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贡献近九成营收的“iHealth”难守增长,九安医疗还有什么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贡献近九成营收的“iHealth”难守增长,九安医疗还有什么招?

2024年,九安医疗营收为25.92亿元,同比下降19.77%;净利为16.69亿元,同比增长33%。

文|医药研究社

偶发性需求退场,将IVD行业带入了洗牌周期。

据企查查数据,2023年至今,超500家IVD企业注销。在此背景下,即便是发展根基较深的IVD头部,也在面临增长考验,九安医疗就是其中之一。

此前,基于新冠抗原检测试剂销售爆发,九安医疗有过很明显的“业绩高光”:2022年营收达到263亿元,同比增长998%;归母净利润达到160.3亿元,同比暴涨16倍多。由于业绩狂飙、股价高增,九安医疗也曾被称为“妖股之王”。

不过,相比以往,现阶段公司高增长状态难寻了。财报显示,2024年,九安医疗营收为25.92亿元,同比下降19.77%;净利为16.69亿元,同比增长33%。

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7亿元,同比下滑33.49%;净利2.66亿元,同比增长7.62%。

可以说,随着潮水退去,九安医疗已经展现出更为真实的经营面貌。

多个市场因素叠加,挤压了IVD业务发展空间?

我们先看看九安医疗的产品布局。

据财报,iHealth系列产品(即公司开发的可与智能手机相连的移动互联系列医疗产品及iHealth试剂盒等)是九安医疗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去年实现营收22.5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86.79%。

可以发现,九安医疗存在一定的业务依赖风险,若相关产品放量受阻明显,公司的增长势头就很难保持。上述问题在近年也愈发明显。

根据财报,2024年iHealth系列产品营收同比下降22.75%。这既受到市场红利收缩、需求断崖式下降的影响,也受到行业竞争加剧、带量采购等因素的推动。

就行业竞争而言,虽然九安医疗在IVD市场已经具备不小的声量,但目前国际大牌如欧姆龙以及国产新锐如迈瑞医疗、鱼跃医疗已经形成了包围圈,同时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也在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切入健康监测领域,九安医疗实际可打开的市场空间是较为有限的。

九安医疗在财报中也强调:“在医疗健康、物联网消费电子产品方面,公司与大量行业内竞争者同场角逐。如公司产品不能在性能、价格、用户体验上脱颖而出或者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将面临无法收回前期在产品研发投入的风险。”

另外,近年集采的持续落地也让IVD企业走出了平稳增长的“舒适圈”。

有业内人士统计,从2021年安徽试点发光试剂集采开始,到2024年,生化领域的市场规模缩水70亿元,免疫领域的市场规模缩水160亿元。

目前来看,“以价换量”的态势还将持续。据2025年年初合肥网发布的安徽28省集采结果,中选检验试剂平均降幅52.62%,最高降幅为84.25%,预计一年可为联盟省份医疗机构节约试剂采购费用超过100亿元。

需求下降、市场竞争、带量采购、医疗反腐……一层层因素叠加下来,改变了IVD企业的经营面。不过,当前九安医疗的业绩表现中其实也有超预期的部分,比如利润仍有向好势头。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受到高毛利产品拉动,控本或不是主因。据财报,2025年第一季度,九安医疗三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和达到2.0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40.15%,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1.11%。

费用高增背后,公司或许已经进入新一轮变革周期。

后续业绩能否好转?看九安医疗三大计划

在2024年财报中,九安医疗透露了三大经营计划。

一是拓展家庭自测类和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领域产品序列,比如2025年将陆续推出iHealth验孕棒、洗鼻器、新款额温计等家用医疗器械产品,积极推进持续血糖监测仪(CGM)、AI智能助听器的项目进度。

而公司持续布局家用自测类产品,也是基于消费群体已形成使用及复购这类产品的习惯,该类产品已具备较强的日常持续消费品属性。

二是加速在中美两地推广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

与之相关的现实情况其实较为严峻。根据《中国糖尿病(第一部分):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研究报告,在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到5.29亿人,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3.1亿人。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目前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方法,患者只能借助血糖监测、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所组成的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

另外,九安医疗在财报中还提到,现行糖尿病诊疗模式中存在普遍问题,如患者看病有效时间短、体验差、不会自我管理、治疗效果差,医院没时间患教、没有院外数据、没有院外管理,政府医疗支出大、控制率低等。

这也是九安医疗打造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的背景。九安医疗介绍,在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下,公司与多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深度合作,可以为周边社区糖尿病患者提供线下线上一体化、 院内院外一体化、软件硬件服务一体化的全病程规范化管理服务。

截至目前,公司糖尿病诊疗照护“O+O” 新模式正在全国50个城市、394家医院加速推广,照护的病人规模约32.9万人。在美国,公司的美国子公司已基于新模式与约74家诊所、388名医生合作,照护病人数约2万人。业绩成果也已经显现。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九安医疗糖尿病照护业务相关收入达到7616.19万元,有望成为九安医疗新的增长极。

三是投资布局前沿硬科技领域。该策略主要表现为,九安医疗与专业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对大模型、硬科技、医疗大健康、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及其应用的优质初创标的进行投资,在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同时,期待投资回报。

综合而言,九安医疗主要从产品创新、业务模式、内部资金管理等方面发力,以求突破困局。方向不少,只是要真正开辟出道路并抵达里程碑还需时间和耐力。

来源:医药研究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九安医疗

161
  • 九安医疗(002432.SZ):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2.66亿元
  • 九安医疗(002432.SZ):2024年年报净利润为16.69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贡献近九成营收的“iHealth”难守增长,九安医疗还有什么招?

2024年,九安医疗营收为25.92亿元,同比下降19.77%;净利为16.69亿元,同比增长33%。

文|医药研究社

偶发性需求退场,将IVD行业带入了洗牌周期。

据企查查数据,2023年至今,超500家IVD企业注销。在此背景下,即便是发展根基较深的IVD头部,也在面临增长考验,九安医疗就是其中之一。

此前,基于新冠抗原检测试剂销售爆发,九安医疗有过很明显的“业绩高光”:2022年营收达到263亿元,同比增长998%;归母净利润达到160.3亿元,同比暴涨16倍多。由于业绩狂飙、股价高增,九安医疗也曾被称为“妖股之王”。

不过,相比以往,现阶段公司高增长状态难寻了。财报显示,2024年,九安医疗营收为25.92亿元,同比下降19.77%;净利为16.69亿元,同比增长33%。

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7亿元,同比下滑33.49%;净利2.66亿元,同比增长7.62%。

可以说,随着潮水退去,九安医疗已经展现出更为真实的经营面貌。

多个市场因素叠加,挤压了IVD业务发展空间?

我们先看看九安医疗的产品布局。

据财报,iHealth系列产品(即公司开发的可与智能手机相连的移动互联系列医疗产品及iHealth试剂盒等)是九安医疗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去年实现营收22.5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86.79%。

可以发现,九安医疗存在一定的业务依赖风险,若相关产品放量受阻明显,公司的增长势头就很难保持。上述问题在近年也愈发明显。

根据财报,2024年iHealth系列产品营收同比下降22.75%。这既受到市场红利收缩、需求断崖式下降的影响,也受到行业竞争加剧、带量采购等因素的推动。

就行业竞争而言,虽然九安医疗在IVD市场已经具备不小的声量,但目前国际大牌如欧姆龙以及国产新锐如迈瑞医疗、鱼跃医疗已经形成了包围圈,同时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也在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切入健康监测领域,九安医疗实际可打开的市场空间是较为有限的。

九安医疗在财报中也强调:“在医疗健康、物联网消费电子产品方面,公司与大量行业内竞争者同场角逐。如公司产品不能在性能、价格、用户体验上脱颖而出或者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将面临无法收回前期在产品研发投入的风险。”

另外,近年集采的持续落地也让IVD企业走出了平稳增长的“舒适圈”。

有业内人士统计,从2021年安徽试点发光试剂集采开始,到2024年,生化领域的市场规模缩水70亿元,免疫领域的市场规模缩水160亿元。

目前来看,“以价换量”的态势还将持续。据2025年年初合肥网发布的安徽28省集采结果,中选检验试剂平均降幅52.62%,最高降幅为84.25%,预计一年可为联盟省份医疗机构节约试剂采购费用超过100亿元。

需求下降、市场竞争、带量采购、医疗反腐……一层层因素叠加下来,改变了IVD企业的经营面。不过,当前九安医疗的业绩表现中其实也有超预期的部分,比如利润仍有向好势头。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受到高毛利产品拉动,控本或不是主因。据财报,2025年第一季度,九安医疗三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和达到2.0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40.15%,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1.11%。

费用高增背后,公司或许已经进入新一轮变革周期。

后续业绩能否好转?看九安医疗三大计划

在2024年财报中,九安医疗透露了三大经营计划。

一是拓展家庭自测类和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领域产品序列,比如2025年将陆续推出iHealth验孕棒、洗鼻器、新款额温计等家用医疗器械产品,积极推进持续血糖监测仪(CGM)、AI智能助听器的项目进度。

而公司持续布局家用自测类产品,也是基于消费群体已形成使用及复购这类产品的习惯,该类产品已具备较强的日常持续消费品属性。

二是加速在中美两地推广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

与之相关的现实情况其实较为严峻。根据《中国糖尿病(第一部分):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研究报告,在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到5.29亿人,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3.1亿人。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目前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方法,患者只能借助血糖监测、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所组成的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

另外,九安医疗在财报中还提到,现行糖尿病诊疗模式中存在普遍问题,如患者看病有效时间短、体验差、不会自我管理、治疗效果差,医院没时间患教、没有院外数据、没有院外管理,政府医疗支出大、控制率低等。

这也是九安医疗打造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的背景。九安医疗介绍,在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下,公司与多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深度合作,可以为周边社区糖尿病患者提供线下线上一体化、 院内院外一体化、软件硬件服务一体化的全病程规范化管理服务。

截至目前,公司糖尿病诊疗照护“O+O” 新模式正在全国50个城市、394家医院加速推广,照护的病人规模约32.9万人。在美国,公司的美国子公司已基于新模式与约74家诊所、388名医生合作,照护病人数约2万人。业绩成果也已经显现。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九安医疗糖尿病照护业务相关收入达到7616.19万元,有望成为九安医疗新的增长极。

三是投资布局前沿硬科技领域。该策略主要表现为,九安医疗与专业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对大模型、硬科技、医疗大健康、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及其应用的优质初创标的进行投资,在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同时,期待投资回报。

综合而言,九安医疗主要从产品创新、业务模式、内部资金管理等方面发力,以求突破困局。方向不少,只是要真正开辟出道路并抵达里程碑还需时间和耐力。

来源:医药研究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