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往往藏匿于平凡人的故事里。
2024年秋天,厦门思明区以“向光而行”为主题,用8集纪录片记录了8位普通人的不凡人生——他们是挥汗的马拉松跑者、坚守手术台的医生、以画笔传递温情的艺术家……这些故事如点点星光,在网络空间悄然点亮,汇聚成一片璀璨的文明星河。
2025年4月24日,由思明区委宣传部、区委文明办、区委网信办、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十点读书推出的“向光而行”思明区网络文明主题宣传,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沙龙活动。
与过往沙龙不同的是,由“光的点映”观影、“与光同行”对话和“向光而行”互动串联了主题,向8位思明“追光者”的向光人物致敬,也透过访谈互动的形式,聆听了8位思明“追光者”的分享。
以理想为灯,点燃希望
理想不仅是个人前行的动力,更是照亮他人的火炬。
“向光而行”第四期的嘉宾王伸豪,从宝岛台湾来到厦门,从台湾仔到阿豪老师,他一路走了五年。在他眼里,厦门就像一本现代装潢的历史典籍,深厚的文化氛围默默感染着他,心中的理想也渐渐发芽,他用现代的方式将厦门的文化留下,成为了沙坡尾活态展示馆的新一任主理人。
沙坡尾活态展示馆,让沙坡尾这座曾经无比繁华的古老港口,在无数次的叙述中被复活,成为厦门的一张“城市名片”。让这里永远葆有每个厦门人通往世界的窗口,也是所有走向世界的厦门人归来时永远的灯塔。
而“向光而行”第五期嘉宾林少,他所创办的十点读书公众号、视频号、APP等平台,都在号召越来越多的人在书中寻找人生的出口,如今已经有了超越8000万人与他一起同行。在过往人生不如意的时刻,阅读便成为了他的避风港,文字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疗愈了他的心,被书本点亮的这些时刻堆积起来,让他也想将这份光亮传递给更多人。
视频中,林少说,推广阅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阅读永远不会让人感到孤单,书中的人物和世界会陪你一起穿越人生的黑暗,直至抵达光明。
在“向光而行”厦门市思明区网络文明主题系列宣传活动这两集中,我们认识了思明区不同职业的人,也感悟理想之火一旦被点燃,便能在黑暗中照亮一片旷野,让迷途者找到方向,让孤勇者看见同行。
以责任为桥,诠释奉献
以微小行动汇聚成社会进步的星河。责任不仅是岗位的坚守,更是对他人、对社会的无声承诺。
岛屿送信人肖梅滨在鼓浪屿这座只有1.88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一走就是28年,路途超过了15万公里。送信不仅是他的工作,更是对于责任感的坚守。
工作之余,他也细心关心岛上老人的生活需求,帮他们解决生活难题,也许没有人生来光芒万丈,但总有人向光而行,肖梅滨便是这样的人,他的光也在继续照亮更多人。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关节外科的王少杰医生,他的日夜坚守也成为了他人的救赎之光。曾在半夜的航班上成功救助一名乘客,除此之外,他还救助世界帆船帆板冠军能重回赛场并让阿姨能重新弹钢琴等等。在他寻常的坚守中,能够扛起责任的大旗,让每一位患者能在自己热爱的舞台发光发亮。
多年风雨无阻地承担志愿工作的方永生,连续三年被厦门市无偿献血者协会评为“优秀志愿者”。他在“厦门马拉松”“铁人三项赛”“文物传承跑”等多项赛事的志愿服务。帮助他人是他莫大的快乐,在日常的细微善举中,将爱心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在第八集中,“托举哥”吴建彬同样让人为之动容,在一名年仅2岁的小女孩危在旦夕的时刻,他义无反顾的上前托举住直到小女孩获救,然后悄然离开。
他说:“这只是很小的一个善举,我相信其他人遇到应该也会伸出援手,弘扬见义勇为正能量。”正是因为有这些平凡人的微光汇聚,思明区才会充满大爱。
责任,从来不是悬于高处的口号,而是根植于脚下的行动。它如一座无形的桥,一头连着个体的担当,一头通向社会的进步。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的人,用奉献的力量将“责任”二字具象化——每一份坚持都是砖石,每一次付出都是铆钉,最终筑起文明的长河。
以传承为翼,点亮未来
在时光的长河中,坚持是逆流而上的舟楫,是暗夜中永不熄灭的航标。它没有惊涛骇浪的壮阔,却以细水长流的姿态,将平凡淬炼成不凡。
马拉松推广者黄力生。他的父亲就曾是福建省400米记录的保持者,而他受到父亲的影响,从小边热爱跑步,夺得过不少的奖项,如今的他在厦门大学开设马拉松健身课已经有20年。在2017年,荣获中国田径协会授予“中国马拉松年度十大人物”称号,在2022年,思明区授予黄力生“厦门市思明文明使者”荣誉称号。在黄力生奔跑的道路上,同行者越来越多,他对跑步的坚持和热爱正在传递给越来越多人。
苏式装裱,作为起源于宋元年间的技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80后女装裱人罗平妹,作为苏式装裱与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与丈夫张涛不仅继承了匠心,更赋予了作品全新的生命。
在他们开办的阳光书画工作室里,古老的技艺与助残事业、与社区公益、与非遗传承紧密结合,他们让更多残疾人、更多社区的小朋友,通过书画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并且通过这项技能走进非遗传承的世界。
罗平妹说:“装裱有时候就是靠你的耐心,重复简单的动作。”但平凡动作的日积月累之中,非遗装裱不再只是技艺的展示,它也成为了一束照亮人们内心的光芒。
这些看似微小的坚持的传承,实则是城市文明的基石。坚持的力量,不在于瞬间的耀眼,而在于日复一日的累积。它让“向光而行”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人用脚步丈量、用双手托举的信仰。
短短数月,“向光而行”思明区网络文明主题系列宣传上线后,得到了将近300多万的实时关注,不仅展示了思明区平凡而又真实的感动,更让我们了解、走近更多在我们身边闪闪发光的人。
因为有光,所以前行
“我感觉能量,它是可以流动的,可以传递的。当你传递温暖,你收获的回报绝对是温暖。你传递的是光亮,哪怕是晚上,你都觉得那个世界都是明亮的。包括现在我回头再看曾经青春的自己,我觉得大家都很有光,就想说可能到老了,退休了,发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地方工作,一起共事的同事们,我们的青春回忆起来是有颜色的。”
今年“五四”,“鼓浪屿好小哥”快递青年服务队光荣获评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作为“鼓浪屿好小哥”团队的发起人,肖梅滨为鼓浪屿居民热情服务带领团队成员用善举温暖小岛居民,这正是他在接受央视《面对面》记者采访时,对着镜头说出的一段话。而他也是厦门市思明区“向光而行”网络文明主题宣传系列视频首期的主角。
如他所言,还有更多人在这个我们共同生活的城区追逐光、成为光和散发光,也还有更多人希望自己的青春回忆能有一抹颜色,有文明的颜色。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