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哈洽”观察丨龙江非遗上演“匠心盛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哈洽”观察丨龙江非遗上演“匠心盛宴”

文|王芊精致华美的满族靺鞨绣、松香袅袅的木艺珍品、窑变生辉的黑陶器具、满满乡土气息的麦秸画……近年来,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重视,在第34届哈洽会上,来自黑龙江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携

文 | 王芊

精致华美的满族靺鞨绣、松香袅袅的木艺珍品、窑变生辉的黑陶器具、满满乡土气息的麦秸画……近年来,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重视,在第34届哈洽会上,来自黑龙江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携“压箱绝技”亮相,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盛宴在此上演。

在A区老字号展厅,除了秋林、老鼎丰等老字号食品,还有一块展区展示着满族靺鞨绣、满族旗袍等非遗产品,“今年的老字号展厅特别加入了非遗板块,因为老字号里面很多企业都是有国家级非遗或省级非遗、市级非遗。所以我们这个展厅也展示了靺鞨绣、陶瓷等产品。”老字号协会办公室主任袁筝介绍。

“这次哈洽会我们带来了我们的传统旗袍和现代改良旗袍。”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旗袍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贾淑娟向观展市民展示着精美的旗袍,剪裁精致,花样秀美。“我们把旗袍的传统的如意图案,用手工的形式把它荡在了旗袍的胸口。再用墨色层层浸染,把黑龙江的五花山手绘在旗袍上。”她拿起一件纯手工包袋,“这个包包也是把我们传统的手工艺滚边和荡边的形式融合在这个包体上,250克超轻自重,去年刚拿下‘黑龙江省礼物’银奖!”贾淑娟表示非遗不是老古董,得让年轻人穿在身上、拎在手上。

“这黑陶会发光!”绥棱黑陶展台前,观众们围着黑陶展品仔细观摩,精致的黑陶器像是泥土里烧出的星河。绥棱现代黑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印举起展品侧转角度,陶器表面泛着金银色流光。“这是灵透黑陶,它是黑龙江绥棱独有的黄黏土烧制而成的高品质黑陶,不同于别的黑陶黑的非常硬,非常沉闷,它是黑中透着柔和,柔和中透着一种灵韵。”他又拿起另一件陶器,“这是多彩灵透黑陶,上面的彩色图案周围都是窑变自然产生的,没有上任何色彩,所以这种黑陶也获得咱们国家发明专利,是我们黑龙江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哈尔滨市麦秸工艺有限责任公司的展位前,一幅东北虎麦秸画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画上的东北虎毛发根根分明,蓬松立体,威猛中透着灵动,栩栩如生。麦秸工艺画在2014年就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土地麦秆历经选料、蒸煮、染色等十余道工序,融合国画、素描、油画等艺术手法,从农田废料变身艺术精品。

“这几年,参展观众对非遗越来越感兴趣,很多公司来洽谈合作,有想去公司体验教室谈联合推出浮雕麦秸画体验课的,还有网络主播想去公司做直播带货的。”展厅负责人表示,展厅里《国泰民安》系列作品在今年的2025亚冬会上作为国礼赠送给国际贵宾,丁香主题麦秸画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杰出手工艺徽章,一款复古首饰盒引发市民怀旧热潮:“这是80年代创汇时期外贸出口款,网上是买不到的,在这次展会上也非常受市民欢迎。”

伊春展厅松香袅袅,光影流转,一款冰壶造型的茶台在整个哈洽会上非常显眼,上面有精美花纹,伊春市美江木艺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王海涛介绍此次哈洽会带来了三款非遗类的产品:山核桃系列、北沉香系列、木皮画系列三大类产品,希望能在哈洽会上将伊春林都这些精美的木艺产品推广出去。他拿起一件白菜造型手把件,并用手电筒照射向市民展示:“这款手把件名字叫‘百财聚来’它是用我们小兴安岭珍贵的野生的红松的沉香来做的,大家可以看到它透光,像玉石一样精美,这就是红松的松油经过长时间的堆积所形成的这种天然材质叫做北沉香。”

伊春市的桦树皮船、佳木斯赫哲族的鱼皮画、牡丹江满族刺绣……这些非遗技艺运载着千年匠心与当代审美在此碰撞,透过哈洽会的窗口,龙江非遗以“活态传承”叩响世界之门。如今,大众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原来非遗不是躺在博物馆,而是能带回家的生活之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哈洽”观察丨龙江非遗上演“匠心盛宴”

文|王芊精致华美的满族靺鞨绣、松香袅袅的木艺珍品、窑变生辉的黑陶器具、满满乡土气息的麦秸画……近年来,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重视,在第34届哈洽会上,来自黑龙江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携

文 | 王芊

精致华美的满族靺鞨绣、松香袅袅的木艺珍品、窑变生辉的黑陶器具、满满乡土气息的麦秸画……近年来,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重视,在第34届哈洽会上,来自黑龙江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携“压箱绝技”亮相,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盛宴在此上演。

在A区老字号展厅,除了秋林、老鼎丰等老字号食品,还有一块展区展示着满族靺鞨绣、满族旗袍等非遗产品,“今年的老字号展厅特别加入了非遗板块,因为老字号里面很多企业都是有国家级非遗或省级非遗、市级非遗。所以我们这个展厅也展示了靺鞨绣、陶瓷等产品。”老字号协会办公室主任袁筝介绍。

“这次哈洽会我们带来了我们的传统旗袍和现代改良旗袍。”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旗袍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贾淑娟向观展市民展示着精美的旗袍,剪裁精致,花样秀美。“我们把旗袍的传统的如意图案,用手工的形式把它荡在了旗袍的胸口。再用墨色层层浸染,把黑龙江的五花山手绘在旗袍上。”她拿起一件纯手工包袋,“这个包包也是把我们传统的手工艺滚边和荡边的形式融合在这个包体上,250克超轻自重,去年刚拿下‘黑龙江省礼物’银奖!”贾淑娟表示非遗不是老古董,得让年轻人穿在身上、拎在手上。

“这黑陶会发光!”绥棱黑陶展台前,观众们围着黑陶展品仔细观摩,精致的黑陶器像是泥土里烧出的星河。绥棱现代黑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印举起展品侧转角度,陶器表面泛着金银色流光。“这是灵透黑陶,它是黑龙江绥棱独有的黄黏土烧制而成的高品质黑陶,不同于别的黑陶黑的非常硬,非常沉闷,它是黑中透着柔和,柔和中透着一种灵韵。”他又拿起另一件陶器,“这是多彩灵透黑陶,上面的彩色图案周围都是窑变自然产生的,没有上任何色彩,所以这种黑陶也获得咱们国家发明专利,是我们黑龙江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哈尔滨市麦秸工艺有限责任公司的展位前,一幅东北虎麦秸画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画上的东北虎毛发根根分明,蓬松立体,威猛中透着灵动,栩栩如生。麦秸工艺画在2014年就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土地麦秆历经选料、蒸煮、染色等十余道工序,融合国画、素描、油画等艺术手法,从农田废料变身艺术精品。

“这几年,参展观众对非遗越来越感兴趣,很多公司来洽谈合作,有想去公司体验教室谈联合推出浮雕麦秸画体验课的,还有网络主播想去公司做直播带货的。”展厅负责人表示,展厅里《国泰民安》系列作品在今年的2025亚冬会上作为国礼赠送给国际贵宾,丁香主题麦秸画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杰出手工艺徽章,一款复古首饰盒引发市民怀旧热潮:“这是80年代创汇时期外贸出口款,网上是买不到的,在这次展会上也非常受市民欢迎。”

伊春展厅松香袅袅,光影流转,一款冰壶造型的茶台在整个哈洽会上非常显眼,上面有精美花纹,伊春市美江木艺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王海涛介绍此次哈洽会带来了三款非遗类的产品:山核桃系列、北沉香系列、木皮画系列三大类产品,希望能在哈洽会上将伊春林都这些精美的木艺产品推广出去。他拿起一件白菜造型手把件,并用手电筒照射向市民展示:“这款手把件名字叫‘百财聚来’它是用我们小兴安岭珍贵的野生的红松的沉香来做的,大家可以看到它透光,像玉石一样精美,这就是红松的松油经过长时间的堆积所形成的这种天然材质叫做北沉香。”

伊春市的桦树皮船、佳木斯赫哲族的鱼皮画、牡丹江满族刺绣……这些非遗技艺运载着千年匠心与当代审美在此碰撞,透过哈洽会的窗口,龙江非遗以“活态传承”叩响世界之门。如今,大众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原来非遗不是躺在博物馆,而是能带回家的生活之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