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岛高新职业学校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职业体验活动,诠释了新时代职普融通的深刻内涵。2025年5月11日至17日,“一技在手,一生无忧”职业主题体验活动精彩启幕,这不仅是一场技能展示的盛会,更是学校突破传统育人边界、探索多元人才培养路径的生动注脚。
走进智能科技体验区,科技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无人机专业陈教师正在指导学生进行无人机操作训练,从模拟器上的基础操控到实机飞行,学生们循序渐进地掌握着飞行技巧。“先熟悉单方向操作,再尝试多轴联动”,陈老师的指导声伴随着无人机的嗡鸣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教学场景。不远处,机器人实训区同样热闹非凡,实训中心的徐老师介绍道:“学生们从arduino编程入门,到指挥机械臂完成精细操作,再到操控机甲大师mbot小车完成指定动作,这种‘软件-硬件-系统’的渐进式学习模式,让抽象的工程思维变得触手可及。”

移步创意设计体验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令人耳目一新。服装数字化设计系统前围满了好奇的学生,通过3D场景建模,他们可以自由调整空间尺寸和装饰风格,体验设计师的创作过程。最吸引眼球的当属智能试衣镜,这个集成了AI图像识别技术的“魔法镜子”,只需录入用户的面部和体型数据,就能即时呈现不同服装的试穿效果。“这件西装和刚才那件休闲装,哪件更适合我?”学生们一边操作一边热烈讨论,在虚拟试衣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更感受到了科技给传统产业带来的变革。

活动期间,青岛市翰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老师也来到现场,特别介绍了基地的教学情况。该基地一直致力于“守、传、学、创、用、展、弘”七艺贯通,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教育理念完美融合。在这里,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可以触摸、可以创造、可以传承的活态文化。这种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
“这些体验项目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理论-实践-创新’完整学习链。” 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校务委员、教务处主任刘磊介绍道。在无人机区域,学生们要先学习空气动力学基础;在机器人区,编程逻辑是必修课;而在服装设计区,色彩搭配原理是创意发挥的前提。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让职业体验既有意思更有意义,为综合高中学生提供“职业初探”窗口。学校通过“职普融通示范日”,构建“基础文化课+职业技能课”双轨体系,生动诠释了“技能立身”的时代价值,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从活动现场学生们专注的眼神和跃跃欲试的劲头可以看出,这场活动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技能展示,成为激发学生职业梦想的催化剂。一位刚完成无人机试飞的学生兴奋地说:“原来操控无人机需要这么多专业知识,这让我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有了新的思考。”这样的反馈,正是职普融通教育价值的最好印证。
同时,作为区域职业教育的排头兵,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深知,一次活动的影响毕竟有限。因此,学校正在将这种体验式教育常态化、系统化,计划在未来三年建设高水平职业体验中心,开发特色融通课程,培养双师型指导教师,构建更加完善的职业启蒙教育体系。
这场职业体验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认识职业世界的窗口,更让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无限可能。当越来越多的学校像青岛高新职业学校这样,真正把学生的多元发展放在首位,职业教育必将成为人人向往的优质选择,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