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城商行观察② | 总资产破4万亿,青岛银行“双优”领跑14家城商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城商行观察② | 总资产破4万亿,青岛银行“双优”领跑14家城商行

总体来看,山东城商行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文|周涛

截至2024年末,山东省14家城商行总资产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0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9%;存贷款规模同步扩张,存款总额达3.05万亿元,贷款余额突破2.2万亿元。这一数据背后,是头部机构与中小银行日益明显的业绩分化。

在盈利能力上,14家城商行全年实现净利润191.86亿元,同比增长10.42%,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其中,齐鲁银行以49.45亿元净利润继续稳居龙头,同比增长15.94%,其次是青岛银行,实现净利润44.05亿元,然而在行业整体向好背景下,德州银行2024年净利润却同比锐减超50%,成为山东唯一净利润收缩的城商行。

图片来源:摄图网

资产质量分化,德州银行隐忧渐显

截至2024年末,山东14家城商行中,有9家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全省行业均值为1.42%,低于全国0.08个百分点。

其中,东营银行以1.09%的不良率成为表现最优的城商行,青岛银行、烟台银行则分别将不良率压降至1.14%、1.16%。

而临商银行、烟台银行和济宁银行不良率降幅最大,较2023年底分别同比降低了0.19%、0.17%和0.15%,烟台银行更是实现连续六年下降。

目前,山东14家城商银行均加大核销力度、做到“应销尽销”,贷款质量相对较好。不过,具体到银行间的差异显著。

作为山东省内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青岛银行以1.14%的不良率和241.32%的拨备覆盖率实现“双优”,其贷款规模同比增长13.53%至3406.9亿元,资产质量保持省内第一梯队水平。

年报显示,青岛银行2024年新增贷款重点投向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金融及数字经济,深度融入山东省“十强产业”战略。通过动态调整行业授信集中度,该行将对公贷款不良率压降至0.87%,其中制造业贷款不良率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至2.24%,风险管控成效显著。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拨备策略——尽管不良贷款余额仅增加3.2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却计提58.7亿元,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41.32%,风险抵补能力显著增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州银行,该行尚未披露2024年不良率、资本充足率等关键指标,不过公开资料显示,其2023年不良率2.44%,远超同期全国城商行平均水平,后续需关注其资产质量变化。

德州银行2024年净利润从2.52亿元骤降至1.24亿元,降幅达51.19%,背后折射出区域性银行在产业转型中的脆弱性。该行2024年贷款总额逆势收缩2.3%,但利息净收入仍下滑12.6%,净息差从1.98%收窄至1.63%。

具体来看,其前五大贷款客户中,三家涉及传统纺织与化工产业,恰逢2024年山东省实施“两高”行业能效改造,部分企业现金流承压导致贷款展期率上升。

图片来源:摄图网

拨备覆盖率方面,在公布相关数据的11家城商行中,拨备覆盖率最高的为齐鲁银行、济宁银行和烟台银行。

其中,齐鲁银行和济宁银行该指标均超300%,分别为322.38%和300.22%;烟台银行与青岛银行也达到了270.47%和241.32%,领先行业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莱商银行不良率逆势攀升至1.63%,较上年上升23个基点,拨备覆盖率从2023年的160.28%下滑至143.52%,反映出部分中小银行资产质量仍面临挑战。

莱商银行的资本补充能力也面临着考验,联合资信发布的《莱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绿色金融债券信用评级报告》中指出,莱商银行存量不良投资资产处置进度较慢,在资本新规提升对非信贷资产拨备计提底线的背景下,其面临的减值准备计提压力较大。

增资潮涌动,8家银行注资超120亿

2024年,山东城商行掀起“增资潮”。据统计,全年共有8家银行宣布注册资本变更,注资总额超120亿元。

其中,日照银行以60.86亿元注册资本稳居榜首,成为山东省内唯一突破60亿元大关的城商行;威海银行、潍坊银行、青岛银行及齐商银行紧随其后,共同组成“50亿注册资本方阵”。潍坊银行与齐商银行为新晋成员,前者注册资本从44.22亿元增至59.70亿元,后者则由39.66亿元增至53.23亿元。

济宁银行亦启动资本补充计划,2024年10月获批募集不超过9亿股,其2023年通过战略投资者认购已将注册资本提升至32.95亿元,资本实力持续夯实。

图片来源:摄图网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中小银行通过多次增资实现“跳跃式”升级。东营银行年内两度增资,注册资本从33.02亿元增至43.96亿元,增幅达33.1%;莱商银行则在年末将注册资本从33亿元提升至42.46亿元,增幅28.7%。此外,泰安银行、临商银行等机构也通过增资补足资本“弹药”,注册资本分别增至33.53亿元、42.63亿元。

增资渠道亦呈现多元化特征,除传统股本扩充外,多家城商行通过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和二级资本债券强化核心资本。威海银行、日照银行、东营银行分别获批发行80亿元、20亿元、45亿元资本补充债券;青岛银行则获准发行不超过2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这种“股权+债权”的双轨模式,为区域银行抵御风险、拓展业务提供了更大空间。

总体来看,山东城商行通过增资扩股和资本工具发行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但在资本新规实施背景下,中小银行仍需持续关注资本充足率变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烟台银行

809
  • 烟台国资整合金融资产,恒丰银行、烟台银行等多家银行股权生变
  • 董事长更迭后股东变阵!烟台银行第三大股东恒生银行清仓股权,当地国资公司接盘

莱商银行

1.7k
  • 金融护航促消费 市民权益“莱”保障——莱商银行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 莱商银行拟增资扩股 山东已有两家城商行增资获批复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城商行观察② | 总资产破4万亿,青岛银行“双优”领跑14家城商行

总体来看,山东城商行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文|周涛

截至2024年末,山东省14家城商行总资产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0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9%;存贷款规模同步扩张,存款总额达3.05万亿元,贷款余额突破2.2万亿元。这一数据背后,是头部机构与中小银行日益明显的业绩分化。

在盈利能力上,14家城商行全年实现净利润191.86亿元,同比增长10.42%,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其中,齐鲁银行以49.45亿元净利润继续稳居龙头,同比增长15.94%,其次是青岛银行,实现净利润44.05亿元,然而在行业整体向好背景下,德州银行2024年净利润却同比锐减超50%,成为山东唯一净利润收缩的城商行。

图片来源:摄图网

资产质量分化,德州银行隐忧渐显

截至2024年末,山东14家城商行中,有9家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全省行业均值为1.42%,低于全国0.08个百分点。

其中,东营银行以1.09%的不良率成为表现最优的城商行,青岛银行、烟台银行则分别将不良率压降至1.14%、1.16%。

而临商银行、烟台银行和济宁银行不良率降幅最大,较2023年底分别同比降低了0.19%、0.17%和0.15%,烟台银行更是实现连续六年下降。

目前,山东14家城商银行均加大核销力度、做到“应销尽销”,贷款质量相对较好。不过,具体到银行间的差异显著。

作为山东省内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青岛银行以1.14%的不良率和241.32%的拨备覆盖率实现“双优”,其贷款规模同比增长13.53%至3406.9亿元,资产质量保持省内第一梯队水平。

年报显示,青岛银行2024年新增贷款重点投向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金融及数字经济,深度融入山东省“十强产业”战略。通过动态调整行业授信集中度,该行将对公贷款不良率压降至0.87%,其中制造业贷款不良率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至2.24%,风险管控成效显著。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拨备策略——尽管不良贷款余额仅增加3.2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却计提58.7亿元,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41.32%,风险抵补能力显著增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州银行,该行尚未披露2024年不良率、资本充足率等关键指标,不过公开资料显示,其2023年不良率2.44%,远超同期全国城商行平均水平,后续需关注其资产质量变化。

德州银行2024年净利润从2.52亿元骤降至1.24亿元,降幅达51.19%,背后折射出区域性银行在产业转型中的脆弱性。该行2024年贷款总额逆势收缩2.3%,但利息净收入仍下滑12.6%,净息差从1.98%收窄至1.63%。

具体来看,其前五大贷款客户中,三家涉及传统纺织与化工产业,恰逢2024年山东省实施“两高”行业能效改造,部分企业现金流承压导致贷款展期率上升。

图片来源:摄图网

拨备覆盖率方面,在公布相关数据的11家城商行中,拨备覆盖率最高的为齐鲁银行、济宁银行和烟台银行。

其中,齐鲁银行和济宁银行该指标均超300%,分别为322.38%和300.22%;烟台银行与青岛银行也达到了270.47%和241.32%,领先行业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莱商银行不良率逆势攀升至1.63%,较上年上升23个基点,拨备覆盖率从2023年的160.28%下滑至143.52%,反映出部分中小银行资产质量仍面临挑战。

莱商银行的资本补充能力也面临着考验,联合资信发布的《莱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绿色金融债券信用评级报告》中指出,莱商银行存量不良投资资产处置进度较慢,在资本新规提升对非信贷资产拨备计提底线的背景下,其面临的减值准备计提压力较大。

增资潮涌动,8家银行注资超120亿

2024年,山东城商行掀起“增资潮”。据统计,全年共有8家银行宣布注册资本变更,注资总额超120亿元。

其中,日照银行以60.86亿元注册资本稳居榜首,成为山东省内唯一突破60亿元大关的城商行;威海银行、潍坊银行、青岛银行及齐商银行紧随其后,共同组成“50亿注册资本方阵”。潍坊银行与齐商银行为新晋成员,前者注册资本从44.22亿元增至59.70亿元,后者则由39.66亿元增至53.23亿元。

济宁银行亦启动资本补充计划,2024年10月获批募集不超过9亿股,其2023年通过战略投资者认购已将注册资本提升至32.95亿元,资本实力持续夯实。

图片来源:摄图网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中小银行通过多次增资实现“跳跃式”升级。东营银行年内两度增资,注册资本从33.02亿元增至43.96亿元,增幅达33.1%;莱商银行则在年末将注册资本从33亿元提升至42.46亿元,增幅28.7%。此外,泰安银行、临商银行等机构也通过增资补足资本“弹药”,注册资本分别增至33.53亿元、42.63亿元。

增资渠道亦呈现多元化特征,除传统股本扩充外,多家城商行通过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和二级资本债券强化核心资本。威海银行、日照银行、东营银行分别获批发行80亿元、20亿元、45亿元资本补充债券;青岛银行则获准发行不超过2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这种“股权+债权”的双轨模式,为区域银行抵御风险、拓展业务提供了更大空间。

总体来看,山东城商行通过增资扩股和资本工具发行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但在资本新规实施背景下,中小银行仍需持续关注资本充足率变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