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能源一号
近几年来储能市场在政策支持、储能成本下降提升储能项目经济性的作用下,储能需求快速增长。国内外装机量强势上扬,中国储能厂商全球化进程加快、抢占了世界各个赛场,逐步占据市场主流地位。出货量的节节攀升,也带动了市场对于储能公司在每个阶段的业务体系的变化的更高关注,自然出货排名成了一个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橙子储能也注意到,目前国内多个渠道的储能电池出货排名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公司出货不高却进入了前十大,部分同行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也有人士认为,排名不公正的背后是缺乏评价标准,企业本身提交的数据也存疑。个别公司为了盲目追求品牌曝光度,也有机可乘。但排名首先要符合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律。制造榜单方和上榜企业都需要审慎而行。
四份榜单,企业排名差异巨大
橙子储能调取了市场上已经公开的中国企业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排名,发现:除了前三大公司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和海辰储能分列各个榜单的前三之外,从第四到第十名都有较大出入。

上图为四家现有机构的去年储能电池出货排名
整体来看,四份榜单的排名差异很大。其中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四份榜单中都有名字的只有远景动力、瑞浦兰钧和中创新航三家公司。
述榜单里面,某个企业的排名位置有显著变化。如瑞浦兰钧的名次既有第四,也有第八。中创新航,排名位置最高的是第五,最低的则落到了第九。楚能新能源最高名次可以到第七,但另一份榜单中没有被提及。国轩高科也类似:最高排名第六,另一端是没有入围前十。力神电池则是出现了一次,其他前十的榜单没有提及。鹏辉能源拥有了三个前十名,另一份榜单中则只字未提。
相对比较正常的是远景动力的排名,基本在第五到第七之间。

一位储能电池公司内部人士对橙子储能表示,某机构把该企业排除在出货量的前十,很莫名其妙。“这家公司居然能挺进前十,非常意外。”其从业内得知,这家公司的出货量还不足其他榜单企业的同位置排名的一半。
同一家企业,出货量名次差别这么大?
按道理,既然都是“出货量”,统计应不难,排名无非就是按照年度的出货数据来做。那为什么同一个企业,在榜单上的位置却有显著不同?原因可能是这几个:
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厉害。明面上,是销售订单的抢夺,从市场品牌角度看,排名展现着企业的信誉度和企业综合能力,所以位次能够高一些是最好。因此即便是同样的数据,在没有参考指标的情况下,部分机构可能会把关系户放在名次的前面。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公司是自己生产电池电芯,安装在自己的储能系统上,并不对外销售。因此有的机构就会把这个公司排除在储能电池的出货榜上。
部分公司不是上市公司,机构在统计出货量数据上,依靠的就是上报数,很难做现场的核对和对数据的真实考证。因此如果该公司提供给不同机构不同数据的话,那么榜单就会发生变化。
每份榜单的出品时间不同,企业在统计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数据变动。举个例子,2024年年底某公司可能是10GWh,那么给A机构报了这个数。2025年3月份可能企业会变成12GWh出货,给B机构又报了另一个数。那么就会成几份榜单中的巨大差异了。
第四,部分市场品牌部,可能为了追求KPI或部门绩效,会上报一个出货数据。该数据与实际出货存在偏离。加上它与某些机构存在商业来往,彼此可能有着所谓的桌下约定,因此排名上榜也就是商业交换的要求。一些公司的品牌部在制定年度目标计划时,上级要求要注意排名的名次,必须进入前十或者前十五,这是年终奖或者年度的业务目标,这给品牌、市场部门都带来了难题。
标准严重缺失
人们还会提出疑问:为啥部分企业的实际出货不足,申报数据却可以很高呢?品牌和市场部门拿到的数据,与企业的实际出货有差别,与同行了解到的也有不同。是不是还有别的的原因。这一点就关系到出货数据本身的准确性了。标准的缺失、监控的乏力以及调研不足,都有可能造成出货数据的不同。
一些电池厂商有了订单,把订单数据算做出货,哪怕是买方没有付款或者没有正式签约都可能。制造业里,如果是下了订单没有签约的虽然个例不多,但也不是完全行不通。为了抢夺客户,如果说卖家松松手,采购部门管理不够严格,销售部也希望尽快销货,不拿到合约但订单在手的,不排除就算作是出货量。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公司喜欢说“在手订单”这几个字给投资者听,让投资者觉得公司的订单很饱满,未来也不愁卖。
第二,供求双方签了约,储能电池在制造的过程中,还没有发给客户,把这个算成是出货量也不是不可以。
第三,产品在去往买方公司的路上、或者存放在供应商或者买方的仓库中,买家没有打款,不能说卖方没有出货,也是出货的一种,只是出了货、存放着而已。
第四,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就是真的是有公司虚构出货量,内部和出品排名的机构也都心照不宣。但基于商业诉求、追求品牌曝光度和认可度,电池企业搞一个虚假的数字上报。
事实上,各个机构在统计数据排名中,如果摒弃所谓的商业合作关系,只是从统计方法来看,也存在着不同。因此难免差异巨大。同一个公司,在不同榜单上差了5到6名,看似不能理解,其实背后也是因机构可能掌握数据能力不足而导致的。
哪怕是该机构派个团队,去公司仓库或采购方的仓库去数数,未必也能获得准确的数字。确实有的调研方(不是储能领域的),它看一家企业的运作情况是否真实,它会去找当地的电力局拉发电量表来核对。这个是一定要花费巨大功夫和聪明才智的。因此,企业的自觉性和机构的良心,就是排名真实的最终保证了。
从现有的各大公司公开数据、企业调研等方面着手,我们出品了2024年的全球储能电池榜单,力求用更加客观公正的角度来推出这份排名,如下:



我们的榜单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公司的出货量和电池销售收入是基本一致的。客观评估下,橙子储能上述全球储能电池排名榜显示:第3名到第10名,彼此的差距拉得并不开,8GWh~30GWh的公司中谁把握好未来的发展态势,每年甚至每半年改变排名座次的机会,都是存在的。
橙子储能认为,更靠谱、更真实的储能出货排名,是否有维度来统计? 相对来说,上市公司的出货、销售量数据较准确。证监会和股票交易所对于企业信披的要求日益提高。这肉眼可见的严格监管,会让上市公司信披数据更接近真实性、可靠性。企业违规成本的提升,让作假的技术门槛被抬的很高。
从企业自身来说,假设不是上市公司,在财务的严格监控、采购和品牌部门、营销市场部的通力协作、且彼此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驱动下,不完全拼KPI,而是尊崇市场商业规律办事、尊崇商业道德做工作,那么企业方提供的数据也是值得信赖的。有的非上市公司在核对数据后,会做第三方审计及法务的核查,尽管这个第三方也是企业聘请的,只要能秉持同样的原则办事,通常也会被采纳和接受。
近几年来,储能电池增速迅猛,给予了中国企业更多更大的想象力,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公司在一二级市场能有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融资底气。
根据 SNE Research 统计,2024 年 全球储能池出货量 301GWh,同比增长 62.7%。储能电池 系统销量 93GWh,同比增长 34.32%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2024 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达 109.8GWh,同比增长 136%。而在全球出货排名中,中国企业的出货量一直位居前列。
上述背景之下,虽然宁德时代于去年靠着90GWh的出货量一家独大,但储能电池同僚的努力程度都不低,各自出新品、抢占核心市场份额的动作正加速度运转。
部分公司,牢牢把握着资本市场的上市窗口期,势必会在资金的加持下实现全球扩张的目标。
倡导真实出货,给予市场一个清净、干净的数据参考量,是每个机构应该从内心出发来做的事情。商业需要去推进,毕竟机构也要有饭吃,所以无论如何彼此有合作很正常,不过排名的公允性和透明性是不能突破的底线。
企业层面说,良好的透明度和运营环节上的开放、包容、公平和真实,也更利于企业自身的员工及企业长期运转;并有利于与周边利益相关者,建立更加和谐清朗的关系。好的品牌公关,言之灼灼、说到做到的公司,才是市场愿意坚定选择的那一个。
据分析机构SMM预测,到 2030 年,中国的储能电池需求将保持年均 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预计产量将达 1226GWh,同时,中国锂离子电池总产量预计将达 3800GWh。今后行业增量依然存在,企业前景可期。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激情荡漾的新能源产业,将通向更加明媚的春天,而这一切都来自所有光储人的孜孜不倦和智慧升腾。也期待储能电池更加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