赛道更具结构性优势
1、原生App在赛道布局上呈1+N模式,即1个综合助手赛道+多个垂类赛道共同发展;应用插件形态为传统App AI化升级产物,因此赛道上更偏垂直场景;PC端网页则以生产工具为明确导向
QuestMobile数据显示,原生App端以AI综合助手内玩家最多,数量占比24.1%;传统App的AI化升级聚焦在搜索赛道,占比达24.0%;PC端网页以AI创作设计最多,数量占比为14.1%。
2、从赛道规模来看,AI搜索横跨三域应用,竞争最为激烈;AI创作设计赛道由原生App和网页端两类应用撑起;AI综合助手赛道被原生App包圆,AI社交互动则被传统App“圈地”
3、总的来说,同赛道,移动端粘性更高,这与当下用户对手机的深度使用高度相关;此外,原生App有市场先发优势,因此其粘性也普遍高于应用插件
但值得注意的是,AI搜索赛道中,传统App的AI搜索产品使用次数高于原生App(35.2次vs32.4次),主要还是与用户过往搜索习惯有关。
4、从赛道增速来看,移动端(原生App、应用插件)继续往垂直场景开拓,也意味着两类应用间的竞争已同步开启;PC端的赛道发展则继续往生产工具定位夯实
QuestMobile数据显示,原生App端Top1赛道为AI音乐创作(76.7%),其次是AI图像处理和AI学科教育;应用插件涉及的Top1增速赛道为AI语言翻译(77.5%);PC端网页赛道增速Top1为AI PPT制作(53.9%)。
5、单从规模来看,AI社交互动、AI音乐创作、AI语言翻译仍有较大空间,赛道进入机会仍需结合用户行为、商业价值一并考虑
三、原生App出现四个亿级规模应用,传统App被验证更快实现AI普惠价值
1、原生App端已出现四个亿级规模应用,分别对应三类企业: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科技企业,小艺、小布助手为代表的手机厂商以及豆包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3月,活跃用户规模TOP15原生App中,六大手机厂商均榜上有名,其中小艺规模达1.57亿、小布助手达1.48亿。
2、使用次数上,TOP3 App中有两个为抖音系产品(豆包、即梦AI);值得注意的是,有着规模优势的小艺和小布助手在用户粘性上不及超级小爱和蓝心小V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3月,超级小爱和蓝心小V的人均使用次数分别为32.0次和26.0次,在AI综合助手赛道内仅次于豆包。
3、环比增长TOP3的App中,一个来自腾讯,两个属抖音系;智谱清言在3月初完成新一轮超10亿元融资,紧接着中旬发布支持汉字生成的文生图模型CogView4,其App月活规模也有不错提升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3月,腾讯元宝MAU环比增速达58.0%,即梦AI47.1%,豆包爱学32.0%,智谱清言22.7%。
4、AI应用插件作为App AI化升级产物,直接跨过拉新门槛,在流量上具备天然优势;TOP10应用中有7个规模占比超过10%,其中百度AI应用渗透率居首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3月,百度-百度AI应用插件用户规模达2.91亿,占主App的41.9%;抖音-AI搜2.03亿,占比达23.0%;微信-AI搜索1.63亿,占比达14.9%。
5、月人均使用次数最多的两个应用均属于新闻类App的AI搜索延伸产品,这与用户“边看边搜”的使用习惯密不可分
然而对比主App的使用次数,传统App在AI化升级道路上,虽有流量优势,但用户习惯培养仍然不可避免。
6、规模增长最快的10个AI应用插件,分别来自六个不同赛道,呈现“多点开花” 状态;其中微博AI搜索增长迅猛,主要得益于其在黄金板块(热搜)新增入口
7、与移动端不同,目前PC端还未出现亿级体量网页应用,且无赛道集中现象,但有企业光环效应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3月活跃用户规模TOP15网页应用中,4个来自百度,3个来自抖音,各有2个分别来自腾讯和DeepSeek。
8、月人均使用次数最高的网页应用多来自效率办公、搜索引擎、创作设计、语言翻译等赛道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3月,人均使用次数TOP3 AI PC端网页分别为腾讯文档(12.6次)、DeepSeek(9.8次)、Kimi(9.5次)。
9、与“打工人”密切相关的效率办公,PPT制作,创作设计、思维导图等赛道下网页应用增长明显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3月,AI效率办公赛道的百度橙篇MAU环比增长123.8%;AI PPT制作赛道的Ai PPT.cn环比增长62.3%。
&nbs
四、手机厂商原生App领衔AI综合助手赛道,Agent落地能力成关键
1、应用插件形态的AI搜索产品,以其轻量化特点+主App庞大规模更快实现智能搜索的普惠价值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3月,AI搜索赛道TOP10应用中,有7个属于插件形态,即In-App AI模式,其中百度AI,抖音AI搜,微信AI搜索规模分别为2.91亿、2.03亿、1.63亿。
2、AI搜索赛道内,原生App以DeepSeek断层领先;应用插件面临头部新老玩家激烈竞争,百度平台“标签”优势凸显;用户在移动端的偏好直接影响其对网页端的应用选择
2、AI综合助手赛道以手机厂商自带原生App为主导;豆包份额仍在(移动端、网页端各占一席),腾讯元宝面临追赶压力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3月,AI综合助手赛道中,六大手机厂商有五家跻身十强;赛道内前三强分别是小艺(1.57亿)、小布助手(1.48亿)、豆包(1.16亿)。
4、AI综合助手类应用未来的发展路径必然是实现Agent落地;手机厂商和互联网企业在用户规模上限、任务协同能力、场景设计上各有优势和挑战
厂商具备系统层的工具调用能力,能更好实现多任务协同,但受限于用户App内深度行为理解,且用户规模上限取决于品牌手机出货量;互联网企业掌握特定场景下用户行为,但依赖API或插件扩展实现多任务协同。
5、虽然AI综合助手赛道的角逐主要在原生App端,但网页端的发展空间在于对其他办公场景的渗透
QuestMobile数据显示,AI综合助手的复合增长率为7.5%,而办公类的细分赛道均出现下滑趋势,如AI效率办公复合增长率为-2.5%, AI语言翻译复合增长率为-2.1%。
6、AI社交互动赛道有望首批孵化出亿级体量应用,传统App可被寄予厚望;反观运营超过一年的原生App星野和猫箱,面临用户规模滞涨困境
7、从活跃度来看,原生App却以绝对优势超过应用插件;但互联网企业从不缺App运营经验,相信很快能实现其AI产品对用户心智的占领及使用频次的跃升
<
五、移动端AI应用榜单
&n/p>
1、移动端AI应用规模榜

2、移动端AI应用飙升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