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成立】5月17日,北京天坛医院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5月17日成立。该病房由天坛医院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共建,是我国首个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临床的病房。未来,该病房将开展科研及临床试验,为偏瘫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创新治疗。病房主任、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勇介绍,病房由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参与共建。病房根据患者需求动态设置病床数量,病房所在病区设有临床实验室、评估室、调控室。
【机会前瞻】
日前,我国脑机接口领域迎来关键进展。北京天坛医院联合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清华大学等机构,正式成立国内首个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该病房采用 “非侵入式脑电帽与半侵入式植入技术双轨并行” 的技术路线,配备临床实验室、评估室、调控室等全流程诊疗设施,可开展神经疾病评估、脑机交互训练、智能康复等核心功能。
在技术方面,清华大学研发的无线微创植入设备,电极尺寸仅为国际主流方案的1/5-1/7,手术创伤降低80%,信号采集精度达国际领先水平。天坛医院展示的非侵入式脑电帽国产化率达92%,带动32家配套企业技术升级。
在临床上,通过 “意念控制” 光标移动、触发康复设备等功能,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周期缩短40%,生存质量评分提升67%。病房已承担 “北脑一号” 设备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技术参数被国际原子能机构纳入评估指南,推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的成立,意味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研发迈向临床应用阶段,这将加速技术转化、重构产业格局,脑机接口相关概念股也因此迎来结构性机遇。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此次临床转化病房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脑机接口临床应用技术的国家,打破了日本、韩国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垄断。随着国家医保局将脑机接口技术单独立项,设立侵入式植入费、非侵入式适配费等收费项目,患者自付比例可降至30%-50%,商业化路径进一步打通。
当前,我国脑机接口行业正处于 “技术突破-场景拓展-政策催化” 的黄金发展期。从产业链看,上游芯片、电极等核心器件国产化率快速提升,中游产品提供商在医疗、消费等领域加速落地,下游应用场景从医疗康复向教育、工业等领域延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