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龙江新图景 质耕黑土地|“新”“智”农技 破译单产提升“密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龙江新图景 质耕黑土地|“新”“智”农技 破译单产提升“密码”

用新型农业技术提产量,靠数控化设备设施挖种植潜能

文|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刘畅

“用新型农业技术提产量,靠数控化设备设施挖种植潜能……”这句话现已成为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农业工作者与种植户们的普遍共识。

水稻秧苗质量好

近年来,分公司结合地区气候条件、积温水平,建立多处标准化高产攻关试验基地,通过持续的科学试验与数据分析,探索出域内最适农业种植技术,让诸如侧深施肥、插秧宽窄行、玉米移栽、水肥一体以及各项数控化“智慧”农业设备设施从“小范围”试验走向“大面积”推广,为地区以“新”“智”农技,破译单产提升“密码”,奠定了“科学严谨”与“稳扎稳打”的基础。

不同水稻品种集中育秧 ,优选地区高产种子芯片

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育秧大棚内,近50个水稻秧苗品种满眼翠绿,长势良好,正静待即将到来的插秧作业。深挖“良种”技术,已是分公司推广多年,且收获颇丰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的良种对照试验,我们的收获不仅仅在于找到了‘芯’,还蹚出了‘道’……”中心主任初昌明笑着说。他说的“芯”,是分公司根据稻种“育、管、收”全程记录与综合分析后,优选推广的地区最适良种,“道”则是多年技术不断试验,所建立的各个品种配套种植体系。

插秧机搭配北斗导航系统

“早几年我们水稻种植亩产1200斤是一大关,通过良种优选、专品种种植与种植技术适配相结合,现如今大部分地块亩产均突破1300斤,甚至有些地块达到了1350斤。”初昌明的话底气十足。这份自信,源于分公司多年“稻”海淘金、专“芯”致志所带来的成效。

“好种子,也要搭配相应的技术,这样才能在有限耕地中持续挖出产量来。”技术人员孙宇鹏这两天始终“泡”在秧田中,今年又有几项新技术进行试验,为将“新”“老”农业技术更好地串联成“线”,他没有丝毫的马虎。“表面上看,这些插秧机设备都长得一样,但技术集成度可有着不小的差别。”他指着远处正在示范田内快速运行的插秧设备介绍着。据他所说,这两年经过新型技术集成,插秧机不仅搭载了最新型号的北斗导航与自主驾驶系统,同时还安装了数控侧深施肥设备,可精量施肥于作物根部,在保障效率的基础上,同步进行宽窄行插秧作业。“去年我们打出了新型宽窄行插秧机加智能数控侧深施肥等技术相融合的组合拳,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块示范田整个生长周期内肥料施用量降低约15%,亩增产40斤左右。”

宽窄行插秧作业

孙宇鹏口中的宽窄行插秧技术,实际上与分公司目前在大豆播种作业中大面积推广的“陇上三行”技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均是结合作物生长时光照面积、光合效率以及通风率等必要需求,在播种阶段进行合理密植。而这样经过最少3年试验才走向推广的提质增产的农业技术,在分公司还有很多。

“拿我们这两年试验的玉米移栽技术举例,从确定试验田开始,就得到了大量种植户的关注,而这项技术也十分‘争气’,去年相邻的同技术体系的地块,生长周期稳定提升5—7天,亩产也有60斤左右的提升,后续我们准备开始小范围推广了。”孙宇鹏介绍说。

玉米移栽技术加持下,秧苗长势良好

近年来,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始终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技”战略,致力于探索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发展新思路,通过“科学筹划,阶段引入”的策略,逐步集成各类“新”“智”农业科技,建成规模超万亩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使分公司物联网替代传统人工管控、数字分析替代历史经验逐步成为可能。并以此为支撑,开展各项单产提升攻关工作,持续稳步输出成熟农业技术与前沿科技,使分公司粮食单产得到连年提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提单产这场“大考”中,写下坚实的答案。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龙江新图景 质耕黑土地|“新”“智”农技 破译单产提升“密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龙江新图景 质耕黑土地|“新”“智”农技 破译单产提升“密码”

用新型农业技术提产量,靠数控化设备设施挖种植潜能

文|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刘畅

“用新型农业技术提产量,靠数控化设备设施挖种植潜能……”这句话现已成为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农业工作者与种植户们的普遍共识。

水稻秧苗质量好

近年来,分公司结合地区气候条件、积温水平,建立多处标准化高产攻关试验基地,通过持续的科学试验与数据分析,探索出域内最适农业种植技术,让诸如侧深施肥、插秧宽窄行、玉米移栽、水肥一体以及各项数控化“智慧”农业设备设施从“小范围”试验走向“大面积”推广,为地区以“新”“智”农技,破译单产提升“密码”,奠定了“科学严谨”与“稳扎稳打”的基础。

不同水稻品种集中育秧 ,优选地区高产种子芯片

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育秧大棚内,近50个水稻秧苗品种满眼翠绿,长势良好,正静待即将到来的插秧作业。深挖“良种”技术,已是分公司推广多年,且收获颇丰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的良种对照试验,我们的收获不仅仅在于找到了‘芯’,还蹚出了‘道’……”中心主任初昌明笑着说。他说的“芯”,是分公司根据稻种“育、管、收”全程记录与综合分析后,优选推广的地区最适良种,“道”则是多年技术不断试验,所建立的各个品种配套种植体系。

插秧机搭配北斗导航系统

“早几年我们水稻种植亩产1200斤是一大关,通过良种优选、专品种种植与种植技术适配相结合,现如今大部分地块亩产均突破1300斤,甚至有些地块达到了1350斤。”初昌明的话底气十足。这份自信,源于分公司多年“稻”海淘金、专“芯”致志所带来的成效。

“好种子,也要搭配相应的技术,这样才能在有限耕地中持续挖出产量来。”技术人员孙宇鹏这两天始终“泡”在秧田中,今年又有几项新技术进行试验,为将“新”“老”农业技术更好地串联成“线”,他没有丝毫的马虎。“表面上看,这些插秧机设备都长得一样,但技术集成度可有着不小的差别。”他指着远处正在示范田内快速运行的插秧设备介绍着。据他所说,这两年经过新型技术集成,插秧机不仅搭载了最新型号的北斗导航与自主驾驶系统,同时还安装了数控侧深施肥设备,可精量施肥于作物根部,在保障效率的基础上,同步进行宽窄行插秧作业。“去年我们打出了新型宽窄行插秧机加智能数控侧深施肥等技术相融合的组合拳,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块示范田整个生长周期内肥料施用量降低约15%,亩增产40斤左右。”

宽窄行插秧作业

孙宇鹏口中的宽窄行插秧技术,实际上与分公司目前在大豆播种作业中大面积推广的“陇上三行”技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均是结合作物生长时光照面积、光合效率以及通风率等必要需求,在播种阶段进行合理密植。而这样经过最少3年试验才走向推广的提质增产的农业技术,在分公司还有很多。

“拿我们这两年试验的玉米移栽技术举例,从确定试验田开始,就得到了大量种植户的关注,而这项技术也十分‘争气’,去年相邻的同技术体系的地块,生长周期稳定提升5—7天,亩产也有60斤左右的提升,后续我们准备开始小范围推广了。”孙宇鹏介绍说。

玉米移栽技术加持下,秧苗长势良好

近年来,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始终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技”战略,致力于探索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发展新思路,通过“科学筹划,阶段引入”的策略,逐步集成各类“新”“智”农业科技,建成规模超万亩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使分公司物联网替代传统人工管控、数字分析替代历史经验逐步成为可能。并以此为支撑,开展各项单产提升攻关工作,持续稳步输出成熟农业技术与前沿科技,使分公司粮食单产得到连年提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提单产这场“大考”中,写下坚实的答案。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龙江新图景 质耕黑土地|“新”“智”农技 破译单产提升“密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