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引江济淮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机组调试圆满完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引江济淮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机组调试圆满完成

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其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是跨流域、跨省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工程,也是润泽安徽、惠及河南、造福淮河、辐射中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民生工程。

5月15日,凤凰颈引江枢纽新建35kv输电线路通电不过数日,位于芜湖无为市的引江济淮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又传捷报。大江晚报在现场看到,主泵房6台套机组逐一完成调试、运行状态平稳,机组运行期间可在电机上盖竖立一枚硬币。

作为工程总承包单位现场负责人,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茂松介绍:“机组调试完成作为重大里程碑,标志着凤凰颈泵站已经具备汛期开机条件,也标志着引江济淮一期工程正式进入收尾完整发挥效益阶段,后续我们将继续开展自动化设备安装和装饰装修及附属工程施工,全面完工后可发挥排涝、引江及巢湖水环境改善等多重效益,让八百里皖江第一大站重焕新机。”

王茂松介绍,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其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是跨流域、跨省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工程,也是润泽安徽、惠及河南、造福淮河、辐射中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民生工程。工程共设置枞阳、无为两处长江北岸取水口,通过菜子湖线和西兆河线双线引江输送江水至皖北和豫东地区。

凤凰颈排灌站原为“八百里皖江第一大站”,自20世纪90年代建成以来一直肩负着防洪、排涝、灌溉多重使命,是巢湖流域向长江提水排涝和自长江抽水灌溉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为新增稳定引江功能、为半封闭状态的巢湖提供源头活水,引江济淮工程对凤凰颈泵站进行改造,以实现从防洪、排涝、灌溉等传统水利向统筹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现代水利的华丽转身。

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是引江济淮西兆线渠首引江枢纽,是一座集防洪、排涝、引江、灌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设计排涝流量240m^3/s,设计灌溉流量200m^3/s,设计引江流量150m^3/s。枢纽建筑物主要包括新建前池、新建泵房、新建压力水箱、改建原泵房作为进出水箱涵和长江侧防洪闸、新建长江侧拦鱼电栅、新建泵站管理房、迁建凤凰颈水文站及其管理房等。

据了解,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自2022年10月13日正式开工以来,先后克服了地质条件恶劣、作业空间狭小、防洪风险巨大、工期要求严格等一系列困难,攻克了粉细砂层截渗支护体系成孔困难、强透水土层基坑降水困难、大型泵站内部有限空间无损拆改困难等一系列难题,采取了“人员轮班作业、设备24小时不停歇”等抢工措施,用时565日历天即完成截渗支护、基坑开挖、基础处理、土建主体和上部建筑结构施工,用时两年半实现主体工程完工、机电设备安装并调试完成,缔造了我省沿江大型泵站建设最快速度。随着6台套机组调试完成,标志着该工程如期实现安徽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要求的2025年汛期具备开机运行条件的节点目标;后续,该工程将继续开展自动化设备安装和装饰装修及附属工程施工,力争年底前完成工程全部建设内容。

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组通过一系列过程管控和创优创新,助力该项目已然成为安徽省水利行业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标杆,项目部荣获安徽省总工会颁发的安徽省引江济淮劳动竞赛先进单位和安徽省“工人先锋号”;项目BIM应用先后获得澳门智能建造协会评选的第四届国际“智建杯”施工组银奖、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评比的第三届国际“新城建杯”水电能源工程组特等奖和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评比的第四届“新基建杯”一等奖。

来源:大江晚报

原标题:引江济淮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引江济淮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机组调试圆满完成

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其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是跨流域、跨省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工程,也是润泽安徽、惠及河南、造福淮河、辐射中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民生工程。

5月15日,凤凰颈引江枢纽新建35kv输电线路通电不过数日,位于芜湖无为市的引江济淮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又传捷报。大江晚报在现场看到,主泵房6台套机组逐一完成调试、运行状态平稳,机组运行期间可在电机上盖竖立一枚硬币。

作为工程总承包单位现场负责人,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茂松介绍:“机组调试完成作为重大里程碑,标志着凤凰颈泵站已经具备汛期开机条件,也标志着引江济淮一期工程正式进入收尾完整发挥效益阶段,后续我们将继续开展自动化设备安装和装饰装修及附属工程施工,全面完工后可发挥排涝、引江及巢湖水环境改善等多重效益,让八百里皖江第一大站重焕新机。”

王茂松介绍,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其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是跨流域、跨省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工程,也是润泽安徽、惠及河南、造福淮河、辐射中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民生工程。工程共设置枞阳、无为两处长江北岸取水口,通过菜子湖线和西兆河线双线引江输送江水至皖北和豫东地区。

凤凰颈排灌站原为“八百里皖江第一大站”,自20世纪90年代建成以来一直肩负着防洪、排涝、灌溉多重使命,是巢湖流域向长江提水排涝和自长江抽水灌溉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为新增稳定引江功能、为半封闭状态的巢湖提供源头活水,引江济淮工程对凤凰颈泵站进行改造,以实现从防洪、排涝、灌溉等传统水利向统筹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现代水利的华丽转身。

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是引江济淮西兆线渠首引江枢纽,是一座集防洪、排涝、引江、灌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设计排涝流量240m^3/s,设计灌溉流量200m^3/s,设计引江流量150m^3/s。枢纽建筑物主要包括新建前池、新建泵房、新建压力水箱、改建原泵房作为进出水箱涵和长江侧防洪闸、新建长江侧拦鱼电栅、新建泵站管理房、迁建凤凰颈水文站及其管理房等。

据了解,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自2022年10月13日正式开工以来,先后克服了地质条件恶劣、作业空间狭小、防洪风险巨大、工期要求严格等一系列困难,攻克了粉细砂层截渗支护体系成孔困难、强透水土层基坑降水困难、大型泵站内部有限空间无损拆改困难等一系列难题,采取了“人员轮班作业、设备24小时不停歇”等抢工措施,用时565日历天即完成截渗支护、基坑开挖、基础处理、土建主体和上部建筑结构施工,用时两年半实现主体工程完工、机电设备安装并调试完成,缔造了我省沿江大型泵站建设最快速度。随着6台套机组调试完成,标志着该工程如期实现安徽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要求的2025年汛期具备开机运行条件的节点目标;后续,该工程将继续开展自动化设备安装和装饰装修及附属工程施工,力争年底前完成工程全部建设内容。

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组通过一系列过程管控和创优创新,助力该项目已然成为安徽省水利行业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标杆,项目部荣获安徽省总工会颁发的安徽省引江济淮劳动竞赛先进单位和安徽省“工人先锋号”;项目BIM应用先后获得澳门智能建造协会评选的第四届国际“智建杯”施工组银奖、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评比的第三届国际“新城建杯”水电能源工程组特等奖和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评比的第四届“新基建杯”一等奖。

来源:大江晚报

原标题:引江济淮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