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造爆款、不追流量,36岁的苏州协和靠什么增长?

苏州协和药业在2025年5月推出全新B5修护系列,坚持不追求流量和爆款,而是通过皮肤学专家研讨和产学研医一体化模式,以三年时间打磨产品,强调科研严谨性和长期主义。与行业追求快速营销和高营销费用不同,协和药业的产品周期长、定价朴实、宣传克制,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深度合作,以及基于皮肤问题导向的研发策略。协和药业的明星产品维生素E乳,凭借长期的复购率和口碑,成为线下网点的稳定销售产品。

2025年5月,苏州协和药业在上海举办品牌发布会,推出全新协和B5修护系列。整场发布会没有明星站台,没有热搜造势,12位皮肤学专业领域的专家围绕皮肤生理学、B5成分研究展开学术研讨,同时与人民网联合发起守护匠心计划——将实验室的科研严谨性与苏绣的指尖匠心并置,隐喻品牌对长期主义的诠释。

当美妆行业沉迷于顶流代言、成分营销时,这种去商业化的表达引发行业侧目。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美妆市场平均每季度推出2.6个新品,营销费用占比普遍超过45%。当前,美妆行业研发周期普遍压缩至9-12个月,而苏州协和药业却用三年时间打磨B5修护系列,这个周期是行业平均值的3倍。枯燥的发布会、漫长的产品周期、朴实的定价和克制的宣传,让其长期游离于行业主流叙事之外。

苏州协和药业逆工业化的叙事,恰恰是其核心竞争力。作为国内少有的产学研医一体化样本,苏州协和的核心壁垒在于产学研的闭环。从1989年联营厂时期起,企业便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深度绑定,从140余种医院制剂中将适配的60多种制剂转化为功效护肤品,其明星产品协和维生素E乳的配方,直接源自该院1990年《皮肤科外用制剂选编》成果。

苏州协和药业拒绝堆砌成分概念,坚持以皮肤问题为导向,在转化医学、专家委员会和临床验证中完成产学研闭环。企业研发部门从病理机制逆向推导配方,而不是把玻尿酸、烟酰胺等热门成分简单堆砌。每个新品需通过专家委员会三轮论证,并完成至少6个月的临床使用观察。对比《2024美妆行业白皮书》数据,国货品牌中仅有9.3%建立医学专家委员会机制。相比之下,部分头部国货品牌研发占比不足2%,依赖营销驱动的模式已现疲态。

看似枯燥的协和B5修护系列新品发布会,进一步强化了苏州协和的医学化标签:三层修护结构,每层机制均附有离体皮肤实验数据;在多地开展为期半年的跟踪观察,用户反馈往往最具说服力;产品手册拒绝夸张的营销话说,大篇幅解释角质代谢调控原理,传播去魅化。这种说明书式传播虽牺牲了传播爆点,却往往能带来更高的复购率。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2024年功效型护肤品复购率较2021年提升18个百分点,而"医生推荐"成为仅次于实际效果的购买动因。其中的底层逻辑,是消费市场认知升级。

B5修护系列的产品策略和维生素E乳一脉相承。作为企业的明星产品,协和维生素E乳至2023年累计销售超过五千万瓶,成为许多用户长期使用的基础护肤品之一。其在胖东来超市渠道创造了年销23%的自然增长率,在海王星辰大药房单店月均销售达120支,且复购周期稳定在28天。但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单品,更像是渠道和用户共同筛选出的日用品,其成长轨迹与行业规律背道而驰。

天猫平台数据显示,协和维生素E乳复购率超40%,长期占据回购榜、好评榜榜首,但直播带货占比不足总销售额15%。这款爆品并没有靠社交平台推火,而是靠线下网点的稳定触达和线上的长尾口碑。苏州协和药业在全国3.5万个线下网点持续铺货,完成毛细血管般的渠道渗透。在“全渠道营销”“爆品速成”成为行业圣经的今天,其渠道布局更像一场笨功夫——

用口碑复购建立信任护城河,尽管这样会付出巨大的认知成本。其线下渠道虽需多承担15%-20%的运营成本,但用户生命周期价值是行业均值的2.1倍。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护肤品线下渠道仍占主导份额,但多数品牌因过度依赖线上流量,忽视线下渠道的稳定性。当前国货美妆的线上流失率达57%,而苏州协和线下渠道贡献了62%的稳定基本盘。这种"药店+商超"的深度分销模式,虽比直播带货多付出一部分渠道成本,却构筑起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信任网络。当美妆行业沉迷于制造流量爆款时,苏州协和选择撰写一本皮肤修护教科书,这种选择的风险显而易见——教科书可能影响一代人的认知,但通常不会登上畅销榜。

当慢功夫遭遇快时代,苏州协和选择用渠道价值对抗流量焦虑,用长线研发替代短期营销,不断积累信任资产,用口碑复购建立信任护城河。苏州协和模式验证了专业力对流量依赖症的破局可能——其天猫旗舰店45岁以上用户占比达27%,这个常被美妆营销忽视的群体,正用长达十年的回购为慢功夫买单。用户对维生素E乳的评价高频词是“朴实”“有效”,虽单价不足20元,却凭借48小时长效保湿的实证效果,以普惠价格重构消费信任,打破便宜无好货的偏见,成为药房、超市的隐形冠军,这背后也是大众对良心国货的集体投票。

人民网选择与苏州协和药业发起匠心手艺人守护行动,其中的深层逻辑不仅是单个品牌的合作,更预示一种趋势:在流量至上的美妆护肤江湖,消费者逐渐摒弃流量崇拜和营销话术,转向专业敬畏和实证功效。苏州协和这场反效率化的商业实验,或许能为陷入成分战、价格战的国货美妆提供另一种可能:拒绝营销内卷,回归产品本质;摒弃快消逻辑,坚持长期主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不造爆款、不追流量,36岁的苏州协和靠什么增长?

苏州协和药业在2025年5月推出全新B5修护系列,坚持不追求流量和爆款,而是通过皮肤学专家研讨和产学研医一体化模式,以三年时间打磨产品,强调科研严谨性和长期主义。与行业追求快速营销和高营销费用不同,协和药业的产品周期长、定价朴实、宣传克制,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深度合作,以及基于皮肤问题导向的研发策略。协和药业的明星产品维生素E乳,凭借长期的复购率和口碑,成为线下网点的稳定销售产品。

2025年5月,苏州协和药业在上海举办品牌发布会,推出全新协和B5修护系列。整场发布会没有明星站台,没有热搜造势,12位皮肤学专业领域的专家围绕皮肤生理学、B5成分研究展开学术研讨,同时与人民网联合发起守护匠心计划——将实验室的科研严谨性与苏绣的指尖匠心并置,隐喻品牌对长期主义的诠释。

当美妆行业沉迷于顶流代言、成分营销时,这种去商业化的表达引发行业侧目。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美妆市场平均每季度推出2.6个新品,营销费用占比普遍超过45%。当前,美妆行业研发周期普遍压缩至9-12个月,而苏州协和药业却用三年时间打磨B5修护系列,这个周期是行业平均值的3倍。枯燥的发布会、漫长的产品周期、朴实的定价和克制的宣传,让其长期游离于行业主流叙事之外。

苏州协和药业逆工业化的叙事,恰恰是其核心竞争力。作为国内少有的产学研医一体化样本,苏州协和的核心壁垒在于产学研的闭环。从1989年联营厂时期起,企业便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深度绑定,从140余种医院制剂中将适配的60多种制剂转化为功效护肤品,其明星产品协和维生素E乳的配方,直接源自该院1990年《皮肤科外用制剂选编》成果。

苏州协和药业拒绝堆砌成分概念,坚持以皮肤问题为导向,在转化医学、专家委员会和临床验证中完成产学研闭环。企业研发部门从病理机制逆向推导配方,而不是把玻尿酸、烟酰胺等热门成分简单堆砌。每个新品需通过专家委员会三轮论证,并完成至少6个月的临床使用观察。对比《2024美妆行业白皮书》数据,国货品牌中仅有9.3%建立医学专家委员会机制。相比之下,部分头部国货品牌研发占比不足2%,依赖营销驱动的模式已现疲态。

看似枯燥的协和B5修护系列新品发布会,进一步强化了苏州协和的医学化标签:三层修护结构,每层机制均附有离体皮肤实验数据;在多地开展为期半年的跟踪观察,用户反馈往往最具说服力;产品手册拒绝夸张的营销话说,大篇幅解释角质代谢调控原理,传播去魅化。这种说明书式传播虽牺牲了传播爆点,却往往能带来更高的复购率。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2024年功效型护肤品复购率较2021年提升18个百分点,而"医生推荐"成为仅次于实际效果的购买动因。其中的底层逻辑,是消费市场认知升级。

B5修护系列的产品策略和维生素E乳一脉相承。作为企业的明星产品,协和维生素E乳至2023年累计销售超过五千万瓶,成为许多用户长期使用的基础护肤品之一。其在胖东来超市渠道创造了年销23%的自然增长率,在海王星辰大药房单店月均销售达120支,且复购周期稳定在28天。但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单品,更像是渠道和用户共同筛选出的日用品,其成长轨迹与行业规律背道而驰。

天猫平台数据显示,协和维生素E乳复购率超40%,长期占据回购榜、好评榜榜首,但直播带货占比不足总销售额15%。这款爆品并没有靠社交平台推火,而是靠线下网点的稳定触达和线上的长尾口碑。苏州协和药业在全国3.5万个线下网点持续铺货,完成毛细血管般的渠道渗透。在“全渠道营销”“爆品速成”成为行业圣经的今天,其渠道布局更像一场笨功夫——

用口碑复购建立信任护城河,尽管这样会付出巨大的认知成本。其线下渠道虽需多承担15%-20%的运营成本,但用户生命周期价值是行业均值的2.1倍。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护肤品线下渠道仍占主导份额,但多数品牌因过度依赖线上流量,忽视线下渠道的稳定性。当前国货美妆的线上流失率达57%,而苏州协和线下渠道贡献了62%的稳定基本盘。这种"药店+商超"的深度分销模式,虽比直播带货多付出一部分渠道成本,却构筑起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信任网络。当美妆行业沉迷于制造流量爆款时,苏州协和选择撰写一本皮肤修护教科书,这种选择的风险显而易见——教科书可能影响一代人的认知,但通常不会登上畅销榜。

当慢功夫遭遇快时代,苏州协和选择用渠道价值对抗流量焦虑,用长线研发替代短期营销,不断积累信任资产,用口碑复购建立信任护城河。苏州协和模式验证了专业力对流量依赖症的破局可能——其天猫旗舰店45岁以上用户占比达27%,这个常被美妆营销忽视的群体,正用长达十年的回购为慢功夫买单。用户对维生素E乳的评价高频词是“朴实”“有效”,虽单价不足20元,却凭借48小时长效保湿的实证效果,以普惠价格重构消费信任,打破便宜无好货的偏见,成为药房、超市的隐形冠军,这背后也是大众对良心国货的集体投票。

人民网选择与苏州协和药业发起匠心手艺人守护行动,其中的深层逻辑不仅是单个品牌的合作,更预示一种趋势:在流量至上的美妆护肤江湖,消费者逐渐摒弃流量崇拜和营销话术,转向专业敬畏和实证功效。苏州协和这场反效率化的商业实验,或许能为陷入成分战、价格战的国货美妆提供另一种可能:拒绝营销内卷,回归产品本质;摒弃快消逻辑,坚持长期主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