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Insights
身处深度调整期的白酒行业,分化愈加明显,头部酒企凭借品牌、渠道等优势逆势增长,但二三线和地方性酒企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白酒不是快生意,中低端品牌无法靠营销手段在短时间内冲击高端,并且竞争的加剧,也会削弱其本土优势。
而当下的河北名酒衡水老白干酒(以下简称“老白干酒”),就面临着这样的发展困境。
4月底,老白干酒发布了2024年年报。年报显示,2024年老白干酒营收增速骤降至不足2%,同时也未完成年初时制定的57.8亿元的目标。
另据新京报报道,老白干酒董事长刘彦龙曾在2013年上任之初提出,老白干酒未来战略目标是100亿。10余年过去后,如今营收才刚刚过半。
更严峻的形势是,以丛台酒业为代表的河北企业,近年来以高增速态势不断缩小着与老白干之间的差距。而老白干酒则面临全国化进程受阻、高端化滞后等问题,“河北酒王”的宝座已然岌岌可危。
内忧外患之下,刘彦龙能带领老白干酒走出增长困境吗?
四大股东和高管集体减持
2025年以来,老白干酒的股价已累计跌约15%。拉长时间来看,2020年后老白干酒已累计下跌4年,如今跌势已进入第五个年头。
伴随着股价的跌跌不休,老白干酒的股东们也纷纷减持。2024年报显示,10大股东中有4个都在减持: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混合基金减持数量达699.99万股,减持幅度几乎腰斩;代表“北上资金”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数量达520.43万股,减持比例达41.36%;社保基金四二零组合减持224.57万股,减持比例达26.72%;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基金减持150万股,减持比例达11.11%。

不止是股东,老白干酒的管理层也在减持。公告显示,今年2月,老白干酒副董事长张煜行、副总经理李玉雷和郑宝洪,因个人资金需求,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 6.75 万股,三人合计减持不超过 20.25 万股。
股价的低迷,以及大股东、高管的减持背后,是老白干酒的业绩承压。
2024年,老白干酒实现营收53.58亿元,同比增长仅1.91%,较2022年的15.54%和2023年的12.98%大幅下降;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1.68亿元,同比增长3.36%。
然而,老白干酒2024年净利润却逆势增长了18.19%,今年一季度11.91%的净利润增速同样大幅超过营收增速。
增利不增收,主要在于老白干酒推进降本增效,以及旗下酱酒品牌武陵酒的销售贡献。
高端白酒看品牌,低端白酒拼渠道,从老白干酒发展历史来看,居高不下的销售费用正是其过去几年保持增长的秘诀之一。
然而,2024年老白干酒的销售费用为12.69亿元,同比减少了11.12%。削减销售费用,虽然助推利润上升,但也会对其增长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武陵酒系列产品的表现不俗,也在推动老白干酒利润上升。老白干酒旗下产品除了本部品牌衡水老白干酒系列,还有承德乾隆醉酒系列、文王贡酒系列、武陵酒系列、孔府家酒系列。其中衡水老白干酒系列和武陵酒系列是前两大营收来源,2024年营收比重分别为48.3%、20.5%。
2024年,武陵酒系列的营收同比增长了12.3%,且81.06%的毛利率是老白干酒所有酒系列中最高的,其他酒系列产品毛利率都在60%上下。
与此同时,存货上升和合同负债下降,也是老白干酒面临的挑战。截至2024年底,老白干酒存货为35.52亿元,同比上升6%,占同期营收的比例为66.29%。而预示未来一段时间业绩前景的合同负债,同比下降了8%,以如今的动销情况来看,老白干酒去库存压力不小。
展望未来,老白干酒的目标是2025年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 54.7 亿元。以此计算,2025年的营收增速将在2%左右。这也就意味着,老白干酒对自身业绩的前景并不乐观。
高端化难求,全国化受困
即使早已全国闻名,但老白干的发展始终面临两个困局——高端化和全国化。
白酒行业,品牌力是冲击高端的关键因素,老白干酒多年来一直试图提价冲高端,以求改变自身“民品”的市场定位。
不过,自下而上的道路显然难以一帆风顺。
衡水老白干虽一直宣传获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金奖,号称传承千年,但其形象一直颇具“乡土”气质,广告语“喝出男人味”“喝了不上头”锚定的宣传方向,也和深厚文化、高端形象关联不大,甚至“老白干”一词的谐音梗,也会在商务、宴席等场合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产品定位上,老白干酒产品走的是性价比路线。至于旗下的高档酒,与其他知名品牌相比也无明显竞争力。
《2023年度河北省白酒市场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河北白酒高端市场基本被全国名酒占据,600元以上高端市场主要被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汾酒青花30复兴版等占据;300-500的中端市场,同样面临着剑南春、天之蓝、汾酒青花20等省外产品的激烈竞争。
在全国化上,老白干酒走的是“曲线救国”的路子,通过并购地方小酒企实现外延式增长。
据上海证券报,2018年,老白干酒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并购丰联酒业100%股份,收购了河北省内的承德乾隆醉板城烧锅酒、安徽的文王贡酒、山东的孔府家酒以及湖南的武陵酒。借此,老白干酒将市场布局扩充至其他省份。
但从地域来看,2024年,老白干酒河北市场收入31.18亿元,占总收入的58.54%,省外收入占比虽有所提升,但依旧严重依赖河北“大本营”市场,然而2.61%的省内营收增速,相比几年前两位数的增长,已然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通过收购丰富品牌矩阵,能否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支持集团的长久发展,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地方性酒企生存空间愈加逼仄
河北白酒市场碎片化明显,几乎每个区域均有强势品牌,沙城老窖、刘伶醉、燕南春、迎春酒、燕潮酩等白酒,都在当地有着知名度。衡水老白干是唯一全国知名的品牌,但其“河北酒王”的地位一直受到挑战。
老白干酒在“大本营”河北市场增长失速,除了自身竞争力不足的因素外,对手竞争加剧也是不利因素。
当下,发展愈加迅猛的丛台酒,就对衡水老白干的地位构成不小的威胁。
2023年2月,在河北丛台酒京津冀千商财富大会上,丛台酒业董事长郭维表示,丛台已坐稳省酒龙头第一阵营,同时向河北第一进击。
据蓝鲸财经测算,按照丛台酒宣布的“2023年继续保持30%增长速度”的预测,以2022年丛台酒20亿元的销售额为基准,其2023年的销售额将达到26亿元。
河北省轻工行业协会2024年9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丛台酒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利税总额、产量同比分别增长了47.78%、99.05%和37.38%。以此来看,丛台和老白干酒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此外,河北也是全国性白酒品牌不可忽视的庞大市场。
据《酒业家》调研,2024年河北白酒市场规模为320至330亿元,保持了个位数增长。其中,河北省内地产酒占比约40%。
省外名酒占比约为60%,以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剑南春、洋河、古井贡等品牌为主。其中,茅台、泸州老窖整体体量均超50亿,五粮液、汾酒约为30亿,剑南春超20亿,洋河约为12亿。这意味着,河北本土白酒品牌竞争力不足。
如今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地方性酒企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如没能建设过硬的品牌实力和酒文化,竞争力只会进一步被削弱。
未来在马太效应之下,行业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和品牌集中。老白干酒要想反败为胜,还需要在品牌力、渠道力、治理力等方面全面提升,紧跟行业步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